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护理中的效果探讨

2021-12-13 15:37杨霜
婚育与健康 2021年20期
关键词:护理

杨霜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采取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抽选88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接受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44例,接受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家属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评分、疾病管理能力评分、焦虑情绪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儿家属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评分、疾病管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56、5.337、3.422,P<0.05)。实验组患儿排便功能优良率(77.27%)明显高于对照组(47.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χ=8.194,P<0.05)。实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9.09%)明显低于对照组(29.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χ=5.906,P<0.05)。结论: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采取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儿家属家庭护理能力,调节患者情绪状态,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先天性巨结肠;护理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该疾病主要是患儿的胃肠道发育畸形,导致远端结肠神经节细胞缺失而引起肠管狭窄或者肠管痉挛。患儿出现先天性巨结肠之后,很难将肠管内容物正常排出体外,所以该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顽固性便秘、肠梗阻、小肠结肠炎等。临床上针对先天性巨结肠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患儿在接受手术治疗后,还需要很长一段恢复时间,所以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1]。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属于新型护理模式的一种,将其预警用于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护理效果。因此,本文主要从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抽选88例进行对比,分别接受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护理和常规护理,旨在探究分析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采取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抽选88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男性29例,女性15例,年龄1个月~6个月,平均年龄(4.05±0.89)个月。对照组44例,男性28例,女性16例,年龄1个月~6个月,平均年龄(4.11±0.91)个月。两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可比性高。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家长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干预等,并且指导家长配合完成术前洗肠。洗肠通常在手术前一周,洗肠液选择生盐水,在洗肠前先将生理盐水预温到38摄氏度左右,然后进行结肠灌洗,次数在一次到两次之间,充分消除黏膜水肿和炎症,促进肠管黏膜溃疡愈合。患儿在接受手术期间,护理人员也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并且配合医生完成相关操作。完成手术后,护理人员加强术后护理干预,帮助患儿尽快恢复健康。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采取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操作如下:(1)建立护理小组。护理小组成员由科室医护人员组成,包括患儿的主治医生和专职护士以及其他护理人员,要求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培训和健康教育,主要内容是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理念、专业知识、操作方法等,要求所有小组成员都精确的掌握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相关操作技巧,从而积极完成护理干预。(2)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在患儿出院前,护理人员需要主动登记患儿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家庭住址、出院日期、诊治情况、家属联系方式等,同时结合以往的案例推测患儿出院后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或者不良反应,提前进行预防护理,并且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后续的跟进。同时加强护理指导,让患儿家属掌握更多小儿护理技巧,为后续家庭护理奠定基础。(3)建立微信交流平台。患儿出院前,要求患儿家属关注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并且加入微信群,通过微信交流平台,给患儿家属推送一些营养指导、饮食指导内容,同时主动了解患儿出院后的情况,及时指出出院后康复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且耐心解答患兒家属的问题,如果有必要,还需要派专人上门指导。(4)随访。根据患儿情况,制定随访方案,通过上门随访、电话随访等方式完成患儿随访,在随访过程中,为患儿家属讲解更多扩肛的技巧与必要性,同时指导患儿家属掌握肛周护理和口腔护理技巧,要求患儿家属在家庭护理中,加强患儿肛周护理和口腔护理。如果患儿出现呕吐、发热等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复诊,了解出现呕吐、发热的原因,及时接受治疗。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以两组患儿家属护理前后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评分、疾病管理能力评分、焦虑情绪评分以及患儿排便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其中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和疾病管理能力通过调查问卷测定,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和疾病管理能力越高;焦虑评分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测定,分数越高患儿家属焦虑情绪越严重;排便功能通过临床评分标准测定,主要包括排便控制能力、大便性状、排便次数等方面,总分为14分,分为优(14分)、良(10分~13分)、可(5分~9分)、差(小于等于4分)四个等级;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小肠结肠炎、吻合口污染、吻合口狭窄等[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3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前后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评分、疾病管理能力评分、焦虑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儿家属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评分、疾病管理能力评分、焦虑情绪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儿家属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评分、疾病管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56、5.337、3.422,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 两组患儿排便功能比较

实验组患儿排便功能优良率(77.27%)明显高于对照组(47.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χ=8.194,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9.09%)明显低于对照组(29.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χ=5.906,P<0.05),具体数据见表3。

3 讨论

先天巨结肠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科疾病,临床上针对该疾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而由于患儿的特殊性,在接受手术治疗期间,想要更好的保证治疗效果,还需要加强护理干预,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减少并发症[3]。常规护理模式大多是针对围术期的护理,包括手术前的相关准备工作、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手术过程中的配合、手术后的护理干预等,这种护理模式能够在患儿围术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患儿在出院后,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恢复期,想要让患儿更快地恢复,出院后的护理干预也是必不可少的[4]。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属于延伸护理的一种,科室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为患儿建立专门的健康档案,然后加强出院前的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让患儿家属掌握更多疾病相关知识与出院后的护理方法,通过这种方式,让患儿在出院后也接受很好的护理服务[5]。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随访,电话随访与上门随访相结合,通过随访的方式,充分了解患儿在家庭的恢复情况,并且对家庭护理进行专业化的指导,对于一些存在问题的地方,及时指出,有效提高家庭护理效果[6]。此外,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所以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中,也可以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其中,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加强与患儿家属的互动沟通,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在微信群或者微信公众号中为患儿家属推广疾病相关知识,并且耐心地解答患儿家属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更好的保证护理效果,促进患儿更快更好的康复,减少并发症[7-8]。因此,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护理中采取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

本次研究选择88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患儿家属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評分、疾病管理能力评分明显更高,焦虑情绪评分明显更低,同时患儿排便功能优良率明显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表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儿家属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和疾病管理能力,缓解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提高患儿排便功能,减少并发症。该研究结果与徐志华[9]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的应用中相关研究结果相似度高。

综上所述,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采取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儿家属家庭护理能力,调节患者情绪状态,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镝敏,陈凤华,梁玲玲,等.微信群模式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7):180.

[2] 曹卫玉.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提高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疗效研究[J].医药界,2019,39(7):75.

[3] 刘军.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小儿肠造口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179-180.

[4] 朱丽凤,姚小玲,曾方玲,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发热患儿家庭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9,17(12):1478-1480.

[5] 马君,张磊.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神经母细胞瘤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2019,16(11):220.

[6] 岳雪艳,马晓平,马燕燕,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提高出院哮喘患儿雾化吸入依从性中的应用及效果[J].饮食科学,2019,424(8):284.

[7] 宗亚迪,李梦格,杨爱花,等.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肠造口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9):103-104.

[8] 范东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肠造口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9,39(11):56-57.

[9] 徐志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的应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36(5):94-97,102.

猜你喜欢
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方法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优质护理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