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理念下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钢琴重奏课程的改革

2021-12-13 18:32张静薇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8期
关键词:创新理念改革

【摘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当今我国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钢琴重奏课程因其对学生专业技能综合性和全面性的培养特征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已经在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普及开来。社会及市场对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高等师范院校钢琴重奏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创新理念;钢琴重奏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8-089-03

【本文著录格式】张静薇. 创新理念下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钢琴重奏课程的改革[J].中国民族博览,2021,9(18):89-91.

钢琴重奏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有着悠久的历史。由英国作曲家尼古拉斯﹒卡尔登创作的《两人在一架管风琴或维吉那琴上演奏的音乐》和托马斯﹒汤姆金斯创作的《两人合奏的幻想曲》,是现今留存的最早的键盘重奏作品。18 世纪中叶,库普兰家族及意大利的大键琴家帕斯奇尼曾写过两架大键琴和两架羽管键琴的作品,而巴赫家族独到的创作风格为键盘二重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把多键盘协奏曲的形式推向了高峰。因当时键盘乐器的尺寸及音域有一定的局限性,重奏作品的创作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18世纪后期,乐器制造业和出版业大力发展,为作曲技法的进步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加之乐器的普及,钢琴重奏这种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青睐,重奏作品也较之前有了空前的发展,海顿、莫扎特、克列门第、贝多芬等都创作有经典的重奏作品。随着钢琴事业发展到浪漫时期,舒伯特、勃拉姆斯、韦伯、门德尔松、格里格等著名作曲家走在重奏作品创作的最前沿,陆续诞生了比才的《儿童游戏》、舒曼的《东方图画》、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福雷的《多莉组曲》、德彪西的《小组曲》、拉威尔的《鹅妈妈》等,这些作品广为大家喜爱。虽然我国的钢琴事业起步较晚,但作曲家们也在钢琴重奏的领域不断探索与创作,以钢琴协奏曲《黄河》为代表的钢琴重奏作品已成为舞台上的佼佼者。

一、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钢琴重奏课程的发展现状

较钢琴独奏而言,钢琴重奏不会因艰深的演奏技术让人望而却步,虽然演奏难度低于钢琴独奏作品,但音乐所表现的内涵却不亚于钢琴独奏。钢琴重奏的参与者能够在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多声部的音响效果、多层次的色彩变化和大幅度的力度对比,在默契的配合下,共同创造出美妙的音乐。

钢琴重奏这种艺术因其演奏形式的多样化和趣味性,自诞生以来,便受到了人们的青睐。随着它在我国的不断发展,钢琴重奏课程已经成为我国大部分高等师范院校钢琴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这门课程主要是指两人或多人在一架或多架钢琴上共同来完成一部作品,多以四手联弹和双钢琴的形式为主。钢琴重奏以独特的魅力和极高的艺术性,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高等师范院校钢琴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拓展和补充作用。近些年,国内的许多赛事都专门设有钢琴重奏组别,在重大的国际重奏比赛中,我国选手也有突出的表现,成绩可喜可贺。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仍沿袭多年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在教学方式上知识传授多,实践操作少;课堂组织中教师灌输多,学生参与少;教学过程中所得结论多,提出问题少;教学内容上课堂讲授多,课外拓展少;考核环节中关注分数多,考查能力少。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钢琴重奏课程的发展,限制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探索精神的培养,造成学生知识视野狭窄,无法适应现今的社会发展和实际需求。除此之外,课程设置不够科学,课程界限划分过清,忽略了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学生无法形成知识合力,从而影响了他们自行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理念下的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的重要发展理念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当今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

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应当是善于追求新思路、新方法,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具有创新动机和创新意识,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和自身经验,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贡献的人才。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力度是我国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目前,我国高校培养的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人才还很匮乏。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以创新理念为指导,引导学生开拓思维,打破常规地思考问题,以新的视角对问题进行深度分析与探索,提出新观点、开发新领域。同时,注重他们品格的塑造,培养他们具备百折不撓、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保持坚定不移的理想和信念,激发出他们内在的成才动力。具体培养目标中,除了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始终不渝地融入创新精神,更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核心作用,有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加大实践力度,制定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为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努力实现中国梦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三、创新理念下钢琴重奏课程的改革措施

近年来,钢琴重奏课程因其对学生专业技能综合性和全面性的培养特征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已经在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普及开来。由于这们课程在我国发展较晚,还未形成一套系统的教学体系与成熟的教学模式。社会及市场对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高等师范院校钢琴重奏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核心作用 增强学生的内驱力

如果说创新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驱动力,那么教师就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主力军。教师要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双向互动关系,主动转变自身角色,由“传授”转向“引导”。在钢琴重奏的教学中,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基础上,努力发挥自身的核心作用,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灵活运用讲授与示范相结合、引导与启发相结合、指导与讨论相结合、提问与答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可以通过师生互换角色,增加课堂互动和讨论环节,例如教师安排教学内容,由学生来设计课堂、分析所学曲目,教师配合学生完成教学规划,师生共同探讨教学效果。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敢于质疑,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启发他们的创造力,在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中,逐步调整教学方式,改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学模式向讨论式教学、交互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转化,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内驱力,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在当今世界信息化的大潮下,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对教育发展的作用已经不可小觑。互联网打破了国家和地域的界限,“互联网+”实现了知识的开放性、融合性和互通性,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共享优秀的教学资源,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更加多样化。近年来新兴的MOOC、SPOC等网络资源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给传统教学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有关钢琴重奏课程的名师讲解、作品分析、曲目示范等优质资源,使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把握,对教学模式有更深入的思考。在以往的钢琴重奏教学中,教材的匮乏也是导致教学内容单调、影响到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钢琴重奏课程所选用的教材除了我国正式出版的李未明编写的《钢琴重奏曲集》《钢琴四手联弹曲集》(上海音乐出版社),王菁菁编写的《俄罗斯双钢琴作品精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谢耿编写的《双钢琴八手联弹名曲集》(上海音乐出版社),张友瑜、赵曦等编写的《中国双钢琴作品选》(湖南文艺出版社)等,我们还可以通过许多网站,查询到许多国外优秀的重奏作品,极大丰富了钢琴重奏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激发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兴趣,也更加体现了钢琴重奏的艺术魅力。

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使传统的教与学朝着教学方式混合化、教学资源开放化、学生学习个性化、学习过程社会化的方向转变。作为教师,要不断创新理念和创新思维,通过提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合理享用网络资源,关注本专业的前沿理念与发展动态,拓宽专业领域的视野与思维,进一步思考教学内容的拓展与重塑,推进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在不断寻求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迎接新的挑战。

(三)完善教学体系 加强相关学科的学习

高等师范院校的钢琴重奏课既是一门技巧性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在具备一定钢琴弹奏能力的基础上,具有较好的多声部听觉、对音乐的立体建构能力、内心稳定的节奏感、对音乐正确的理解与把握及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想要顺利开展钢琴重奏的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弹奏技巧,还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音乐基本素养及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开展钢琴重奏课程之前,视唱练耳、基本乐理、音乐欣赏等基础课程的开设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课程为学生专业技巧的训练和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使他们具备了基本的音乐素养。除此之外,和声、复调和配器课程,对于钢琴重奏的学习也是十分必要的。它们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分析、理解能力,进而增强他们组织及表现音乐的能力。因此,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以创新的眼光进行钢琴重奏的课程设置,加强相关学科的学习,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打破常规地思考问题,运用综合技能从多个视角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度分析与探索。

(四)加大实践力度 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钢琴重奏能够训练弹奏者的多声部听觉、内心稳定的节奏感,培养合作者对音乐共同的理解与表现,考验合作者间配合的默契度。近些年来高等师范院校陆续开设的钢琴重奏课程,是对传统钢琴教学很好的拓展与补充。但目前的钢琴重奏课程,普遍存在重授课轻实践的弊端,即课堂授课较深入到位,综合实践明显不足。课堂与实践的脱节,必然会影响整体教学质量和学生对所学技能的运用能力。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教学实践与舞台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具体实践中锻炼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他们提出新的思路与观点。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指导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在组织中小学的音乐基础教学中,把在钢琴重奏课上所掌握的分析音乐、组织音乐、表达音乐的技能,运用到中小学的音乐欣赏、合唱训练、器乐合奏等教学实践中,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实操能力及组织教学的综合能力。通过举办钢琴重奏的比赛交流活动及汇报音乐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舞台实践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在钢琴重奏课上所学到的专业技能,为声乐伴奏及与其他乐器的合作提供实践基础,也为今后服务于大众文艺活动积累宝贵经验。通过加大实践力度,实现课堂教学与综合实践紧密结合,用课堂教学指导综合实践,用综合实践检验课堂教学。

(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查

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钢琴重奏课的考核是以舞台演奏的形式为主,通过学生的现场演奏来作出判定,给出分数,这样的考核方式具有公平性,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都知道,钢琴演奏本身是一门表演艺术,没有绝对的标准,对于它的评判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钢琴重奏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它不仅是对学生的演奏能力的考查,更多的是考查学生的立体听觉能力、分析组织音乐的能力和对音乐的综合表现力,学习过程也不是短期的,每一位学生也都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个性,仅靠一两次的现场演奏,并不能对学生进行客观的综合的评价。因此,针对这门课程,要建立多目标、多角度、多层面、多内容和多形式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采用灵活的评价标准,把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综合素养相结合,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标准,注重学生个体发展和全面发展,从知识、能力、素质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全面的科学的评价。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高校的教育教学正在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与需求,进行者大踏步的改革。高等师范院校的钢琴重奏课程,也应以创新理念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努力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他们积累一定的实操经验,为他们步入工作岗位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韩筠.创新教与学推动新时期高校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7(6).

[2]孙卓娜.中美钢琴重奏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比较研究[J].当代音乐,2017(20).

[3]汪天友.应用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教学改革问题探究[J].高教学刊,2017(6).

作者简介:张静薇(1973-),女,天津人,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钢琴演奏与教学。

猜你喜欢
创新理念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企业信访工作的新思维与新理念
创新理念快乐教学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方法初探
有效教学浸润体育课堂探究
基于创新理念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应培养学生独特的英语学习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