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绩效评价为核心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措施探讨

2021-12-14 08:32陈登泽
山西农经 2021年19期
关键词:乡镇财政财政资金绩效评价

□陈登泽

(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人民政府 甘肃 武威 733000)

乡镇财政资金绩效监管是指通过运用绩效理念、方式和方法来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质量,增强监管的效果。财政资金不仅关系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而且关系政府公信力的维护及公共事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从绩效监管的角度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与监督,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效益。乡镇政府作为基层组织机构,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与监督职能,利用绩效评价完善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1 财政资金监管绩效评价的相关概述

1.1 财政资金监管绩效评价的工作流程

绩效评价作为一种管理评价活动,强调结果导向。政府应通过内部控制活动和行为对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确保政府职能高效运转。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绩效评价工作流程如下:明确财政资金监管的目标和范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评价的指标以及评价方法,之后通过相关信息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力度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1]。

1.2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乡镇是我国财政管理体系的基础环节。基层政府财政资金监管难免会被忽视,而财政资金的规范管理关系到国家各项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农村基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以绩效评价为核心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落实财政管理基础工作以及加强基层财政建设的要求,可以确保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科学化和精细化,切实提高基层财政管理水平。同时,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有利于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统筹城乡发展。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及绩效评价在各行各业的深入应用,利用绩效评价进行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是财政管理改革和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举措。

此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中应用绩效评价理念有利于落实各项涉农惠农政策。在实际工作中,乡镇财政资金占用和挪用的现象仍然不能完全杜绝,乡镇资金监管力度不够。这就需要发挥绩效评价的作用,发挥政府的职能和作用,确保财政资金的作用落到实处,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1.3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问题存在的原因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首先,乡镇财政与政府机关财务不分,大多数乡镇并没有设立专业化的机关财务会计,而是由预算会计执行,导致在资金到达乡镇之前已被提前支出,不利于财政资金监管。

其次,预算意识差,预算的约束力度不够。在进行财政资金监管时存在认识误区,比如将概算和匡算工作等同于预算工作,财政资金的使用缺乏计划性,部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措施难以落实,导致资金滥用现象屡禁不止,不利于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化[2]。

2 当前乡镇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监管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乡镇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监管中存在一定的不足,缺乏完善的政策法规依据和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导致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以及绩效评价结果的利用率低,影响绩效评价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中的应用效果。

2.1 缺乏完善的政策法规依据

完善的政策法规依据,有利于监管职能有效发挥,也有利于保障乡镇财政资金安全和提升使用效益。然而从实际来看,由于缺乏完善的政策法规依据,使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只是停留在传统监管层面,并没有深入进行乡镇资金监管,导致绩效监管目标难以实现。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完善的政策法规可以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提供制度保障和指导。因此,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从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2.2 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乡镇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监管工作中,需要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作支撑。然而,当前乡镇中缺乏专业绩效评价人才和管理机构,因此并不能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即便有也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主要体现在未经过科学论证、存在主观性等方面。在乡镇中实施的项目资金未能够根据各部门工作性质、职能等进行绩效指标设计,从而导致绩效指标的参考价值不大,难以保证资金绩效监管工作顺利开展[3]。

2.3 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行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绩效评价体系并不完善,一方面表现在绩效评价将资金使用是否达标作为资金使用考核的唯一标准,不能充分反映出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导致财政资金监管水平较低;另一方面表现在职能权限模糊,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由财政部门指导实施,而乡镇财政所肩负着政府职能的发挥,在对其进行绩效评价时,并不能仅依靠一个报告予以判断,也要关注职责分工的问题,否则即便评价报告反映出问题,但是由于责任无法落实,导致资金绩效评价流于形式,最终难以发挥出绩效评价的作用。

2.4 绩效评价结果利用率较低

对乡镇财政资金进行绩效评价监管的主要目的是优化资金使用结构,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效益。然而,在实际的绩效评价工作中,绩效评价结构利用率较低,并不能够充分运用到下一周期的财政资金监管中。一方面是因为财政资金监管的绩效评价重视程度较低,相关负责人并不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导致绩效评价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乡镇在实施预算管理时,更多是按照上级部门的考核要求进行预算编制,并未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导致预算执行成为象征性的收支计划。绩效评价需要根据预算来制定相应的指标,但是预算执行不力使绩效评价作用难以发挥,也就不能对财政资金使用开展有效的绩效评价工作,因此难以有效衡量财政资金的效益。

3 乡镇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监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措施

乡镇财政资金是基层发展的重要基础,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要不断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

3.1 加强顶层设计,夯实资金监管基础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绩效监管机制,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应结合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现状,以绩效评价为核心,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绩效监管机制与制度,为乡镇财政资金绩效监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首先,应基于绩效监管的基础,深入分析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经过多方论证分析,制定科学的乡镇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监管制度,划分细则,明确责任和办法,从而保证乡镇财政资金绩效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要解决已经出现的资金监管问题,通过调查研究以及科学评估等,建立科学的财政资金监管制度和政策法规,切实加强顶层设计,确保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有据可依。

再次,重点监管乡镇资金中的“三农”资金。“三农”资金是乡镇财政资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其进行监管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加大村级运转资金的投入力度,尤其要向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地区倾斜。同时,县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资金的统筹安排,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为村级运转提供资金支持。

最后,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营造良好的监管氛围,这样有利于乡镇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监管工作的开展,同时能够提高相关人员的合规意识。

3.2 统一规划及联动,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指标是乡镇财政资金绩效监管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财政部门应统一规划及联动多个部门,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科学性。

首先,发挥县级财政的核心纽带作用,基于乡镇的发展情况,明确责任与分工,制订科学的资金利用计划,加强县、乡两级财政的紧密联系,对乡镇财政资金的利用情况进行监督。

其次,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起相应的数据库,通过云计算、区块链等更新监管手段,形成完善、成熟的乡镇财政资金评价监管信息系统,从而提高监管的效率和有效性。

再次,注重建立专业绩效评价管理机构,以提升监管人员素质为切入口,通过各种渠道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乡镇一级财政资金监管的专业化水平,重视高素质人才培养,提高绩效评价效率。

最后,要建立科学的效评价指标体系,有效发挥事前评估以及事后评价的作用,合理安排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比重,从而确保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绩效评价指标的全面性、合理性、科学性,优化财政资金的使用结构。

3.3 完善绩效监管体系,全面落实问责机制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具有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到基层建设及发展,对乡村振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建立完善的绩效监管体系,全面落实问责机制,确保财政资金监管到位。

首先,政府要基于绩效评价,明确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目标和内容,细化绩效目标,从而切实发挥绩效评价在财政资金监管方面的作用,确保乡镇财政资金高效运用,进一步监督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同时,预算执行要体现资金运行和监管同频、问题跟踪与纠错纠偏同步。

其次,要确保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规范化,以绩效评价为核心,全面开展工作,转变过去“可有可无”“不管不问”的工作局面。可将乡镇财政资金绩效监管纳入年度计划中,将个人监管工作实绩与晋升制度相联系,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将考核结果与奖惩机制挂钩,从而形成更加完善的监管体系。

再次,全面落实问责机制。县级财政应制定科学的财政资金监管制度,全面落实责任机制,将监管责任落地,明确分工,并且激励乡镇干部积极进取,不断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作出努力,确保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不走过场”“不掉链子”,落实绩效监管。

3.4 重视绩效评价结果利用,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

为进一步提升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水平,应发挥绩效评价结果的作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项目申报、资金使用挂钩。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也要对结果应用形成联动机制,而不是形同虚设。只有充分利用绩效评价结果,才能确保绩效评价作用充分发挥,避免发生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从而保证财政资金安全有效利用。同时,应不断完善乡镇财政预算和执行运行机制,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的约束意识,强化和完善预算编制工作,并通过质量考核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将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到部门预算编制中,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运用预算指标系统对预算使用进度等进行密切跟踪管理,加大预算执行的考核力度,从而保证预算执行的有效性[4]。

4 结束语

建立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体系,有利于优化财政资金使用结构,也有利于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时代在进步,引入绩效评价监管将是新时期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重要方向。应重视绩效评价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中的运用,转变传统的监管理念,将绩效评价监管作为创新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有力武器和制胜法宝。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完善的体系,营造良好的监管氛围,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效果,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乡镇财政财政资金绩效评价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内部控制在基层财政资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PPP项目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地方财政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乡镇财政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探讨
乡镇财政改革中的激励机制与财政管理的研究
试探乡镇财政管理问题及建议
浅议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完善措施
绩效评价在委托管理酒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