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视线

2021-12-14 07:03王永生
中关村 2021年11期
关键词:开区中关村北京

王永生

北京科技4大亮点支撑冬奥会

11月17日,科技冬奥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冬奥组委首钢办公区举行,现场介绍了北京冬奥会新技术应用以及科技冬奥重点专项进展情况。

发布会现场,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朱建红就北京全力推进科技成果服务、支撑冬奥会所做的努力和亮点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他指出,北京既举办过2008夏季奥运会,又即将举办2022冬季奥运会,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双奥之城”。按照“全力以赴做好各项筹办工作”的要求,在科技部的指导下,全力推进科技成果服务、支撑冬奥会,使得北京冬奥会不仅是展示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舞台,也成为展现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取得了重要阶段性进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色亮点:

一是科技支撑疫情防控。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仍未得到完全遏制,科学防疫成为办好这届冬奥会的重要前提。通过组织科技防疫技术攻关、专家论证、现场测试等形式,在体温监测、环境消毒、病原体检测等环节,推进多项技术成果应用,切实发挥科技对北京冬奥会疫情防控的支撑作用,全力保障赛事安全。二是科技支撑绿色低碳。绿色办奥是本届冬奥会一直秉持的理念。围绕场馆建设、场馆运行、交通物流等方面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攻关,用技术力量助力实现举办一届绿色低碳冬奥会的目标。比如,通过开展绿色智慧场馆建造与低能耗运行技术研究与攻关,建立了数字孪生和智能化集成管理平台,并把这项技术运用到速滑馆的建设当中,节省主体结构工期2个月、钢材近3千吨,在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建成环境精准控制平台,形成场馆“能源总管家”,日能耗降低10%以上。三是科技支撑赛会安全。冬奥会是一个复杂的运行体系,安全是办好冬奥会的重要保障。围绕冬奥会食品、工程施工、运行保障等环节,部署了多项技术应用研发攻关,支撑冬奥会运行安全。四是科技提升观赛体验。前沿科技的使用可以促进更多公众参与到本届冬奥会观赛当中来。围绕赛事报道、赛事转播、现场导览等方面,积极推动人工智能、高清显示、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应用,不断提升冬奥会观赛新体验。

中关村密云园6家企业入选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

近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网站公布“北京市2021年第六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中关村密云园6家企业榜上有名。

近年来,中关村密云园采取多项措施,积极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科技创新、新品研发,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自身科研优势,不断研发新品,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入选第六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的北京亨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于2002年落户中关村密云园,主要研发生产光电通信网络的光传输系统技术和有线宽带接入系统技术,打造包括数据中心、光棒、光纤、光缆、光器件、光网络传输系统等综合的光网络解决方案和服务平台。近20年来,该公司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共获得授权专利127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软件著作权4项。拥有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北京市科技研究开发机构、北京市工程技术中心等技术平台。承担多项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火炬计划、北京市火炬计划等项目。产品广泛应用于电信固网建设、5G移动网络和用户通信专网建设。通信电缆、通信光缆在华北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51%和30%。

北京德开医药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批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互联网交易许可证》的合法网上药店,品牌定位以大数据为驱动的医药健康产业的供应链服务商。自营及联盟药店遍布华北、东北、华南等十余个省市自治区。2020年,该公司销售额超过十亿元人民币。

此外,北京倍舒特妇幼用品有限公司、北京京投信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创泰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博识广联科技有限公司也同时入选“北京市2021年第六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突破3000家

近日,国家工信部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名單,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基地榜上有名,成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挂牌成立5周年之际的又一亮点。2016年11月22日挂牌至今,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与北京中关村同频共振、相向而行,科技创新动能持续增强,创新示范作用更加突出,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的能力不断增强,累计注册企业突破3000家,全力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我们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城市职业学院等10余所高校搭建有校外实习基地,还开设了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志鼎汇总经理张翔介绍,“在这里的新业务板块包括研发中心、人才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平台几部分。比如,我们的新项目就会安排虚拟现实职业技能工程师对学生提供专业培训和校外辅导6至12个月,每年可引入大中专、本科院校毕业生60至120人,促进虚拟现实专业人才在滨海新区就业聚集。”

张翔说,落户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看重的就是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全方位高效优质的服务,让我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创新事业中来。

据统计,2019年至今,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增注册企业近2000家,年均增速35%以上,注册资本金年均增长超45%。这其中,科技型企业约600家。区内有效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雏鹰企业2019年至今年平均增速分别达到了134%、182%和252%。

目前,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正全力打造“3+1”产业体系,形成了以联汇智造、致导科技等为代表的智能科技产业,以泛生子、生命汇、迪安捷等为代表的生命大健康产业,以蓝星清洗、和能人居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永诚检测、永安检测为代表的科技服务业,以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天津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担保中心等为代表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支撑园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在前不久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上海智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便相中这块福地,计划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设立互联网医院和药房项目,整合线下线上资源,完成在线问诊、处方配送、慢病管理闭环医疗服务,预计年营收可达2亿元。

滨海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園区将在服务好落户项目前提下,持续发力招商引资,加快创新创业生态建设,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带动产业不断升级,助力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北京经开区建设“五个特色区” 开启文化兴城新征程

11月18日,北京亦庄创新发布聚焦“文化兴城”,发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5年的文化蓝图徐徐展开。作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三城一区”中的“一区”,北京经开区将积极构建系统完整、互为支撑的文化发展生态,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示范区、全国创新文化先导区、全国科文融合产业样板区、国际一流公共文化服务活力区、对外文化交流前沿区等在内的“五个特色区”。

按照《规划》,北京经开区“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任务是着力建设“五个特色区”:铸魂育人,打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示范区;凝聚荟萃,打造全国创新文化先导区;双向赋能,打造全国科文融合产业样板区;提升品质,打造国际一流公共文化服务活力区;开放互鉴,打造对外文化交流前沿区。

在打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示范区方面,北京经开区的重点是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文明和道德风尚的最好城区,打造融媒矩阵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在打造全国创新文化先导区方面,将重点探索具有亦庄新城特质的“创新文化”本质内涵,形成以“工程师文化、工匠文化”为特质的创新文化精神,打造创新文化有形空间,研究创新文化表现形式,推动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互为滋养。

在打造全国科文融合产业样板区方面,北京经开区将明确科文融合产业“两主两辅”新格局,做强高新视听、游戏电竞主业,做实数字创意设计业、文化装备制造业辅业,构筑科文融合产业发展新生态,实施头部企业培养工程建立合作发展新平台。

而在打造国际一流公共文化服务活力区方面,北京经开区将重点推动建设以“区级—街区级—社区级”3级公共文化设施为主,以企业运营文化设施为补充的“3+N”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塑造大都东南科技艺术节、书香亦城、文化艺术节等亦庄新城特色文化品牌;推动科技、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首个全域工业科技旅游示范区,培育科技创新与历史文化融合旅游新业态。

在打造对外文化交流前沿区方面,北京经开区将推动建设国际数字文化贸易基地,加速中国(北京)影视译制基地转型升级,精心组织特色国际交流活动,促进经开区文化“走出去”和外国高品质文化企业与产品“走进来”,拓展国际文化传播渠道。

猜你喜欢
开区中关村北京
宁乡经开区“万名工人学党史”
徐州经开区打造“三个一”安全监管模式
张家港经开区统筹推进安全与发展
北京的河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北京,北京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
经开区:进一步健全自主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