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圣

2021-12-14 00:06王彬
中关村 2021年11期
关键词:岳阳楼杜甫

王彬

关心民生疾苦,痛斥社会黑暗。一生写诗千篇,作品厚重沉重,沉郁苍凉,是唐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他有一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菩萨心肠。

他把现实主义题材写到了极致,他的仁政思想和满腔热血只能化作“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个和诗仙李白共同站在诗歌殿堂最高端的人,最后竟客死舟上。

活在人世间的五十九个春秋的诗圣,是那样的让人心痛,痛到不能自已。

恰同学少年

杜甫不仅自小好学,且生而早慧,“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将自己的志愿和尧舜相比,“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十九岁的杜甫出游郇瑕(今山西临猗),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做了一个游山玩水,优哉游哉的少年郎。

二十四岁的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得以成功突围,由州县推荐举送到尚书省应试。次年杜甫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遗憾的是这个虽然七岁能做诗的天才,遗憾落第。

获悉儿子落第的杜父此时正在兖州任司马一职,遂派人给在洛阳的杜甫送去了一封家书,大意是落榜了不要紧,更不要灰心丧气,恰好老爹也想你了,到兖州来吧。杜甫于是与苏源明等一起赴兖州省亲,到齐赵平原,作第二次漫游。并在齐赵一带过了四五年“裘马轻狂”的快活日子,留下《登兖州城楼》《画鹰》《房兵曹胡马》以及《望岳》等几首诗,其中《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最为有名,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千古名句。展示了詩人少年时代不平凡的抱负。

多年的漫游为杜甫日后的写作还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说他五六岁时在河南郾城看过舞蹈家公孙大娘舞剑;在岐王李范和玄宗宠臣崔涤堂前多次听过李龟年的歌声;在洛阳北邙山顶玄元皇帝庙里欣赏过画圣吴道子画的五圣尊容、千官行列,这在他以后的诗歌创作中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我们这个恰同学少年的杜甫度过了一个让很多人羡慕的近三十年岁月。这期间杜甫在大唐的诗歌殿堂里还只能是一个小人物,在张说、张九龄等一大批贤臣的辅助下,大唐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盛世。

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杜甫时年29岁,和司农少卿杨怡之女完婚,这是杜甫一生唯一的一个妻子,陪伴杜甫颠沛流离了一生。

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李白、杜甫、高适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是此后命运却大不相同,李白因永王叛变被判入狱,杜甫则度过颠沛流离的一生,高适最终被封侯。

长安十年间

唐玄宗天宝六载(公元747年)发生的一件事让杜甫深深感到了无助和绝望。这一年,杜甫、高适等一大批当时杰出的才子参加玄宗为选拔人才而设的“制举”考试。由于李林甫千方百计的阻塞言路,结果参加“制举”考试的人,没有一个被录取。这件事对杜甫的打击很大,以至于李林甫死后还写诗《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陈述此事:“破胆遭前政,阴谋独秉钧(指李林甫专权)。微生沾忌刻,万事益酸辛”。

这次的“被落榜”后不久,父亲去世更是让杜甫失去了经济来源,于是只好到一些贵族府邸中充当“宾客”,做一些陪贵族吃饭喝酒唱诗的事情,得到一些赏钱用以度日,在最穷困的时候还上山去采药,以用来赚取一点零花钱,并满怀辛酸的记录了当时的生活状况:“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处处潜悲辛。”

天宝十载(公元751年),杜甫在唐玄宗举行祭祀大典之际,写成三篇《大礼赋》,投送朝堂,玄宗读后,十分赞赏,让他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成为他长安十年内最炫耀的一件事。他在一天内声名大噪,考试时集贤院的学士们围绕着观看他。可是这个幸运一闪便过去了。考试后他等候分发,却永无下文,这也是李林甫在从中作祟。

公元749年的冬天和公元751年,杜甫两次回到洛阳,过上了几天享有清贫的天伦之乐,只不过心有不甘的他依然选择回到了长安。

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杜甫又接连进了两篇赋——《封西岳赋》和《鹏赋》,这一次的献赋终于获得了收获,次年初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

此时的杜甫已过不惑之年,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实属可悲。

这十年对于杜甫来说是贫困交加的十年,也是有着可贵生活的十年。他看到了太多朝廷的腐败,宦官的专权,唐玄宗的荒淫无度以及老百姓的饥寒交迫,提老百姓喊出了第一声,写下了《兵车行》和《前出塞》;他看到了唐玄宗和杨氏姐妹的荒淫无度的生活,写下了《丽人行》。

十一月,杜甫往奉先(今陕西省蒲城县)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发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呐喊,发出了“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的无奈,写下了“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的辛酸。

一首诗道出了自己在长安的十年,这十年冷暖自知,这十年心有不甘,更是十年沧桑,既愧对了妻儿,又一事无成!

当然这十年现实的时候也为杜甫后来成为唐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漂泊在路上

其实在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杜甫在回乡省亲的路上,唐朝就已经有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只不过还在骊山华清宫避寒,寻欢作乐的唐玄宗和杨贵妃没有感觉到而已。

不久,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再度回到长安。当时妻子儿女正寄放在鄜州(今天陕西富县)妻舅那边。一个月夜,杜甫在围城中想念家人,写下了著名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一诗。诗中后四句专门倾诉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更是让人读来辛酸。

同年六月,哥舒翰和高适镇守的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

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奔灵武,投肃宗,封左拾遗。

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因受房琯案牵连,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在此期间,杜甫写下《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春望》等著名作品,进一步夯实了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地位。将唐诗中的叙事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人们总是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但是对于杜甫来说,他的眼中除了现实,还是现实!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安史之乱成就了杜甫,是战争给了杜甫创作的灵感,只不过这个成就太心酸!

安稳在蜀中

在入川前,杜甫的生活依然是困頓不已,当时他把家人安顿在富县的羌村。有一次辗转回到羌村,家人都十分吃惊,兵荒马乱的,还以为他早就不在人世了。杜甫颇为感叹,怎舍得丢下让他日夜牵肠挂肚的亲人们啊!一家人嘘唏抹泪。夜深人静,老两口在飘忽的烛光下无语,感觉像是做梦一样。《羌村》诗说:“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逃到成都的杜甫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多年漂泊的杜甫终于有了一处安身之所,公元760年秋,草堂茅屋落成,高适送来米面,邻居送来生活用品相贺,杜甫写下了“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的诗句。当一家人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家后杜甫在《江村》诗说:“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字里行间,流露出难得的欣慰和闲情。高适派人百里送米一事更是成为佳话。

公元761年春,杜甫在《进艇》中说:“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在他看来,和妻儿待在一起,这是人生最大的幸事。

两年后,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下了一首名篇,也是一生唯一一次的狂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一如孟郊中举“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幸福。

蜀中六年时光,杜甫写下四百八十多首诗歌。如我们熟知的《春夜喜雨》《蜀相》《江畔独步寻花》《绝句》等。

成都浣花溪畔,给了诗人唯一安定的几年美好时光,浣花溪畔,茅草屋里,一个老人在那里吟哦平平仄仄的诗句。

在此期间杜甫还写下了“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狂夫》)“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百忧集行》)的诗句。

成都杜甫草堂

长眠于舟船

人生就是这样,“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严武去世,蜀中爆发大乱,就连秋风都要和杜甫作对,一间茅屋还被秋风所破,不得已又一次踏上漂泊无依的天涯路。

一叶孤舟漂在江上,他听到的猿声还是李白朝发白帝城的猿声吗?那鬓角的白发啊,总是会遮挡住双眼。《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万里悲秋,一曲悲歌穿透千年时光。

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在成都居住了六年后再次的辗转到达夔州(奉节)。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雇了几个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参加一些劳动。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这时期,其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在离开成都的途中写下的另一首诗似乎也暗示了其后期的命运,那就是著名的《旅夜抒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其中后四句尤为人知。明·周珽在《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中评价该诗:“写景妙,传情更妙”。

在夔州的光阴虽然很短,但是杜甫依然留下了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

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冬天的时候漂泊到湖南岳阳,泊舟岳阳楼下。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个时候登岳阳楼的杜甫远眺河山,想着自己一生的贫困交加一事无成,写下了这首名篇,在此之前,杜甫还写过一首和岳阳楼有关的诗《陪裴使君登岳阳楼》:“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关于写岳阳楼的诗历来都不少,仅唐朝就有李白、白居易、孟浩然、元稹等多人写过岳阳楼,其中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和杜诗总会相提并论,而众人对杜诗似乎更加喜爱,明代胡应麟《诗薮》:“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浩然壮语也,杜“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象过之;清代查慎行《初白庵诗评》:“杜作前半首由近说到远,阔大沉雄,千古绝唱,孟作亦在下风”。

直到宋代有一个叫范仲淹的写下《岳阳楼记》。

大历五年(关于770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

是年冬,杜甫全家在江边一个叫小四村的地方靠岸,生命也在这里停了岸。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心寄苍生,忧国忧民的一代“诗圣”结束了艰难苦恨的一生。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做到了,而且做的如此完美。

山河在,却已经草木深,而杜甫却已不在。在另一个叫天堂的地方,杜甫住的怎样?发妻是否为他备好了晚餐,幼子应该还在,他蹒跚归来,回到那一个叫家的地方。愿诗人不再漂泊流浪。一个让人敬重的老人,离去之后,盛唐不在!

这就是杜甫,世界给了痛苦的一生,他却报之以歌声。他那忧国忧民的思想,爱国主义情怀,至今还是我们所需要的。而他在诗歌上所取得成就更是“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猜你喜欢
岳阳楼杜甫
杜甫的一生
登岳阳楼
孙高华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岳阳楼小学395中队
杜甫改诗
杜甫与五柳鱼
凝固的艺术之岳阳楼
杜甫的维稳观
不经意诞生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