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浴德

2021-12-14 00:27来银玲
中关村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关学秦川张载

来银玲

一进西安南门,右边,一座古韵十足的高大牌楼吸引了我,从左而右,“书院门”三个烫金颜体大字方方正正地并排在牌楼上方,牌楼两旁柱子上两句醒目的“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楹联,底气十足地告诉我,这里有西安碑林和关中书院。

走进书院门,一条老街自西而东延伸大约三百余米。街道上整齐地铺砌方块青石,两旁是青一色仿古小楼,楼前的大红灯笼,悠然地荡着时光的秋千,不急不缓。暗灰的椽檩锈迹斑斑,看得出岁月的侵蚀。路北不远处有一座华塔,得名宝庆寺,人称宝庆寺华塔。此塔建于隋文帝仁寿年间,即600年左右,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称得上这条老街上最古老的建筑标志之一。紧挨宝庆寺华塔东侧的是关中书院,鼎盛于明清,可惜从我记事起就被西安师范学校占有,今天为西安文理学院占有,游客不能随便进去。望着这徒有虚名的关中书院,我只能将一份不遇之憾藏匿心底,黯然前行。摸着一路骑兽人像等诸多造型的拴马石桩,我的思想也如石桩上曾经拴过的老马,哼哧地喘着粗气,随意岁月逆驰,一同飘摇千年的风雨,驰进了北宋仁宗景祐二年。

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河南开封,一个名叫张载的少年,以他十五岁的肩膀扛起了从天而降的灾难:远在四川的父亲病亡。张载和母亲以及五岁的弟弟远赴四川,运父尸骨回开封老家。含着悲痛,忍着困顿,当他们返途经过陕西眉县的横渠镇时,被关中局部地区的战乱挡住了腳步。是冒险前行呢,还是驻足将逝者埋骨他乡呢?这让这个已经破碎的家庭陷入了两难抉择,也让年幼的张载过早地体味到人间痛苦。在权衡利弊之后,张载不得不将父亲的尸骨安葬于这个叫横渠镇的地方,横渠镇遂成了张载扎根落脚的第二故乡。陕西,这个被极重华夷之分的孔夫子认作“久处西北,与戎狄杂处的蛮夷之地”而至死都“西行不到秦”。莫非此刻,这里真应了夫子的预言不成?战争的草菅人命、生活的窘迫困顿、百姓的流离失所,难道真的就没得救了吗?张载放眼四望,岂止陕西如此,举国不也一样不堪入目吗?面对外敌入侵的北宋,面对汉代以来儒学的衰微,张载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里……最终,他幡然醒悟,认为人生在世,就要尊顺天意:立天、立地、立人,做到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明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努力达到圣贤境界。张载用了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隐居在横渠镇,践行他的理论主张,并且著书立说,兴馆设教,教书育人。张载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他读书讲学的崇寿院改名为横渠书院(今为宝鸡文理学院)。在张载的理学思想里,第一次提出了平民参政议政的重要性,形成了理高于势和道统高于治统的政治理念,可以说是中国乃至世界哲学思想的一次巨大飞越。今天,我们回眸张载的关学思想,其核心可以概括为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充满天地正气的“横渠四句”,后世赞之誉之。

这是一个让后人难忘的瞬间,是一个让历史精彩的瞬间,是一个让横渠人自豪的瞬间。走进横渠书院,人们自然想起张载,想起他在思想界为政治做了先驱的哲学思想。这在历来君权神授的价值观里,其冲击力可想而知了。

尽管,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总是试图挽留什么,可是,对于不可逆转的历史,我们毕竟显现出了自己的弱小与卑微,先哲们无论是身影还是思想,我们都无法挽留。思想的萌芽总如一道闪电,亮丽了历史的瞬间,然后就消失在历史的滚滚尘烟里,那曾经带给人们心灵震动的大儒张载,随着城头变幻的大王旗,也深埋在历史的尘埃里了。

昔日,那位“西行不到秦”的孔夫子,毕竟有其认识上的历史局限性,他自然不知道当时秦国的现实,故而给后世留下历史的遗憾,给儒学带来传播的缺失。秦国之关中平原,这个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地方,位居秦岭北麓,由渭河冲积而成的平原,地理环境优越,沃土丰腴,滋养了秦地百姓,其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堪称富庶之地。在这个“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地方,西汉武帝时期,就已经把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儒家理论,作为关中子民的行为规范,进而世世代代都在探求天地正义和民生秩序,这难道不足以证明孔夫子的儒家学说最终还是到了秦吗?只是,儒家学说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毕竟也有其历史局限性,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渐趋衰微罢了。

唐末宋初,全国再次兴起儒学思想,这种儒学传承于子思、孟子一派的心性儒学,我们称之为新儒学,它是以程(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为代表的性理之学,即理学。张载就是这种理学思想的代表人物,因其身居关中横渠镇,故称张载宣扬的理学为关学。张载去世五百年后,也就是在明万历二十年,即1592年,一位性情耿直的关中学者冯从吾,在其任御史期间,疏忤明神宗朱翊钧,罢官归里后,与友人萧辉之、周淑远等在西安城的宝庆寺讲授关学学说。一时间名声大震,弟子多达千人,无奈宝庆寺地方狭隘,百姓受教有限。明朝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十月,陕西布政使汪可受等,为冯从吾另择宝庆寺之东小悉园一地,创建关中书院。此时的关中书院闻名遐迩,辉煌一时,然而,由于皇帝老儿朱由校的昏庸无道,以及魏忠贤的飞扬跋扈,不愿同流合污的冯从吾,也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六年(1626年),明朝廷下令捣毁关中书院,冯从吾悲愤成疾,次年二月饮恨而亡。就是这样一位要求弟子“存好心,做好人,行好事”的耿直学者,自己却因践行这样的关学思想含恨而去。呜呼!现实和冯从吾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清初,北京的紫禁城提升了儒家文化的地位,这给远在陕西的关中书院带来了文化的春天。关中书院又得以重建和翻修,然而,终因明朝廷的捣毁之甚而元气大伤,最终也如病牛破车,一蹶不振。清政府为此大伤脑筋,一再强调重振关中书院的意义。如1733年,雍正皇帝拨帑银一千两作为关中书院的经费补贴,以求光复关中书院;又如1756年,乾隆皇帝御赐关中书院“秦川浴德”匾额。

秦川浴德,这个名字读起来非常响亮、听起来非常顺耳。秦川:强调的是地理范围,川:河流或河流冲击的川道、平原。秦川,秦地平原八百里,足见其水域冲击之平原的辽阔宽广。浴:沐浴,洗浴,也就有了净化的含义。德,当然是仁德,是孔孟儒学的仁德。在八百里秦川平原里沐浴孔孟大儒推行的仁德,或者说让方圆八百里的秦川子民接受儒家学说的教化,而将此教化集中寄予在一座命名为关中书院的地方,可见,关中书院教化地位之重要,关中书院在传播儒家文化的分量该有多么重要啊?这也真难为了身为清王朝的皇帝乾隆,因为乾隆皇帝读懂了中国历史的血淋淋,他毕竟比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英明,他心里明白:稳固秦地对清政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乾隆皇帝不得不将一块象征皇权至上的牌匾赐予陕西的关中书院。如果乾隆皇帝没有渊博的汉学知识,又怎能御赐如此精美熨帖的文字匾额呢!总之,“秦川浴德”这四个大字,即使放在当今的社会,也是颇具文化修养的行为,也是一种文化的时尚,听着舒服看着霸气。

1771年,清朝巡抚毕沅擢升陕西布政使之初,他凭借自己多年的人生经验,总结出“移风易俗,教化为先”的人生哲理,积极推行学校教育,重新修建關中书院,并延请江宁进士戴祖启到陕西主持关中书院,还在全省选拔一批优秀生徒前去关中书院学习。一时间,关中书院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人才济济,规制更加完备。如设山长一人,掌管教务;设监院一人,专管庶务;设斋长二人,协助书院管理。关中书院开设的课程有经、史、子、集,考课有诗、古文、词、八股试帖、策论、杂著等,并且还实行每月一官考。其实,说穿了,关中书院不就是明清时期设立的学校吗?而明清时期全中国设立的书院不仅仅只是关中书院一座,还有许多和它一样有名气的书院,如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以及江西九江的白鹿书院等等,这些书院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上都起到了不容置疑的作用,从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亮丽多彩的书院文化。

书院文化毕竟是一个历史的精彩瞬间,走过其辉煌阶段,也随之历史的风云变化终将沉寂。1903年,陕西巡抚升允,一位名为多罗特氏的八旗蒙古镶黄旗官员,最终还是将关中书院改为陕西第一师范学堂。所谓师范,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不是在延续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吗?哦,我终于彻底明白了从我记事起关中书院开始被西安师范学院拥有,今天又被西安文理学院拥有的原因了,也明白了宝鸡文理学院和西安文理学院两所学校兄弟般的情谊了。看来,事物之间总是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就算在今天,我也不能求全责备西安文理学院独占关中书院遗址的行径。

对于关中书院,因为好奇,才有了探寻的动力,从而知道了关中书院的历史,知道了关学、理学和儒学的关系,知道了孔孟、北宋周敦颐、张载、邵雍和二程等理学大家,知道了明代的学者冯从吾,以及后来的戴祖启先生等等,还有最近一位写作长篇历史小说《大儒张载》的作家杜崇斌。虽然我与杜崇斌素未谋面,但是,他把沉寂于历史尘埃里的张载重新展现到我面前的时候,还是让我对这位陕西作家油然而生敬意。虽然我还没细读杜崇斌的《大儒张载》,但还是大略地知道了他在书中记叙了关中大地上源远流长的关学脉络。能够这样清楚地阐述关学思想发展轨迹的人,莫不是也在专著大儒张载的经传?莫不是也在阐述孔孟的儒家思想?莫不是也在为生民大众讲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浩然正气吗?

今天,走在因关中书院而得名的书院门街道上,走在以国槐浓阴的街道上,景致随步变幻,墨香依旧弥漫,我吸吮中国历史文化的余香。在古色古香里,我感受到了秦川百姓的耿直与淳朴;在笔墨纸砚里,我揣摩到了秦川百姓的刚正与文脉;在琴棋书画里,我体味到了秦川百姓的仁德与礼仪……这些浸润人脾性的文化滋养,都随了过往的游客蔓延到中华大地,乃至世界各国。这,可不就印证了乾隆皇帝御赐“秦川浴德”匾额的最初寓意吗?不是一次儒家文化的践行吗?

猜你喜欢
关学秦川张载
在雨中“躲雨”的绵羊
该得奖的李老师
张载的“变化气质”之道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关学”的精粹及其对后世的启迪——张载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
张载关学暨关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会议在西安举行
张载关学暨关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会议在西安举行
国内首家关学研究机构在西北大学成立
张载哲学的本体论结构与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