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实操探索

2021-12-14 19:52肖进勇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体育

肖进勇

摘要:校本课程建设是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已进入提质关键时期。本文对校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建设方法等进行探索和再认识,从实操角度就校本课程的设计要求与开发的原则、策略及途径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体育  校本课程  开发

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需要各级各类学校具有不同的办学特色,走特色化发展道路。特色化办学的基础是建设特色化课程,建设立足本校、种类多样、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开发校本课程就成为创建学校自身特色的基本环节。体育校本课程是学校的特色窗口,体育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本校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对校本课程建设相关问题有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方能事半功倍取得明显成效。

一、校本课程的性质

校本课程是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层面,指学校自主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课程体系,其基本定位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实践性和趣味性为主要特色,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基本目标。它是为适应教育改革而建立的新课程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家各级学校新课程计划中的基本内容,是主要的教学资源,属课程管理的内容。从学校教育发展来看,它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做好的工作和任务。

二、校本课程的特点

校本课程在学校本土生成,其根本特色是校本性,体现出学校专有、本校专有和校本专有三个明显特点。

(一)在学校中

它植根于学校,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是由师生对它的感情和智慧、本校的优良传统、校园文化资源以及经过师生加工处理的网络信息资源等有机构成。

(二)为了学校

它服务于学校,不仅校本课程的生成依据本校的办学宗旨,为本校办出特色服务,又着眼于本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为满足本校学生在国家和地方课程中未能得到满足的种种合理需要而设置。

(三)基于学校

它依靠于学校,由以校长为首的本校教师为主要力量来开发。

三、校本课程的建设

(一)课程设计要求

校本课程的建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落实三级课程管理的具体措施,不能仅孤立地当成一种课程类型看待,应体现出校本课程的关联性。需要从与国家和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视角,以整体观进行完整的系统考虑,尤其要在设计校本课程同时认真处理好三级课程体系的衔接。

1.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要与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总体目标具有互补性,使校本课程不是再重复国家和地方课程,而是对它们的有力补充。

2.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对国家课程的育人功能具有辅助性。学生要想充分发展自已的个性,必然要求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选课权,作为育人蓝图和育人媒体的学校课程应适当满足学生这一要求。然而国家课程的特点是以学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不足;以知识课程为主,实践课程不足;全局性和整体性很强,特色性和个性化不足;并且基础性和统一性较强,但学生适应选择性不足。地方课程则具有相对的全局性和整体性,但往往主题单一,不能覆盖乡土特色的全部,并与国家课程有些主题内容重復,浪费了部分资源。而且地方课程也知识化倾向严重,缺乏与乡土实际的有效结合。于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都只能对学生提供有限的自主选课权,而校本课程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家与地方课程的此种不足。

3.校本课程的总课时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总课时具有整体性,需要处理好它与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地方所定体育特色课程在课型、课类、比例、课时等的搭配与衔接。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则

校本课程是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时需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可与专家合作,但并非由专家编教材、教师教教材,而是教师对教材的自主研究、自主选题、自主开发和自主设计编排。

2.合作性: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集体配合的事业,需要教师在整个开发过程中与专家、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应能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和力量。

3.民主性: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群体。要开发什么课程、学生需要学什么和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的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开发者要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

4.选择性:学校课程开发要有利于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能都获得充分发挥。当一所学校的校本课程发展到较成熟阶段,它必然能够充分反映学生的各种特别需要,可提供多种多样的课程门类让学生自由选择。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

开发校本课程需要开阔教材来源的思路,其策略可采取:

1.通过增加探索实践、体验学习和增强能力与人格培养,将国家课程校本化;2.通过利用地方课程的主题,挖掘地域文化、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实践体验活动,将地方课程乡土化;3.通过联系学生实际,开发和选择足够学生喜欢并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内容,增添实践活动,强化体验学习过程,以及加强学习能力培养来使校本课程生本化。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途径

教学素材是校本教材的原始基础,需要由教师辛勤收集,再经过科学化的提炼与处理才可形成校本教材。通常可采取的校本教材开发途径主要包括:

1.将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为校本课程:即有针对性地研究学校体育的热点,申报课题,将研究成果转化成课程资源,如校园篮球、校园足球、健身气功、体育操舞等。

2.补充国家与地方缺少的项目类校本课程:国家和地方所推项目总数有限,对一些新兴项目需要引进,如气排球、轮滑、花样足球;对一些民族、民俗、民间的三民体育项目如空竹、陀螺等,以及非遗项目如蹴球、毽球、蹴鞠等,需要从社会、民间去发现素材,经过发掘进入校本课程序列。

3.开发健身活动类校本课程:这类课程主要在于培养健身意识和健身习惯,教给健身知识,提高健身能力。有些地区特别要求开发课外和课间活动等隐形课,更要重视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与活动参与的大众化。

4.开发学校特色课程:主要开发与校本文化相结合的,传承校本体育传统的特色课。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开发体育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我们的“体育梦”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