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血糖,是餐后散步好,还是空腹活动好

2021-12-15 09:39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
保健医苑 2021年12期
关键词:高峰散步早餐

文/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一位女同事问我:“怎么才能不少吃,还不发胖呢?”

我说:“你本来也不超重,不需要每餐少吃饿着自己,别乱吃零食,再控制油腻食物就行了。”

如果想长期预防肥胖的话,措施其实很简单:餐后千万不要像以前那样坐下看电视玩手机,要赶紧站起来,散散步也行,做做家务也行。至少半小时。

她照着做了,几个月后告诉我,餐后活动真的有效。

她问:“为什么有这种效果呢?”

我说:“这样做,身体就知道饭后还要干活儿呢,不能着急把吃进去的能量变成脂肪存起来,而是要把一部分能量分给肌肉。这样,就不容易长肥肉。”

另一个朋友问我:“控血糖的最简单方法是什么呢?”

我说:“按时按量吃饭,饭菜肉齐全,然后餐后马上站起来散散步,干点家务,至少半小时。千万不要马上坐着不动,更不要饭后躺下睡觉。”

几个月后她告诉我:“能做到这些要求的日子,真的血糖控制得挺好。但是,为什么要餐后马上开始活动呢?”

我说:“餐后活动,可以通过肌肉对血糖的消耗,降低餐后血糖峰值,也有利于降低血脂。当然,这些效果也有利于预防肥胖。”

但是她们很迷惑地问:“有一些专家提出,餐前空腹运动更好,餐后半小时要坐下或躺下休息,以利于消化。可是你让我们餐后马上去散步,到底谁说得对?”

我解释说:在血糖研究当中,是从吃第一口饭开始算进餐时间的。所谓餐后30 分钟,就是从吃第一口饭开始的30 分钟。所谓餐后1 小时,就是从吃第一口饭开始的60 分钟时。懂点餐后血糖知识的人都知道,餐后血糖峰值是出现在餐后30~60 分钟之间的。也许是30 分钟,也许是45 分钟,也许是60 分钟。这个高峰时段,是最需要胰岛素大量分泌,最促进甘油三酯合成(增加肥肉),最促进糖化血红蛋白生成的。所以,控制餐后血糖的关键,就是把这个餐后血糖高峰削平一些。这个高峰小了,后期的餐前低血糖风险也会降低,餐后血糖波动减小,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也会下降。

多数人一餐饭的进餐时间在15~30 分钟之间。如果30 分钟吃完,那么血糖高峰差不多已经到来了。如果再坐着休息30 分钟,血糖高峰差不多已经过去了。此后再运动,也没法降低这个高峰了。所以,我们要及时运动,在第一口进食的30 分钟之内,开始轻松的活动。

吃那种马拉松式饭局的危害之一,就是一直坐几个小时,身体根本没有机会来点体力活动来消解升高的血糖,所以非常不利于控制血糖血脂,也非常不利于预防肥胖。

然后,问题又来了:“餐后马上活动,会不会有害胃肠啊?会不会造成盲肠炎啊?”

我说:“餐后轻松活动,又不是让你跑啊跳啊,只是洗碗、擦桌子、散步等,不会造成胃肠功能障碍,也没有引起盲肠炎之类疾病的风险。除非你是个身体高度虚弱的人,或者你有比较严重的胃下垂之类问题,吃饱之后躺下坐下会好一些。对大多数人而言,餐后轻松活动一下,不仅不影响消化,反而会感觉到胃肠很舒服。”

看到这里,有些科学精神比较强的朋友可能会问:“这两位女士只是个例。餐后及时活动有利于控血糖这事,到底有没有研究证据?”

其实近年来已有多项相关研究证明,餐后立刻散步,要比其他时间的活动更有利于血糖控制。

2016 年的一项交叉对照研究,让受试者餐后立刻去散步30 分钟,或者其他时间去散步,然后对比两种做法的效果差异。结果发现,餐后散步对降低餐后血糖反应的效果明显好于其他时间散步。其中晚餐后散步的效果最明显,和餐后不散步相比,可以把餐后血糖曲线面积降低22%。这个结果也不奇怪,因为晚餐时人体处理血糖的能力本来就比早餐时低一些,而且晚餐后人们也最容易看手机、看电视、上网,坐在沙发上不想动。

2017 年的一项交叉对照研究把50 名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是早起之后走30 分钟,但三餐之后坐着不动;另一组餐前不走路,一日三餐之后,餐后都立刻走动10 分钟。30 天之后,两组的做法互换。结果,餐后走动仅仅15 天,就显著降低了患者的胰岛素用量。和早起走路的做法相比,三餐之后马上站起来走路的方式获得了更大的控血糖效果。

同年发表的另一项研究把2 型糖尿病受试者分为两组各32 人,进行交叉对照试验。A 组早餐前中强度快走和拉伸45 分钟(4500~4800 步),餐后坐着不动,为期两个月;B 组餐前不走动,15 分钟的早餐后,立刻中强度快走15 分钟(1400~1500 步),也是为期两个月。然后,两组的运动方式互换。结果,和早餐前活动45 分钟相比,餐后运动15 分钟的方式更能降低餐后血糖反应。

特别有说服力的是:从餐前活动改为餐后活动者,餐后血糖状态变好;反过来,从餐后活动变成餐前活动的,血糖状态变差。

2018 年发表的一篇研究综述总结了11 项相关研究,发现餐后运动可以降低餐后血糖面积,幅度从2.4%到26.6%不等,而一日中的高血糖状态也得到明显改善,降低幅度从11.9%到65%不等。无论是走路还是阻抗运动均有效果,但以45 分钟以上的中强度有氧运动效果最佳。

所以,研究证据已经足够充分,而且结果相当一致,都证明餐后运动更有利于血糖控制!

有些朋友还会发出疑问,不是很多人说餐前运动更有利于减重吗?

减重是减重,控血糖是控血糖,两者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概念。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也未必能用一样的建议。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餐前运动会有造成低血糖的风险,而低血糖比高血糖的危险还要大。即便不考虑血糖问题,餐前运动也有更大的肌肉流失风险,特别是运动后食物摄入不足、营养没有补充的情况,而肌肉流失对于控血糖而言,是非常负面的影响。

所以,我绝不会推荐糖尿病患者把所有运动都放在餐前。早起运动是可以的,但餐后运动则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早餐前要运动的话,建议最好稍微吃点东西,比如一碗牛奶燕麦粥。有了能量供应之后再运动,不仅危险小,而且运动时的体力更充沛,运动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高峰散步早餐
你怎么过早餐,就怎么过一生
病毒病将迎“小高峰”全方位布控巧应对
早餐
小赛去散步
石庆云
小豆豆去散步
努力攀登文艺高峰
最美妙的散步
丰盛的早餐
“我将不断进取,向艺术的高峰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