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的高校学籍管理“四维”工作模式探索

2021-12-16 02:43贺映红
亚太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四维学籍入学

刘 立 贺映红*

(1.长沙医学院教务处;2.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

学籍管理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构建立足政策规范、挖掘内在激励、强化过程引导、提升事务服务的“四维”工作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立足政策规范,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学籍管理制度

高校制定学籍管理制度,要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籍管理制度。

一是要找准立足点。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立足点是教育部令第41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是高校学生管理的规矩和准绳,是高校制定学籍管理制度的基础和原点。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制定,不得突破《规定》授权的范畴,不得与《规定》相违背,不得侵犯《规定》授予学生的权益。对于《规定》中第十条“新生可以申请保留入学资格。保留入学资格期间不具有学籍。保留入学资格的条件、期限等由学校规定”,第十一条“学生入学后,学校应当在3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进行复查”等条款,学校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实施细则;对于《规定》中“学校应当制定学生转专业的具体办法,建立公平、公正的标准和程序,健全公示制度”等类似的条款,高校必须制定如“转专业管理办法”“转学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向学生和社会公布。在制定管理制度时,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高校应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等相关利益方的意见,慎重考虑,反复论证,以确保制度的合法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是要与时俱进。面向新时代,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学籍管理制度要不断修订完善,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变化。2017年9月1日,教育部令第41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正式实施;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要求“按照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和要求,系统梳理、修订完善与在校大学生学习、生活等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依法依规、宽严相济、科学管用的学生管理制度体系。探索建立大学生诚信制度,推动与国家诚信体系建设相衔接”;2019年9月29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要求“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推进辅修专业制度改革”“开展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试点”。高校要根据新情况、新形势,及时修订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做到与时俱进。

二、挖掘内在激励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

学籍管理涉及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籍档案还与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紧密相连。运用好学籍管理这根无形的指挥棒,充分挖掘学籍管理的内在激励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是学籍管理的重要职能。

一方面是奖励性激励。高校在制定学籍管理制度时,可增设一些奖励性条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开展转专业工作时,对在学科竞赛、技能大赛、大学生创新性项目等方面取得优秀成果的学生可以放宽条件,对于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可以免试直接转专业;如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可以在弹性学习年限、学分管理办法等方面予以政策帮扶,可以简化学生办理休学创业等方面的手续,帮学生解除创业后复学的后顾之忧,可以把创新创业成果计入学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通过这些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潜能和热情,从而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学习自觉性强、主动性高、态度端正、目标明确的优良学风。

另一方面是惩罚性激励。学籍管理的一些措施和条款具有惩罚性,如《规定》要求“真实、完整地记载、出具学生学业成绩,对通过补考、重修获得的成绩,应当予以标注”,“对学生的奖励、处理、处分及解除处分材料,学校应当真实完整地归入学校文书档案和本人档案”。这些记载、标注和档案材料涉及学生的切身利益,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学习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要对这些措施、条款进行详细的解读和说明,并提前做好学业预警工作,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学业修读情况,督促学生认真学习,避免留、降级或因学业考核不达标而被退学。对于留级、降级、退学等这些涉及学生核心利益的惩罚性措施与规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反复的宣传教育,还应告知学生家长,请家长与学校一起齐抓共管,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品质。

三、加强过程管理,确保严进严出

学籍管理是高校学生教学管理的第一道和最后一道关口,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加强过程管理,严把新生报到入学关、人才培养质量关和毕业出口关。

首先,要严把新生入学关。新生报到入学和资格复查是高校学籍管理的关键环节,是严防冒名顶替、非法取得学籍的关键一步。高校要制定严格的迎新报到入学管理办法和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办法,在迎新现场采集新生照片信息,并通过人像比对等技术手段复核报到入学的新生是否与录取信息、身份证信息一致,以防止冒名顶替入学的现象发生。要对特长生进行入学考核,以复查其专业水平是否符合录取的要求,及时发现专业水平考试成绩弄虚作假的现象。要对每个新生都进行入学体检,尽早筛查出身心状况不适宜在校学习的学生,并进行妥善处理。

其次,要严把人才培养质量关。学籍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高校在制定“升级、跳级和留降级”“学分制”和“弹性学习年限”管理制度时,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着力点,严把人才培养质量关。一方面,要支持学业优秀的学生跳级或提前完成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申请提前毕业,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辅修校内其他专业或者选修其他专业课程;另一方面,对于学生严重违反考核纪律或者作弊的,该课程考核成绩记为无效,并应视其违纪或者作弊情节,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对于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的学生,要坚决给予留、降级处理,甚至做退学处理。唯有严格要求,尺度一致,才能真正让学生忙起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后,要严把毕业出口关。毕业关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后一道关口,是确保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最后检验环节。一方面要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试纪律,坚决取消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要严把最后一道关口,不降低考试难度,不放松考试管理,不给学业困难的学生“放水”,坚持统一标准,杜绝“清考”行为,绝不把考核成绩不达标的学生放入社会中。另一方面,高校要制定流程完整、程序规范的毕业生资格审查制度和学位授予办法,要严格审查学生学业情况、科研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是否符合毕业要求和学位授予条件,要确保给符合毕业要求的学生在离校前发放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学位证书。要制定严格的学历学位证书管理办法,严格按照招生时确定的办学类型和学习形式,以及学生招生录取时填报的个人信息,填写、颁发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及时准确地在学信网、学位网上进行证书备案工作,确保学历学位证书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四、强化服务育人理念,提升事务服务水平

学籍管理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和创业等方面,服务于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不同的对象,是展现高校管理与服务水平的一个窗口。因此,要加强和完善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就要强化服务育人理念,通过提升学籍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拓宽学籍管理平台涵盖范围,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一是要提升学籍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本着“用人先育人”的原则,高校应尽可能地给学籍管理人员提供更多业务培训机会,提升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二是要拓宽学籍管理平台的涵盖范围,要以互联、互通、共享、快捷为目标,打破学籍管理平台与学工、财务、就业等各种不同系统、平台之间的壁垒,实现学籍管理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即时联动,以优化学生、家长或用人单位来校办事的流程,做到“少跑路多办事”,甚至不跑路也能办成事。通过高效方便快捷的学籍管理平台,提升高校学籍管理的事务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四维学籍入学
高校学籍异动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管理系统在学籍管理中的应用与实现
入学面试
入学第一天
教育部:不得将学籍作为中小学生入学和转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