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习作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

2021-12-16 12:44张海萍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1年9期
关键词:统计图事例事物

张海萍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教师们在教学中花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去经营习作,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学生习作中的问题依然层出不穷,令老师苦恼不已。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习作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

一、扫描:找到“问题”,从“三千”走向“一瓢”

在习作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比比皆是,如审题不清、选材陈旧、结构混乱、表达模糊等等。如何辩证地解决“问题多与教学时间少”的矛盾,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是习作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要提高习作教学效率,就要抓住学生在习作中的主要问题,做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即有取有舍,精心选择“教学点”,确定教学内容,做到一课一得。

案例1:《介绍一种事物》习作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学生习作预写的情况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看着统计图阐述。

生1:从统计图上看,能写清楚事物的特点,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各个方面的学生有12人;写了事物的特点,能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各个方面,而且介绍的内容太多的学生有32人;写了事物的特点,用了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但介绍的内容有一些杂乱的学生有10人;不是说明文的习作的学生有1人。

师: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咱们班的学生在此次习作中最大的症结是什么?

生2:全班有55人,其中43人在分段介绍时不太清楚明了。

生3:我觉得同学们在习作中最大的症结是不会根据介绍事物的几个方面进行取舍、整合材料,不会清楚明了地介绍事物。有的同学介绍事物的内容太多,而且有些内容混淆在一起了。

师:你找得真准。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如何根据要介绍事物的几个方面,恰当地取舍与整合材料,把事物介绍得清楚明了。

在该教学片段中,教师采用“先写后教”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先“预写”,通过“预写”了解学情,抓住学生习作中的问题绘制成条形统计图,让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本次习作中最大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学内容取舍的过程,也是从众多的教学内容中选出最关键的“教学点”,即取出这“一瓢”的过程,既体现了教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也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激发了学生主动解决习作问题的欲望。

二、聚焦:锁定“问题”,从“浅层”走向“深层”

在习作教学中,一旦发现了习作中的问题,就要锁定“问题”进行聚焦,让学生在研究问题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心理学研究表明,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探究问题,比教师的直接讲解掌握的程度要大得多。因此,聚焦问题后,教师就要敢于放手,将课堂真真切切地还给学生。

案例2:《形形色色的人》习作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这是咱们班本次习作中写“马大哈”的几个同学,请他(她)们读一读他(她)们的习作,你们仔细听,看看能发现什么问题。(几个学生依次读自己的习作,教师通过投影展示这几个学生的习作)

生1:我发现李鑫延同学写的事例与题目中的“马大哈”的特点不太相符。

生2:我发现普语涵同学写老师的特点与事例也不太相符,充其量只能说是健忘。

生3:其他几个同学的习作也是这样的问题。

师:如果前面写人的关键词不变的话,问题是什么呢?

生4:事例不典型。

师:也就是说,习作中人物的特点与事例不但要匹配,而且要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谁想请大家帮帮忙?

生5(刘颖涵):我想请大家帮帮我。

师:请大家看刘颖涵同学的习作。(马大哈妈妈:拿着菜刀找菜刀,迷手机把菜炒煳了。——刘颖涵)

师:现在四人学习小组讨论,看看需要怎样修改。

(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记录,然后学生汇报修改情况)

生6:我们小组认为,可以根据她后面的第一个事例修改关键词,把“马大哈”修改为“健忘”。然后再列举她妈妈健忘的几件事,从几件事中筛选出最能体现她妈妈健忘的内容来具体写。刚才我们采访了刘颖涵,列举了她妈妈的几件事,请看,这是我们小组画的展示图。(学生出示图)

生7:我们小组修改的关键词是“手机迷”,我们也采访了刘颖涵,我们也列举了她妈妈的几个事例,其中第一、第二、第四个事例可以用一句话概述,第三个事例要详细写。

师:同学们,听了这两个小组的汇报,你们认为怎样才能写好一个人呢?

生8:第一,要抓住这个人的特点,并用典型事例来表现;第二,典型事例的选择可以采用列举筛选法;第三,如果事例众多,还可以采用先概述罗列,再重点详写的方法来写。

师:你总结得真到位。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全程参与到发现、判断、解决习作问题的认知活动中。学生通过倾听与思考,在小组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对同学在习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了认知和思考,从浅层次的特点与事例不匹配到帮助同学修改关键词,再到创造性地运用“概述罗列”与“重点详写”来表现一个人的特点,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发散:延伸“问题”,从“单一”走向“多元”

学生习作中的问题层出不穷,一次与一次的问题不一样,有时,解决了这个问题,另一个问题又冒出来。而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习作问题通常是教师指出来,在课堂讲要怎样改正,然后就是学生修改习作。这样教学,不但方法单一,而且收效甚微。因此,教师可以设計“习作问题窗”栏目,开通“习作问题我来说”的微信公众号,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

1.“习作问题窗”。“习作问题窗”是为展示学生不能解决的习作问题而专门设置的栏目,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习作问题,可以以“习作问题”片段的方式或是以直接提出问题的方式粘贴在橱窗内,以寻求其他同学的帮助。而认领“习作问题”并帮助解决习作问题的学生既可以用修改片段的方式将修改好的习作片段粘贴在橱窗内,也可以用叙述加片段展示的方式进行解答。如一个学生在橱窗中粘贴了“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写一个自然段”的问题后,第二天就有2个学生进行了解答。

生1: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写一个自然段?我认为可以用中心词扩展法来写,如写牵牛花,可以变成“紫色的牵牛花吹起了一个个小喇叭”,再用这样的方法写两种花,如“粉红色的月季花绽开了笑脸”,“雪白的丁香花散发着淡淡的幽香”,然后把这三个句子连起来,在前面加上一个总起句“花园里的花真漂亮”就可以了。

生2: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可以先写一个概括句,再用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来写,像课文《赵州桥》中写桥栏图画那样。你看我写的:

课间十分钟,操场上真热闹。有的同学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你看那位扮演“老鹰”的同学,总也抓不到“小鸡”,急得满头大汗。有的同学在跳双人跳绳,一人从一边进去,在翻飞的绳子中绕一个圈,又跳了出来。还有的学生在玩“打死救活”的游戏,被抓住的同学渴望被救的样子真好笑。

2.“习作问题我来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交流习作问题的解决办法,教师可以在班级开通“习作问题我来说”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可以由语文教师创立,由班上的学生参与管理。内容包括如何解决习作中的问题的“微视频”、介绍解决习作问题方法的文章、学生在习作中遇到的问题的习作及名师写的关于习作方法的文章等等。

如何解决习作中的问题的“微视频”可以对接班级“习作问题窗”,当学生提出习作中的问题后,帮助解决问题的学生可以自己制作“微视频”,交语文老师审核后由微信公众号管理小组负责推送。语文教师每月对微信公众号中“习作问题”后面的评论进行统计,对积极参与解决习作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每学期对发现且提出习作问题的学生和解决了习作问题的学生及制作“微视频”的学生进行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习作问题我来说”的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猜你喜欢
统计图事例事物
让“统计图图表”背后的数学文化熠熠生辉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例”后有“析”方可取
单独中的洞见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
开放状态下的书面表达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