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渗透

2021-12-17 22:13李玲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应用

李玲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根据小学生特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小学生建立起可视化思维,基于格式塔效应让小学生对事物的局部和整体的联系形成认知,用思维导图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建立起良好思维关系,激发小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本文基于格式塔效应与儿童思维可视化研究,对思维导图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渗透进行了初步探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应用

思维导图在应用过程中主要的特点是运用图文并茂技巧,把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其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及相互之间关联呈现出来。基于格式塔效应和儿童思维可视化,将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加以应用,通过可视化思维建立起记忆关联,让小学生形成较好的思维模式,形成对事物逻辑性的认知,加强小学生记忆框架构建工作,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基于格式塔效应与儿童思维可视化研究,对思维导图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渗透进行了初步探析。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根据思维导图,制订良好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前,教师要基于思维导图制订良好的教学计划。基于思维导图制订的教学计划,能让教师从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认知程度出发,建立起思维导图的思维模式,对小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围绕小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计划的制订,并根据教学情况进行优化和调整,让教学计划更加完善。在教学计划的制订过程中,对教学知识点和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二)利用思维导图,加速学生的接受过程

将思维导图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能让小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多认知,特别是结合多媒体技术,能够加深小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应用。基于格式塔效应与儿童思维可视化研究基础上,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让小学生借助图片方式进行相应知识脉络的梳理,采用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小学生对知识点能有更加清晰的认知,能够快速接收并消化知识点。

(三)利用思维导图,加强师生的有效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让小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起互动关系,师生开展共同讨论。基于格式塔效应与儿童思维可视化的研究,应用思维导图,能让小学生和教师建立起良好的心理沟通概念,消除学生的敬畏心理,形成较好的师生关系,对小学生的思维、学习习惯进行培养。通过教学方式的选择,避免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合理调整教学计划。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渗透

(一)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厘清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基于格式塔效应与儿童思维可视化,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小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构建,引导小学生在学习中采用正确的思维方式进行问题的思考。例如,在“单位换算”课堂教学中,由于小学单位换算所涉及的单位比较多,包括长度单位、时间单位、重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等。而小学生对这些概念非常容易产生记忆混乱,如能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引用思维导图进行分析,就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小学生学习内容的梳理,通过思维导图让小学生有清晰地理解,基于思维导图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让小学生能够对课堂内容清晰地呈现出来,以加深对课堂的理解,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图(见第8页)所示,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能够让长度、时间、重量、体积的单位换算更加清晰,使小学生对课堂内容形成清晰的概念。

(二)运用思维导图解决难点问题,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针对小学生难以理解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基于格式塔效应与儿童思维可视化,使用思维导图的构建方式来引导小学生思考,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有非常大的帮助。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来做好教学工作,促进问题的解决,激活小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对“小数除法”这个章节的理解能力有限,因为小数除法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很多小学生对这个概念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对课堂内容的掌握上容易出现偏差。在这个时候,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开动脑筋,运用思维导图对“小数除法”这一章节的内容加以构建,让小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知识点的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促使小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

(三)有效利用思维导图来复习,促进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基于格式塔效应与儿童思维可视化理论,对数学问题的探析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还要从事物整体出发,对事物进行整体分析。例如,在四边形的复习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四边形的多种形态,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菱形,每一种图形的边长计算方法都会有所差异,一些小学生会发生思维混乱,不知道如何进行整体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将四边形的四种形态串接在一起,基于格式塔效应与儿童思维可视化,将一个一个分散知识点串联成知识面,通过这些图形的特性串联来形成相应的知识网,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起相应知识体系。在复习时,还要形成相应的思维导图,并对错题本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思考,引导小学生合理利用思维导图,把知识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思维体系,将知识点直观展示出来,让小学生了解易错点,对问题进行梳理,并牢固掌握,以此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和对知识的反思能力。

(四)进行知识点的回顾与再现,借助思维导图完成知识点的整理与加工

在对知识点进行回顾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借助于思维导图,形成清晰的概念,让小学生学会基于思维导图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加工,让小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整理成整体知识框架,并形成相应框架文件,对问题进行梳理,让小学生了解定义名称、特征分类应用等诸多知识点。基于格式塔效应与儿童思维可视化,使用思维导图将零散、跳跃、缺乏系统性的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共同整理,建立知识网络,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

基于格式塔效应与儿童思维可视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对知识点进行整理。下面,以“三角形的认识”为例进行说明。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思维导图的构建,以形成直观的认知,在研究中可以看到学生对三角形的认知过程,即,如何让锐角三角形变成直角三角形,再变成钝角三角形?对这些问题的梳理,通过思维导图形成知识概念,让小学生了解各个三角形之间的特征,他们就会对图形有更清晰了解。

总而言之,在当前环境下基于思维导图让小学生对内容进行思考,并形成相应的知识框架,对知识体系进行填充,以了解相应框架和构建,能让小学生形成抽象化的知识认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研究过程中,基于格式塔效应与儿童思维可视化,使用思维导图理清学习的知识点,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项研究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运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黄琳.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4):109-110.

[2]李博文.基于學科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复习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24):8-9.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