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问题与路径:重审新时期武术申奥的机制研究

2021-12-18 08:49王鑫磊范铜钢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申奥竞技武术

王鑫磊,范铜钢

前言

武术申奥是完成体育强国这一宏伟蓝图的重要途径,加快推动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入奥的进程,充分利用奥运会来宣传中华武术,武术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进一步加强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2]”,武术作为民族体育的代表具有特殊使命。围绕新时代武术发展的定位和思路,武术中心在《方案》中,科学制定了年度目标(2020年)、近期目标(2021-2025年)、中期目标(2025-2035年)和长期目标(2035-2050年)等不同时期的武术发展目标和任务,坚定武术申奥是未来发展的首要目标[3]。加快武术申奥的研究,推动竞技武术的日益完善,有助于促进武术全球化传播。

1 武术申奥研究现状与发展

新时期背景下,武术申奥是将武术推向国际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有利于传播中国武术优秀文化,符合新时代发展的方向,加快推进体育强国进程建设。国际武术联合会于1997年首次提出武术入奥的设想,国际武联分别于2001年、2008年和2011年3次提交入奥申请。2011年申请过程中入围2020东京奥运会8个备选项目之一,直到最终也未入选[4]。而2022年成为达喀尔青奥会正式比赛项目,为武术进入奥运大家庭提供了新的契机,经过国际武联连同其他155个国家地区的不懈奋斗与努力争取,逐步提升武术在世界影响力,并在武术普及化进程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与成效。

武术申奥的研究主要围绕着申奥的价值、可行性分析、申奥存在的难题、申奥的解决机制为主,并对武术入奥的主体项目即各个辅项的立项研究。新时期的社会发展不同于当前背景下的武术推广现状分析,重新审视现阶段的武术入奥形式。研究表明,最初的研究大都以武术自身为立脚点,忽视了奥运会的所需的种种要求,后来的研究开始不断完善,逐渐切合奥林匹克本身。之后针对2008年奥运会为入奥契机,以及“后奥运”的失败原因与思考启示。但是总体上,研究系统性不强,相对分散,针对性不强。现阶段结合武术入青奥的现实基础,为竞技武术尽早入奥提供指导方案,进一步丰富竞技武术入奥的理论研究体系,为我国竞技武术发展提供体系支持。从多元角度为切入点,对限制上武术入奥的现存问题深入剖析,从主客观因素进行研究,创新中国武术发展路径,从人才培养、传播路径、奥林匹克理念等内容出发,充分发挥武术的价值内涵。

国外体育项目申奥的成功案例可以为武术申奥提供理论指导,1964年日本举办奥运会使柔道成为奥运项目,1988年韩国举办奥运会使跆拳道成为奥运项目,日本空手道于2018年进入青奥会,并在2020年成功进入奥运会。根据日本体育部门以及协会组织对空手道的申奥推广,思考武术未来入奥的理论与实践方略。

2 重新审视武术申奥的价值体现

2.1 武术申奥是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是2050年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核心目标,而武术申奥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性举措。同时有助于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育强国建设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武术的历史使命。

2.2 武术申奥是助力武术国际传播的重要战略

武术入奥的中心论是围绕着武术国际推广而展开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武术,形同体育但是高于体育,武术的入奥需要国际推广的助力,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武术的国际传播效益,奥运会作为世界性的舞台,有助于武术在世界上的传播,不仅在技术内容和形式上,有效发扬“内外兼修”“天人合一”等武术核心思想,最终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武术练习当中。

2.3 武术申奥是持续凝聚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举措

中国武术是一种连绵不绝、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自有的民族情结使其具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武术作为一种“文化自觉”的载体,关乎文化的传承、武术价值的彰显,同时承载着武术民族文化的内容。武术申奥一定上意义起到弘扬民族精神和提高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更大程度上为武术发展提供环境基础。

2.4 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奥运会项目水平的同场竞技,也是各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比拼。武术入奥更能够体现出中国国际影响力水平的高低,通过竞技武术的发展,带动整个武术的国际化普及,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促进奥林匹克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流融合。

2.5 揭示武术申奥现存难题,为新时代入奥出谋划策

从党的指导思想出发,系统梳理入奥的关键影响因素,指出其主客观、内外因素的现存问题,从根本上扫清武术入奥的真正障碍,进而提高武术形象。在武术中结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此为理论契机,对武术技术革新层面,建立健全武术标准化体系,不断完善武术段位制的评判标准。

2.6 研判中国武术未来走向,为武术普及化注入动力

武术成功申奥有利于未来武术全面、协调、稳定、良好态势发展,有助于全民练武、武术进校园的落实,二者相互促进,进一步为武术普及化发展提供动力,逐渐实现武术大众化目标。

3 促进武术入奥的研究

针对武术申奥主要现存问题,及其解决机制研究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结合不同申奥时期,武术现实发展状况的横向分析研究,从奥林匹克的文化思想、武术国际化推广进程、武术技术演变与标准化体系建设的进度等思路来进行分析。其次通过对武术国际推广内容和推广方式进行新的探究;不断完善武术竞赛评判标准以及竞赛规则;以部分竞技武术奥运化为导向,对武术技术内容和形式进行更契合奥运精神思想的改变;针对武术管理中心的“创新性转化”的指导思路,以武术中的单项为入奥的主要突破口,进行申奥的思路审视考量,凝练总结武术入奥的最优方案。

武术申奥研究的方向、困境、革新、原因、机制等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梳理武术申奥的失败原因,总结不同原因的缘起,分析地缘政治、地缘经济、业缘文化等因素对武术申奥的影响,制定不同时期武术申奥的应对策略与方案。

基于一种对于“武术申奥”解决机制,以国际传播推广进行的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武术国际化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武术入奥”具体表征推断出预知未来走向的过程。它分析传播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内容,以了解传播者的意图和受传者同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方法,通过内容分析即可预期传播过程的状况。2022年武术成功进入青奥会的历史性突破,取得了武术申奥的阶段性进展,为武术入奥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主要从以下三个新的内容来具体阐述。

3.1 构建武术入奥研究的新思路

3.1.1 基于竞技武术申奥失败反思缘由的“新理念”

奥运会作为西方主导的文化产物,基于不同的理念背景下,是影响武术进入奥运会大家庭的障碍之一。“打分项目”套路竞赛规则不利于“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从新的理念出发,介于传统项目和现代项目的有机结合,适应新时代下的新型发展理念。

3.1.2 基于单项入奥思路分析武术申奥的“新路径”

以武术前几次入奥的失败原因为研究对象,在原本套路男子项目“长拳、南拳、刀术和棍术,女子项目是长拳、太极拳、枪术和剑术。”四项的现实基础上,尝试以“单项先行”的思路,比如以世界推广较好的太极拳、太极推手为切入点[5],以点带面,探索武术申奥的新时代路径。

3.1.3 基于竞技武术进青奥契机策略研究的“新切入”

2022年达喀尔青奥会武术入青奥是武术发展史上的标志事件,正式将武术列入大项,这是武术距离入奥最近的一次,以此为切入点,深度剖析竞技武术进入青奥的现实基础和项目特点,找到武术入奥未来的努力方向,使得不同信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能够更好地对武术有一个基本的认知,扩大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渠道。

3.2 探析武术入奥研究的新方法

3.2.1 市场经济体制与发展武术产业协调有序的发展联动

武术申奥的一个具有关键性的潜在动力,是在现阶段社会经济体制的调节下,注重武术产业的稳步进行。现实中武术产业与其他产业发展不同步、不协调,抓住体育产业发展大环境为契机,以武术入奥为导向,协同市场经济有序进行联动。以国内武术产业为先导,逐步扩展并进入国际范围,打造武术产业领域品牌,利用品牌效应,与武术国际化相适应。

3.2.2 参照国外入奥与入奥前后发展对武术入奥的方法论

武术作为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代表,入奥的理论指导可以借鉴国外入奥项目的方法论。从如何对新旧规则的修订到规则标准化构建,假设未来将武术散打作为技击项目推向奥运会,又应该如何形成散打具有不同于其他技击类项目的视觉反差;以及如何形成入奥所需的高度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3.2.3 武术文化理念与奥运精神理念存在着本质性的差异

武术文化具有的内涵外延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内容,是本土民族体育的核心;奥林匹克文化乃至国际文化的理念是西方的文化底蕴所含,二者在交流过程中难以避免冲突的出现,有着本质性的差异,世界全球化发展需要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对于武术文化的具体方面,从武术技击性、观赏价值、易量化性等可操作化的理论,结合西方“文明性”、“客观性”、“竞技性”的文化理念,避免过度发展“体操化、舞蹈化”的斜向发展[6]。

3.3 促进武术入奥研究的新形式

3.3.1 以全面的角度揭示武术申奥困境“新视角”

武术入奥是武术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武术国际化进程道阻且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从武术文化自身、奥运会、技术特点、武术标准化体系等不同视角进行全面分析,西方体育文化中、奥运会扮演其重要角色,标准化体系并不是要把中国传统武术看作是竞技体育内容,并依照西方体育的发展模式革新传统武术的内涵以及外延,却将传统武术的真正涵义抛之脑后[7]。尝试要用武术各个层面的内容以及形式统筹兼顾,全面可协调的包容发展。

3.3.2 基于竞技武术申奥革新技术层面的“新形式”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部分武术项目内容过于陈旧,缺乏与新时代结合的特性,入奥要依据奥运会的理念与章程进行新形式内容的改革,符合武术入奥的内部元素,但是要保留武术内核的元素,不能一味的改革,而缺少武术应有的技术特点,逐渐统一竞技武术的技术规范,逐渐实现技术动作国际化。同时加强技术输出,提高国外技术水平,在扩大推广的前提下,体现奥运“平等”竞赛规则的一致性。

3.3.3 以体育强国背景下论述武术申奥“新价值”

探究基于2050年体育强国建设为背景,结合是新时期武术发展为奋斗目标,探析武术新的价值内涵,以新时代的文化自信、理论自信为引领,对武术入奥的价值进行系统性阐述,通过将武术推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优秀内涵。

4 武术申奥具体问题与解决方案提出

针对以上武术入奥提出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形式,从三次武术申奥的失败原因出发,结合不同阶段的奥林匹克内容要求,深度揭示武术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带来的问题;通过新的路径模式来针对武术推广、武术标准化的竞赛规则等内容进行入奥探索;从实际出发,对申奥解决机制契合现实条件,更科学的构建申奥适用体例。

以不同角度分析武术申奥的失败原因,总结申奥过程的问题表征,从文化视域、价值观念等视角对入奥的对策进行解决机制研究;科学系统的对武术申奥的解决策略进行梳理,对解决机制的方法、原则、规律进行研究;分析中华武术的新时代演变规律,研判武术申奥的未来走向,分析武术申奥产生的价值和效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中华体育精神最大效用和价值。下面对具体现存问题与解决机制进行阐述(如图一)。

图一 武术申奥研究框架思路

4.1 现存问题的原因分类

对现存问题的研究,将其分为武术自身相关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从主观因素的角度来分析,武术申奥现存的问题主要以竞技武术的国际化发展基础薄弱、武术的本体文化传播交流不够、竞赛规则与评分系统不规范、标准化体系建设不健全、武术技术体系内容的普适性低;客观性因素,奥运会的“瘦身”改革加大武术入奥的难度、武术与奥林匹克竞技观念迥异、武术与奥林匹克文化背景迥异[8]。

4.2 武术申奥的解决机制

作为武术入奥主体的武术套路,技术及其难度评定的改革需要适应奥林匹克思想内容,而当今套路的“高难美新”已经根深蒂固,如何更好地在二者之间做一个均衡取舍是武术技术层面入奥的关键。完善竞技武术的竞赛模式与规则、保持竞技武术的文化特性、加快武术进校园进程、武术技术内容改革、单项先行原则,以点带面,即以太极拳或者太极推手等普及化程度更高的武术项目、大力推动竞技武术的国际化发展、加快武术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工作。

国际武术联合会、中国武术联合会继续组织武术宣传活动,进一步向国际奥委会、宣传中华武术核心精神,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交流[9],加快武术入奥的进程;外交部等对外部门,可持续向国外大众推广优秀武术体育文化,通过孔子学院等课堂传播武术内容,开设武术项目课程,也更容易让外国人形成对中国武术文化的认同,改变对中国国际形象的良好认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等部门的制定入奥规划决策,为新时期国内的武术发展提供导向,传播中华武术文明,引领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向全国各大中小学进行武术推广,作为体育必修课课程,激励广大的青少年广泛参与民族体育运动,使之武术练习成为一种流行文化,更好地融入武术推广的大背景中来,进而为体育强国建设做出贡献。

5 结语

武术申奥中现存的主要问题还存在,探索武术国际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反思“申奥”失败的原因,加速武术进入奥运会进程,助力中华武术走出国门,推向世界,更高层次的与世界体育交流融合,近阶段“武德”进入校园历史课,武术进校园开始加快普及,学术研究体系也逐步健全,相信未来武术入奥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空泛的概念,而是成为一个现实。

猜你喜欢
申奥竞技武术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电竞种植记
日本出现首起申奥标志侵权案
花与竞技少女
柏林要申奥激起一片质疑
同台竞技
奥运串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