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耳穴贴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指标的影响

2021-12-18 11:04陆敏红黄国圣冯曼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变异性耳穴证候

陆敏红,黄国圣,冯曼莎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405;2.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心血管科,广州 510145)

原发性高血压主要临床特征为体循环动脉血压异常升高,且其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伴有肾、心、脑等靶器官损害,易增加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1-2]。目前,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常以对症治疗为主,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病情[3]。中医将原发性高血压归于“眩晕”“头痛”范畴。研究[4]认为虚证、火证等为其主要病因病机,故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当以行气、化痰、清热、导滞为主。针灸疗法、耳穴贴压可刺激体表穴位、经络[5]。本研究选取10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0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38~72岁,平均(55.73±5.45)岁;体质量指数(BMI)19~24 kg·m-2,平均(22.31±0.40)kg·m-2;病程1~8年,平均(4.57±1.23)年;高血压分级[6]:Ⅰ级30例,Ⅱ级22例。观察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39~75岁,平均(55.76±5.61)岁;BMI 19~25 kg·m-2,平均(22.35±0.43)kg·m-2;病程1~9年,平均(4.62±1.22)年;高血压分级:Ⅰ级32例,Ⅱ级2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设计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1)西医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7]中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诊断标准,中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中痰湿壅盛、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等证型;2)高血压分级Ⅰ~Ⅱ级者;3)能够积极配合治疗者;4)对本研究药物不过敏者;5)临床资料齐全,且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者。

1.2.2 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血压者;2)对针刺、耳穴贴压存在相关禁忌证者;3)既往伴有心肌梗死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者;4)合并严重恶性肿瘤者;5)肝肾功能不全及凝血功能异常者;6)伴有精神、意识及认知障碍,无法进行正常沟通交流者;7)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等。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规格:5 mg,扬子江药业集团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468)进行治疗,口服,起始剂量每次2.5 mg或每次5 mg,每日1次。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耳穴贴压进行治疗。1)针刺治疗。主穴:风池、百会、人迎;配穴:痰湿壅盛者配以阴陵泉、丰隆、太冲,肝火亢盛者配以悬钟、太冲、阳辅,阴虚阳亢者配以三阴交、肾俞、足三里。操作:患者取正坐位,常规消毒局部皮肤,予以毫针(吴江市云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0.30 mm×40 mm)分别针刺风池、百会、人迎,风池直刺17~26 mm,百会平刺10~17 mm,行捻转平补平泻1 min,人迎直刺25~35 mm,高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小幅度(<90°),行捻转补法1 min,以患者有酸胀感且可耐受为宜。痰湿壅盛、肝火亢盛者,配穴均采取直刺16~25 mm,行毫针捻转泻法1 min;阴虚阳亢者,配穴三阴交、肾俞、足三里直刺25~35 mm,行毫针捻转补法1 min,均留针30 min,每日1次。2)耳穴贴压。主穴:取心、交感、降压沟、神门;配穴:痰湿壅盛者配以大肠、脾、胃,肝火亢盛者配以肝、胆;阴虚阳亢者配以肝、肾。操作:常规消毒耳部皮肤,取王不留行籽贴(衡水润石贸易有限公司生产)敷于相应耳穴上,适度按压1~2 min,至耳郭胀痛、发热,嘱患者每日每穴按压3~5次,隔天换另一侧耳穴。2组均持续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疗效治疗4周后,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9]评估2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有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2 中医证候积分治疗4周后,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评估2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包括胸闷(0~6分)、头痛(0~6分)、心悸(0~6分)、眩晕(0~6分)、呕吐痰涎(0~6分)等,总积分范围为0~30分,积分越高说明中医证候越严重。

1.4.3 动态血压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BR-102 plus PWA动态血压记录仪[席勒(中国)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检测2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

1.4.4 血压变异性指标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BR-102 plus PWA动态血压记录仪检测2组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白昼舒张压标准差(dDSD)。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 = 52)例

2.2 2组治疗前后动态血压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动态血压比较(±s,n = 52)mm Hg

表2 2组治疗前后动态血压比较(±s,n = 52)mm Hg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24 h SBP 24 h DBP观察组 治疗前16.05±2.5113.12±2.31治疗4周后11.18±1.56#△10.14±1.67#△对照组 治疗前16.07±2.5213.13±2.33治疗4周后12.31±2.13# 11.32±2.09#

2.3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n = 52) 分

表3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n = 52)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胸闷 头痛 心悸 眩晕 呕吐痰涎 中医证候总积分观察组 治疗前4.23±0.894.77±0.955.19±0.474.69±0.804.19±0.9823.07±4.09治疗4周后2.05±0.34#△2.12±0.54#△2.47±0.11#△2.07±0.50#△2.12±0.54#△10.88±2.03#△对照组 治疗前4.26±0.914.79±0.975.22±0.514.72±0.834.22±0.9723.21±4.19治疗 4周后3.12±0.56# 3.26±0.71# 4.32±0.28# 3.33±0.65# 3.56±0.77# 17.59±2.97#

2.4 2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异性指标比较

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异性指标比较(±s,n = 52)mm Hg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异性指标比较(±s,n = 52)mm Hg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nSSDnDSDdSSDdDSD观察组 治疗前12.45±2.4510.95±2.2215.67±2.6712.52±2.33治疗4周后10.64±2.01# 10.23±2.0210.54±2.03#△ 9.69±1.75#对照组 治疗前12.56±2.4710.89±2.2415.71±2.6512.56±2.35治疗4周后11.21±2.1910.35±2.2112.61±2.17# 10.18±1.78#

3 讨论

中医学无“原发性高血压”病名,根据其症状表现将其归属于“眩晕”范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中指出痰饮可致眩晕,眩晕证病机主要在于痰浊,故中医治疗“眩晕病”应以化痰、导滞为主要原则[10]。本研究中针刺风池可宣肺解表、宣通鼻窍、祛风散寒;针刺人迎可发挥调和气血、阴平阳秘之功效;针刺百会可发挥清利脑窍而定眩的良好功效。对于痰湿壅盛者针刺阴陵泉可清热利湿、利尿消肿;针刺丰隆可化痰湿、和胃气、清神志;针刺太冲具有疏肝理气、平肝熄风之效。对于肝火亢盛者针刺悬钟具有清热生气、舒筋活络、舒肝益肾之功效;针刺太冲可疏肝理气;针刺阳辅具有祛风止痛之效。对于阴虚阳亢者针刺三阴交具有健脾、益肾、养肝、养阴生津之效;针刺肾俞可温补肾阳、滋补肾阴;针刺足三里可健脾和胃、补益气血[11]。加之给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耳穴贴压治疗,通过将王不留行籽贴贴于患者心、交感、降压沟、神门,对于痰湿壅盛者配以大肠、脾、胃,肝火亢盛者配以肝、胆,阴虚阳亢者配以肝、肾,可起到清泻肝热、调节气血、滋阴潜阳、荣利清窍之功效,进而有助于平衡脏腑功能,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提高临床疗效[12]。本研究中发现,治疗4周后,观察组胸闷、头痛、心悸、眩晕、呕吐痰涎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针刺联合耳穴贴压可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

本研究发现,治疗4周后,观察组24h SBP、24 h DBP、dSS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给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研究[13-14]指出,针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特定穴位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可起到调节血压的作用。加之给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耳穴贴压治疗,通过刺激患者耳部特殊穴位,可调节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调节血管舒缩,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水平,起到控制疾病发展的作用。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耳穴贴压可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并能有效改善患者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指标,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变异性耳穴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运动、健康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近况
清肺止咳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冬病夏治止咳贴贴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
越鞠十味丸联合耳穴压贴治疗代谢综合征17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