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技并举,三延三研”模式的校地联动师生共进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21-12-18 02:26刘璐张传勇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研究实践人才培养体系

刘璐 张传勇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强调培养高质量人才。本文探索了一种新模式下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德育为先、校企地三方协作、基于科创平台运行、突出专业优势的“德技并举,三延三研”模式。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

关键词:德技并举;三延三研;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2-0103-04

2018年,在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大学的师生座谈时,明确提出了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三项基础性工作的要求。2020年1月,《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印发,标志着山东省作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项目正式启动。目前,山东省职教高地建设如火如荼,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

各高职院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加注重学生的自由选择度和多样化成长,更加强调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品质素质的综合打造,更加关注人才培养与学校办学特色的紧密结合[1],由此,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便成为了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问题现状

(一)“双高”背景下人才培养体系落地问题

高职院校的发展重点是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国内外诸多研究对高水平的培养体系下了定义,对其影响因素和判定标准给出了分析,涵盖对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实践。但随著“双高”计划的推行,专业群建设的推进,结合区域优势发展专业特色、依托行业企业推进院校建设成为必然。在此背景下,能将校企地三方结合且实现三方共赢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势在必行。怎样实现校地联合,什么样的运行模式实现三方共赢等问题的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且成果一定要运用于实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立德树人落实问题

课程思政是当今常抓常新的问题,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但主要可以归为两类:一是政策解读和重要意义论述,二是思政课程或者某门课程思政导向的实践改革。课程思政不是课堂思政,应该贯穿学生的整个校园生活,怎么把立德树人与课堂外实践专业实践结合,针对高职学生特点,怎样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的教育是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三)师生共进实现问题

基于现今的研究,不难分析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对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师生共进的过程和成果研究上,更多的是偏向中小学等基础教育展开,针对高等教育尤其是职业高等教育,在此方面的研究较少。但对于职业高等教育,由于教师都有擅长的研究方向,且学生学习内容较为广泛,在进行团队研究实践时,更容易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而通过什么方式能更好地达到这个目的也是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德技并举,三延三研”模式的校地联动人才培养体系

(一)“三延三研”模式内涵

《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建立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密切对接、加快教育现代化要求整体契合的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制度和模式。根据意见要求,结合高职院校培养现状,研究探索“延揽人才—研判方向—研习成果—延展领域—研究创新—延承发展”的“三延三研”培养模式。即校企地三方联动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延揽人才(以学校教师为主,可通过项目基金吸引高水平社会人才加入团队)组成团队;根据专业特色、地方发展和企业需求设置不同的研判方向,分成不同的项目团队,学生根据指标测试综合判定研究方向选择加入不同的团队;进入团队后先就研究方向或承接课题进行已有成果的研究和学习;在对其研究的问题有一定了解后自行选择向纵向(深入研究)或横向(关联产业)进行领域拓展;在新领域进行创新拓展或按照项目要求完成任务,得到新的研究成果;以团队方式迭代更新,老带新模式传承发展。

在“三延三研”模式的运行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突出分层特点,要扎根不同院校和专业的特色,从延揽人才的方式、研判方向的途径、研习成果的来源、延展领域的选择、研究创新的界定到延承发展的实现逐一进行规划,整个模式的运行过程中需要界定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及所起作用,同时校企地三方联动签订合作协议明确运行保障机制来维护模式的正常运行和整改完善,方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新模式落实立德树人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高校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之初,就把德育导向放在首位,在人才体系的实施过程中有效贯彻“德技并举”,形成具有普适性的“课程思政”方案[3]。

新模式的设计和运行,充分考虑当今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更多地以日常氛围渗透、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影响学生的做人和做事。从学生自身素质来说,高职学校应着力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勇于探索的工匠精神和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从未来职业导向来说,仅靠课堂的授课远远不够,新模式将学生吸纳进项目团队,丰富了课余时间,通过“研习成果”培养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摸索适于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创新”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和探索培养创新意识;整个模式运行都基于团队实现,锻炼学生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在承接和解决企业技术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企业文化、更早地确定其今后职业发展定位,这些均有利于增加职业岗位认同感和企业归属感。

(三)新模式突出专业特色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高水平专业群内专业应该特色鲜明,行业优势明显,有较强社会影响力。这就要求模式运行能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特色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4]。

新模式人才培养强调校地联动,基于平台发展,在当地优势基础上,结合专业特色进行人才培养。以职业院校创新中心、研发中心为平台依托,针对当地企业技术承接各项任务,包括解决技术问题、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等,教师和学生组成团队对平台承接的任务进行承包或分解承包,签订合同并按期完成。以这样的方式解决师生无项目、企业缺技术的难题,通过平台解决启动研发条件和保障问题,既促进了当地企业技术的更新发展,也扩大了学院专业的知名度,通过团队服务的深入合作,学生对当地企业的了解和认可度增加,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当地就业,同时促进区域发展。

(四)新模式实现师生共进

现阶段各高职人才培养普遍发力点都是学生素质和技能提高方向[5],但教师才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有生力量,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更是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的根本。

新模式以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为依托,保证项目研究启动支撑,吸引企业提供案例,师生组建团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项目需要进行纵向深度或横向广度进行拓展,学生通过参与完成项目,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和行业认知。在整个模式进行中,教师言传身教、团队通力协作来贯彻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教育,此方式培养的学生无论专业素质或个人能力都会有较大提升,同时,教师能力也在项目研究和带队协作中得到发展进步。

(五)综合评价机制保障模式运行

1.教学质量评价新模式改革。将教学质量评价分为基础教学评价和改革创新评价。改革创新评价主要统计基于各种创新平台在“三延三研”模式内承接的教研和科研项目,从课题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综合确定评价类目并定级,同时把这部分纳入教师发展评价及相关部门考核的一部分,可与基础教学分类考察或权衡比例设置,以达到提高教师和各部门人员参与的积极性。

2.管理质量评价新模式改革。将管理质量评价分为日常管理评价和平台运维评价。平台运维评价包括校企地联合情况、平台项目管理和平台运行维护等部分,从注册企业数量、解决企业地方发展难题、项目管理的相关各项制度的制订和运维情况等方面综合确定评价类目并定级,将这部分评价纳入智能部门年终考核,保证平台顺利运维并不断更新完善。

3.学习质量评价新模式改革。将学习质量评价分为基础学习评价和拓展学习评价。拓展学习评价包括第二课堂(社团、志愿者活动等)活动情况和“三延三研”模式中运行项目的参与情况,从项目参与率和参与质量来综合确定评判类目并定级,将这部分纳入学生的综合考评,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并对他们在平台中的拓展学习行为进行一定约束。

三、人才培养体系在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

(一)新模式运行基础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在“德技并举,三延三研”模式的运行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5年12月,威海市科技局批准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联合建设“威海市船舶运动控制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7年1月,山东省科技厅批准建设“山东省船舶控制工程与智能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年3月,山东省教育廳批准建设“山东省高等学校高技术船舶控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船舶工程技术创新平台”和“船海装备智能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分别被威海市人民政府列入2018年和2019年威海市重点科技创新项目;2019年6月,建设“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船舶控制工程研究所”。这些平台和创新中心的建立,为校企地三方联合建设搭建了平台,为新模式的运行奠定了基础,而基于平台取得的各项成果,极大地提升了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二)配合新模式的改革举措——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基于“德技并举,三延三研”模式,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发挥科研、技术优势,响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号召,改革课程体系,重构知识内容。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对应“三延三研”模式的拓展方向,整理一套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

课程体系建设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与“德技并举,三延三研”模式下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四个拓展方向: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相对应,为这些方向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二是课程体系与造船工艺过程完整性对应,使学生全面掌握整个船舶建造流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清楚知道所学内容与平台研究内容、造船工艺过程的对应点,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特点。

(三)运行新模式后专业取得的成果

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果丰硕。近三年来,学生参加各类创新比赛、技能大赛屡获佳绩。“互联网+”国赛团体银奖1项;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一等奖16项,二等奖25项。

“双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船舶智能控制工程高地引领下,教师获船舶行指委教改课题2项,省级教改课题3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山东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2项,山东省青教赛一等奖1项。

毕业生企业评价。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连续三年(2018年至2020年)都在90%以上。就业对口率、就业质量和毕业生薪资水平逐年上升,并保持向好态势。

四、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高职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在厘清校地协同发展和师生共进的主线基础上,紧密结合高职发展“双高”计划,突出专业特色,分析出能够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内涵发展的人才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及素质,从而构建突出专业办学特色、推动教师学生不断成长、提高人才培育质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德技并举,三延三研”模式的校地联动师生共进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并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为试点对体系进行实践,对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梁晨. 多元治理结构视域下职业教育校企双元育人的利益主体与路径框架[J]. 成人教育,2020,40(06):41-46.

[2] 吴朝晖. 努力构建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J]. 中国高教研究,2019(03):1-6+29.

[3] 金建昌,王楠,刘彩琴,等.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 广东化工,2021,48(18):295-296.

[4] 李时辉,陈志军,王波. 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05):154-158+193.

[5] 边莉,李海军,张春晶,等. 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21,43(04):37-40+98.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研究实践人才培养体系
标准化、信息化党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高职教育体现“高教性”的研究与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用
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下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职业院校创新开展企业职工培训的研究与实践
河北省文化产业技能型人才“瓶颈”分析及培养体系构建
关于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