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红石峡地区直罗组下段下亚段氧化带特征及铀成矿潜力分析

2021-12-20 21:23田栋栋
西部资源 2021年3期

田栋栋

摘要:新街—红石峡地区直罗组下段下亚段存在三种不同的氧化类型,红色氧化、黄色氧化以及绿色氧化。红色氧化带的形成与中鸡断裂构造有关,具潜水氧化转层间氧化特征;黄色氧化带、绿色氧化带氧化方向来自于东部,为较新的氧化,新构造运动使得砂体呈南北向带状出露,地表水沿砂体自东向西渗入,形成黄色、绿色氧化带。结合研究区铀成矿地质条件和铀矿化特征分析,研究区中鸡红色氧化带的南部、瑶镇黄色氧化带西北部、新街绿色氧化带及其北西方向均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关键词:直罗组下段下亚段、氧化带、铀矿化

1.影响氧化带发育因素

研究区发育三种不同的氧化类型,红色氧化、黄色氧化和绿色氧化(图1)。氧化带的发育主要与研究区特有的构造特征、水动力特征、沉积相特征等因素有关。

1.1构造特征影响

研究区位于伊陕斜坡的东部。新构造运动使盆地东部以宽缓单斜向西及南西倾斜;盆地东缘直罗组下段被抬升,剥蚀作用加强,使得研究区东部直罗组砂体呈南北向带状出露,在露头处地表水自东向西渗入,利于氧化带的发育。在露头处形成少量潜水氧化,向东部渗入,在砂体较发育的直罗组下亚段形成层间氧化。

航测资料显示新街—中鸡地段存在断裂构造,含氧流体沿构造裂隙进入含水层,由潜水氧化转为层间氧化。

1.2水动力特征影响

砂体原生沉积颜色以灰色为主,后生氧化为绿色、黄色、红色。因含氧水的补给主要来自于地表水,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作用,受季节影响明显,补给较弱,水动力较差,因此氧化带向西部的延伸距离有限,黄色氧化带、绿色氧化带的展布方向与剥蚀界线基本一致,氧化带沿直罗组剥蚀边界带状出露(图1)。

因水动力较差氧化带垂向上位于砂体的上部,靠近西部氧化砂岩厚度减小,氧化带剖面上呈现东厚西薄,呈楔状产出(图3、图4)。

1.3沉积相特征影响

研究区外围直罗组下亚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发育三条北西—南东向主干河道,河道砂体发育稳定,平面上展布规模大,连通性好,岩性上主要为泥岩、粉砂岩,隔水性好。受河道间泥岩隔挡层的影响,黄色氧化带沿直罗组剥蚀界线发育具有不连续性。

Ⅰ号河道为研究区主河道,厚度大于80m的砂带宽度可达2km~10km,呈北西向位于新街—瑶镇一线,横向上向南西、北东两边变薄。Ⅱ河道位于红石峡地区,砂体厚度20m~40m,宽度2km~3km,较Ⅰ号河道砂体规模偏小,因此新街—瑶镇地段Ⅰ号河道为氧化带的发育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氧化带向西部的延伸距离及宽度大于红石峡地段。

三角洲沉积相砂体中泥岩隔挡层发育,砂体非均质性较强,表现在平面上泥岩隔挡层的规模及垂向上隔挡层的数量、厚度的多变性,改变了氧化流体的运移动力和运移方向,使氧化带局部发生较大偏转,研究区绿色氧化带形态偏转较大,前锋线呈现蛇曲状展布。

2.氧化带特征

2.1氧化类型

根据钻孔资料及地表露头观察,研究区灰色岩石中大致可识别出三种后生氧化类型:红色氧化、黄色氧化和绿色氧化。

红色氧化位于中鸡地段,发育于直罗组下段下亚段砂体的上部。氧化砂岩呈红色、褐红色、紫色。

黄色氧化位于研究区东部直罗组剥蚀边界的直罗组下段砂体的上部。氧化砂岩呈黄色、褐黄色。

绿色氧化位于大柳塔—新街一带。岩石表现为绿色。

2.2氧化带特征

2.2.1红色氧化带

红色氧化为潜水氧化(图1),呈北西—南东向长椭圆状产出,长轴约15km,短轴约3km,面积约45km2。氧化带有向东、向南,氧化强度逐渐减弱,氧化深度变浅,厚度变小的特点(图2),地层中的砂岩多氧化成紫色、红色,而泥岩呈灰绿色或灰绿色带红色斑点,具有局部层间氧化特征;若砂岩中富有机炭、黄铁矿等强还原剂,则氧化强度急剧减弱,再向东部、南部砂岩基本保持原来的灰色或灰绿色带红色斑点,因此氧化作用主要从西部或北部向东南部发育。

2.2.2黄色氧化带

黄色氧化带发育在研究区东部直罗组剥蚀边界,发育规模相对较小,氧化带前锋线呈不连续的北东—南西向带状展布,位于瑶镇地段与红石峡地段(图1)。

瑶镇黄色氧化带前鋒线总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图1),前锋线长约35km,含氧水来自南东、东部,氧化带宽度2km~15km(距东部直罗组剥蚀边界),平均7km左右。

剖面上呈薄层状或厚度变化较大的楔状产出(图3),南东部氧化砂体厚度大,如ZK473-296孔含水层砂体厚47.6m,而黄色砂体厚29.4m。到北西部的ZKY0-39孔含水层砂体厚72.4m,氧化砂体厚2.1m,在不到10km的范围内,氧化厚度变化较快,氧化砂岩厚度1.3m~40.7m,平均为17.9m,氧化砂体与含矿含水层平均厚度比为0.29,氧化强度较弱。

2.2.3绿色氧化带

绿色氧化带分布在研究区大柳塔—新街一带,氧化带前锋线主要呈北西—南东向蛇曲状展布,长约150km,氧化带宽度10km~45km。受地层产状、沉积相影响,氧化方向多发生偏转。

剖面上氧化带主要发育于直罗组下亚段砂体的上部(图4),砂岩呈绿色、灰绿色,岩石中可见残留的红色、黄色氧化斑点。

3.研究区铀成矿潜力分析

3.1铀矿化特征

研究区铀矿化主要分布于新街—瑶镇地段,铀矿化均位于直罗组下亚段砂体。

上部(图2、图4)。矿化具有厚度小、品位低的特点,一般厚度0.2m~0.5m,品位0.0055%~0.0181%,工业孔EZK1-1厚度最大为1.38m,品位最高为0.0341%。

铀矿化平面上具有分布较散、局部集中的特点,主要集中于红色氧化带控矿的中鸡地段,以及黄色氧化带控矿的瑶镇地段,受角洲沉积相较强的砂体非均质性影响,绿色氧化带中铀矿化较分散,在大柳塔东部到新街西北部均有见到(图1)。

3.2铀成矿潜力分析

根据氧化带的形成机理,研究区铀矿化的形成分为两种,受红色潜水氧控制的铀矿化,以及受黄色、绿色层间氧化控制的铀矿化。

(1)红色氧化带

红色氧化带形成于东部抬升之前,因水动力较弱,氧化砂体厚度较小(图2),氧化流体提供铀源相对较小。氧化流体上游因氧化能力较强,不利于铀矿的富集,因此红色氧化带最佳成矿区位于氧化流体的中下游部位。红色氧化带南部砂体厚度大,氧化流体向南部运移能力较强,因此在氧化带南部有利于铀矿化的富集(图1,A区),可作为下一步找矿工作的重点区域。

(2)黄色氧化带

黄色氧化带氧化时间较短、远源岩性—岩相变化大及成岩度较高等因素的影响,黄色氧化带宽度较小,氧化强度较弱,铀矿化强度亦较弱,难以形成规模以上的铀矿化(体)。

瑶镇地段位于主干河道下游,西北方向氧化强度大于西南方向,目前已施工钻孔中西北部氧化带中见多个铀异常孔,而在其北部具有相同成矿机理的绿色氧化带施工钻孔中见铀矿化孔(ZK255-132),因此瑶镇黄色氧化带西北部具有较好找矿前景(图1,B区)。

(3)绿色氧化带

綠色氧化带位于主干河道的东北方向,砂体厚度、形态变化大,砂体非均质性较强。根据已施工钻孔数据统计,绿色氧化带C区砂体形态变化大(图1),非均质性强,目前已有良好的铀矿化显示,因此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

新街地段铀矿化受来自东部的绿色氧化控制。因其西部施工钻孔较少,岩石地球化学环境不详,可能存在来自于北西方向的氧化流体,受砂体形态的变化,运移方向在此向南偏移,在氧化流体的北东方向形成灰色残留,富集成矿。因此该矿化的西部及南部位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图1,D区)。

4.结论

新街—红石峡地区直罗组下段下亚段存在三种不同的氧化类型,红色氧化、黄色氧化,以及绿色氧化。其特征受研究区构造特征、水动力特征、沉积相特征等因素的影响。红色氧化形成与中鸡断裂构造有关,具潜水氧化转层间氧化特征;黄色氧化带、绿色氧化带的发育与新构造运动有段,氧化方向来自于东部,为较新的氧化。结合研究区铀成矿地质条件和铀矿化特征分析,研究区中鸡红色氧化带的南部、瑶镇黄色氧化带西北部、新街绿色氧化带及其北西方向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