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天龙镇盘龙树煤矿区煤层对比与可采煤层特征分析

2021-12-20 21:48李义
西部资源 2021年3期
关键词:伽马泥岩电阻率

李义

摘要:本文通过标志层、测井曲线两种煤层对比方法,对新华煤矿的煤层对比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该矿区可采煤层的特征。

关键词:地质特征;煤层对比;标志层;测井曲线;可采煤层

1.引言

在煤田地质工作中煤层对比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可采煤层对比是否可靠和煤炭资源量、储量估算的正确性;也是后期矿井建设设计、开采煤层的重要依据。因此,确保矿区煤层对比可靠、确定可采煤层特征至关重要。

2.盘龙树煤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盘龙树煤矿及其周边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长兴组(P3c)、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及第四系(Q),见表1。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为本区唯一含煤建造,属海陆交互相沉积。

2.2构造

矿区内总体上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一般为4°~8°,一般在5°左右。矿区东南部边缘发育有F1正断层,走向WS~NE,贯穿东南部整个矿界,倾向SE,倾角65°~75°,断距大于100m,对矿区东南煤层有一定影响;矿区中北部及南部发育有F2、F3、F1-1三条隐伏断层,垂直断距均小于13m,见表2。

3.盘龙树煤矿区煤层对比

矿区内含煤地层主要依据煤层及标志层法进行对比,同时辅以岩、煤层物性特征、曲线的幅度异常、形态异常及特殊形态组合关系、煤层层间距及煤层本身特征以及动物化石等特征进行综合对比。

3.1标志层对比

本次煤层对比在龙潭组建立了5个标志层(B1、B2、B3、B4、B5),对龙潭组自上而下进行控制,确定了煤层对比的格架。各标志层的特征如下:

标一(B1):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至厚层状细晶石灰岩,含燧石结核、团块及条带。产较丰富的楔形贝,长身贝等化石。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一般厚2.78m~11.46m,平均厚7.12m。

标二(B2):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富含蜿足类动物化石。全区发育稳定。一般厚7.46m~12.70m,平均厚10.08m。

标三(B3):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为9号煤层直接顶板,含较丰富蜿足类动物化石。全区发育稳定。一般厚1.28m~5.28m,平均厚3.28m。

标四(B4):灰色中厚状石灰岩,产少量腕足类动物化石。全区发育稳定。一般厚3.55m~5.50m,平均厚4.53m。

标五(B5):灰色中厚状石灰岩,为14号煤层直接顶板,产较多的腕足类动物化石。全区发育稳定。一般厚1.13m~ 2.16m,平均厚1.65m。

3.2煤、岩层物性曲线对比

煤层对比主要依据煤岩层的物性特征、曲线的幅度异常、形态异常及特殊形态组合关系等进行对比。

7号煤层:煤层一般有0~1个分层。煤层视电阻率曲线和人工伽马曲线均为高幅值尖峰状,煤层自然伽马曲线上分层呈低幅值尖峰状,下分层呈高幅值;见图1。

8号煤层:煤层一般有1~2个分层。煤层视电阻率曲线和人工伽马曲线均为高幅值,由两个幅值较小的尖峰和一个幅值较大的宽峰组成。煤层自然伽马曲线上分层呈高幅值双峰状,下分层呈低幅值。煤层和B3之间岩层的视电阻率曲线有一处呈高幅值宽峰状;见图2。

B3:为一层厚3m左右的灰岩标志层,视电阻率曲线呈高幅值宽峰状,自然伽马曲线和人工伽马曲线均呈低幅值;见图2。

9号煤层:煤层视电阻率曲线和人工伽马曲线均呈高幅值尖峰状,煤层自然伽马曲线呈低幅值。煤层顶板为B3;见图2。

B4:为厚4m左右的灰岩标志层。其视电阻率曲线呈高幅值“箱”型,自然伽马曲线呈低幅值“箱”型。B4底板人工伽马曲线呈高幅值单峰或双峰状;见图3。

B5:为厚2m左右的灰岩标志层。其视电阻率曲线为高幅值,由上部窄尖峰和下部宽峰组成。B5顶底板自然伽马曲线均为高幅值,顶板呈单尖峰状,底板呈双峰状,顶板幅值低于底板;见图3。

14号煤层:煤层一般有2个分层。煤层视电阻率曲线和人工伽马曲线均呈高幅值倒“山”型,自然伽马曲线在上下分层处呈高幅值“马鞍”型,在中间分层处呈低幅值。煤层顶板为B5;见图3。

4.盘龙树煤矿区可采煤层特征

经上述两种方法综合对比,确定该矿区内主要可采煤层为7、8、9、14号4层,其中7号为大部可采煤层,8、9、14号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各可采煤层的特征如下:

7号煤层:上距B2平均13.21m。煤层全层厚度0.63m~ 1.62m,平均1.19m;采用厚度0.61m~1.61m,平均1.18m,可采面积1.670km2,面积可采系数90%。含夾石0~2层,较简单结构煤层,属大部可采较稳定煤层。

顶板岩性:粉砂质泥岩、泥岩。

底板岩性: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

8号煤层:上距7号煤层24.54m~29.37m,一般27m。煤层全层厚度1.31m~2.46m,平均厚1.91m;采用厚度1.29m~ 2.45m,平均厚1.76m,可采面积1.853km2,面积可采系数100%。含夹石1层~2层,较简单结构煤层,属全区可采较稳定煤层。

顶板岩性:粉砂质泥岩、泥岩。

底板岩性:泥质粉砂岩。

9号煤层:其中101、302、303孔处以B3为直接顶板,102、201孔处分别距B3为1.77m、1.43m。煤层全层厚度0.82m~2.10m,平均厚1.41m;采用厚度0.81m~2.07m,平均厚1.39m,可采面积1.853km2,面积可采系数100%。含夹石0~1层,较简单结构煤层,属全区可采较稳定煤层。

顶板岩性:灰岩、泥岩。

底板岩性:泥质粉砂岩、细砂岩。

14号煤层:上距标五(B5)0.33m~1.21m,平均0.67m,其中102、303孔处以B5为直接顶板。煤层全层厚度0.87m~ 1.23m,平均厚1.09m;采用厚度0.86m~1.19m,平均厚为1.00m,可采面积1.853km2,面积可采系数100%。含夹石1层~2层,较复杂结构煤层,属全区可采较稳定煤层。

顶板岩性:灰岩、泥岩、粉砂质泥岩。

底板岩性:泥岩为主、泥质粉砂岩。

5.结语

本文根据煤层特征、间距及测井物性特征,对该矿区煤层进行了系统对比,确保了煤层对比可靠;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矿区可采煤层的层数,厚度,结构及其变化规律。

参考文献:

[1]李向军.栗木山煤矿区域地质特征与煤层对比分析[J].西部资源, 2019, 92(05):10-11。

[2]余健.贵州省六枝特区安家寨井田煤田地质特征与煤层对比[J].西部资源, 2019, 92(05):46-47.

猜你喜欢
伽马泥岩电阻率
宇宙中最剧烈的爆发:伽马暴
基于车载伽马能谱仪的土壤放射性元素识别研究
Understanding Gamma 充分理解伽马
高孔低渗泥岩渗流-损伤耦合模型与数值模拟
三维电阻率成像与高聚物注浆在水闸加固中的应用
随钻电阻率测井的固定探测深度合成方法
海洋可控源电磁场视电阻率计算方法
粉煤灰掺量对水泥浆体电阻率与自收缩的影响
基于模型正演的深层砂泥岩薄互层地震分辨率研究
随钻伽马能谱仪在录井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