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

2021-12-20 23:41周程林
西部资源 2021年3期
关键词:排土场采场含水层

周程林

摘要:根据中央十九大确定的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方针,为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治理工作,有必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通过野外调查,查明各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并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治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1.引言

通过开展整个博罗县停产矿山、废弃无主矿山以及在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查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危害,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对策措施,为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支撑,为下一步各矿山开展复绿治理、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2.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方法

整个工作为五个阶段:

①资料收集与分析;

②踏勘、编写设计;

③野外调查;

④综合研究、合理分区;

⑤资料库建设、编制报告、图件。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据博罗县资料统计(截至2018年3月7日的采矿权设置资料),所辖范围内矿山共35个(金属矿山1处;非金属矿山26处;水气矿山8处,见表1)。其中,已关停矿山18个,在采矿山17个。

目前关停矿山18个,关闭时间为2010年~2017年,其中建筑花岗岩矿11个、瓷土矿3个、水泥用石灰岩1个、水泥配料用页岩1个、砂岩1个、萤石(普通)1个。由于历史原因,各矿山在停采后未及时复绿,部分矿山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隐患。

在采矿山17个,其中4个已停产(采矿证到期,预期延续),矿种为铁矿1个、建筑花岗岩矿6个、水泥用石灰岩矿1个、瓷土矿1个、矿泉水8个。

4.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

采矿活动诱发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有地质灾害及隐患、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与破坏、土地资源影响与破坏、含水层的影响与破坏以及对水土环境的影响与破坏。

4.1诱发的地质灾害及隐患

以公莊利山铁矿采场滑坡最为典型。滑坡体体积约2.5万m3,滑坡体后缘标高+180m,前缘最低标高+100m,高差约80m,坡度角大于45°,呈“梨”型分布,体积最大部分集中+160m~130m中段,滑坡体厚度约4m~8m,滑移方向垂直边坡体,部分势能已经得到逐步释放,残余势能约为1.68KJ×1012KJ,安全系数为0.55,成分主要为灰白色页岩、红色砂岩。滑坡原因为不同岩土体沿断层交汇面,在雨水的侵蚀作用下诱发浅层顺坡滑坡,属于中型滑坡,无人员伤亡。

4.2含水层的影响与破坏

据本次调查,矿山存在含水层破坏严重的矿山有1个,矿山存在含水层破坏较轻的矿山有34个,其中露天采场矿山对矿山周边含水层均存在一定的影响,但总体影响有限,矿泉水厂对含水层破坏均为较轻。

4.3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与破坏

本次调查存在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与破坏的矿山有35个。其中,存在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与破坏严重的矿山有15个,较严重的有7个,较轻的有13个,矿泉水厂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与破坏均为较轻。

4.4土地资源的影响与破坏

本次调查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与破坏的矿山有35个(其中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与破坏严重的矿山有12个,较严重的有7个,较轻的有16个)。其中,露天采石场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与破坏严重的矿山有12个,矿泉水厂对土地资源影响与破坏较严重的1个。

4.5水土环境污染及影响

本次调查未发现35个矿山存在较大污染源,开采对附近水体和土体的污染较小,其开采对水土环境污染影响程度属较轻。

5.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

5.1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矿山地质灾害主要防治措施有:①依据开发利用方案进行矿山开采生产活动,整体从上往下分台阶开采,规范台阶及边坡,减少了地质灾害的发生;②在矿山采场、排土场设置截排水沟工程,防止矿区内部松散土体边坡及废土、废石堆积体边坡因水体冲刷而形成的地质灾害;③矿山排土场分台阶排放,设置挡土墙、重力坝、沉砂池等工程,减少了排土场发生地质灾害;④对矿山采场、排土场、工业场地、矿山道路以及部分生活区等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段进行拉网警戒、设置警示牌、警示标语等;⑤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及时开展治理工作,对地灾隐患点进行及时动态监控,发现险情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5.2生态修复措施

主要是种植乔木、灌木、播撒草籽等。主要修复地段包括开采平台、排土场、工业场地及办公生活区。秉承建设新时代绿色矿山的理念,申请绿色矿山时应对不利用的开采平台进行覆土复绿工程,如种植绿植乔木如桉树、松树,乔木底部种植芒草、杂草等。排土场采用芒草、杂草,种植乔木等。办公生活区种植风景树、花卉等。

5.3矿山废水、废渣综合治理利用

本次调查矿山开采矿种为建筑用花岗岩、矿泉水、瓷土矿,矿石及废弃物不含过量有害化学元素的成分,露天采场、排土场排水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对周边的环境和水体造成污染小。生产生活产生极少量的生活污水和垃圾,采用化粪池、垃圾站等处理达标后排放。

6.结论

博罗矿山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有地质灾害及隐患、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影响与破坏,主要防治和恢复治理措施是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监测措施。

参考文献:

[1]博罗县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成果报告[R].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五队, 2019, 08.

猜你喜欢
排土场采场含水层
巨厚充水含水层疏放水层位优化研究
杜达铅锌矿薄至中厚矿体回采采场参数优化研究
石宝铁矿排土场稳定性研究
排土场的安全防护对策措施与事故分析
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机制
美国西部奥加拉拉含水层水位下降原因初探
磁海铁矿露天采场边坡防治措施探讨
全球地下含水层下降惊人:要被抽干了
缓倾斜矿体露天采场台阶矿量的分配计算
铁矿排土场环境风险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