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区家宝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后山边坡崩塌地质灾害治理技术方法研究

2021-12-20 10:29陈东海张丽华
西部资源 2021年3期

陈东海 张丽华

摘要:受惠州市暴风天气及地形地貌的影响,惠州市惠城区东江林场瑶池分场家宝园林绿化公司内员工餐厅后山边坡发生过多次微型崩塌,严重影响了坡脚下人员的安全。因为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对该处边坡进行修护治理。本文对这种情况提供了一种比较经济、实用的方案,同时也为相似的地灾情况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崩塌;放坡;锚杆格构梁

1.工程概况

该项目位于惠州市惠城区东江林场瑶池分场家宝园林绿化公司内员工餐厅后山边坡。该边坡原为露天石场采坑,边坡整体宽度约350m,坡高最高约40.00m,对员工餐厅存在威胁的边坡坡宽约40m,坡向280°,坡度约75°~80°,坡高为1.50m~29.00m。坡顶植被发育,以乔木为主,坡面杂草、灌木覆盖,中下部局部岩体裸露。边坡目前尚未进行防护,且无截排水措施。

该处发生过多次微型崩塌,最近一次崩塌发生于2018年9月山竹台风期间,崩塌主要发生于边坡中上部残积土层中,崩塌体顺坡向坡宽约21m堆积于坡脚,距房屋约1.9m~3.5m。距坡顶边缘约1m~3m处发现有多处不连续的裂缝,缝宽约20cm,缝长1.5m~3.5m,局部区段裂缝错落约25cm。一旦再次发生崩塌,将造成严重的生命及财产损失,威胁坡脚人员5人,潜在经济损失约8万元,危害程度为小,危险性中等,为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现提供一种上部边坡进行锚杆+格构梁、下部进行挂主动防护网的施工方案。

2.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及勘查报告,该崩塌点边坡岩土体可分为:(1)第四系坡积层(Qdl)、(2)第四系残积层(Qel)、(3)基岩风化层(J1j)。

3.水文地质条件

勘查场地为低山地貌。在降雨时及雨后一段时间会形成暂时性的流水,降雨主要以两种方式向低凹地带汇集:①以面流的形式直接顺山坡或山沟而下;②渗入地表土层后,以孔隙潜水和裂隙水的形式向地势低处径流、排泄。地表水主要通过坡面及坡顶的排水沟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径流排泄。

坡积土层、残积土层及全、强风化砂岩层基本不含地下水,基岩裂隙水主要为构造裂隙水和风化裂隙水,赋存在基岩裂隙中。地下水位一般受地形影响,变化较大,在山坡上,水位稍高,在山脚地段,水位较低,根据现场调查,边坡坡脚一带未见泉水出露。勘探深度内亦未见地下水。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区域地下水含水量贫乏。场地内的各岩土层均为弱透水层。

根據勘察报告可知,勘查场地地表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微腐蚀性。

4.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与计算

根据现场调查及边坡的形态特征,在地质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采用简化瑞典条分法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和计算,并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对勘查区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经计算暴雨工况下边坡稳定性系数Fs(圆弧滑动法)。

5.治理设计方案

5.1设计原则

勘查区边坡的整治建议按以下原则进行:

(1)整治工作应贯彻“综合整治,力求根治”的原则;整治方案选择根据不同坡段潜在的变形失稳形式选择;另外应因地制宜,密切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和已发地质灾害的特点和危害性,分区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尽量节省工程费用。

(2)本工程整治设计宜遵循“固脚、强腰、排水”的原则,同时贯彻“恢复自然、水土保持、技术先进、经济美观”的理念。

(3)应认真贯彻“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原则,建立信息反馈制度,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复核地质情况,发现实际地质情况异常,应及时调整设计,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前及施工后应对重要支护结构采取相应的监测和检测工作。

5.2边坡支护结构设置建议

①上坡面采用锚杆+格构梁+喷播植草护坡,坡面按照1∶0.5放坡;对下部岩质边坡部分,挂主动防护网护坡,并在坡脚设置挡土墙。

②对边坡进行支护的同时,做好边坡排水、截水设施的建设,包括截水沟、排水沟、跌水台阶与急流槽等,避免雨季期间,雨水大量入渗,坡体长时间受水浸润造成重度增大,降低岩土体抗剪强度,诱发边坡地质灾害。

5.3边坡监测

目前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应立即对崩塌路段进行封闭管理,设置警示标识,立即开展变形监测工作,若发现变形加剧现象应采取卸荷、加固等应急措施。在整治过程中和整治后,都要进行监测,尤其是雨季,监测更要加强。监测资料应齐全,监测资料应包括:监测基准点和监测点点位位置、编号、观测日期、本次位移值和累计位移值;根据监测资料应绘制变形量—时间曲线,每期监测报告上应有上述资料数据及必要的文字说明。应在施工完毕两年内依旧进行定期监测,随时间推移间隔时间逐渐增大,雨季、地震期间加密监测。

6.结论

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计算表明:剖面A—A在暴雨工况下为不稳定。边坡现状处于不稳定状态,必须尽快采取措施,进行整治加固。经进行支护处理之后,验算稳定性系数为Fs1.40。说明本设计方案,可达到支护的要求,可作为未来相似工况和地质环境的处理方式,也起到实例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郑生庆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2]方小丹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5.

[3]温智熊,蓝俊康,梁一敏.广西龙胜县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的气象预警预报[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8.

[4]魏永幸,杨建国.边坡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0.

[5]温智熊,蓝俊康,梁一敏.广西龙胜县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的气象预警预报[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8,(03):464-468.

[6]刘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思路与对策研究[J].低碳世界,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