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励志经典的《平凡的世界》

2021-12-20 00:48康新慧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奋斗平凡的世界励志

摘 要: 《平凡的世界》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大量读者和主流意识的推崇与赞誉。究其原因,是读者将其视为人生之书和励志经典。这种励志型读法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社会语境不无关系。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 励志 奋斗

阅读路遥《平凡的世界》,最大的感受是真实、积极而温暖,这种真实源于作品对苦难、艰辛生活的逼真描绘,俯仰皆是、力透纸背的逼真细节往往引起有相同或相似经历的人们的真切感受与深层体验,这是《平凡的世界》赢得读者喜爱的首要原因。而路遥对劳动、梦想的讴歌与赞美,对亲情、友情、爱情的展示与书写则使作品呈现出温暖、明亮的色调,在为读者带来情感慰藉的同时,也受到主流意识的认可肯定。这使得《平凡的世界》成为契合核心价值观的经典文本,既作为“人生之书”引发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又深受主流意识的推崇与赞誉。

一、激励、影响一代人的人生之书

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三卷本《平凡的世界》邀批上的介绍文字是这样的:

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勵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最受老师和学生喜爱的新课标必读书。

路遥获得了世界上数以亿计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陈忠实

前者是社会各界对作品的评价,后者是作家同行对路遥的褒扬。尽管多少有夸张的成分,但评介还是相当精准地点明了《平凡的世界》的价值:励志。

2007年,路遥去世十五年后,新世界出版社发行了李建军主编的《路遥十五年祭》,收录了社会各界对路遥的纪念、评价文章。其中有一段文字谈到了《平凡的世界》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触动和人生道路的影响:

初冬的风呼呼地刮着,夜色从大地升起,渐次笼罩着茫茫的大平原。望着眼前的一切,我进退两难,欲哭无泪,心情降到了冰点。就在这困难的时刻,我蓦然想起了路遥,想起了《平凡的世界》里在街头秋风秋雨中茫然无路却咬牙坚挺的孙少平……一股不向困难低头的浩然之气,从我的心底冉冉升起,刹那间充盈我的胸腹。薄暮中我抬起头,仿佛看到了地平线尽头有闪闪烁烁的北斗,眼前幻化出灯火斑斓的繁华夜景。a

这段文字在《路遥十五年祭》的读者感悟中颇有代表性,表明了《平凡的世界》在写作者成长历程中的指导、引领作用。正如有读者将在人生困境中看到《平凡的世界》比作就像“看到了那盏人生道路上的明灯”,“一想到路遥小说中的人物,想到未来生活的梦想,我就咬着牙挺了下来”。在难以计数的网上留言中,类似的表达数不胜数。如“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奋斗的史诗的代表,也是我们这一代与小说中主人公命运一样的代表杰作,路遥写出了我们的心声”, “这是让我流过最多眼泪的书。精神的追求永不停歇”。稍显含混模糊的文字表述背后是《平凡的世界》对包括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甚至不清楚路遥是何许人也的底层打工者在内的广大普通读者的巨大影响和精神感召。

由此可以看出,在谈到阅读《平凡的世界》感受时,“奋斗”成了一个屡屡被提到的关键词。读者们对《平凡的世界》的热爱,往往并不是从纯文学的审美角度评判,而是在于首先将其视为“人生之书”。路遥的读者群,以来自内地城市和底层的青年居多。弗洛伊德说,创作是作家的白日梦,那么,阅读从某个角度看也是读者的白日梦。某种程度上,《平凡的世界》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超越阶层限定的想象性满足,甚至“《平凡的世界》已经成了外省和外地青年的经典读本”b。

《平凡的世界》的主题,是无论身处哪个时代、何种境遇,只要心存善念、向上求真,任何人都可以拥有坚守自己原则、追求自己梦想、改变自己命运、争取自己尊严的力量,这些力量将会使自己平凡的人生看起来并不平凡,或是说经过不懈努力最终超越自己的平凡。《平凡的世界》第一轮的热销固然与路遥去世引发的关注轰动有关,但作品里的草根梦想和励志奋争,无疑契合了进入20世纪90年代,广大民众面对竞争加剧、生活压力更加严峻的心理需求。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受到社会各界的褒奖与推崇,关键在于它为普通读者尤其是出身底层、无所凭借的年轻人提出、解答了一个问题:人应该如何面对生活的困苦与磨难,即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奋斗求得自身境遇的提升与命运的改善。作为外省青年的“人生之书”,《平凡的世界》无疑是一部既有着浓郁的现实主义底色,又高扬着理想主义的光辉、高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典文本。这使得在文学阅读边缘化的今天,《平凡的世界》无论是作品销量还是影响力在当代作品中都罕有匹敌。

对于很多60后、70后来说,《平凡的世界》的主人公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追求、自强不息和勤劳善良的品质,激励乃至影响着他们的一生。作为新时期以来发行量最大的中国当代小说,《平凡的世界》虽然在学院派批评家看来创作手法陈旧、情节平淡、缺乏新意、表述烦冗、文笔粗糙,但小说对普通劳动者生活、劳动场景的真实描摹引起几代青年人的共鸣,孙家兄弟的奋斗故事,他们超越平凡的勇气、努力和最终落入平凡现实的结局影响了无数80后的人生观。

贾樟柯曾提到中学时阅读路遥作品对自己精神上的冲击与震撼,后来随着知识的积累和阅历的增加,陆续接触到了更多的文学作品,却再也没有像路遥当初带给自己的感动了。2015年,清华大学将路遥《平凡的世界》与本科新生录取通知书一起寄出,邱勇校长主讲的新生入学第一课, 即以《平凡的世界》勉励新生“有梦想,精神才会永远年轻”。同年,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播出引起社会各界的巨大关注。可以说,路遥的作品之所以成为“长”销书,励志是不可忽视的一点,这是路遥的作品超出文学范围之处。2018年,路遥名列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名单,他所获得的殊荣来自于《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对读者的巨大影响力。

二、孙少平—— 一代青年的精神偶像

被读者作为励志经典来阅读的《平凡的世界》,其主人公孙少平更是被奉为一代人的精神偶像。孙少平虽出身贫寒,但他品行高洁、脚踏实地,面对生活的艰辛和磨难永不言败,而是勇往直前地执着追求着“梦想”和“远方”。他不囿于物质生活的困顿和贫瘠,在努力改善个人生存状况的同时,始终致力于提升精神世界的丰盈充实,最终在平凡的世界成就了不平凡的自我。

作为孙家的二儿子,孙少平自幼饱尝缺衣少食之苦,物质的贫困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他精神上的自卑。书籍打开了他的精神世界,靠着从不间断的阅读,他没有将自己局限束缚于物质贫瘠的现实境遇中,而是在艰难困苦中始终保持着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哪怕经历再多的波折也在所不惜。阅读开阔了他的视野,使他对社会、人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解和认知。他将苦难看作人生的一部分,认为“人活着,就得随时准备经受磨难”c,苦难能让人获得精神向上的动力,促进人的成长,“幸福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而是勇敢地战胜困难”d。从双水村农民到黄原漂泊者,从建筑工地的搬运小工到大亚湾煤矿的矿工队长,孙少平在改变自己生存条件的同时,从来都不曾放弃更重要的精神追求,他始终致力于精神世界的丰厚充实,时刻注重锤炼意志、开阔胸襟、提升素质,面对外界的歧视与质疑,孙少平报之以忍耐和克制,始终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准则与人格尊严。尽管他看起来只是平凡的世界中一个平凡的个体,但却因其独一无二的精神世界和异于常人的见识修养而成就了不平凡的自我。小说第四十五章写到了少安到黄原找少平时看到的情形:孙少平住在没有门窗水电、尚未竣工的工地简陋房子里,忍受着脊背上的“伤痕累累”,正“在一粒豆大的烛光下聚精会神地”阅读,主人公置身的粗粝现实和心怀的高远理想之间的巨大反差使得这一场景格外令人动容。路遥关于孙少平虽然“只能像大部分流落异地的农民一样”在工地上“扛石关、提泥包、钻炮眼”,却憧憬向往着“梦”与远方的世界的书写还有很多。可以说,少平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放弃通过阅读以了解外部世界,书籍是他通向外界、通向理想的主要路径与窗口,阅读给了他努力、抗争的力量,他通过不间断的生活斗争,从社会的底层,执着地想象着一种指向未来的乌托邦。阅读《平凡的世界》,我们在感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时,也会被孙少平身上那种向往远景、斗争不已、不被辖制的精神力量所感动。

孙少平作为受过较好教育的早期打工者,属于当代文学史上的新人,他追求的是梦,是理想,是未来。他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的充足,更向往精神的充实。他跻身、流连于现代城市,不仅追求丰裕的物质生活,更追求自我精神价值的实现。值得注意的是,孙少平对远方的期待,与他处于同一时期的文学姐妹香雪、凤娇们有所不同,香雪们艳羡的是衣着光鲜的城里人的陌生世界,向往的是“铅笔盒”“发卡”“纱巾”“尼龙袜”等具体可感的实物,孙少平则是以浪漫激情的心态憧憬着抽象的远方,这个远方缺乏具体实物,更多指向抽象精神层面。相对于高加林渴望在县城找到工作的明确诉求,孙少平更热切地希望能够投身到“北极的冰天雪地里”“赤手空拳”地战斗。孙少平身上的这种罗曼蒂克气质固然与他资深文学青年的身份有关,同时也源于作者路遥的滤镜加持,这使得孙少平身为现实主义作品的主人公却洋溢着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

作为读者心目中的“励志偶像”,孙少平无疑是有着主角光环的完美人物。他虽然出身贫寒、衣衫褴褛,但样貌英挺、颜值优越,即使在缺衣少食的高中时期,他也不同于田润生等“农村来的许多学生”,得到城市姑娘田晓霞“气质不错”的评价。步入社会后,与接受大学精英教育、有着光明前途的同学顾养民、田晓霞相比,孙少平只是一名黄原建筑工地上的打工人,身份、职业极为普通,但却毫无粗俗、油滑、市侩之态。事实上,孙少平的个人素质极好,他爱阅读、勤思考,内心强大、视野开阔,口齿流利、擅长表达,会讲故事、打篮球和乒乓球,在待人接物和思想见解上并不逊色于象牙塔内的天之骄子,堪称是多才多艺、均衡发展的高素质体力劳动者。作为草根出身的贫民子弟,与《人生》中的高加林和《红与黑》中的于连一样,孙少平有改变现状和向上求好的强烈意愿,但他为人处世有原则、有底线、脚踏实地、光明磊落。在提高个人境遇方面,他信奉天道酬勤、水到渠成,因而少了许多心为形役、权衡利弊的犹疑纠结。对待爱情,孙少平并没有现实、功利地将其作为“个人奋斗”中的重要一环而过分看重物质、门第等客观收益,更多考量的是双方是否精神、心灵契合,他既没有于连攫取名利财富的勃勃野心和步步为营的谋划算计,也不像高加林在面临选择时频频经历着道德、良心的审视谴责。孙少平与田晓霞尽管家庭状况、从事职业和教育背景等外在条件悬殊,但因二人是同学兼同乡,相识、熟悉于微时,所以最终发展为恋人并不违背现实生活逻辑,这场精神上门当户对的爱情是少平、晓霞互相欣赏、双向奔赴的结果,而绝非孙少平一厢情愿、处心积虑的产物,尽管路遥不得不以晓霞的意外死亡仓皇终结这份无法展示其最终走向的感情,但大亚湾煤矿工人孙少平赢得省委副书记田福军的女儿、省报记者田晓霞的青睐和爱恋仍然成为《平凡的世界》中最动人的篇章。

孙少平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人生际遇正是广大读者在现实处境里努力追求并心向往之的,他也因此被很多人看作是励志偶像,因为他们从孙少平身上看到了镜像中的自己。正如有的打工者说:当我在县城工地上背石头时,我想到的是《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背石頭的情形。可以说,少平身上寄托着许多有着类似经历的普通读者自身卑微而又崇高的现实梦想,他也因无论身处何地,始终顽强进取、永不言败的精神被视为一代青年的精神偶像。

三、励志型读法产生原因

伊瑟尔认为,优秀的艺术文本里往往有更多的空白召唤着读者进行审美再创造,意义并不是产生于印刷页的字行之中,而是来自于本文与读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成。同样的,对《平凡的世界》的解读和讨论,不能仅仅局限于作品本身,还需要联系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历史语境。

中国社会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最大的变化是市场经济全面展开。社会竞争空前激烈,普通民众生存压力剧增,这样的历史语境催生了“励志读法”和“心灵鸡汤”两种典型的阅读方式,前者鼓励人们要努力拼搏,以奋斗成就梦想;后者则劝慰人们要接受现状,平平淡淡才是真幸福。它们一张一弛,对现代人时刻绷紧的神经进行着调适。可以说,励志型读法的兴起高度关联着90年代以来的社会历史语境和诸多社会民生问题:如弱肉强食的市场竞争,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城乡差距的不断加大,社会阶层的逐渐分化,社会资源的高度集中,利益集团的相对固化,这一切使得底层的流动越来越困难,打破生存困境、实现身份跨越越来越依赖于自身顽强的毅力、韧性与超强度的劳动,精神的力量因此被不断地凸显、强化。在这种情况下,诸多职场小说、名人传记作为励志读物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被奉为励志“经典”。这些作品的主角大多是位尊多金、冷面霸道的商业巨子,他们奋斗的动力来自于对别墅、豪车和美女的渴求,其“奋斗”过程中的转机往往是外在的突发、偶然事件,而其最终出人头地、取得成功的标志则主要表现在获取金钱财富和抱得美人归。这些作品注重的多是外在物质的成功而非内在精神的成长,悬浮在空中的主人公的励志传奇往往同质、通俗而廉价。但是,与极少数人世俗层面的功成名就相比,广大在汗水中欢呼收割的普通人的成功才更具说服力,意志品德与抗挫能力的养成对人性成长才更有意义,而这些恰恰是《平凡的世界》的着力点,这使得它在众多的励志读物中脱颖而出并成为翘楚。可以说,只要社会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平凡的世界》就会一直“长销”。

在《平凡的世界》中,面对磨难,孙家的几个儿女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平静地接受现实,脚踏实地、顽强进取,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不断取得生存状况的改善,达到了在自身状况下能够取得的最高成就。憨厚精明的孙少安抓住时机创办砖厂,率先脱贫致富,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孙少平几经辗转,最后成为煤矿工人,在完成从农民到工人身份转换的同时,始终追求并保持着精神世界的丰富充实。兰香作为寒门子弟,凭借头脑聪明和勤奋刻苦考入重点大学,顺利进入体制,成为孙家兄妹中前途最为光明的一个。孙家儿女境遇的变化形象地说明了只有劳动奋斗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总而言之,《平凡的世界》正是被作为个人奋斗的励志经典而获得很多当代青年人的认可。《平凡的世界》的长销不衰和持续影响,很大程度上也源自于励志型读法的接受视野。可以说,只要中国社会有城乡二元对立结构存在,就有路遥的市场,就有大量的《平凡的世界》的热心读者。而《平凡的世界》的长销说明,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既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又能够深刻反映变革年代普通人命运际遇、引发读者强烈共鸣的更优秀的作品。

a 林夕:《被路遥改变的人生》,李建军主编:《路遥十五年祭》,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版,第251页。

b 周昌义:《记得当年毁路遥》,《文学理论与批评》2007年第6期。

c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第40页。

d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第98页。

基金项目: 本文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18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学语文视角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2018-YBXM-074)研究成果

作 者: 康新慧,文学博士,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奋斗平凡的世界励志
励志故事
温斯顿·丘吉尔的20条励志名言
温斯顿·丘吉尔的20条励志名言
铁骨柔情——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
《平凡的世界》之魅力评析
生活励志
浅析穷二代大学生怎样奋斗
电影《乌云背后的幸福线》体现出的西方文化价值观
创新:当代青年的“中国式奋斗”
《平凡的世界》(双语加油站●跟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