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阶段护理对剖宫产产妇生理、心理及母乳喂养的影响

2021-12-21 05:38
全科护理 2021年35期
关键词:母乳喂养成功率乳房

李 红

当前,临床选择剖宫产的产妇越来越多,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产妇剖宫产率达54%,部分地区达72%。部分初产妇对剖宫产了解不足,畏惧手术创伤和疼痛,也担心手术失败,从而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增加了分娩难度、降低了产妇舒适度,也会影响产后乳汁分泌和胎儿正常发育[1-2]。有研究指出,产妇在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问题,根据产妇所处阶段给予其不同的护理服务和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增进产妇对剖宫产的理解和配合,提升护理质量,增强产妇依从性[3]。这一观点与持续性阶段护理的内涵相符合,本研究选取山西省介休市汾西矿业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2019年8月—2020年7月收治的130例剖宫产产妇进行分组研究,旨在探讨持续性阶段护理对剖宫产产妇生理、心理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山西省介休市汾西矿业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2019年8月—2020年7月收治的13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单胎妊娠的初产妇,拟行剖宫产;②孕周37~41周;③新生儿5 min阿氏评分8~10分;④产妇愿意进行母乳喂养;⑤产妇年龄23~35岁;⑥产妇及家属知晓研究目的,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有妊娠合并症者;②情绪不稳定、精神障碍者;③无法进行母乳喂养者;④婴儿因抢救、治疗而母婴分离者。脱落标准:①自行退出研究者;②住院期间强行出院者。根据护理方案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观察组年龄23~31(27.6±2.8)岁;孕周37~40(38.12±0.86)周;文化程度小学12例,初中21例,高中15例,专科及以上17例。对照组年龄23~30(27.9±2.5)岁;孕周37~40(38.20±0.82)周;文化程度小学10例,初中20例,高中16例,专科及以上19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带领产妇进行常规产前检查,按照剖宫产术前、术后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术后6 h内禁饮禁食,术后6 h清淡饮食,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时添加配方奶粉。观察组接受持续性阶段护理,具体如下。

1.2.1 术前阶段 ①产妇普遍存在恐惧、焦虑等负性心理,护理人员应向产妇详细介绍手术过程,减轻产妇恐惧、焦虑情绪,提升其配合度。②术前告知产妇备皮范围与重要性,使其主动配合。③术前6 h告知产妇禁饮禁食,说明禁饮禁食的意义,预防术中、术后出现呼吸道误吸呕吐物的问题。

1.2.2 产后阶段 ①体位管理:术后产妇取自由卧位,去枕平卧6 h,护理人员注意协助产妇翻身,促进胃肠蠕动,降低术后肠粘连发生率。也可抬高床头,使产妇平卧,促进恶露排除,促进子宫复旧。术后第1天可鼓励产妇多在床上翻身,可在腹部绑束腹带,减轻伤口疼痛。拔除尿管后可鼓励产妇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预防静脉血栓。②饮食管理:术后6~8 h产妇可进食流质食物,但要禁食易引起腹部胀气的食物如豆制品、奶制品等,可适当摄入高蛋白、富含纤维与热量的食物,促进乳汁分泌。③早期母婴接触:胎儿娩出后先不断脐,立即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在脐动脉无搏动后再剪断,注意观察新生儿吸吮反射,指导产妇用乳头触碰新生儿嘴唇,等婴儿张口后就尝试进行首次母乳喂养。产妇回病房后,新生儿持续保持与母亲的皮肤接触,保持母乳喂养,期间不添加母乳外的食品,每天不控制吮吸次数,鼓励夜间哺乳,增加泌乳量。④乳房护理:一是做好乳房清洁,在2次哺乳期间用40 ℃热毛巾热敷乳房,若乳头结痂可先涂软化膏软化再用清水洗净。二是进行乳房按摩,用食指、拇指、中指指腹由乳房近心端向远心端螺旋按摩,每次10 min,每天2次,促进乳腺管畅通,刺激泌乳,方便新生儿吸吮。⑤健康教育: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解母乳喂养的意义,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积极性和信心。若产妇乳房疼痛给予微量泵和止痛药物,由产妇自主给药止痛。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产后第24小时比较两组产妇疼痛情况、舒适度和抑郁程度;在产后1~3 d观察两组母乳喂养成功率。①疼痛评价标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由产妇根据主观感受选择数值,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4]。②舒适度评价标准:采用简化舒适量表,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环境4个角度进行评价,各项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提示舒适度越好[5]。③抑郁评价标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共20道题目,得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为重度抑郁[6]。④母乳喂养成功评价标准:新生儿在每次哺乳后都安静入睡,且入睡时间在2 h以上,大便正常,则评价为母乳喂养成功[7]。

2 结果

表2 两组产妇产后第24 小时舒适度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产妇产后第24小时抑郁情况比较 单位:例(%)

表4 两组产后第1天~第3天母乳喂养成功率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产妇是一类特殊人群,在分娩前后产妇机体激素水平变化较大,再加之自身角色的转变,很多产妇在围生期出现焦虑、紧张、抑郁等负性心理。选择剖宫产的产妇还会因切口疼痛增加痛苦,影响产后康复,降低母乳喂养成功率[8-9]。因此,掌握产妇的身心特点,给予其全面周到的围生期护理非常重要。

持续性阶段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理念,其强调产妇在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问题,根据产妇所处阶段给予其不同的护理服务和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增进产妇对剖宫产的理解和配合,提升护理质量,增强产妇依从性。本研究对观察组产妇的围生期进行了阶段划分,划分为术前和产后两大阶段,在术前阶段主要是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并引导产妇做好手术准备,缓解产妇的恐惧、焦虑情绪,使产妇从生理上、心理上做好准备,确保其良好配合手术人员,促进手术顺利完成。术后阶段是产妇护理的关键阶段,重点做好以下方面:一是促进产妇身体恢复的护理措施,如促恶露排出、促子宫复旧、促胃肠蠕动等;二是促进产妇和婴儿早期接触,培养母子感情,早期开展哺乳练习,增强产妇对哺乳的反射和新生儿的吸乳习惯;三是做好产妇乳房护理,通过热敷、按摩等方式确保乳房健康,为母乳喂养做好准备[10]。总而言之,持续性阶段护理的重点在于在不同的环节有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护理措施,每一项措施都针对产妇存在的突出问题而开展。本研究结果显示,产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75.38%、84.62%、95.38%,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持续性阶段护理提升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方面的效果显著。

产妇本身的状态对母乳喂养成功率有重要影响,也是护理人员重点关注的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引导产妇适应自身角色,树立良好的心态;另一方面是通过乳房护理、饮食护理等措施减轻产妇生理上的疼痛和不适,促进产妇身体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产后第24 小时观察组产妇重度疼痛、抑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持续性阶段护理在改善产妇身心状态方面的良好作用。

综上所述,给予剖宫产产妇持续性阶段护理有利于缓解其生理、心理不适,提升母乳喂养成功率。

猜你喜欢
母乳喂养成功率乳房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母乳喂养进社区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
准妈妈 请小心呵护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