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郑州都市圈公共教育服务一体化的建议

2021-12-21 05:28翁珺王新
决策探索 2021年22期
关键词:协同发展

翁珺 王新

【摘要】郑州都市圈是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引擎,其公共教育服务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进一步发挥郑州都市圈教育资源富集优势,推进公共教育服务向更高水平、更加均衡、协同共建、便利共享迈进,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率先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对于更好地服务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郑州都市圈;公共教育服务一体化;协同发展

公共教育服務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政府提供,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正是由于它的公共服务属性,决定了公共教育服务一体化在郑州都市圈协同发展全局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郑州都市圈内教育资源密集,教育基础雄厚。2019年,郑州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7万所,占全省学校总数的22%,在校学生总数占全省学生总数的30%;普通高校占全省的58.8%,专科以上在校生占全省总数的63.3%,拥有多所高等学校,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丰富。适应郑州都市圈人口快速集聚的发展趋势,加强都市圈内教育资源合理规划和统筹布局,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将郑州都市圈打造成为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

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一)推动基础教育扩容提质

一是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充分考虑城镇化发展、老城区改造和人口流动,接续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优化幼儿园规划布局和办园结构,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促进普惠性民办园健康发展,规范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与管理。二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按照城镇化总体规划和常住人口规模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加快城镇学校扩容增位,加强学区协同管理,统筹学区资源。深化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三是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持续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基本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适应“新高考”改革要求,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教、学、考、招有效衔接。探索综合高中、科技高中、人文高中等模式,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

(二)建设职业教育发展高地

紧紧围绕郑州都市圈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以增强就业能力为导向,注重职业教育内涵式提升,推进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促进职业教育改革走在全省前列。一是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步伐。率先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扩大“3+2”分段高等职业教育和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实施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行动,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校序列。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郑州市大力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培育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依托区域优势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集群,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改革,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一批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联盟式发展,建设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产教融合专业联盟和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三是引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推进“1+X”证书制度改革,加快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

(三)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发挥郑州都市圈高等院校富集的优势,做优做强做特区域高等教育,支撑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创新开展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统筹郑州都市圈要素资源,大力吸引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在都市圈办学、设立研究院(所),落地一批高水平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二是加快普通高校分类发展步伐。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加快向研究型大学迈进,提升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群)建设水平,打造一批高水平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三是积极培育现代产业学院。以郑州都市圈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选择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高校,建设一批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强化“产学研用”体系化设计,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四是稳步发展研究生教育。以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建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新机制。率先推进书院制、学分制、导师制等试点,为河南高校全面深化育人模式改革积累经验。

二、推动区域教育协同发展

(一)促进教育跨区协作发展

一是推动高校联合发展。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协同创新,共同建设“双一流”高校。建立高校骨干教师交流互聘与挂职机制,建立高校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协同攻关机制,建立跨区域联合实验室,优化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布局。二是促进职业教育合作办学。推动中高层次技能型人才联合培养与交流,共建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探索“双师型”教师联合培养和交叉流动。建设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信息服务平台,定期发布行业人才需求,促进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人才需求的精准对接。三是共建创新生态系统。精准聚焦“卡脖子”技术,组建若干由高校牵头,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深度参与的跨行业、跨学科的创新联合体,探索产学研一体化新模式,推动郑州都市圈成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

(二)加强教育跨区合作帮扶

一是深入开展校际交流合作。鼓励采取教育集团、学校联盟、结对帮扶、委托管理、开办分校区等方式,积极引导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在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开展共建合作,探索建立郑州都市圈优质中小学校跨区域合作机制。二是协作提升教师能力素质。探索建立郑州都市圈师资库,依托如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师范类院校建立教师培养培训重点基地,培养高水平中小学教师。

三、推进教育资源便利共享

(一)推动基础教育资源共享

郑州都市圈现有基础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全部面向区域内教师和学生免费开放,加快开发适合郑州都市圈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优质教学和培训资源,共同研制线上教育技术标准与课程大纲,实现信息技术互联互通;协同打造线上教育精品课程与数据资源库,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携手加强线上教育教师交流与团队合作,实现教师发展共生共强。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校外活动中心等教育资源的统筹使用。推动博物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二)探索高等教育资源共享

探索高校学生校际流动与培养互认机制,推进郑州都市圈内高等院校开展课程互选和学分互认。共享高校先进设备资源,积极推进郑州都市圈内高校图书借阅、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等方面资源共享,探索建立高校大型科學仪器设备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市级社区大学、县(市、区)社区学院、继续教育研学游实训基地,提升发展“互联网+教育”,建设一批面向社会共享开放的优质网络课程。

四、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

(一)创新政策制定协同发展机制

一是建立公共服务政策协商机制。建立公共服务重点领域制度规则和重大政策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强化政策制定统一性、规则一致性和执行协同性。根据政府间协商达成一致的意见形成协同方案,由各级政府依据协同方案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二是创新教育协同发展机制。研究发布郑州都市圈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协同开展监测评估,引导各级各类学校高质量发展。建立都市圈内中小学统一学籍系统,有序推进随迁子女跨区域转学便捷化和入学待遇同城化。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探索区域间中职、高职、本科以及研究生培养阶段的衔接机制。

(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是破除教师管理体制障碍。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加大教师统筹管理力度,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开展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严格落实校长任职条件和专业标准,完善校长考核管理和激励交流机制,逐步形成教育家办学治校的良好局面。稳步推进高校员额制管理改革,给予高校用人自主权。二是弥补教师资源不足短板。坚持引育并举,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健全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教师教育体系。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全面实施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

(三)健全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一是完善投入保障激励机制。探索实施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根据服务人口规模、服务供给情况等因素,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推动形成“利益共享、成本共担”的互利共赢合作局面。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保障区域性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需求。二是推动形成多元参与格局。激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教育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市场化、集团化、连锁化优势。探索推进民办公共服务机构资质互认、标准互通、准入互许,提升郑州都市圈民办公共服务机构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的定价机制、招投标机制、购买流程和购买服务评估机制,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J].求是,2019(24):4-9.

[2]尹稚.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认识与思考[J].区域经济评论,2019(5):103-106.

[3]刘秀峰.都市圈建设背景下农村教育发展走向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21(8):48-53.

[4]管荣伟.国家中心城市背景下郑州都市圈高等教育建设刍议[J].决策与信息,2019(10):121-127.

[5]鲁世林.以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城市群初探——面向2030年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战略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7(12):33-39.

[6]许涛.关于教育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9(12):128-131.

[7]霍金花.贯彻新发展理念 融入新发展格局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N].河南日报,2021-4-8(5).

[8]周洪宇.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J].教育家,2021(6):1.

(作者单位:河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

猜你喜欢
协同发展
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路径探析
河北省对接京津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措施研究
协同发展视角下的黑龙江省民办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训教学
农业投资的要点及其保障措施
浅谈区域发展协同机制的构建
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探讨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智能电网技术和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