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路径探究

2021-12-21 05:28张立朱艳红
决策探索 2021年22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张立 朱艳红

【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既能够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又能夠缓解就业压力,同时拓宽了人才培养路径。本文分析了二者融合的可行性,探索了二者融合的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创纪录的毕业生数量与经济下行压力双重叠加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既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补充,又能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解决社会人才需求和大学生就业需要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涵

职业生涯是个体一生与职业相关的发展历程,既包括个人职业、职务、职称、薪资待遇等显性的变化过程,也涵盖了知识、心理、观念、能力等隐性的发展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为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客观地认识自我,引导其对过去成长经历、当前拥有资源以及未来发展路径进行科学理性地分析,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职业道德、职业心理、职业能力等一系列与职业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从满足社会和人的发展看,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则是立足于学生发展实际、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开展的一系列教育和实践活动,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一)在本质属性上具有一致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彩、内容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大学生形成符合我国意识形态要求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过本土化后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牢牢抓住社会主义方向,在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中,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贯穿始终,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择业观、就业观和发展观。二者在本质属性上具有一致性。

(二)在教育目标上具有契合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新时代,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和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旨在培养能够将个人理想追求与职业发展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的高素质人才。二者在教育目标上具有契合性。

(三)在教育内容上具有相承性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涉及的教育内容既包括求职过程中的技巧指导,又包括职业选择中的职业信念和态度,还包括在职业发展中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向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教育,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三观、辨别善恶美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包含着与职业相关的成才教育和理想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包含职业道德内容。二者在教育内容上具有相承性。

(四)在教育方法上具有互补性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会经常采取疏导教育、比较教育、典型教育、激励教育等方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加突出学生自身发展的主体地位,更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我探索、生涯人物访谈、职业一日体验等教育方式,调动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者在教育方法上具有互补性。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

(一)树立融合理念,转换工作思路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要转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即就业指导”的传统观念,树立“职业生涯发展与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相融互促的理念。一方面,要建立多元主体互动的协同育人模式。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厘清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间的关系,以管理工作为基础,教育教学为主导,全程服务为保障,将教育、管理、服务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要增强聚焦阶段性需求的全过程育人合力。遵循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个性特征和成长需求,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从大一入学贯穿到大四毕业全过程,打造动态培养模式,实现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二)整合教育资源,强化队伍建设

在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高校教师应肩负起育人职责,要充分发挥各岗位的育人功能。一方面,要切实提升专兼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同时大学生面临的问题也更加多样、复杂,教育者只有不断提升政治水平、创新教育思维、开阔视野、坚持言行雅正,才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思想和就业观念。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榜样人物的示范性作用。通过举办优秀朋辈巡讲活动,帮助学生获取职业生涯规划经验。

(三)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

时代在发展,教育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对象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教育内容和方法手段要捕捉合乎学生思想认知接受特点的时机相机而动。一方面,丰富内容体系,增强教育针对性。要紧紧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树立爱岗敬业、勤业精业的意识,严守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准则;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实现自我价值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统一的职业理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规划职业生涯,缓解因就业压力产生的焦虑、紧张、挫败感。另一方面,创新教育方式,增强教育实效性。转变单一灌输的教学模式,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视频教学等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和态度。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学时,通过参与校外实习、生产劳动,参加社会工作,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明晰发展方向。教育者通过网络开展就业政策解读、就业信息推送、就业技能指导,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素养,实现个人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妙娜,罗文明.生涯规划培养的行动研究[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09):21-23.

[2]刘宏达.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理论基础与实践要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3):10-15.

[3]冯刚.习近平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述的理论蕴涵[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4(03):170-180.

[4]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9.

[5]邹孔艳.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角强化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研究[D].深圳大学,2018.

【本文系南京工程学院社科联党建与思政教育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阈下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研究”(SKLB20203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分别为南京工程学院、金陵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