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振兴背景下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绩效分析研究

2021-12-21 05:28王思薇
决策探索 2021年22期

王思薇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我国教育领域迎来新挑战、新势态。在乡村教育振兴背景下,国家对乡村教育的扶持力度逐步加大,教师的自主性与创新性不断加强,教师交流轮岗政策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本文以乡村教育振兴为背景,以教师交流轮岗政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依据及绩效分析研究,进一步探讨我国实行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必要性,以推进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有效运行,促进我国教育公平发展。

【关键词】乡村教育振兴;教师交流轮岗;依据;绩效分析

随着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在教育领域,教育机制、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质量方面都在不断改进与完善。教师作为我国教育行业中的重要角色,如何推进学校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实现乡村教育振兴,是当今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以及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将教师流动作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工具,实行县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制度。同时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也进一步明确:“县域内重点推动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我们不难发现,教师交流轮岗在推动乡村教育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逐步成为促进我国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举措。除此之外,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本身具有社会流动性与资源互通性,在乡村教育振兴背景下更是有效地推动教育资源配置、改善我国教育体制僵化的重要手段。

(二)现实依据

乡村教育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对于推动乡村人才培养以及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是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手段,在推动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引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就我国乡村教育现状来看,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十分严重,虽然在政策引导和教育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无法解决乡村教育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遗留问题。同时,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会优先选择将孩子送往城市里读书,导致乡村学校生源不断流失,乡村教师数量和教育质量下滑,长此以往只会加重我国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局面,难以维持教育资源公平,这也是推进教师交流轮岗政策实施的现实依据。

二、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绩效分析研究

(一)现状分析

为了统筹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和教师力量均衡配置,让我国各地学生都能享有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条件,全国各地都在实施教师交流轮岗政策,以学区内和跨区域两种方式为交流路径,以校长流动和教师流动为工作重点,推动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有效实施。从实施的现状来看,我国城乡之间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比例约在符合交流条件教师中占8%,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交流比例约占城乡总交流人数的17%。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实施,打破了教师在长期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理念、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规划,有利于激发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积极提升教学能力和学识水平。

(二)困境分析

1.教师资源的交流积极性低。虽然在我国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城乡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实现教育公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整体教师交流轮岗制的实施细节来看,教师主动参与轮岗政策的意愿较弱,大部分都是在强制调配和政策引导下进行的。部分教师主要是担忧自己被调配后的职位晋升、环境适应、家庭关系等问题,因此,着力解决好此类问题是推动我国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

2.教师交流的具体效果不明显。从我国对教师的管理现状来看,大多数中小学校以教师坐班制为主要的管理模式,长久的、固定的工作环境使教师难以适应交流轮岗的工作步调,被动化、机械化的交流轮岗并没有使教师从内心深处意识到其价值所在,导致教师只是以完成任务式的心态参与其中,从而使得教师交流的具体效果不显著。

3.教师流动的保障力度较弱。教师交流轮岗改变了教师长期生活与工作的环境,教师会考虑工作前景、家庭关系、交通住房等一系列问题,如果缺乏对教师交流轮岗的保障,必然会导致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较弱等问题的出现。同时,城市教师流动到乡村学校,还面临着语言与环境的适应问题,因此,加大对教师生活与工作的保障力度,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三)价值分析

1.促进了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乡村教育振兴背景下,通过实施教师交流轮岗政策,促进我国城乡教育资源统筹配置,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价值,实现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理念,这是我国新时代教师管理与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是推动实施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目前我国城镇教育资源不断向乡村学校倾斜,同时乡村教师也在逐步向城镇学校流动,这种统筹推进的教育发展模式为实现公平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牵引力。

2.激发了学校的办学活力。教师交流轮岗打破了以往“一师一校一生”的传统模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交流机制,能够使教师在交流过程中激发教学热情,挖掘教学潜能。同时,不同学校通过师资力量的交流,避免教师长期在一所学校工作产生思维僵化和职业倦怠的心理。另外,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抑制“择校热”的问题。

3.实现了教育的均衡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会将孩子送往城市读书。而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此类情况的出现,进一步使家长认识到乡村教育的发展前景,为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提供了现实支持。

三、结语

在乡村教育振兴背景下,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符合我国教育发展理念与发展趋势。在推动我国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与公平发展的过程中,应根据社会要求与时代特色,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从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价值实现、学校有序管理的目标出发,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焦楠.教师交流轮岗中的政策沖突分析及对策建议——基于四个县(区)的实证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0(3):11-18.

[2]张地容,秦菲,杜尚荣.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激励路径探析——基于生存、关系与成长理论的视角[J].教育导刊,2020(3):80-84.

[3]万旭红.基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城乡教师交流政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7.

[4]樊改霞,何畔.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区域响应:问题表征及优化策略——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视角[J].教育探索,2019(5):78-85.

[5]蔡安宁,管敏.教师交流轮岗实施障碍及对策研究——基于被交流轮岗教师的视角[J].现代教育论丛,2017(01):14-19.

[6]毛丽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广东省S县的实证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01):232-234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