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企业防火措施与初战控火要点探讨

2021-12-21 07:01徐迪
今日消防 2021年10期
关键词:消防安全石油化工

徐迪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石油化工行业迅速发展,其工艺技术也日益复杂,对消防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危险因素和火灾特点,指出了当前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存在的不足,归纳了石油化工企业防火措施与初战控火要点,为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以及消防救援队伍日常防灭火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石油化工;消防安全;防火措施;初战控火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料往往具有易燃易爆性,生产流程中也往往伴随着高温高压等工艺条件,极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损失,例如2019年江苏响水“3·21”特大爆炸事故,死亡人數达78人、重伤人数达76人,640人因事故住院治疗,爆炸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9.86亿元。因此,石油化工火灾的预防与扑救始终是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

1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危险因素

1.1  易燃易爆

一方面石油化工生产中的原物料、中间产物和产物,大多是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性质较不稳定,在一定条件下遇引火源极易发生燃烧,且燃烧猛烈,传播速度快。另外一方面,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使用明火、电火花、热源等引火源较多,一旦因为人为因素操作不当或者管理不善,便可直接引起生产物料的燃烧爆炸引发事故。

1.2  工艺复杂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通常伴随着高温、高压或低温、负压等工艺条件。在这些工艺条件下,物料的性质可能会发生改变,增加了生产风险点。例如,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液体物料容易发生气化,气体物料的爆炸极限下限会降低,爆炸范围会扩大;因部分设备年久失修,在高压操作环境下极易引起容器和管路接口等处发生形变破裂,造成物料泄漏;在低温条件下,部分液体物料可能发生凝固而体积变大,造成管道堵塞进而发生破裂,物料从破裂处泄漏;在负压条件下,外界助燃气体被吸入设备,并与可燃物料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引火源即会发生爆炸。

1.3  连锁反应

为了降低生产、运输成本,现代石油化工企业的选址分布往往是园区化、集团化。这不光使得企业与企业在物理联系上更加紧密,方便企业之间物料输送,达到企业间的共赢,同时企业内部生产装置也通过错综复杂的管路紧密相连。这既是优点,也是风险点,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有一处设备发生故障,就可能引起局部超温、超压,进而导致连锁反应发生泄露燃烧爆炸,造成毁灭性的灾害。

2  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的特点

2.1  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火灾的特点

一是极易导致发生爆炸和坍塌。石油化工装置发生的爆炸,按照发生机理可以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装置发生物理爆炸是由于装置内部压力过高导致装置发生破裂,爆炸过程中未有新物质的产生,装置发生化学爆炸是由于装置内可燃物质遇到空气和引火源而发生的剧烈的化学反应,有新物质产生,两种爆炸一般不会完全孤立地发生,二种爆炸均可直接导致建(构)筑物及装置倒塌,给后期火灾扑救造成阻碍。二是极易形成立体火灾。由于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内的原料往往具有液体流动性,从设备和管道泄漏流出后,会造成火势的水平蔓延;同时由于生产装置往往呈立体布置,上下结构孔洞较多,可燃物料会沿着孔洞流动,造成火势的上下传播,形成立体火灾。三是极易导致连锁反应。石油化工装置大都是贴临布置,生产区域之间也是通过管道相连接,一旦某处发生火灾,火势势必通过管道迅速蔓延,造成区域性整体火灾。

2.2  石油化工储罐火灾的特点

一是爆炸引起燃烧。伴随着储罐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热辐射,储罐周围的储罐、设备装置都将被破坏,大量带有明火的爆炸抛射物被射出,引燃相邻储罐和装置,火势得到进一步蔓延扩大;与此同时,罐体本身在爆炸后可能形成稳定燃烧,由于长时间的热传导作用,着火储罐罐壁受热可能发生倾斜坍塌,罐内的可燃性物质将会从罐壁的缺口处流出,造成大面积的流淌火。二是燃烧引起爆炸。储罐发生燃烧后,因为其内部储存物质燃烧热值高,燃烧火焰大,热辐射作用强,其本身或者周围邻近储罐在热辐射强烈的作用下,如果得不到厂区固定消防设施和现场救援队伍的充分冷却或者冷却不均匀时,极易导致爆炸的发生。三是易形成沸溢与喷溅。原油等重质油品因为其本身粘度高且含有乳化水,该类油品储罐底部均有水垫层,储罐发生火灾后,如果火势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待热波逐渐向下传播到就会出现沸溢、喷溅现象,溢出或喷发出来的带火油品,会形成大面积火灾,造成无法估量的灾难,并直接威胁灭火救援人员的安全。

2.3  石油化工仓库火灾的特点

一是堆放集中,火灾荷载大。石油化工企业仓库中大量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集中存放,物质的燃烧热值高,造成仓库火灾荷载过大。在实际生产中,部分企业管理混乱,一方面没有根据规范要求保持物料堆放间距,另一方面没有根据物料的性质,将物料分门别类的堆放,管理上的混乱会导致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发生连锁反应。二是跨度大,纵深长。石油化工仓库大多是大跨度大空间结构,一旦发生火灾,堆放物质多,纵深长,极易发生建筑物坍塌,给火灾扑救造成困难,易导致人员被困伤亡。三是热烟积聚,毒气伤人。石油化工仓库发生火灾,起火隐蔽,蔓延迅速,由于可燃物多且空气不流通,大量热烟气在仓库内积聚,能见度降低,高温有毒热烟气极易对人呼吸系统造成伤害,不利于人员疏散,也不利于救援人员内攻搜救灭火。

3  石油化工企业火灾案例分析

3.1  事故基本情况

3.1.1  事故单位基本情况

燕进石化有限公司占地面积6.8万m2,厂区内有储罐39只,仓库28间,主要从事化工原料的仓储。此次火灾着火部位分别是20号、21号、22号、23号仓库。

20号仓库建筑面积约1900m2,主要存储甲基环己烷、一乙胺、氢氧化钠、氯乙烯、油漆等化工原料500多吨。21、

22、23号仓库建筑面积约450m2,主要存放羟丙酯、乙酸甲酯、无水叔丁醇、异丙胺、二乙胺、二氯乙氰尿酸钠等化工原料200多吨。

3.1.2  消防设施及水源情况

厂区配备消防泵6台、消防水池2个(储水量分别为881.45m³、1588.4m³),罐区设有自动喷淋系统、室外消火栓46个(水30个、泡沫16个),固定消防炮10支。

3.1.3  事故处置经过

2014年7月31日19时28分,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燕进石化有限公司桶装库起火。接警后,119指挥中心调派力量赶赴现场。到场后,指挥员在初步了解情况后,组织疏散人员,对厂区进行警戒,要求厂方启动固定消防设施;在内攻过程中发现部分原料桶在火焰烘烤下已变形,现场指挥员立即下令撤退,不久20号仓库内就发生爆炸。根据现场信息反馈,指挥中心增调增援力量。

20时13分,根据火势有向西侧蔓延的趋势,现场指挥部调整人员分配、部署力量配置,集中优势兵力堵截蔓延、冷却抑爆。经过不间断冷却保护,火势逐渐减弱。8月1日0时,现场明火基本扑灭。为防止火灾现场发生复燃,指挥部根据现场作战态势,重点对20号仓库从南北两面梯次推进,全面消灭残火。

3.2  事故原因分析

3.2.1  客观原因

这起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在7月份,当时正值天气炎热,气温高达40℃,仓库内部空气不流通,通風散热不及时,极易导致仓库内部温度过高,存储的危险化学品在长时间高温环境情况下积热发生自燃;且事故发生时企业处于下班期间,值守人员较少,对于事故的发现不及时。

3.2.2  主观原因

一是企业安全制度不落实。根据企业安全管理规定,企业必须安排人员每日定时对所属仓库进行安全巡查。如果巡查制度落实得好,能及早发现火情,对于事故处置会更加有利。二是企业初期处置不得力。企业在发现火情后,未能第一时间采取有效应急措施,企业员工缺乏必要的消防常识,未能第一时间启动消防设施。三是火情上报不及时。据现场知情人了解,事故发生时间早于指挥中心接警时间近2小时,如果将企业自救时间考虑在内,实际起火时间要更早,如果企业在发现火情的第一时间就能够拨打119,对于火灾控制在初期阶段是有益的。

4  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存在的不足

4.1  企业消防安全责任表面化

石油化工企业普遍存在偏重经济效益,轻视消防安全的现象,企业对于消防责任的落实仅仅是停留在以会议传达要求、以文件部署工作等形式主义上,没有真正形成“管责一体”的消防安全体系[1]。企业消防安全制度和措施还停留在文本台账和制度上墙等表面化工作,存在“宁可花小钱应付检查,不愿花大钱解决安全问题”的现象,安全工作始终是企业被动接受,企业内部逐级消防安全责任没有真正落实到位,这始终是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顽疾[2]。

4.2  企业消防安全设施脱节化

依据我国石油化工企业消防体系管理部门数据可知,国内40%~45%的企业内部消防领域投资水平低,消防实际应用性较差,其中27%企业的现有消防设备为无用产品,13%企业的消防设备不齐全,以及3%的企业缺乏基础消防设施[3]。随着生产能力的加大,原有的消防设施已与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不匹配,无法满足新工艺新技术的需要,而石油化工企业为了使得经济利益最大化,不愿在消防安全设施方面投入过多资金进行消防设施的定期维修保养,更不愿停工停产对本单位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消防设施进行更新换代。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企业生产的隐患风险点,一旦企业发生火灾,企业原有的消防设施将无法正常工作,即使发生动作,也会因为技术水平的落后无法满足在第一时间对灾情进行控制和消灭[4]。

4.3  企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化

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工作,因此消防安全管理人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消防能力,但是很多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人并非专业人员,大多都是兼职人员,应急能力严重不足,连普通的消防常识都不了解,更别谈全面排查企业消防安全隐患[5]。同时,石油化工企业管理者缺乏安全生产理念,势必忽视了整个企业内部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员工不重视消防安全。由于员工缺乏相关消防安全培训,无法准确掌握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导致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如若遇到火灾发生,不能第一时间启动消防设施进行灭火并疏散逃生,这往往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6]。

5  石油化工企业的防火措施与初战控火要点

5.1  防火措施

5.1.1  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为了企业能够长期安全稳定发展,作为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企业负责人,就必须亲力亲为,亲自部署亲自抓,压实本单位各级消防安全责任,层层抓落实,确保消防安全工作做实做深[3]。同时要结合单位实际,构建符合本企业发展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从制度上确保企业消防安全,在明确各级的消防安全岗位职责基础上,加强日常检查和考核,对日常企业自查中发现的消防安全违规行为和隐患要严厉处理,确保企业消防安全始终高度重视。

5.1.2  完善消防设施建设

一方面企业应当定期开展消防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及时更换掉消防设备中不合格、无实用价值的消防设施,确保所有消防设施完整好用。另外一方面,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定期组织消防设备的更新换代,使得消防设施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确保消防设施与企业生产需求相适应,为企业的正常运营提供有力安全保障[4]。

5.1.3  提升人员安全意识

一方面,企业管理者要牢固树立消防安全理念,重视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清醒认识到企业发展与消防安全之间必然联系,避免“只抓生产,不抓安全”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要形成良好的消防安全氛围,要将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纳入到员工日常量化考核中。另外,企业要积极联系辖区消防救援队伍,邀请消防救援队伍实地指导,组织企业全体员工定期开展消防培训和应急演练,作为企业的每年固定动作来严格执行,引导员工将消防安全理念入脑入心。

5.2  初戰控火要点

5.2.1  加强第一出动

火灾发生初期得到有效控制是成功扑救任何火灾的关键。石油化工火灾燃烧猛烈传播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立体式大面积燃烧,并随时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灭火救援现场必须有充足的灭火力量投入,要坚持“杀鸡用牛刀”。一是在实际灭火救援力量调度中,要加大第一出动力量,多点调动,即多个消防救援站的调动,多种救援力量的调动,即消防、环保、安监、医疗等多种社会力量的调动,确保足够多的灭火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到场,另一方面要调拨足够多的大型灭火救援装备、足够的灭火药剂到场,包括大功率大流量的泡沫车、远程供水泵组、大功率举高水泥泵车等,力求灭早灭小,以多数的装备,多种的力量,对着火区域实施全方位包围,集中力量控制灾情的发生。

5.2.2  搞好火情侦察

灭火救援力量到场后,要第一时间开展火情侦察,一是通过询问知情人,询问对象包括企业安全管理人、报警人、厂区负责人等相关知情人员,要求企业提供相关现场平面分布、工艺流程等资料,初步了解现场灾情发生情况;二是通过消防救援队伍配备的侦检仪器等技术手段安排侦察小组进入着火区域进行靠近侦察,主要查看现场人员被困情况,查明火点位置、受火势威胁的罐体及设备情况,同时根据侦察结果划定警戒范围,严格人员进出管理;三是安排人员到达企业消控室,查看并启动企业内部固定消防设施,查看报警记录,判断起火点位置,利用视频监控对灾情的发生进行实时监控,为现场火势发展提供依据;四是设立观察哨等进行外部侦察,确定安全撤离信号,在火灾扑救过程中持续反复观察,一旦发生突发险情,第一时间发出撤离信号。

5.2.3  冷却防止爆炸

在消防救援队伍初期到场火灾扑救中,要充分发挥固移结合战术,第一时间查看固定消防设施完好和启动情况,合理运用厂区固定消防设施,对着火区域进行不间断冷却;同时根据现场情况利用大流量大功率泡沫车架设移动水炮、水枪阵地,布置足够的救援力量对着火区域以及周围的易燃、易爆设备装置进行冷却,遥控指挥消防机器人深入救援人员无法到达的着火区域内部,精准打击火点,使得着火区域温度下降,防止发生爆炸。

6  结语

为避免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给人民和社会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石油化工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构建科学有效的消防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制定有效的防火对策,降低火灾发生的几率。同时,一旦发生火灾后,石油化工企业要能够做好初期火灾的扑救和人员疏导;消防救援队伍在到达事故现场后,能够第一时间控制灾情的发生和蔓延,只有两者实现内外结合的双重救援,才能够将火灾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参考文献:

[1]王雷.加强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的对策探讨[J].中国化工贸易,2017,9(31):21.

[2]余君.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监管质量对策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36(12):58,60.

[3]卢亚涛.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问题及防火对策[J].现代国企研究,2017,(04):28.

[4]吴荣文,黄丰伟.探究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问题及防火对策[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37(21):87-88.

[5]王超.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问题及防火对策[J].石化技术,2018,25(12):175.

[6]罗蔚敏.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监管质量对策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37(22):28-29.

Discussion on the fire

protection measures of petrochemical

works and initial control of petrochemical fires

Xu Di

Changzhou Municipal Fire and Rescue Brigade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dustrial modernization, the petrochemical sector has achieved a prompt growth with its growing complexity of techniques and processes, which then brought about new challenges to fire protection secto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isks in the production stage of petrochemical works, lists the features of petrochemical fires, points out the current deficiencies in its fire safety management, and summarizes the methods and measures on fire prevention and early fire control ,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improvement in managing the petrochemical sectors and fire extinguishing work as a reference.

Keywords: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fire safety; fire protection; control of early fires

猜你喜欢
消防安全石油化工
石油化工管道设计要点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与管理分析
关于石油化工装置工艺管道设计的研究思考
石油化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山西省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 石油化工类
山西省2018年对口升学考试 石油化工类
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构筑火灾“防控网”
浅析高职院校消防安全保卫工作重要性的思考
“一户一表”改造给老旧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管理带来的影响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