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辆段基地综合物业开发设计
——以厦门地铁3 号线蔡厝车辆段基地上盖综合物业开发为例

2021-12-22 06:10张伟锋
四川水泥 2021年12期
关键词:车辆段消防车物业

张伟锋

(厦门市泛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

0 引言

地铁车辆段作为地铁车辆停放、维修、清洗的基地必不可少,车辆段普遍功能多样、服务综合、占地面积大、层高较高、跨度较大。对车辆段上盖进行控制性物业开发不仅可以为城市发展节约土地资源,改善城市用地景观,协调车辆段与周边用地的关系,而且通过对物业的商业开发,可以为地铁建设提供一定的资金来源,减轻政府负担[1]。

1 项目基本情况

厦门地铁3 号线蔡厝车辆段基地选址位于厦门市翔安区,地块位于规划南路以东,翔安东路以西,翔安西路以南,滨海东大道以北的地块内,地块整体大致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470m,南北宽约450m,占地面积约80.21 顷,地块为3 号线、4 号线车辆基地共址建设用地。3号线蔡厝车辆基地含运用库、联合检修库、物资库、综合维修中心等建筑单体,以盖板为界,车辆基地主要运用检修区域为盖下布置;盖上设置独立地块为轨道交通3 号线综合办公区包括6 层运转中心(含食堂)、4 层司机公寓、门卫等用房。

2 车辆段基地的特点和开发限制条件

2.1 运用库区域

运用库为停车列检区,其上盖进行物业开发,盖下结构柱网采用两线跨布置,上盖物业开发可做中高强度开发,结合运用库工艺要求及布置特点,上盖开发应满足如下条件:

(1)上部结构墙、柱布置应与盖下柱网同向布置;

(2)上盖建筑下部采用框支结构体系,转换层设置在上盖结构中;

(3)运用库的停车列检区域,双线跨柱间净宽不小于10.2m;

(4)运用库的双周三月检区域,双线跨柱间净宽不低于13m;

(5)上盖建筑应按规范要求保证与消防车道上方敞口的距离。

2.2 联合检修库区域

联合检修库为列车维修区,其上盖进行物业开发,盖下结构柱网采用两线跨布置,上盖物业开发不适合做高强度开发,结合联合检修库工艺要求及布置特点,上盖开发应满足如下条件:

(1)上部结构墙、柱布置应与盖下柱网同向布置;

(2)上盖建筑下部采用框支结构体系,转换层应设置在上盖结构中;

(3)上盖建筑应按规范要求保证与消防车道上方敞口的距离;

(4)移车台上空为轻钢结构屋面,不宜开发;

(5)垂直于轨道方向,维修区内柱截面宽度不应超过2.2 米。

2.3 咽喉区区域

咽喉区为列车行驶岔道区,结构柱网极其不规则,建议做覆盖隔声处理,其上盖不适合高强度开发,结合咽喉区工艺要求及布置特点,上盖开发应满足如下条件:

(1)上盖建筑下部采用框支结构体系,上部采用框架结构体系。

(2)上盖建筑应按规范要求保证与消防车道上方敞口的距离。

(3)咽喉区上部应设置自然排烟口,排烟口面积不得小于所在区域面积的5%,且排烟口间距不应大于60m。

(4)本区域管线应设置在盖板保护层以上。

3 地铁车辆段基地综合物业开发设计原则

在满足全线配属车辆的配套设备基地和车辆基地工艺使用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周边规划及配套,适当考虑物业开发功能,以最大化的综合利用土地及城市发展空间,同时充分发挥轨道交通作为公共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

(1)满足车辆基地功能,保证地铁开通运营,兼顾开发。

(2)车辆基地与上部开发消防系统独立、管理独立。

(3)盖上盖下交通应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4)盖上盖下管线系统应相互分开,互相独立,以结构盖板为界,盖上综合管线不得侵入盖下范围,应通过盖板通道或连廊与周边市政管网接驳。

(5)考虑不同建设时序的对接设计。

(6)上部建设不影响下部运营。

4 地铁车辆段基地综合物业开发设计技术问题

4.1 设计界面问题

为保证车辆基地项目和上盖开发项目设计和建设的顺利实施,针对车辆基地和上盖物业开发的范围和界面划分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划分原则。

4.2 消防问题

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主要停车、维修用房定性为丁、戊类厂房。基地综合物业开发多为民用建筑,而车辆段参照工业建筑,目前的消防规范并未对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合建有专门的规范,需要做消防专项研究[2]。

具体到蔡厝车辆段基地综合开发项目上,依据基地位置及周边环境,车辆基地主入口设在西侧规划路上,次入口设在翔安东路上,两个出入口以保证发生火灾时消防车能从不同方向进入现场。

总平面布置根据耐火等级以及房屋性质确定各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满足防火规范要求。场地内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宽度不小于7m,转弯半径不小于9m。消防车道距建筑外墙不小于5m,环形消防车道有两处与其它车道连通。易燃品库设置尽端式消防车道回车场。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按能承受大型消防车压力的要求进行设计。各建筑单体在个别特殊要求的设备用房设置气体灭火装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其余用房采用消火栓给水系统。

上盖开发与车辆基地消防系统各自独立。依据上盖初步研究方案,结合上盖开发总共设置四处汽车坡道上跨至车辆基地屋面结构盖板。其中在西侧规划路设置一处;在滨海东大道设置三处,坡道出入口与规划路交叉路口的间距均满足70m 以上,坡道俩俩之间出入口间距可达到150m,可保证发生火灾时消防车应急扑救需求。此四处汽车坡道兼消防车道,路宽7m,转弯半径不小于9m,坡度不大于8%,可满足消防车扑救要求。上盖开洞大小及形式与上盖开发相结合,排烟口底部距室外地坪不小于2m,当风亭四周设置隔离绿化地带时,不小于1m,同时用以满足防烟分隔及防火分隔的要求。

4.3 多专业协调问题

上盖项目与车辆段是一个多系统、多专业、多单位、多作业面、时间性强、协调面宽的系统工程,土建施工环节又与轨道铺设互为制约,因此施工前各单位、各专业应密切配合,合理安排好工期,施工期间要指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以保证进度按时完成。地铁车辆段和综合物业开发侧重点不同,而物业开发的形式、规模、强度直接影响车辆段的设计,尤其对于结构、给排水等专业需要统筹协调。

“3 号线蔡厝车辆基地”综合物业的开发设计涉及到土建、风、水、电、装修、轨道等十多个专业,具有多专业、工程量大、建设条件复杂、影响因素较多等问题。因此,设计人员要加强各专业的协同设计,协调好设计分工界面和接口。

4.4 结构转换形式及柱网布置

对于车辆段基地的上盖开发,上盖物业多为商业开发,建筑形式为住宅、商业、办公等,要求小开间、小跨度,而下部厂房按照工艺要求大开间、大跨度。结构设计中当柱网无法竖向对齐时,就需要在竖向结构改变的楼层布置水平转换构件,来解决竖向结构变化,一般采用梁式转换、桁架转换、和厚板转换的结构方案。然而,转换结构是复杂受力体系,同时规范对该类结构有诸多限制,这就需要既要满足上盖物业的功能要求,又要解决车辆段的工艺要求,要实现这个结果,需要全过程的车辆段工艺和上盖物业开发结构设计配合[3]。

“3 号线蔡厝车辆基地”中,设计人员考虑不同位置的结构转换问题及结构转换对建筑的影响,运用库、检修库、咽喉区对结构转换的限制条件不同,设计考虑这些限制条件,按照“小跨度”、“多区域”的思路进行设计。由于本项目与多条地铁线相交叉,对于结构竖向构件的布置提出了一定的限制,造成较多的大跨度水平转换构件。在深化过程中,我们将综合考虑荷载大小、成本、施工难度等情况,对水平转换构件采用预应力结构或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4]。

4.5 降噪处理

由于车辆段基地内车辆作业频繁,尤其是早晚收、发车高峰期,震动、噪声影响较大。车辆基地主要震动超标区域为试车线、库内整体道床等,主要噪声超标区为道岔区、试车线等。减震降噪的主要措施有在试车线增加声屏障,在道岔区增加道砟垫,有必要的地方做减震扣件和浮置板道床等[5]。

“3 号线蔡厝车辆基地”的车辆基底段综合物业的开发设计,考虑综合物业设计所在位置的特殊性,考虑地铁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问题,进行降噪处理。根据“车辆段振动噪声分布表”文件内容,设计人员在方案中加入“减震扣件”,通过使用扣件,采用硫化工艺,将橡胶圈与承轨板衔接起来,利用橡胶圈的变形能力进行减震,从而降低噪音[6]。

5 上盖绿化设计

地铁车辆段基地综合物业的开发设计,需要对上盖部分进行绿化设计,提升上盖部分的美观性。在设计环节,需要分析上盖物业部分与盖下周边基础设施情况,立足“厦门地铁3 号线”的车辆段基地情况,结合周围及沿线的地上城市绿化建设情况,设计与原本绿化带宽度、规格相同的绿化隔离带,既能够隔声降噪,也能够遮挡人们视线,美化城市环境,提升综合物业开发设计水平。

“3 号线蔡厝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景观设计充分利用山体景观资源(如图1),规划留出多条视线通廊,保证视线通透。12m 板和18m 板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台,让12m 和18m 的绿化融合为一体。让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并不会感觉到下面是轨道,而是有一种置身大自然的感觉。9m 板设计有中心绿化景观,既丰富了9m 板标高层的空间效果,也给居民提供了一个宜人的休闲环境。另外靠近9m 板边,也种植有爬藤植物,丰富城市界面,形成一道绿化“墙体”。

图1 “3 号线蔡厝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景观

考虑主体结构与防水专业协调问题,需要对墙角、构件连接位置等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处理,主动与防水专业、结构专业人员联系,减少结构处的伸缩缝个数。关于土建专业与景观专业协调,设计人员需考虑车辆段基地的综合物业开发位置,考虑物业平台防水层脆弱性,选择合适的绿化方式,尽可能地减少覆土厚度;同时考虑使用特殊的抗渗性混凝土材料,促使植物生长不会影响屋盖质量。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地铁是一种具有高效、快捷、安全等特性的公共交通工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城市的地铁线路已经逐渐呈现网状结构,覆盖城市各个区域,与地上交通系统形成多层次体系。在车辆段综合物业的开发与设计中,设计人员合理设计物业界面、盖上盖下消防系统,关注结构转换问题,适当展开降噪处理与绿化设计,形成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车辆段消防车物业
某地铁车辆段上盖隔震结构的破坏机制研究
埃及Badr车辆段排水方案分析
消防车
有轨电车信号系统车辆段联锁软件的设计及实现
物业服务
消防车出动
“迷你”消防车的启示
车辆段收发车运行图编辑器的设计与实现
三审物业条例:让群众住得舒心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