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信用成本和短期偿债能力关系实证研究

2021-12-23 10:23张英奎教授华庆龄路仪孟婉清王艺霏北京化工大学北京100029
商业会计 2021年22期
关键词:比率账款信用

张英奎(教授) 华庆龄 路仪 孟婉清 王艺霏(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 100029)

一、引言

信任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而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信用缺失问题时有发生,购销双方之间往往难以产生较高的信任程度,导致商业信用成本升高,制约企业的发展。

企业在购销业务中,常常会采用延期付款或预收款项等方式,短暂占有合作方资金,形成信贷关系。不同于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这种基于商业信用的模式既不需要支付利息,也不需要出让公司的部分所有权,其成本主要体现在选择不同的信用模式时,公司需要承担的交易成本、资金时间价值以及机会成本;不同的商业信用模式会导致企业承担风险和成本产生差异,因此购销双方的商业信用关系会影响信贷关系的选择[1]。供应方如果不充分信任购货方,将更有可能要求双方交易采用预付账款等模式,这使得购货方的直接交易成本升高,进而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5C”信用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准则[2]。同时,借鉴吴晶妹(2010)WU′S三维信用理论,将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纳入模型中[3],构建了一个信用评估模型,研究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与企业商业信用模式选择之间的关系,从而方便企业债权人、管理层以及信用代理人从“四表一注”以外的信息中更加深入地了解购货方,也便于企业选择合适的商业合作伙伴。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在管理学中,信任是信任者对被信任者的一种态度,是对被信任者的一种预期,即相信被信任者的行为能够符合自己的预期。在企业交易活动中,信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任能够缓解购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其带来的交易成本减少[4]。

商业信用主要表现为应付票据等借贷关系,它是因企业购销业务或者其他交易活动中采用了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的方式而发生的[5]。商业信用融资主要出现在交易期间较长的活动中,比如跨期购销交易。在现实交易中,“银货两讫”往往难以实现,因此购买方可以考察供货方的信用指数,规定不同的交易成本。例如,如果供货方对购买方的信任程度较高,那么供货方就可以提供应收账款的支付方式,也可以提供较长的收款日期,使购买方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如果供货方对购买方的信任程度较低,对未来货款收回的情况难以确定,那么为了保障自身利益,供货方会要求购买方提前支付货款或额外担保,即使用预收账款或应付票据的方式。预收账款会占用购买方的资金,带来额外的资金和机会成本;应收票据则会带来额外的担保成本,从而增加商业信用使用成本[6]。

商业信任主要有三个来源:企业间经常进行互惠交换,并且其交易是稳定可靠的,即从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信任;由义务规范和社会相似性所产生的交易活动,往往与持股人性质、社会地位等因素关联密切,即产生于交易特征;与现存真实的社会结构息息相关,通常体现在与个人、公司、法制体系等的关系上,即由制度产生的信任[7]。

短期偿债能力通过判断流动资产和负债的金额和数量来反映企业是否可以更好地用流动资产来偿还短期负债[8]。流动资产的质量用企业将流动资产转换为现金过程中产生的损失和所需时间来衡量;流动负债的质量则用需要偿还债务的迫切性来衡量。

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债权人为了使自身的债权处于更加安全的地位,要求债务人具有较强的偿还能力[9];另一方面,投资者对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会重点关注,短期偿债能力弱的企业会使其管理人员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筹集到更多的资金以应付债务,使企业的筹资难度大大增加,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不利于企业拥有更好的盈利能力[10]。可见,短期偿债能力与购买方的经济地位、现金持有等因素息息相关。较高的偿债能力可以增加供货方对于购货方的信任,采取商业信用成本低的商业信用模式[11]。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初步假设: 短期偿债能力与商业信任关系呈正相关,与商业信用成本呈负相关。短期偿债能力越强,越有助于购销双方互相信任,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降低商业信用成本。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本文将2013—2019年连续7年在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分析,剔除了金融保险类行业的公司和变量值缺失的公司,以便使本文数据更加连续有效,并去掉了异常样本,以免对研究结论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对连续变量进行缩尾处理去除极端值。最后,从CSMAR数据库中共选取了7 106个有效数据进行分析。

(二)主要变量的度量和定义

1.短期偿债能力。资产流动性决定短期偿债能力[12],因此,要判断这一能力的强弱,可以通过计算流动比率等指标进行判断,流动比率数值越大,体现出企业更容易偿还流动负债,债权人就更愿意为该企业提供资金。

2.商业信用成本。商业信用成本与交易双方的互相信任程度密切相关[13]。交易双方信任程度越高,购货方可以更多地使用交易成本低的交易模式,如应付账款。反之,则会选择交易成本高的交易模式,如应付票据等[14]。需要相互信任完成购销活动的应付账款对交易双方之间的信任程度有更高的要求;应付票据与应收账款类似,但凭借承兑汇票完成交易,对购销双方的信任程度的要求比应付票据低;预付账款是购货方提前支付货款后收货的交易模式,此时购销双方的信任程度最低,销货方需要购货方付出资金的机会成本来完成交易。

本文参考了陈运森等[15](2010)的文章,计算了不同商业信用模式的相对比例,将其结果作为衡量企业商业信用成本(Tcc)的指标,并定义如下三个变量:(1)Tcc1=预付账款/(预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2)Tcc2=(预付账款+应付票据) /(预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3)Tcc3=预付账款/流动负债。这3个变量的数值与供应商对购买方的信任程度呈负相关,与购买方企业的商业信用成本呈正相关。

3.其他变量的度量和定义。

(1)公司规模。一方面,大规模企业的会计制度更加健全,有能力向社会披露更多的财务信息,也拥有更强的信息可获得能力,具有的弥补资金缺口的渠道也就越多,上游企业对其信任程度就越高,可以提供成本更低的商业信用。另一方面,规模较大的企业对上下游企业也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上游企业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依赖性高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因此上游企业为了获取大量的订单会放宽自身的信用条件。同时,大规模企业也可以更好地信任其掌控的产业链下游企业。由此可见,商业信用往往被大企业获得。

(2)保守速动比率。保守速动比率不仅扣除存货,而且同时减掉一些不体现现金流量的报表项目。剩余的流动资产被称为超速动资产,这些资产更加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的能够动用的流动资产,相比于速动比率更加准确,保守速动比率更具有研究价值。对于利益相关者来说,比例越高,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将会间接影响企业的商业信用成本。

(3)现金比率。该比率是货币资金除流动负债。顾名思义,它衡量了企业是否可以很好地用货币资金支付当前债务。同时也反映了企业的现金净流量,也可以通过该指标判断企业是否有能力按期偿还债务。

(4)营运资金与借款比。营运资金与借款比(营运资金/企业负债)反映了企业在经营中运用可供周转的流动资金净额偿还债务的能力。营运资金与借款比值越大,代表该企业越可能充分履行支付义务,短期偿债能力越好。

(5)利息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与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息息相关,倍数越高,说明企业越容易盈利和偿还债务。该指标往往是金融机构在为企业提供借款之前需要考察的重要指标,其分子是息税前利润,分母是利息费用。如果数值较大,企业更易支付利息,债权更安全。

(6)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量比是EBITDA除以利息,与企业的偿债能力有紧密联系,也衡量了企业能否更好地用现金偿还债务。其数值越大,体现出企业有更强的能力清偿负债。

(7)流动比率。如上文所述,流动比率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有直接关系。想要判断一个企业的流动资产是否有良好的变现能力以及流动性,该指标可以作为很好的参考。但是如果企业流动资产数额过大,也不利于企业充分利用资金扩大规模或进行其他与企业未来长远发展有关的活动。一般而言,流动比率为2是较为合理的最低值,平衡了企业流动性与获利能力之间的关系。

(8)净现金流量负债比率。该比率从企业现金流量的运动情况出发,可以体现出企业偿还债务的实际能力,用来判断用现金净流量偿还债务的风险。通常来说,该指标数值越高,企业拖延债务的风险越小,债权人更愿意采用宽松的信用政策。

(三)设计模型

为检验上文提出的假设,本文构建模型(1):

其中,因变量Tcc代表商业信用成本,包括Tcc1、Tcc2。

表1 变量定义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从表2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分析得到,上市公司采用预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信用模式在全部商业信用活动中占比34.7%,信用成本较高的预付账款模式在商业信用活动中平均占比达到15.8%,表明在我国供销交易中,交易双方多采用商业信用成本较高的模式,说明我国商业信用度较低,商业信用环境较差,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商业信用环境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短期偿债能力的均值为2.407,最大值为15.11,最小值为0.340,标准差达到2.274,表明上市公司偿债能力之间差距较大,企业商业信用情况很不均衡。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

(二)回归分析

根据下页表3对模型(1)的多元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短期偿债能力与Tcc1、Tcc2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购买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与其商业信用模式中的预付账款、应付账款比例呈负相关,偿债能力较强的购买方企业能够提高供货方对其的信任程度,从而可以更好地避免在交易中使用成本较高的信用模式。回归结果验证了之前的假设。回归结果同样显示,现金流量越大,流动负债可以被及时偿还的可能性就越高,更有可能获得较低的商业信用成本。

表3 短期偿债能力与商业信用成本关系的回归结果

(三)单变量检验

1.企业规模。融资优势理论说明大企业更易为投资者或媒体等社会群体所关注和监督,存在较小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同时,一旦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大企业也常常掌握着更多融资渠道,可以更快速地渡过困难期。所以,规模大的企业在获取商业信用上具有显著优势,可能会由于其更为供应商所熟知以及强有力的风险化解能力而得以从供应商处获取交易成本较低的信用条件,使供应商不会过多考察其短期偿债能力,从而缓解短期偿债能力对商业信用成本的影响。

为了研究公司规模是否会影响短期偿债能力对商业信用成本的相关关系,本文构建模型(2):

表4是针对模型(2)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短期偿债能力Cr与Tcc1和Tcc2 显著负相关,而Size与短期偿债能力Cr的交乘项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企业的规模会减弱偿债能力对商业信用成本的影响,具有较大公司规模的买方企业由于交易中所处的强势地位,对交易中的信用政策有更多发言权,可以选择对自身有利的低成本商业信用模式,从而缓和了短期偿债能力与商业信用成本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表4 公司规模影响效应的回归结果

2.保守速动比率。保守速动比率可以反映企业的变现能力。当企业面临财务困境时,保守速动比率能很好地帮助供应方来判断购买方企业是否可以充分利用可变现的超速动资产来偿还债务。因此,该指标数值大的企业会由于其强有力的变现能力而在获取商业信用上具有更显著的优势,更容易取得宽松的信用条件。同时,该比率也可以分散供应商对购买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关注,可以缓解短期偿债能力对购买方商业信用成本的影响。

为了研究保守速动比率对短期偿债能力对商业信用的作用产生的影响,本文构建模型(3):

下页表5是模型(3)的回归结果,从中可以看出,短期偿债能力Cr与Tcc1、Tcc2 显著负相关。保守速动比率与短期偿债能力 Cr的交乘项系数为正,并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保守速动比率会减弱偿债能力对商业信用成本的影响,由于购买方在交易中常常处于强势地位,如果购买方企业具有较高保守速动比率,在购销活动中就有更多的发言权,更可以采用低成本的商业信用模式,从而缓和购买方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对商业信用成本的影响。

表5 保守速动比率影响效应的回归结果

(四)稳健性分析

在进行稳健性检验时,用Tcc3衡量商业信用成本。下页表6模型(1)回归结果显示,短期偿债能力与商业信用成本Tcc3仍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说明上述结论可靠性较高。在模型(2)中,公司规模与短期偿债能力的交乘项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企业的规模会弱化短期偿债能力对其商业信用成本的影响的结论可靠。在模型(3)中,保守速动比率与短期偿债能力的交乘项同样显示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验证了前面结论的可靠性。

表6 稳健性检验结果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购销业务中商业信用关系为切入点,选取了我国上市公司近7年的数据,研究了短期偿债能力和商业信用成本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地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本文还引入了现金比率等可以表现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做进一步研究,并且得到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高,企业商业信用成本越低的结论。同时,短期偿债能力和商业信用成本的负相关关系会受到公司规模的显著影响,企业规模较大时,商业信用成本受到短期偿债能力的影响会削弱。

不同于常规的偿债能力和银行借款能力的关系研究,本文将短期偿债能力同企业常规购销业务相联系,使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对企业交易行为的影响研究更加完善,为企业保持适当范围的短期偿债能力和流动资金提供了理论支撑。

基于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第一,企业积极履行偿债责任,并维持积极的短期偿债能力,从而为利益相关方传递企业值得信赖的信号,增强自身的可信赖程度,降低商业信用成本,为交易合作提供便利,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应维持一定的流动资金,使资产具有充分的流动性,让利益相关方感知到其较高的资金安全度,在交易活动中获取更多信任,以此减少商业信用成本,实现共赢。第二,企业重视自己的短期债务,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生产规律,平衡好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的数额,在不影响日常经营活动和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提下,削减流动负债,获得良好的短期偿债能力,在购销环节有更高主动权,取得较低的商业信用成本。

猜你喜欢
比率账款信用
通过周转天数替代回收率的指标考核应收账款分析
中美信用减值损失模型的比较及启示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浅析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快信用立法 护航“诚信河南”
中国,快步进入信用社会
基于半导体聚合物量子点的羧酸酯酶比率荧光传感
信用消费有多爽?
千点暴跌 两市净流出逾7000亿资金
美拭目以待的潜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