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塑湾区人文精神 建立区域文化共同体

2021-12-23 13:14《粤海风》编辑部
粤海风 2021年6期
关键词:中国文联湾区文联

《粤海风》编辑部

为积极响应“共建人文湾区”的号召,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发展与繁荣,2021年10月25至27日,由中国文联指导,广东省文联、珠海市文联联合主办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在珠海市举行。来自中国文联、国务院港澳办交流司、中国文联港澳台办公室、中央驻澳门联络办公室宣文部、广东省文联、澳门中华文化联谊会等单位的领导专家,以及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9市的文联负责人参加了活动,分别就共塑湾区人文精神、建立区域文化共同体的核心议题对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的长效工作机制进行磋商研讨,并签署《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成员单位合作备忘录》,共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文艺融合发展。

一、共塑湾区人文精神,画好最大同心圆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开幕式及圆桌会议于10月26日上午举行,由广东省文联主席李劲堃主持。他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是经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批准,在中国文联指导下设立的湾区文艺工作机制,是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粤港澳地区不仅文化同源,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南方建立的组织体系也表明其城市群的英雄性和开拓性。

中共珠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谈静致欢迎辞。她指出,珠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先行地,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当前,珠海正迎来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粵澳深度合作区、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四区”叠加的历史机遇,身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珠海将以此次峰会为契机,不断深化同大湾区兄弟城市间的交流合作,激发和调动文艺创作活力,着力塑造开放、友好、包容的城市文化,打造“青春之城、活力之都”。

廣东省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晓致开幕辞。她指出,粤港澳大湾区位于得风气之先的岭南,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互鉴中形成了务实、开放、包容、进取的文化特质。人文湾区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开放性创新理念,更是一个富有实践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国际一流湾区、世界级城市群,要有丰富且高质量的艺术生产和供给,更要有强大的艺术生产能力和消费流通能力,这是激发湾区内生动力,提升湾区吸引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消费力已颇具规模,且文化文艺市场比较成熟、文化双创能力凸显,具备构建世界性文化艺术中心、建设人文湾区的基本条件。

她表示,文艺是时代的先声,粤港澳文艺互动与交流对促进岭南文化的创新发展、湾区民众的交心交融具有非凡意义。近年来,广东省文联依托优质文艺品牌活动,在推进粤港澳三地文艺交流中做了多方努力。首先,充分挖掘广东文艺的富矿,聚焦重点创作题材,用高质量文艺产品引领粤港澳大湾区精神文化的风气;其次,举办各类创作展览展演,讲好湾区故事,推动湾区文艺工作者的交往、交流、交心和交融;再次,依托现有的港澳委员交流合作机制,积极探索协同发展的新模式,不断探索完善粤港澳融合发展的长效合作体系。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已进入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广东省文联将与中国文联香港会员总会、澳门中华文化联谊会及珠三角9市的文联,紧抓机遇、统筹谋划,探索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创新发展的新机制、新途径、新渠道。

中国文联港澳台办公室主任董占顺介绍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的策划构想和筹备情况。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我们就开始思考和研究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中发挥文艺和文联的作用,希望通过打造一个品牌项目,为大湾区的文艺家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以此推动大湾区文艺的发展。此次峰会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独特性;二是可持续性;三是要突出做人的工作。我们的目标不单是推动大湾区文艺的融合发展,广泛团结大湾区文艺组织、文艺团体和文艺家,是我们更紧要的工作目标。

他指出,作为一个加强联络、协调、合作的工作机制,峰会一定程度上具备社会组织的功能,其工作应贯穿大湾区文艺的全方面、全过程。峰会的主题是合作,需设置不同的议题逐渐地、分批次地把各个艺术领域的文艺组织、团体、艺术家联系起来,通过各种活动交流经验、互通信息。峰会的工作对象,一是“9+2+1”(即珠三角9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文联单位;二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文艺组织、团体、机构。为充分调动各创始成员单位的积极性与资源,基于平等合作的理念,峰会采用轮值主席的方式进行组织管理,轮值主席负责会议召集和会议联动工作,中国文联作为指导单位发挥联络协调作用。未来,峰会的主要工作包括召开峰会年会,主席团成员之间的日常联络、协调与服务,以及广泛联络粤港澳大湾区的文艺组织、团体和机构。他建议,将峰会各创始单位所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文艺活动均纳入峰会的框架下,希望未来能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基金,以粤港澳大湾区的名义申办全国性的艺术活动。

二、搭建思想交流平台,共创湾区文艺共同体

圆桌会议上,国务院港澳办、香港中联办、澳门中联办等有关部委和单位的领导、嘉宾,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文联负责人,分别就如何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深化大湾区文艺合作交流进行探讨。

国务院港澳办交流司司长吴炜发言。他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和亲自推动的国家级重大战略工程,其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国家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大举措;二是对“一国两制”实践的丰富发展与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生产要素流通尤其是人员的便捷流动至关重要。因此,基于基础设施硬联通、体制机制软联通两个方向,已有一系列重要政策相继出台,大大推动了粤港澳三地人员的便捷流动。粤港澳三地的创新意识突出,对深入文艺交流与合作,推动人文湾区建设大有裨益。

香港中联办宣传文体部文艺处处长彭婕发言。她指出,香港文联是依照内地进行机构设置的,已有313位会员。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这对香港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香港作为中西文化交汇地有其优势和特殊地位,而香港文联也希望借助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这一平台,在人文湾区建设、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发挥更大作用。

澳门中联办宣传文化部部长万速成发言。他强调,澳门是东西方文化交融荟萃之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时指出澳门“中华文化传承光大,多元文化异彩纷呈”。长期以来,澳门中联办与中国文联等单位一直保持密切的交流沟通机制,2019年澳门中联办傅自应主任与中国文联的李屹书记进行工作座谈,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此次峰会机制的创立,又提供了一个更加重要的平台。今年《横琴粵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发布,澳门将努力把合作区打造成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胡一峰发言。他指出,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将从三个方面推动参与峰会合作:一是做好峰会的宣传工作,协调中央级媒体和文艺类专业媒体,多角度做好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发展的宣传报道工作;二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艺理论方面的专家学者开展文艺理论研究,在人员组织和议题策划方面提供建议;三是结合峰会的具体主题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文艺发展组织开展文艺评论,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领域的成果提炼出来。

广东省港澳办二级巡视员夏方明发言。他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是改革开放的热土,也是经济发展的热土。热土必然会产生热潮,讲好中国故事,文艺战线大有可为。在国务院港澳办的指导下,广东省港澳办与港澳的对接、衔接、联络工作的沟通渠道通畅,同省直单位、各地市联系也比较密切。广东省港澳办也将积极参与到峰会活动的组织中,发挥协调、支持、服务的作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文艺交流与合作。

广州、深圳、珠海、惠州、佛山、中山、东莞、江门、肇庆等9市的文联负责人先后发言。广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鹏程表示,粤港澳三地同根同源,同声共振,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能够不断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文艺的合作交流,通过挖掘和整理具有各自城市特色的文化资源,培育和打造出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化品牌,以文艺力量推动湾区建设。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梁宇指出,深圳目前处于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阶段,深圳文艺界一定会抓住这样的机遇乘势而上,继续发挥政治优势、区位优势和财政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新一轮发展征程中争走前列,勇当文艺尖兵。珠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马融表示,借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之势,珠海市文联将与澳门中华文化联谊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以此为开端从四个方面推动湾区文艺交流,一是提高政治站位,高位谋划、高效推动;二是主动担当作为,尤其是在横琴深合区建设中,更多地贡献文艺力量;三是深入挖掘丰厚的岭南文化资源、特色文化资源与海洋文化资源,增强粤港澳三地的文化认同;四是突出优势,互用互补,与珠三角其他兄弟城市在创作、展演展览等方面加强合作。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的机制建设,惠州市文联党组书记徐海东提出,只有接住了地气,才能有底气,文艺资源、文化产品、交流平台要同市场和民众相连接,要以文艺创意的手段讲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背后的文化故事,拉近百姓与文化的距离。佛山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杨凡周提到,佛山作为粤语文化的核心地区,有责任承担起振兴粤语方言艺术的使命,在苦寻联动机制的情况下,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恰好提供了多城联动、深度融合的具体实施路径。中山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卢曙光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可以高度融合文艺资源,共享、共创、共谋,因此,一方面要利用当今的新媒体条件建立信息互通交流平台;另一方面是要体现文联之“联”,既联动文艺家,更要实现组织、活动的区域与上下联动。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陈玺从创作经验出发,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的两个设想:其一,文艺作品是文艺家跟社会、公众产生连接的重要节点,因此,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对话形式到一定阶段需体现在某些作品上;其二,粤语对日常情感的表达与普通话不大相同,粤港澳大湾区的粤语书写、粤语音乐需要有通道联系起來。江门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梁培招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都有文艺项目对接的刚需,如江门的粤港澳写生摄影艺术节,如何在合作峰会的机制框架下从项目执行、人员落地等方面与港澳及珠三角9个节点城市衔接,是值得思考的。肇庆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黄秀兰表示,肇庆在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里是唯一跟大西南接壤的节点城市,期望在文艺合作峰会中贡献担当,也希望借力湾区,使肇庆迈上文艺发展繁荣的新台阶。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各成员单位还审议通过《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合作备忘录》、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LOGO,研究讨论聘请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顾问事宜。广东省文联主席李劲堃解读LOGO内涵。他指出,该方案由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副教授孙鹏设计,等边三角形表达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平等交流、通力合作;字母A代表文艺ART;顶部红色三角形寓义文艺高峰,又代表合作峰会,同时也象征艺术绘画和创作的铅笔;下端波浪线条以水墨形式表达了湾区的水域和海洋。

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LOGO图示。(图源:主办方提供)

会议拟定,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由广州市文联承办,举办地为广州。围绕峰会的独特性、可实施性,突出“人”的核心,广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鹏程介绍2022年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的初步设想。他表示,在中国文联、广东省文联领导下,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这个平台必将掷地有声,行稳致远,广州市文联有信心接好这个接力棒,将积极开展“1+N”系列活动。“1”就是举办“以深化融合发展,共创大湾区文艺共同体”主题峰会,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深化合作共识的基础上,聚焦并建立粤港澳三地11个城市的长期文艺合作机制,广泛开展文艺交流合作与融合创新,推动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文艺联盟、文艺界联席会议。与此同时,不定期创造“大湾区文艺广角”,以大湾区的文艺成果、作品、评论作为主要内容来进行推广宣传,进一步推动大湾区文艺共同体高质量发展。“N”就是要配合峰会组织一系列文艺创作交流活动,包括“美丽湾区——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美术书法作品展”“情系粤港澳 谱写新时代——粤港澳舞蹈精品展”,以及大湾区舞蹈论坛、“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戏曲节”等。

三、打造多元文化格局,积极探索互通互鉴

10月27日上午,广东省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晓主持峰会签约仪式暨闭幕式。中国文联香港会员总会在香港分会场以视频连线的形式参会,中国文联香港会员总会会长马逢国出席会议,常务副会长霍启刚介绍分会场的嘉宾代表,并表示此次峰会将在促进粤港澳三地文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三地文艺事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香港文联将带领香港文艺家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断深化湾区文化交流,塑造湾区人文精神,增强湾区的文化软实力。

广东省文联主席李劲堃、中国文联香港会员总会代表彭婕、澳门中华文化联谊会会长梁华,以及珠三角9市文联负责人共同签署《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成员单位合作备忘录》。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雁彬,国务院港澳办交流司司长吴炜,中国文联港澳台办公室主任董占顺,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有关领导,中央政府驻澳联络办宣传文化部副部长殷汝涛,广东省港澳办二级巡视员夏方明向各创始成员单位颁授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牌匾。

中国文联香港会员总会会长马逢国在致辞中谈到,在中国文联的积极倡议下,共商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机制与平台,既是承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的时代要求,也是粤港澳三地地缘相近、文脉相亲、人心相通的内在需求。在这一长远合作机制的保驾护航下,不久的将来,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的文化基因必将更加凸显,港澳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必将更加稳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必将成为国家崛起、民族复兴征途上一张闪亮的名片。

他表示,香港文联是中国文联大家庭的新成员,带领300多位会员和香港广大文艺界一道举办了十几场各类展览、演出、论坛、讲座及大师班、工作坊等,推动香港文联进社区、进学校、进基层,在香港文艺界逐步打响香港文联的金字招牌,使香港文联的社会影响力、业界感召力和凝聚力不断提升,成绩有目共睹。

他坚信,香港文联可以借助国家发展的时代东风,乘势而行、御风而行,在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之中,创造出香港文联人新的气象与风采。

澳门中华文化联谊会会长梁华在致辞中谈到,澳门中华文化联谊会是澳门综合性的文艺社团,成立12年来,在澳门中联办、中国文联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每年举办“澳门文化艺术界新春大联欢”“濠江之春——澳门与内地艺术家大联欢”等活动,广泛团结澳门艺术社团和艺术界人士,积极推动澳门与内地艺术家的交流合作,向澳门市民,特别是青少年推介中华优秀文化艺术,受到澳门社会各界和内地文化艺术界的充分肯定。

他表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的成员单位,澳门中华文化联谊会将充分利用峰会的机制和平台,更加积极地推动澳门与香港和珠三角9个城市之间的文艺交流合作,建设“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促进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国务院港澳办交流司司长吴炜致辞。他指出,文化就像温馨、亲和的纽带,始终把港澳与祖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香港已经实现了由乱转治,在经济社会恢复发展、由治及兴的过程中,文化要担负起应有的责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澳门经济遭受重创,这更加凸显出澳门经济社会多元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努力建设“一个中心、一个平台和四大产业”的多元格局中,文化创意产业就是一个重要的方向。粤港澳三地地缘相近、文脉相通,文艺工作者以此次峰会为契机,一方面要加强艺术建设,创作更多更好的文化艺术作品;另一方面也要着力培育文化艺术市场。国务院港澳办作为中央政府专责港澳事务的部门,将一如既往履职尽责,一方面把内地与港澳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推向深入,另一方面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事业建设,为人文湾区建设助力。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雁彬致闭幕辞。他强调,广东省文联、中国文联香港会员总会、澳门中华文化联谊会等12家单位签署《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合作备忘录》,标志着峰会机制正式建立,为今后更好地开展高层次、常态化的对话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他指出,此次峰会充分体现了共商、共建、共享的精神,是粤港澳大湾区文艺界围绕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进行的主动实践,是服务大湾区建设这一新时代重大战略的积极探索。峰会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形成人文交流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开启粤港澳文化交流合作的新篇章。港澳与珠三角9市有着各自的特色和不同资源禀赋,在互动交流中要更加关注传承和长远,更加关注粤港澳青少年的互动成长,发挥各自的天然优势,在交流中提升,在互鉴中繁荣。他希望,以峰会串起的互联、互通、互鉴机制,能像连通三地的港珠澳大桥一样坚实,打造成一个能够不断增进三地民心相通、民意相亲、梦想相连的交流合作平台,为建设文化自信、特色鲜明、后劲强大的国际一流人文湾区提供不竭的动力。

会后,为搭建珠澳文艺交流新平台,构建珠澳文艺深度合作新模式,澳门中华文化联谊会与珠海市文联签署了文艺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建立常态化的协调机制,以同根同源、同声同气的文化艺术感召人心,助力横琴粵澳深度合作区文艺建设,讲好湾区故事。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热潮正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蔚然兴起,日益展现出蓬勃生机和光明前景。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的举办正当其时、适逢其势,峰会机制的设立对进一步发挥文艺优势、凝聚文艺力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粤港澳大湾区各文艺机构、团体将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碰撞思想、优势互补、借力前行,更加积极地融入粤港澳大灣区建设的时代洪流中,奋力攀登新时代文艺高峰。

猜你喜欢
中国文联湾区文联
安顺文联宝安文联 联姻共促两地文艺繁荣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中国文联成立70周年文联干部职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在京举办
湾区争雄
几时
“大湾区人”是机遇,莫再错失(当事者说)
硅谷精英的生活,实在太村儿了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视阈下温州湾区的发展对策研究
朱良志等在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中获奖
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