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雪峰”在花丝

2021-12-23 22:13姜浩峰
财富堂 2021年3期
关键词:古玉花丝雪峰

姜浩峰

《美人心计》、《甄嬛传》、《芈月傳》,前些年,连续有好几部古装电视剧热播。

我当然对这些古装剧没什么兴趣,然而,如今传媒发达,总能在几处地方看到几眼剧照,或者视频片段。给我的感觉是——那些后宫嫔妃一个个环佩轻摇,特别是头饰,还挺漂亮的。

后来了解到,古代中国宫廷中,确实发展出花丝镶嵌工艺。这一个集花丝工艺和镶嵌工艺之大成者,还汇聚了炼金、绘画、雕塑等技艺。当然,此番工艺的巅峰,想来不在《芈月传》所表现的先秦时期,也不在《美人心计》的汉代背景,而在《甄嬛传》所在的清代。

上海资深古玉收藏鉴赏家杨雪峰先生称,花丝,简单说,就是把黄金拉成类似头发丝那般细的丝,然后用纯手工的方法把它做成艺术品。花丝镶嵌是一门中国特有的传统宫廷艺术,也可以称作是皇家手艺,素有“燕京八绝”之首之称,在老北京,也被称为“京派艺术”之一种。这就解开了我的一点迷惑。后来,在上海中心宝库匠心馆看到了杨雪峰成立的御粹文化发展(上海)有限公司所作的一些花丝镶嵌工艺作品,感觉到两点——

一方面,杨雪峰作为收藏家,对花丝镶嵌工艺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担任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收藏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收藏鉴赏家协会副会长、曾任中国文物学会收藏鉴定委员会理事、中国收藏家协会学术研究部副主任的他,将同国内专家及传承人,让花丝镶嵌工艺这一并不为人熟知,也可能逐渐失传的老手艺,得到了继承。

另一方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杨雪峰通过本身收藏古玉的雅号,而让花丝镶嵌工艺与古玉造型相结合,打造出一种在传统中创新的新的花丝镶嵌创作。

在传承中创新,一座“雪峰”在花丝,未来,他是否会“独揽”古玉花丝镶嵌工艺的话语权呢?

花丝镶嵌工艺,毫无疑问是需要传承的。

2008年6月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项目名录的通知”,将“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正式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由此可见,花丝镶嵌工艺之传承的必要性。

然而,国家文件只是从顶层设计这一层面,确定了花丝镶嵌工艺需要传承。纵观当时的情况,却很不乐观。

在皇帝还没有被赶下历史舞台的年月,这门工艺是有着实际需求的。然而,在中国推翻帝制以后,这门工艺的实际需求必然会发生变化。

这种情况下,就会遇到一个问题——谁来享用这门工艺?如果没人享用这门工艺,必然会导致技艺无法传承。

杨雪峰是在2010年投身于花丝镶嵌领域的研究与创新的。在当时的他看来,首先,这就是一门国粹。国粹之称,不仅仅在于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当时获得了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的称号,更在于只要深入了解,就能发现的——这一技艺与中国历代王朝有着密切联系。“我当时了解到,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的雏形,起源于商代。在战国,黄金用量已经相当大。在汉代,已经有类似花丝的作品,或者艺术品。”杨雪峰说,“直至东汉时期花丝镶嵌工艺已发展成熟。”确实,如杨雪峰所说,长沙五里牌东汉墓发现4件金手镯,由8-16根金丝扭成,江苏卭江东汉墓出土“掐丝金盛”七件,更是制作精美。

六朝时期,金银洗工有了很大的发展。西晋时期盛行花丝首饰,在洛阳金村出土的金银细线盘绕而成的花型纹样“金狮子”、“金簪”、“金叶”,无不细致精巧,标志着西晋花丝工艺的成熟。

当然,论起花丝镶嵌工艺的成熟,确实还得要到《甄嬛传》这部电视剧做背景的清代。那时,后宫的嫔妃为博得皇帝的眼球,对发饰装饰品的精美和手工艺的追求达到了穷极奢侈的地步。当然,也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技艺的积累,使得京城周围吸引到了来自海内外的诸多能工巧匠,他们可能是最早的“北漂”一族了。通过他们在北京扎堆切磋技艺,施展才华,也将花丝镶嵌技艺推高到一个高峰。这些用料价值高昂、制作工艺繁杂费时的作品,成了后宫顶级奢侈品中极为亮眼的一种。

对于杨雪峰来说,他如果相恢复花丝镶嵌工艺,其难度在于——一时半会上哪里去找那么多合格的工匠呢?杨雪峰称,他先是从北京找来掌握花丝镶嵌工艺的老师傅。这些老师傅身上,不仅传承了技艺,更传承了令他折服的古人留下来的工匠精神。

然而,这些老师傅不仅年岁上来说已经不小了,更外加人手很少。怎么办?杨雪峰当时想到了两个人力资源方向——一个是从贵州民族地区招来一些孩子,另一个是招聘聋哑人。“我当时有两个想法:一是他们能吃苦;二是我要给他们更多工作机会、尊重。我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有北京的传承的师傅来教他们,多好的机会啊。”杨雪峰说。

确实,正如杨雪峰所说,来自贵州山区民族地区的孩子,和聋哑人,他们非常有耐心来学习、传承花丝镶嵌技艺。也许,在杨雪峰和他的御粹文化公司的部分管理人员看来,他们的做法多少带有一些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元素,然而,此后收到的效果却不仅仅让来自贵州民族地区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家庭脱贫,更在于这些孩子能真正用心去学习、传承技艺。

“传承,集合古人的思路、技艺、工艺,复古古人的东西。”杨雪峰所说的这一点要求,可以说基本上已经达到了。

身在上海,杨雪峰当然不忘创新。他“甚至直言“我们在上海,我们要有海派精神,在传统之外,我们要创新。”换句话说,他已经把“创新”当作身为上海人的天赋使命。这一点,当然是难能可贵的。

而更难能可贵的一点,则是杨雪峰所谓的“创新”,绝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提及对花丝镶嵌工艺的创新,杨雪峰首先想到了自己的收藏历程。

杨雪峰是1983年开始集邮、玩邮票的。和许多那一代邮票藏家一样,他同时还玩过火花。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一路走来,直到2001年,他接触到了古玉。“那几年,我的老师带着我走遍了中国大的博物馆、考古现场、大的研究所,看过了一些当时没有展出的东西。有些东西是征集来的,有些是盗墓挖出来后被收到博物馆的,甚至有些是违背当时的历史常识的一些考古物件。当时我的感觉就是——中国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從收藏古玉角度来说,杨雪峰逐渐入门——远古、高古,再到近现代,没有断过。与古玉接触的历程,犹如在通读一本中国文化史,甚至就是在通读一本中国的史书——整个中华文化,玉文化从未中断啊!

当他成立公司,传承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的时候,也就想到了曾经“通读”一遍的“中华玉文化史”。他想到了一个点——是否能用现代的工艺,将古玉的花式复原?杨雪峰举例称,比如“蝉”的重生。本身,这是一个古玉器里的造型,如今,用以在花丝镶嵌中,重构了一个有中华文化元素的新的工艺品,特色就在于旧里托新。

“一个好的艺术品一定是有生命力的,有生命的东西它必定有特色。”杨雪峰说。

2019年,杨雪峰将诸如“花嫁系列”等作品送到宝库汇来展出,受到关注。当时,他向媒体坦承,这些作品是“精选了老师傅和学徒制作的典型的花丝镶嵌产品”,譬如花嫁系列。花嫁系列,顾名思义,就是结婚的时候用的。一朵大胸花,一个手镯,一个戒指,一副耳坠,全部都是用纯手工的方法。花开富贵,用牡丹花的形式,做成一套适合中国人结婚用的非常喜庆、非常漂亮的作品。还有香囊,用了点翠工艺,也就是用翠鸟的羽毛,镶嵌在金品上。然后香囊还可以打开,里面放了香珠。又如去年我们建国70周年,杨雪峰亲自参与设计制作纪念70周年的古玉镶嵌作品。战国晚期的一枚玉瑗,用花丝镶嵌工艺,用流苏代表水,用上海市市花白玉兰代表木,整体造型为灯笼(火),加上作品本身材质玉(土)和黄金,制作成一件五行相生,古今结合的艺术作品,祝伟大祖国红红火火,繁荣昌盛。类似这样的作品,脱胎于宫廷,而如今找到了新时代的知音,必然就会有这样的新作品。

不难看出,杨雪峰如今所经营的花丝镶嵌技艺,以手工技艺为承载,融入现代的美学思考,求精求细的工匠精神与现代的生活美学结合,创造出对话古今的中式珠宝。其以贵金属制作工艺,将中国技艺和中国文化结合,期待在国际舞台上传播并发出中国珠宝自己的声音。未来,中国的花丝镶嵌制作技艺,一定会为世界上更多人知晓。

猜你喜欢
古玉花丝雪峰
花丝镶嵌:细金工艺的巅峰
党建工作处处见
白描作品《花卉写生》
道安银花丝“细水长流”天地宽
看山是山?看山非山?
《花丝墨玉薰》
牛 人 荆歌
繁花盛开
溥仪的本领
怎样养护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