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程项目招投标投诉机制的法律问题和实践

2021-12-23 22:19孙冬郑柏锐陆凯李爱国
家园·电力与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工程项目

孙冬 郑柏锐 陆凯 李爱国

摘要:招投标制度的目的是择优选择,通过强制性竞争保障招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实现高效高质,从而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投标活动当事人合法权益。但招投标活动过程中或公开或隐晦的违法情况屡禁不止。因此,《招标投标法》自一开始就建立了一整套以招投标异议、投诉和诉讼为主要方式的救济制度体系。而招投标投诉制度作为最重要的救济制度,对于监督招投标活动,保证其在法律轨道上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实现招投标价值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工程项目;招投标投诉机制;法律实践

1绪论

招投标活动一贯的复杂性,也同样反映在招投标投诉所涉及问题的复杂多样性。实践中,工程项目招投标相关投诉主要涉及:一是对投标违法违规行为的投诉,如围标、串标或弄虚作假等;二是对投标合法性和合规性的争议,如中标候选人不符合中标条件或存在影响中标结果的违法行为;三是对开标、评标等程序方面的投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行政监督部门应当根据调查和取证情况,对投诉事项进行审查,按照下列规定做出处理决定:投诉缺乏事实根据或者法律依据的,或者投诉人捏造事实、伪造材料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证明材料进行投诉的,驳回投诉;投诉情况属实,招标投标活动确实存在违法行为的,依据《招标投标法》、《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及其他有关法规、规章做出处罚。”但所提及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未对具体问题作出具体规定,这就意味着行政监督部门在依法行政时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投诉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正确、恰当的处理,也就存在自由裁量权的合理使用问题。

2工程项目招投标投诉的法律问题

2.1招投标法律制度体系尚待完善

制约招投标投诉制度作用发挥的根源在于我国招投标法律制度体系的不完善。招投标投诉制度是保护投标人权利的救济制度,如果招投标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善,无法有效充分地保护投标人的权利,招投标投诉制度就会成为一纸空谈。我国现行的招投标法律规范性文件可以说是遍地开花,但相互之间的矛盾非常多,执行上存在很大的难度,需要加强顶层设计。而《招标投标法》《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政府采购法》存在规定多为泛泛而谈,缺乏具体实施细则,法律责任不配套等诸多问题。

2.2招投标投诉处理问题

《招标投标法》《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均未在法律责任中对受理投诉的行政监督部门履行监督职责情况、处理投诉责任方面进行规定。因此也造成实际中存在不按法律规定处理投诉的行为。如:行政监督部门责成其他单位或招标人处理投诉事项。在这种情况下,当招标人顶着行政监督部门的压力和投诉人沟通协商时,双方已不是平等主体,招标人为息事宁人,不再对投诉事项中提出的请求进行核实,协商处理变成多方利益的再分配,从而重新达成新约定,而新约定以满足投诉人需求为目的,内容却可能违法。如招标人为使项目顺利进行,要求中标人将部分项目分包给投诉人,投诉人因此获利。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是绝对不可能作出这样的利益分配。所以,这也是投诉人反复投诉的重要原因[1]。

2.3招投标投诉权利滥用的问题

按照现行招投标相关法律规定,赋予了投诉主体自主救济的权利,同时对于投诉主体资格、投诉书的形式要求、投诉人必要的举证责任都有法律要求。但实际情况是,招投标投诉没有准入制度和审查机制,只要符合流程,即使投诉的内容子虚乌有,甚至投诉不规范,监督部门也要受理,使得投诉门槛低、成本低,风险几乎为零。

3案例分析

3.1案例情况简介

A监督部门收到B公司对C工程建设项目中标候选人D公司在该项目投标中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投诉,A监督部门经审查后于20XX年2月20作出《投诉审查结果告知书》,并送达B公司,告知其投诉事项因超过投诉有效期,决定不予受理。B公司不服,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了行政复议。B公司复议申请提出,根据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公示信息,案涉工程于20XX年1月13日公示评标结果,公示期为20XX年1月

14日至20XX年1月20日,其于20XX年1月17日向招标人提出关于D公司存在不具有投标人资格、隐瞒重要信息、业绩造假等情形的异议,但因招标人2月12日才对异议进行了答复,B公司对答复不满意,遂于20XX年2月17日向A监督部门提起了投诉,B公司认为其投诉实效的计算应扣除异议出答复时间即1月17日至2月20日,未超过法律规定从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10日内投诉的规定。

3.2投诉处理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对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评标结果有异议的,应当在中标候选人公示期间提出。”该条设置了对评标结果不服的异议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认为招标投标活动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10日内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投诉。投诉应当有明确的请求和必要的证明材料。就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四十四条、第五十四条规定事项投诉的,应当先向招标人提出异议,异议答复期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该条确立了评标结果投诉前的异议前置制度,对评标结果不服,投诉前应当向招标人先行异议[2]。

3.3行政复议审理结果

A监督部门在复议答复书中阐述,本案焦点在于B公司的投诉事项是否应当适用《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第二款先向招标人提出异议的问题。《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第一款所指的投诉对象包括招标行为和投标行为,即招标人与投标人的行为均置于主管部门监督之下;而第六十条第二款规定的三种异议前置(第二十二条、第四十四条、第五十四条规定事项),都属于投诉人对招标人或评标人的行为不服进而投诉的情况,不涉及其他投标人的行为。根据B公司提交的《投诉书》等材料,B公司的投诉对象是对D公司(其他投标人)的行为不服所提起投诉。因此,申请人提起的投诉不属于《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第二款所规定的三种异议前置情形(第二十二条、第四十四条、第五十四条规定事项)。有關行政诉讼案件法院也据此裁判,因此,B公司的投诉事项并不需要异议前置。行政复议受理部门经过对B公司行政复议申请及A监督部门答复书等有关证据、法律法规仔细研究后,采纳了A监督部门的答复意见,维持了A监督部门所作出的不予受理投诉决定意见,驳回了B公司的复议请求[3]。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效率亟需提高,而国内建筑市场经济发展不够成熟和规范,使得各类工程项目招投标问题层出不穷,加上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尚待进一步完善,招投标投诉处理作为实施招投标监督的重要环节,暴露出越来越多的法律问题。文章从工程项目招投标投诉处理的复杂性入手,分析投诉和投诉处理存在的法律问题,并且联系实践以某项目招投标投诉处理行政复议为例,提出规范投诉权利行使、完善投诉处理的法律机制,为真正实现招投标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管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成著.项目工程全过程法律风险管控策略[J].法制博览,2021(23):

181-182.

[2]李萍.工程总承包涉及的工程造价法律问题探讨[J].中国招标,2021(08):88-91.

[3]吴倩.招投标公证的服务担当——以公证应急保障系统为例[J].法制博览,2021(21):124-125.

猜你喜欢
工程项目
党建工作与工程项目建设的深度融合途径
浅谈建筑工程项目投资中工程造价的控制对策
建筑工程项目档案资料管理研究
建筑工程项目档案资料管理研究
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控制方法
程项目施工进度控制方法
2014至2015年西城区老楼通热方式实现无煤化工程项目
试析如何在施工过程中落实造价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