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脑电生理特征研究

2021-12-24 06:13李芳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眼动原发性对象

李芳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 江西省九江市 332000

失眠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症状,临床上多种疾病也会导致失眠的发生。按照病因分类,临床上将失眠分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其中原发性失眠占整个失眠人群的31%[1]。原发性失眠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治疗多以镇静、安眠等药物为主,但部分患者效果不佳[2]。为进一步研究原发性失眠的发生机制,本研究采用多导睡眠分析仪对原发性失眠患者进行监测,分析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特征,为临床治疗原发性失眠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性别不限,年龄21~59岁。纳入标准:研究组患者均符合《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原发性失眠的诊断标准[3],病程至少1个月,半年内未服用过免疫制剂,患者或家属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排除标准:由其他因素引起的睡眠障碍者(如呼吸相关、生物节律相关、酒精或药物所致、焦虑抑郁所致、发作性睡病以及其他精神疾病等、妊娠、哺乳期女性、肝肾功能等重要脏器功能明显异常者、有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或急慢性疾病者、同时参与其他研究者。研究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8.4±4.5)岁,病程(6.4±1.3)年;学历水平:小学及以下患者6例,中学及专科患者13例,本科及以上患者11例;婚姻情况:已婚患者22例,未婚患者8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9.2±4.6)岁;学历水平:小学及以下5例,中学及专科15例,本科及以上10例;婚姻情况:已婚24例,未婚6例。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学历水平以及婚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在睡眠实验室进行两个晚上的睡眠研究,第一个晚上为适应性睡眠。第二个晚上进行整夜的多导睡眠图监测。采用NPSG-H型多导睡眠分析仪(上海诺诚公司生产)对患者进行整夜睡眠监测。于研究对象耳屏正前方、颧弓根凹陷处以及左右耳前点放置脑电电极,于颏肌和胫骨前放置肌电电极,眼外眦上下方各放置0.8~1.2 cm眼电电极,右锁骨下窝外1/3和左侧锁骨中线4~5肋位置放置心电电极。时间常数0.3 s,肌电参数为 0.03 s,电压 40 μV。检测时间为当晚9点至次日6点,监测时间9 h。

三、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睡眠电生理特征情况,内容包括睡眠进程、睡眠结构和快速眼动指标。睡眠进程包括:睡眠总时间(total sleep time, TST)、睡眠潜伏期(sleep latency, SL)、睡后觉醒次数(awakening numbers, AN)、觉醒总时间(awakening time, AT)、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 SE)和睡眠维持率(sleep maintenance rate, SM)。睡眠结构包括:S1、S2阶段的睡眠时间、觉睡比(AT/TST)和快速眼动睡眠时间(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time, RT)。快速眼动指标包括: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latency, RL)、快速眼动活动度(rapid Eye movement activity, RA)、快速眼动强度(rapid eye movement intensity, RI)和快速眼动密度(rapid eye movement density, RD)。

四、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两组研究对象睡眠进程比较

研究组TST、SE以及SM均小于对照组,SL、AN以及AT水平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睡眠进程比较(±s)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睡眠进程比较(±s)

组别 例数 TST(min) SL(min) AN(次) AT(min) SE(%) SM(%)对照组 30 431.46±32.82 12.58±3.24 3.64±0.82 43.52±10.37 90.46±6.28 93.28±6.11研究组 30 338.47±28.65 34.27±5.45 10.41±2.58 116.25±22.79 73.25±5.65 76.42±11.46 t值 — 11.691 18.737 13.697 15.910 11.159 7.111 P值 —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二、两组研究对象的睡眠结构比较

研究组S1、S2睡眠阶段以及RT均短于对照组,AT/TST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研究对象的睡眠结构比较(±s)

表2 两组研究对象的睡眠结构比较(±s)

组别 例数 S1(min) S2(min) AT/TST (%) RT(min)对照组 30 76.42±17.94 208.71±23.45 10.76±2.17 50.33±12.74研究组 30 66.51±15.46 173.58±16.42 36.82±8.45 21.68±6.29 t值 — 2.292 6.721 16.361 11.045 P值 — P<0.05 P<0.05 P<0.05 P<0.05

三、两组研究对象快速眼动指标比较

研究组RL、RA、RI以及RD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研究对象快速眼动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研究对象快速眼动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RL(min) RA RI RD对照组 30 145.24±38.46 46.32±8.64 11.46±2.28 0.86±0.12研究组 30 288.59±56.72 52.33±12.14 15.38±4.77 2.31±0.43 t值 — 11.457 2.209 4.061 17.790 P值 — P<0.05 P<0.05 P<0.05 P<0.05

讨 论

睡眠充足、饮食均衡以及适当运动是当今国际公认的三大健康标准,睡眠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生命活动,占整个人生的三分之一左右[4]。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失眠的发生率也不断升高[5]。原发性失眠患者主要表现为入眠困难、睡眠深度浅、睡眠质量差等,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如何治疗原发性失眠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但部分患者效果并不理想[6-7]。

本文对比正常人群和原发性失眠人群的睡眠情况,结果显示研究组TST、SE以及SM均小于对照组(P<0.05);SL、AN以及AT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原发性睡眠障碍患者出现一定特征性的睡眠异常,主要体现为睡眠总时间减少,睡眠效率降低,难以维持睡眠等,与目前大多数研究结果一致[8-10]。在观察睡眠结构上发现,研究组S1、S2以及RT均短于对照组,AT/TST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原发性失眠患者觉醒次数和时间增加,睡眠时间减少,可见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较浅,容易觉醒,入睡较为困难,入睡后的快速眼动睡眠期较短,不容易进入深睡眠状态[11]。本研究还显示,研究组RL、RA、RI以及RD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快波睡眠活动幅度较大较强,是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典型特征[12]。对于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临床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3-14]:(1)给予患者舒适的睡眠环境,通过对房间室温、湿度的调节,床褥平整清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使患者更容易入睡。(2)了解患者心理状况,积极与患者交流和倾听,语言进行鼓励,缓解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和紧张心理,安抚患者情绪,通过音乐使患者放松,排除不良情绪对睡眠的不利影响。(3)制定饮食计划,一日三餐规律饮食,避免睡前饮食,睡前阅读指导患者阅读书籍等,可睡前喝一杯牛奶助眠。

综上所述,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存在一定的睡眠特征,与正常人的睡眠进程、睡眠结构和快速眼动指标均存在差异。

猜你喜欢
眼动原发性对象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基于眼动的驾驶员危险认知
基于ssVEP与眼动追踪的混合型并行脑机接口研究
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AFP、CEA、CA-199、CA-125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海豹的睡眠:只有一半大脑在睡觉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