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一体化建设SWOT分析

2021-12-24 08:14姚玉琴
科学咨询 2021年45期
关键词:学段课程标准教学内容

姚玉琴 叶 庭

(1.苏州市相城区教育发展中心 江苏苏州 215131;2.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 江苏苏州 215131)

2018年,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部分学段的学生速度、耐力、下肢爆发力等指标存在不同程度下滑,学生肥胖率和超重率分别增加了1.3%和1.4%。诸如此类的体质报告已然不是新闻,除此以外,十多年的学校体育教学未能让学生掌握一项受益终身的运动技能等等现状的出现,都显示出当下的学校体育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新一轮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旨在改善学校,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的育人效果,如体育课程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各学段之间体育教学内容相互脱节,教学内容呈现出低层次的重复现象,使得具有逻辑关系的运动项目未能形成逻辑性的体系。因此,加强与改进学校体育工作,完善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一体化建设显得意义重大,通过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一体化SWOT(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析,为中小学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体育教学内容一体化概念

一体化是指多个原来相互独立或关系松散的主权实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步结合成为一个新的相容互促的新的单一实体的过程。体育教学内容一体化是指在新体育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以及课程的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的一体化改革,形成纵向衔接、横向一致的有机整体,是对体育课程内容结合区域和学校实际的具体化。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一体化建设SWOT分析

(一)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一体化建设的优势

1.政策保证是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一体化建设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1]在表1列出的各项有关学校体育政策中,对学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充分保证体育课时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符合实际的课程实施方案等。《关于加强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更是将建设体育课程衔接体系确定下来,2019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教育部长陈宝生提出加强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由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布的《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学生和社会开放,为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一体化提供实践平台。[2]

表1 有关加强学校体育政策文件统计

2017年《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学生和社会开放,强化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繁荣发展。[2]

2.体育纳入考试评价体系

在初中升学考试中,将体育纳入中考作为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增强学生体质重要方式,完全改变了体育在初中阶段的地位。到2011年,体育多元综合的评定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考试项目除了体能素质外,逐渐增加运动技能的考评。随着中考体育分值的变化、耐力跑等确定为必测项目等方法施行以来,体育中考实现了其应有的目标,学生、家长、社会对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持支持和鼓励的态度。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将身心健康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作为评价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并对学生运动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近年来,体育中考分值提升的呼声越来越高,云南省试点体育中考100分的做法,已经得到了业内专家的好评,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地不断深化,提高中考体育分值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一体化建设的劣势

1.学段之间“断链”现象严重

中小学校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在长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各学段都基本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出现“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现象,将各学段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看作是个“环”的话,每个“环”相对符合学段或学校的实际,体育教学内容一体化就是需要将“链接”各“环”,使其成为体育教学内容的“链条”。同时,也存在着同一学段、同一学校、教学内容一致的情况下,体育教学实践中存在不一致的现象。具体到各学段教学上面来说,小学阶段对学生缺少完善的考评机制,三个水平段的技能和体能需要到什么水平。尽管有《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但缺乏各水平段的考查,体育教学中教的是什么,学生学得怎么样都没有明确的要求;初中阶段有体育中考的终结性评价,学校更多的是围绕中考的考试内容,不断强化练习,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趣味性大打折扣;高中阶段的专项化教学由于缺乏小学和初中阶段在运动转向上的学习,导致高中阶段学生运动技能的基础不高,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技能基础也差异很大。

2.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目标要求不一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自2011年颁布以来,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版)》提出的5大学习领域调整成4个维度,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来看,已经完全改善了《体育教学大纲》时代带来的三维目标。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对外发布,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凝练出体育学科三大核心素养,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高中学段最先发布的课程标准可以认为是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的方向,围绕高中课程标准,小学和初中的课程标准至今尚未正式对外发布,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内容仍然停留在十年前的阶段,构建中小学一体化的课程标准要求最终需要在教学内容上得到具体的落实。

(三)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一体化建设的机遇

1.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随着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会议精神以及有关学校体育文件的落实,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进入快速发展期。2019年开始的《义务教育体育健康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将对小学、初中学段的体育教学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从过去的“大纲”时代转向“课标”时代,已经逐渐朝课标不断完善的时期发展,将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作为新时期课表修订的核心要素,提升学生知、能、行、健水平。[7-9]按照课程标准修订的依据,以及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学生运动乐趣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勤练、常赛,在运动实践中掌握和应用专项技能。

2.国家级重大课题立项

2018年国家级课程研究的专门机构—课程教材研究所正式成立,课程教材研究所首批推出的6个项目重点课题,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教育研究所于素梅教授牵头具体负责“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研究”位列其中。相关学者专家积极申报子课题,成立课题组,如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组、信息技术项目组,从多维度、多角度对体育课程一体化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依据人体动作发展规律、学生认知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等,从基础、提高和延伸三个方面重新确立中小学各学段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以及各体育教学项目内容和评价体系构建来推动一体化进程,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有序推进提供参考。体育课程的一体化研究包含有课程有关的方方面面,一体化的研究正是在从上至下的关注中逐渐地走向成熟,也期待着体育课程一体化进一步丰富学科体系建设。

(四)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一体化建设的挑战

1.实践周期长,难见成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育教学内容一体化的成果不是短时间见成效的。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在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一体化的基础上,追踪调查从一年级入学的学生至高中毕业,照此以往持续下去才有可能体现出体育教学一体化的效果。从小学至高中的第一个12年是体育教学一体化实施的关键,因为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体系,使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以及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此外,区域的试点工作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就跨学段的一体化建设上还很难做到完全的一体化,表现在跨区域的升学。

2.体育教师缺乏理论和实践研究能力

以江苏省为例,体育类本科高考分数线均低于文理科分数线60多分,进入高校后,本科培养方案中对科研方面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高,仅以完成本科毕业论文为标准,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在进入中小学任教后,迫于体育学科的地位不高的现实,投身中小学体育教学与教科研的积极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导致了体育教师在上岗前少有经历专门的体育科研培训,更是少有对体育教科研感兴趣的。但具备一定理论和实践研究能力是中小学教师必备的能力,在研究能力方面的不足对投身体育教学改革也有重大影响,而研究能力的发挥主要是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才能体现。因此,正视现实中自身的不足,发现自身的问题将更加有助于解决问题。

三、结论与建议

1.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已经明确提出建设体育衔接课程。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政策中提到的一体化课程建设重视程度不高,需要多方面考察体育学科在学校教育乃至现代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将体育纳入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中是开端,期待体育能够纳入高考总分,改变体育学科的地位才能引起家庭、社会等各方的高度重视。在淡化考试的背景下,对不同水平段提出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要求,各地方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加强督查。

2.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存在各学段相对封闭的状况,受教师水平、学生能力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现有的研究成果倾向于理论的研究,缺乏实践的开展。广大体育工作者需要对所在学段体育教学内容整合的情况下,以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一体化体系建设为目标,形成符合区域范围的课程体系,需要有体育教研员来组织、分工、实施,并通过实践来检验体育教学内容一体化的效果,不断完善体育教学一体化体系。在此基础上,推荐试点学校建设,将一体化教学内容在一贯制学校先行试点,每学期或学年对教学的成果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主管部门考核内容之一。

3.学校体育的地位较以往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在体育师资队伍不断壮大背景下,需要对一线体育教师开展继续教育,以适应新时代学校教育对体育的要求。而体育教师在理论方面的学习上,尤其是在科研方面的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通过进一步加强学习,参加能力提升培训等,不断丰富自己。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不仅仅是中小学其中任何一个学段所能独立完成的,只有构建符合科学性、逻辑性、递进性的一体化教学内容体系,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学段课程标准教学内容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