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价值论视角下的中国经济金融化探讨

2021-12-25 17:46游宏宇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价值论金融业马克思主义

游宏宇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 南充 637000)

目前,我国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金融学者,由于深受西方政治经济学的偏激思想,将经济金融化认为是投机取巧的金融投资,却没有切身体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一味地依赖理论依据而忽略了我国的具体国情。正如现阶段我国政策所大力推行的“金融市场体系完善优化,资本市场实现多层次的创新与发展”一样,只有在考虑到中国国情的情况下对经济金融化进行选择和利用,才是最佳选择。

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活动对于经济金融化相关理论的挑战

自邓小平书记南巡讲话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工作不断推进,并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以此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高速发展。这些发展和实践活动使得我国被认定存在一定的经济金融化的问题,向西方经济金融学生发出了挑战,我们应当从以下方面对经济金融化的性质进行判断。

(一)经济金融化的根本性质是否为资本主义性

西方的经济学家普遍将经济金融化套上了资本主义的称谓。由于国家经济体制不同,所以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者并不重视对经济金融化根本性质的研究,普遍以资本主义的称谓对经济金融化进行研究,部分西方学生还直接将经济金融化,看成资本主义持续发展的必经过程。但由于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经济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研究经济金融化的性质是必不可少的。在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政策前,中国经济是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并不包含市场经济更不用考虑经济金融化,但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我国逐渐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道路。在传统的社会主义理念中,总是将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画上等号,也一味地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让人们认识到这种思想认识是狭义的,无论是计划还是市场都只是调控经济发展的手段。在经济金融化的研究过程中,可以看出目前经济金融化的研究大多数,还是以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典型进行分析,其实经济金融化仅仅是市场经济的完善内容,并不受社会性质的影响。

(二)经济金融化是否会对利润进行掠夺

经济金融化的特点是其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金融领域的投资,而不是价值的生产创造。因为这一特性,西方政治经济学者认为,经济金融化具有利润掠夺性,但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可以看出,从经济领域直接获得的价值利润,并不能直接定义为价值掠夺。金融产业主要承担着资金的分配工作,但由于价值和价格在现代经济学中没有出现明显的区分,所以人们在看待金融产业所获取的利润时,难以将其认定为生产创造了价值。金融业在所有的经济体系中都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金融业所产生的价值的增加比例也是极为庞大的。虽然部分西方学者认为金融产业的利润比例极高,是因为其具有经济掠夺性,但这样的观点无疑否定了金融业存在的作用和必要性。

(三)经济金融化对社会是否会产生负面影响

目前,西方政治经济学中,普遍流传的观点是“经济金融化会对社会发展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其中主要论述了经济金融学的危险之处,极少提及经济金融学所带来的益处。而现代经济学则正好与其完全相反,现代经济学虽然也会对经济金融化以及社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条概述,却主要就金融业存在的必要性,和金融业在经济发展中所承担的重要作用进行论述。在现代金融学的论述中可以发现,金融机构帮助消费者对自己的收入进行合理的分配,使得消费者能够根据当前自身的经济情况进行跨期调配,实现经济的最大化利用。同时,金融机构还根据消费者抗风险能力的不同和心理偏向,进行投资类型的多样化搭配,例如向稳健型心态的客户推荐存款、债券等风险性较小的投资项目。我国金融机构通过对经济的调配,将资金配置给投资能力较强的主体,并鼓励他们进行再投资以促进经济发展,以此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已经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多样化的金融投资机构,进行了初步的建设发展,社会许多个体都得到了金融发展创新所产生的利润,由此可见,经济金融化总体上还是利大于弊的。我国经济学家在进行经济金融化的研究过程中,要注意我国的特殊国情,不能一味地根据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进行判断。

(四)经济金融化是否一定会产生金融危机

从西方激进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看,经济金融化是一种虚拟经济,主要依靠金融的不断空转来获取利润,虽然看起来繁花似锦,但资金链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崩塌,没有实体经济的价值创造能力,如果不能够对经济金融化进行改变,将会出现金融泡沫的膨胀、破灭。激进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人员认为,金融投资类产品只能够充斥着大量的贷款、违约、诈骗,是美国出现黑色星期五等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由于美国国情与中国国情的不同,我们不能将经济金融化的作用全盘否定,目前中国的市场金融体制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不同于美国已建成的多层次极为复杂的金融体系。由此可见,金融化虽然可能会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但也是特定情况下才会出现的情况。我国的市场经济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还需要推进经济金融化的进程,但为规避金融危机发生,我国也应当设立专业的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市场经济的监控和创新。

二、金融价值论传承并发扬了传统的劳动价值论

(一)金融业的劳动者创造的价值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想要判断某一项运动是否产生相应的价值,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这项活动能不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提供相应的使用价值。从这方面来看,虽然金融业的资本家、雇主只是利用资金空转赚取高额的利益,但是金融业的劳动者们却创造了具有使用价值的各类产品。例如金融机构银行中最为常见的贷款业务,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项简单的交接过程,银行人员只是负责其中的交换工作而没有创造出新的价值,但贷款业务实际上需要经过时间期限的变化、汇率的转变等较为复杂的手续活动,银行索取的利息正是手续费用和人工成本所损耗的费用。

第二,根据活动的生产关系是否受到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支配,从这一方面来看,银行并没有一味地对生产者们进行剥削。综上所述,金融行业的劳动者们自主创造价值。同时,金融机构中提供的金融理财产品的查询、购买服务,金融业劳动者们所生产出的保险、债券等金融类产品,在社会中也有其使用价值。金融行业中的工作者也是被资本雇佣的劳动人员,由于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限的,因此,金融类工作者与实体产业的劳动者之间并不存在这本质的区别,都是受到资本压榨,要创造出远远高于劳动价值的剩余价值。但是金融类劳动者的人力资本较高,也能够得到更多的劳动回报。

现代经济学中所定义的金融部门,不仅仅包括传统的金融机构,也包含着保险公司、房地产公司等相关产业,特别是在房价日益上涨的今天,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房地产企业是投机性的倒卖,并不能为社会创造相应的价值。实质上,我国的房地产企业除了房屋的开发建设外,还有多样化的管理工作,例如社区物业的管理、中介房屋的介绍等。虽然将房屋进行倒卖这类投机类活动,并不能够实现价值的生产创造,但是其大部分活动还是实现了生产价值的创造。由上述提及的条件可以发现,我国的金融业的劳动者所生产的金融产品和提供的相关金融类问题的服务,也是对社会价值的创造。金融业在经济体系中占据较大的比例,不是因为经济金融化具有利润掠夺性,而是因为其创造了大量的社会价值。

(二)金融价值论是马克思劳动论的发展

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金融价值论更是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重要依据。我国自开创以来便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不动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我国发展的根本理论和指导思想,并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具体的实践,促进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劳动论贯彻了党的发展历程,为促进共产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理论,金融价值论与马克思劳动论之间存在着一些调整。而金融价值论主要继承了劳动论的两点核心:首先,金融价值论继承了劳动论中“唯有活劳动才能够创造价值”这一观点。这一观点的争论,主要存在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与西方激进政治经济学中。马克思经济学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而西方经济学则提出了生产要素参与了价值生产,其中的生产要素是指土地、资本、知识、商标等所有涉及的生产要素,两者之间认识的差距最终形成了两大分配准则,即为——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马克思在著作《资本论》中提出“唯有劳动者进行的活劳动才能够创造价值,生产要素只能够进行价值的分配”这一观点。因此,金融价值论的根本性质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论,与西方经济学的生产要素价值论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其次,金融价值论认定,只有生产的过程才能够创造价值,投资、交换等金融空转只是将资金进行转移,并不能够真正地产生价值。正如生活中所常见的等价交换一样,只要是交易其本质都是等价交换的,而交换、买卖的过程显然并不能够产生价值。但这并不代表金融业不产生价值,虽然金融产品的买卖不产生价值,但金融业的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生产创造价值。

金融价值论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论的基础上,也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深化,金融价值论将马克思劳动论中“只有活劳动才能够创造价值”的观点进一步引申到金融领域,它将金融领域分为市场交换类和价值生产类,不再全盘否定金融领域的价值创造能力,揭示了金融领域劳动者的价值创造能力,同时也从根源否定了经济金融化具有利益劳动掠夺性的观点。从本质上来看,金融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论在金融领域的实际运用,能够帮助我国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完善市场体系,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建设发展。

三、现阶段中国经济金融化的认识

根据上文中所讨论的金融活动中的价值创造活动和交换活动中存在的差异,可以发现西方的激进政治经济学存在着部分疏漏之处。因此,我国应该根据实际国情进行金融价值观的科学运用,深刻理解我国当今经济金融化的实际情况和根本特征,并对其改革创新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中国经济金融化现象的出现本质为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

在西方激进政治经济学的认知中,经济金融化是对实体经济的打压,利用经济掠夺性将大量资金进行掠夺来增加金融行业的利润,甚至于可能会出现金融危机。但是金融价值论则认为,经济金融化进程的推进是金融类产品和服务需求量的增加,金融业利润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归根结底是由于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自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将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进行多元化的引入和发展,使金融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国家较为正规、大规模的金融机构中,金融行业的劳动者的人工成本较高,但其所产生的劳动价值也使得金融业在国家经济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从金融价值理论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想要建设完善的市场经济,就必须经过经济金融化的过程,同时金融价值论的阐述,也使得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金融经济主要帮助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建设,而实体经济则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础。

(二)我国经济金融化受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由上文所提及的经济金融化的本质特点可以看出,经济金融化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经济金融化的进程,也受到了我国经济体系变革的影响。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将经济体制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进行调整,但还是存在着部分由国家管控的计划经济,难以交由市场自主进行调控,例如债券利率的管控等等。因此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主要依赖于政府经济要求、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按劳分配制度的普及等等,由此我国出现产品生产过剩的情况,比较依赖对外输出的贸易。近年来,我国“房地产泡沫经济”“虚拟经济”的出现,都是经济发展过快所产生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仅仅依靠马克思劳动论思想难以得到很好的解决,而劳动论的继承者金融价值论,在金融领域的分析阐述则更为适合我国在西方政治经济学学习的基础上加以调整补充,对金融领域的价值生产活动予以鼓励支持,并对投资类的金融活动进行管理。

(三)需要对中国经济金融化的研究方法进行优化和创新

我国虽然近年来,有大量的经济学者对中国经济金融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但由于经济金融化涉及的领域较广且主题较为宏大,导致研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经济学者在进行经济金融化研究的过程中,首先要坚守国家民族利益为先的政治立场,然后对西方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选择,坚持选择适宜我国国情发展的理论道路。首先,我国的经济学者要在充分了解现代经济学金融机构、市场建设等知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探求基本原理的适用范围;其次,要对金融研究中常见的金融工具进行熟悉,保证能够灵活运用博弈论、计量经济学等工具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将中国的实际情况与西方国家进行对比,根据两者社会性质的不同,仔细观察其中存在的变量影响。最后,除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之外,我们还可以选取世界经济学的经典理论模型进行深入分析。例如可以选取世界各个银行进行货币汇率兑换时,常用的以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进行货币政策的分析和归纳,帮助我国深入了解各个经济主体所受到的货币政策的影响程度和原因。

结束语:

在现代经济社会,金融资本已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众多便利。因此,一味地阻碍经济金融化显然是不可取的,我们应当对中国经济情况进行统计考察,并根据相关数据进行金融改革,以此来促进我国经济金融化的优化改革。

猜你喜欢
价值论金融业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新形势下国内如何进一步开放金融业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五部门发布“十三五”金融业标准化发展规划
北京金融业享营改增红利
价值论视阈下的环境价值
泛目的资产评估
价值论视域下网络文化的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