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价值解析

2021-12-26 07:05王秀华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期
关键词:农作物作物农机

王秀华

(济宁市兖州区新驿镇人民政府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济宁 272100)

1 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阐述

1.1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即GNSS(Gl0bal Navigati0n Satellite System),它包括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精度约为10 m,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精度为10 m左右,军民两用,欧洲伽利略系统,30颗卫星组成,定位误差不超过1 m,为民用,第四个是中国“北斗”系统,定位精度10 m。现阶段我们可以了解到国内外先进的现代化农场都有运用到GPS定位系统等先进仪器进行定位,监察数据,管理农场。比如,将定位系统安装到收割机、播种机等农用机械上,就可以进行定位、测量记录农作物产量等相关信息。最后根据这些信息,可以绘制数据图,对施肥、灌溉进行合理决策。

1.2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RSS(Rem0te Seneing System)可实时获取信息,被运用在方方面面,可运用于军事侦察、海洋监视、气象观测等领域,民用方面,被广泛运用于地球资源普查、土地利用规划、农作物产量调查、环境地震监测等方面。因此,在农业中遥感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更加科学的服务于农业。遥感技术可利用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可监测作物不同时期的生长规律,提高作物精度。

1.3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即GIS(ge0graphical Inf0rmati0n System),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将地球表层的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从而为用户活动提供支持与服务。地理信息系统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为人类从事农业活动提供了可靠科学的信息保障。

2 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

2.1 物联网在农业中的运用

物联网不仅适用于生活、政治、商务等领域,而且在农业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传统的农业中,都是人力来劳作,效率低,速度慢,对于农作物收成、气候等无法准确定位,造成损失。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实力的增强,物联网在实际农业中的应用不断广泛。通过物联网的构建,可以实时对农作物进行监控,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监测其健康情况,还可以将一些疑问或问题上传,进行在线解答。除此之外,还可以帮助农民获取相应的农作物生长数据,科普等,可有效趋利避害,将损失降到最小。

2.2 改进灌溉技术

传统的农村灌溉技术不仅耗费人力,水利资源和时间,而且无法准确控制灌溉时间而导致农作物无法健康正常生长,耗费成本而造成损失。因此,改进灌溉技术对于现代化的农业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仅可以有规律的灌溉农作物,而且可随时操控水量力度,在时间上也可以适时调控,对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另外,相关人员对农作物灌溉情况进行监督排查,并进行记录,将数据进行检测、分析,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2.3 进行合理施肥

在农机技术推广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合理施肥,可以科学把控作物生长状态,通过分析当地土壤成分和养分含量,对不同种类的作物进行合理规划,制定不同的施肥方案,使施肥更加合理。合理的施肥有利于农作物的丰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作物的收获,因此,信息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科技的分析于总结,有利于大大提高其运作效率,以取得良好的成果。

2.4 科学种植,提高精准度

高科技种植不同于传统的人工种植,传统的人工种植耗费体力,工作量大,给人不同程度上的操作技术偏差,导致作物生长的土壤不规律。因此,运用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中进行推广,可使得种植更加科学。在开挖土壤的过程中,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科学的将开沟深度和播种技术落到实处,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更加使得现代化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有助于因地制宜,节约成本。

2.5 将监控技术与远程操控技术落到实处

传统的农机作业在种植过程中没有先进设备,任作物自由生长,很多时候失去了适合调整作物生长的先机。因此,对作物实行监控,引用一定的信息技术,可对作物进行实时监控,观察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并对其生长数据进行阶段性的综合分析和评定,从而更加科学的种植,科学收获,增加农作物产量。使作物更加有机、绿色、健康。同时,远程操控技术的应用也显得尤为重要,运用远程操控技术,可以不浪费技术人员的精力和时间,随时随地就可以对作物进行灌溉,监控,播种,收获等,实现多种功能的平衡。因此,将监控技术与远程操控技术落到实处,可大大减少劳作成本,提高劳作效率和产量,符合现代化种植的标准和要求,从而使人类现代化高科技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3 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建议及对策

3.1 科学推广,提高认知度

传统种植观念中,缺乏科学种植,缺乏相信科学的理念,认为经验才是第一,只有经验,才能发家致富。这也是我国农业曾经落后的原因之一。随着现代化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现代化迈上了新的台阶。农业现代化,旨在解放劳动力,进而尽量使用现代化机械,现代化科技,进行合理规划,科学种植,将农作物水平提高新的水平。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代替了人类所能做到的,更加可贵的是做到了人类做不到的东西,使得人类进一步将梦想化为现实。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中的推广与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突破了传统的耕作模式,更大效率的提高了农作物质量和产量,节约了成本。

3.2 加强对农机高科技人才的培养

现阶段我国在农业领域中,缺乏高科技人才,很少部分人才从事农业。因此,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自古以来,农业向来是国之根本,国家更加应该重视农业方面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服务人民,服务人类的意识。在人才培养方面,作为当代新青年,应该有担当,知进取,学习好自己所攻读的专长,并学以致用。将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到实际当中,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国家不仅在农业方面,在别的方面都会有所发展。

3.3 加强沟通与联系,加大科创力度

科学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不论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提高警惕,不断向前。因此,在使用高科技术改善农业的同时,应该加强领导部门、科技部门以及用户者之间的联系,在沟通中,将遇到的问题,以及有哪些技术缺陷,哪些可以继续采纳、发扬的地方,以平等互利的方式将技术瓶颈尽量解决,并将其科技价值人性化、管理化。将农机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以发挥其最大价值。因此,加强沟通与联系,加大人才的科创力度,是很有必要的。

3.4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科技含金量

由于在我国,这种农业模式并没有很大程度上得到普及,在人们的经济实力不允许的情况下,尤其是没有形成先进的农业科学理念的情况下,除了对人们进行农业新理念的普也及之外,更应该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践行。基于此,经济实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国家应该对农民加大补贴力度,鼓励发展农业,防止真正意义上的农民的流失。在向农民普及科学农业,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在生产方面,国家应该大量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将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降低生产成本,让农民买得起,放心用。

3.5 对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进行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在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还没有完全普及,很多问题也无法及时认识到,所以,国家可以将农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并进行试点。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实时监测,进而在专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拟定多种方案,并不断地优化。最后,农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离不开科技人员的指导与帮助,试点是整个规划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领导人、相关科技人才和农民的共同努力,才能是我国的现代化农业越来越好。

4 结语

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中的推广与运用是现今时代社会变革的写照,也是当下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农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并应用到农业上,大大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必将为农业高效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保障。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不利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只有将信息技术与农机技术有效结合,才能发挥科技的最大效用和价值,所以这是农业发展的前景,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阶段,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和生活的结合也必将会越来越紧密。

猜你喜欢
农作物作物农机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CHAME 丞华农机展
专题性作物博物馆的兴起与发展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