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市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技术报告

2021-12-26 07:05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平市机具中耕

张 婧

(高平市农业机械发展中心,山西高平 048400)

1 主要技术内容及要求

1.1 成立项目技术指导组

技术指导组由市农机发展中心主任为组长,推广站、生产指导站等五名技术人员为成员,具体指导项目的实施。

1.2 加强适用技术的培训和宣传

为了做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工作,我们举办了4次技术培训,召开了4次现场演示会。发放技术资料30 000余份,在电视、新闻媒体等宣传报到20余次,培训各类技术人员253人次,培训项目区农民706人次,发放玉米生产种植技术手册2 000余册,解答各种疑难问题280多条。通过宣传培训与现场演示,增强了农户对机械化的认识,提高了机手的操作技术,为顺利实施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队伍保障。

1.2.1 是技术培训以理论为主。春季重点对新购机农民在操作使用、维护保养、关键部位的调试以及机具应用、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讲解,特别是针对播前整地质量和还田后秸秆量多等情况,科学的计算亩播量、播种的打滑系数以及对机具选型等问题做了详细的讲述。

1.2.2 是机具现场演示会重点演示引进的新机具。对不同的播种机型,如圆盘式、滑刀式、凿型铲式进行演示对比。让大家观看不同的播种形式所起到的不同效果,对播种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做了详细的介绍。在中耕机械演示中,对大型中耕机和小型钻行中耕机进行演示对比。根据其不同的作业效果和质量以及对地块的适应等进行了技术传授。在秋季的玉米收获演示会中,用不同的收获速度和不同的种植行距进行演示,对损失率进行比较。讲解其正确的收获方法和重要部位的调整技术。

1.3 采用机械组合复式作业,降低成本

根据机具的结构进行合理组合,把旋耕机和精量播种机进行组合,解决秸秆量大、地面较硬地块的播种,一次性完成旋耕、施肥、播种、镇压;把播种机和植保机进行组合,在播种的同时打封闭。引进旋耕还田组合机具,在秸秆粉碎的同时进行了旋耕整地。通过机械组合技术,提高了作业效率,减少了机具的进地次数,降低了作业的成本。

1.4 把握主要环节的技术应用,确保作业质量

在示范区内实施机械化耕作,进行统一整地、统一技术、统一机械作业,同时在重点环节加大作业补贴,提高耕作技术水平,保证作业质量。一是把好播种质量关。通过对河南豪丰2BMZJ-4型旋耕精量播种机进行考核试验,该机播种深度3~5 cm,行距60 cm,株距均匀,深浅一致。播前首先对秸秆还田的地块,要进行浅旋(深度12 cm),使土壤与地表秸秆搅拌覆盖均匀,地面平整,播种时结合喷洒化学除草剂和杀虫剂等技术,减少人工、机械的进地次数。二是把好中耕作业质量关。由于播种时对地块进行了喷洒化学除草剂,所以机械中耕应在定苗期5个叶子左右时根据杂草长势情况进行一次,当含杂草不超过8棵/m2时可不进行中耕,反之,则进行一次,中耕深度在2~4 cm为宜。三是把好收获质量关。通过对山西信联4YZ-4型收获机作业进行试验,该机收获时籽粒损失率小于2%,果穗损失率小于3%,籽粒破损率小于1%,秸秆切碎长度小于10 cm,粉碎率大于95%,抛洒均匀,使用可靠性大于90%,割茬高度在5~15 cm之间。

1.5 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发挥科技示范带头作用

在玉米生产全过程中,把那些有经验、有技术的农机户组织起来,进行标准化技术培训。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主线,推进玉米生产技术集约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种植模式标准化,生产经营科学化,充分发挥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头作用,促进玉米生产机械化快速推广。

2 玉米机械化生产作业流程及技术路线

玉米生产机械化作业流程:机械整地→精量播种→中耕→植保→玉米机械化收获→浅旋。

玉米机械化采用的技术路线:组织专业队伍-开展技术培训—引进新式机具—搞好试验示范—做好数据采集及整理—推广机械化生产。

实施机械化作业的主要技术内容以玉米精量播种和收获为重点进行了试验示范,并在全市进行了大力推广。

3 技术应用及对比试验

3.1 引进新机具进行考核对比试验

项目区引进河南豪丰玉米精量播种机10台。今年5月28日,为了考核2BMZJ-3型新型机械的使用性、可靠性和适用性,对该机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总排量稳定性标准差为4.47 g,变异系数为4.3%;各行排量的一致性标准差为10.7 g,变异系数为10.4%。有效株数3 970株/667m2,合格率在78.5%,漏播率4.5%,重播率17%。

3.2 机械化中耕除草试验

高平市的玉米机械化中耕管理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为了扩大中耕面积,节省劳动力,项目区引进中耕田园管理机3台,重点对石农生产的3ZF-4型中耕追肥机和邱县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骏马牌3TG-6.5Q型田间管理机进行了对比试验。石农生产的3ZF-4型中耕追肥机按说明书要求,配套动力主机与规范化种植行距不协调。在去年的基础上对主机进行了调整,将配套动力换成了福田300型拖拉机,前轮中心距110 cm(前轮轮宽15 cm),前轮距内侧苗17.5 cm,距外侧苗27.5 cm,后轮中心距120 cm(后轮轮宽30 cm),距内侧苗15 cm,距外侧苗15 cm。经调试,可以在60 cm行距作业。于6月17—20日在河西牛村进行了中耕试验,试验面积3.67 hm2,玉米株高40 cm,平均叶片8片,调整除草铲宽度40 cm,除草深度4 cm。当杂草密度在45~70棵/m²左右时,锄净率达到86%,直行伤苗率1.8%,转向伤苗率在20%左右;邱县生产的骏马牌3TG-6.5Q型田间管理机,锄净率在80%,直行伤苗率0.4%,地头转向伤苗率3%;中耕培土作业平均培土高度11.7 cm,顶宽29.9 cm,直行伤苗率0.6%,地头转向伤苗率3%。

3.3 玉米收获机械跟踪考核

通过对高平市使用较多的雷沃、豪丰等大型专用收割机进行作业质量考核,其果穗落粒损失率均小于2%,籽粒破碎率均小于1%,总损失率均不大于3%,秸秆粉碎长度均小于15 cm,茎秆切碎长度合格率均大于80%,割茬高度均小于10 cm。雷沃4YZ-4型的苞叶剥净率大于85%。2行小型收获机各项质量指标均低于大型专用机具,边行挂倒严重,留茬高度多数大于10 cm,秸秆粉碎质量差,割台易壅堵,作业效率低。

4 科技创新

4.1 建立现代农业玉米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

为了搞好玉米生产试验示范工作,我们依托天付农机合作社,在河西牛村流转集中连片土地13.33 hm2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对引进的新机型和新技术首先在示范基地进行试验示范,成功后再推广。比如,自制的“机载水直浇种床抗旱播种机”、机手自己组装的旋耕播种喷药机、引进的多功能喷雾除草机以及前置式玉米收获机、秸秆打捆机等技术的试验示范,为高平市的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起到了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4.2 改制机具

由于高平市今春旱情十分严重,地表10 cm土层含水不足5%,严重影响了播种。针对旱情严重无法正常播种这一情况,在项目区改制了35台“机载水直浇种床节水抗旱播种机”。这种技术是在拖拉机上加装两个水箱,水箱里的水通过管道分流到播种机开沟器内侧,经阀门调节控制,将水均匀的洒到种床上,实现了播种。它的好处一是能使种子直接接触到湿润的土壤,有利于种子发芽、出苗;二是播种后表层土壤覆盖、减少水分蒸发和地面板结,达到了节水播种的目的。播种只需用水500~1 000 kg/667m2,播种后出苗率达到了90%以上。

4.3 引进手扶自走式多功能喷雾机进行试验示范

玉米机械化中耕在高平市基本空白,即使使用机械中耕除草将有30%的面积解决不了。为了解决中耕除草这一难题,结合高平市化学除草这一习惯,特引进手扶机动3WZ-100-4SD-H自走式喷雾机进行试验示范,该机体积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动力为4.78 kW,作业幅宽4 m,作业6 666.67 m2/h。在播种后喷洒化学除草剂,对土地进行封闭,抑制杂草的生长;在玉米生长期还可对玉米作物喷施液态叶面肥,减少人工中耕追肥次数;发生病虫害还可进行植保,控制病虫害的蔓延。该机的引进减轻了人工作业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实施效果良好。

5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1 播种存在缺苗断垄现象

主要是播种时施肥造成的,因为复合肥料在储存过程中,由于保管不妥造成肥料潮湿,导致结块。机械播种时,机手没有对结块的肥料进行人工处理,致使排种槽轮粘连堵塞,形成地轮不转,造成缺苗断垄情况。建议对于潮湿的种子、肥料一定要进行晾晒,经过人工处理后再使用。另外在播种时要经常观察机器排量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播种作业质量。

5.2 机械中耕除草效果不佳

小型机械比大型的中耕机操作灵活,伤苗率低,除草效率高。机械中耕作业时,在苗幅周边要留10 cm左右的护苗间距,这样造成三分之一的面积不能中耕,解决不了玉米株间的杂草,还必须进行人工二次作业。建议播种时结合化学除草剂来解决。

5.3 机械收获中出现边行损失过大

大多数机手在收获时没有根据收获机的使用要求,进行规范作业,而是能多收获一行则多收,导致边行出现掉穗和秸秆粉碎效果不好现象。因此在收获过程中要把握好收获的行数,地头收获一定要直行,不能转弯作业。

猜你喜欢
高平市机具中耕
基于Hyperworks的手扶式白菜中耕机模态分析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广西甘蔗中耕施肥机械现状与发展方向
高平市:科普日宣传活动丰富多彩
晋城市首个乡村科技馆在高平市陈区镇建成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油菜如何中耕培土防冻
打造新亮点!山西将这个产业的7类机具全部纳入补贴!
山西省高平市煤矸石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建议
刍议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机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