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推广及其应用要素探索

2021-12-26 07:05贺孝兵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期
关键词:农机化农艺农机

贺孝兵

(山西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山西太原 030002)

1 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及其应用影响要素

1.1 农机推广体系

农机推广工作重视度不够,“等、靠、要”思想突出,工作不认真,往往只限于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而不是主动到基层和农业生产第一线去找项目。农机推广属公益性工作,强调的是公益性。由此,经费补贴方面,往往仅够人员工资,而工作开展难以为继,单位人心不稳[1]。农机推广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一方面缺少农机专业人才,农机服务工作难到位。另一方面单位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不少知识面窄,推广实践能力差。

1.2 农机推广对象

以往老百姓被动去接受农机产品。市场经济条件下,老百姓选择农机产品的主动性变强,真正成为农机市场的主人。这种转变,要求我们能主动适应,放下架子,努力服务好农民。老百姓文化水平低,没有认识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作用。他们思想保守,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新信息反应冷漠,对农机化推广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2]。

1.3 农机推广产品

当前农机市场,厂家往往重视销售环节而忽视质量细节,使得有的机械常出毛病,挫伤农民用机积极性。除此之外,市场推广农机具在某地适用性良好,而在别的地方难以使用,农机产品与农艺要求不符合。厂家售后服务力量不足,使农机用户产生“后顾之忧”,这些都影响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2 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的解决策略

影响农机新技术推广的因素诸多,为扩大农机新技术影响力,农机推广部门必须要提高认识,正确对待,制定较为完善的解决策略。

2.1 提高认识,加大领导管理力度,将新农机推广作为科教兴农的重要抓手

正视农机推广工作,加大领导管理力度,将新农机推广作为科教兴农的重要把手来抓,把实现农机化摆出突出的位置,下定决心突破农机推广制约壁垒,加大农机推广宏利,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

各政府部门及民众,积极联系本地品牌农机厂商,加深对农机化重要性的认识,准确把控农机化提速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将“三农”发展的思想统一到“强科技保发展”上来[3]。要以重点项目、优质服务为纽带,整合农机资源,积极对接引领,建成覆盖全区范围内的农机创新和推广体系,依靠科技的理念加快农机示范园建设,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

2.2 深化农机服务体系,加快农机服务前移步伐,突出农机化服务的实效性和服务性

加速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地方政府必须要正视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并参与区域性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农机服务前移步伐,突出农机化服务的实效性和服务性。

规范农机化服务体系。整合区域内农机服务组织力量,加强对农机合作社、农机协管员综合服务能力的培训和指导,实行月考核制,提升其业务和服务能力。

加快农机服务前移步伐。农机服务窗口前移,实现服务重心下沉,将农机服务之间向村落甚至田间地头延伸。利用好区域内社区农机监理服务中心、社区农机监理服务窗口,为农机的挂牌、年审、咨询等一条龙服务,将农机服务工作更贴近农村、贴近机手。

推进农机化信息服务。利用好信息网络,提供最便捷的服务。利用好农机化信息网、政务网信息栏目,不断充实农机服务信息,扩大农机利民的信息量。利用好微信、手机短信、手机报等移动终端,突出农机服务的实效性和服务性,为农机推广提供最优的政策、作业、科技等服务信息。

2.3 加强农机农艺部门联合攻关,破解主要作物和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难题,提高机械作业适应性

农机农艺融合,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内在要求,关系到先进农业机械技术的普及应用和推广。为此,农机与农艺部门务必要加强联系,破解主要作物和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难题,提高机械作业适应性。

第一,加快科研立项,突破主要农作物生产农机与农艺结合问题。以农机、农艺融合提高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为课题研究切入点,深入分析主要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农机与农艺融合问题,以问题解决为出发点,总结适合本地耕作特点的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和模式。

第二,加快技术改进,逐步完善农机农艺融合体系。认准农机农艺融合切入点,以机收、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等技术为突破口,总结适应农艺要求的农机改进建议。同时,利用好专项的农技培训班,聘请农艺专家讲授配套农机作业的玉米栽培技术,农机专家讲授提高玉米生产质量的农机作业形式,这样即普及玉米高效种植技术,同时有讲授农机的使用方法。如此农机农艺相得益彰,共同推进。

第三,加快技术培训,扩大农机农艺融合覆盖面。创新农机教育培训模式,改变统一到城镇培训的要求,将农机农艺融合技术送培训到基层,以提升玉米作业农艺水平,为老百姓玉米种植增收增产奠定基础。选拔一批技术强、懂农业的农机师傅,深入一线作当地农民的技术指导。他们除帮助农户选购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实行包修服务、解决技术难题、提供信息服务外,还要定期深入农机户进行全程跟踪服务指导,讲解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性和技术要点,全面传播农机农艺新知识。重点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及农机手的培训,大力推行“农机化与农业技术”组合式技术培训,把农业专家请入课堂,与农机化教学人员同台授课,使“农机与农艺”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农机手的操作水平和作业能力。

2.4 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推广基础设施建设,调动农机推广人员推广农机工作积极性

以切实改善基层农机推广工作条件为出发点,依据农机化推广服务绩效为经费安排凭据,有效整合现有农机资产设置,按照“财政补一点,单位筹一点,社会借一点”的原则,加大农机推广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为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开展保驾护航。

逐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鼓励扶持基层兴办或领办农机股份公司和农机租赁服务公司,尝试以有偿服务弥补农机推广经费来源不足的问题,真正做到政府“输血”、外界“补血”、在我“造血”,切实拓宽农机推广投入经费渠道,确保农机推广有基地、交通有工具、办公有设施,逐步改善办公条件和福利待遇。

2.5 注意净化农机市场,加强农机产品监理,确保农民使用农机的安全可靠

随农机化进程的推进,更多的农机具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在此,注意农机生产的安全可靠刻不容缓。在强化农机安全管理方面,这几方面工作很重要:

第一,做好安全知识宣传。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多渠道向农机手宣传安全知识,增强农机手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意识。做好安全法规宣传,增强其安全文明驾驶的意识,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利用好报刊、网络、电视等信息平台,做到安全驾驶人人皆知,营造农机安全作业的氛围。

第二,做好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净化农机市场,重点查处安全生产性能差、伪造合格证、假冒农机推广许可证的伪劣农机局具,保证市场流通农机具及配件的质量安全。坚决取缔拖拉机拼装网点,打击市场销售假农机具的违法行为,确保老百姓购置农机具的安全性能,降低农机事故的发生。做好农机维修环节的监督监管,杜绝有私自改装农机车辆的行为,确保田间行走农机具的安全性。

2.6 重视农机人才培养,加快农机产学研基地建设,推进农机行业的技术交流

农机化的发展,根本上是老百姓的现代化。农民是农机使用的主体,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重视农机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一方面,依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定期对农机推广、监理和试验鉴定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水平。鼓励农机推广人员脱产学习、在职教育,综合多种形式搞好在职教育,不断更新农机推广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升其业务素养,以增强其适应农机化推广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做好农民职业教育。走政府引导、企业牵头、校企合作的育才之路,加快农机产学研基地建设,推进农机行业的技术交流。要利用好老百姓的闲暇时间,不能因培训耽误农事,降低农作效益。要利用好现有培训机制,注意农机培训时效性,切实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的农机人才。

总之,没有人才的保障,农机事业难以维系。要发展农机,必须要重视农机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农机化农艺农机
沃得农机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机化统计工作
洋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队伍现状及对策
必须为县域农机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CHAME 丞华农机展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中职学校现代农艺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究
新形势下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方法创新思考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