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培训贫困农民,提高卡户农民素质

2021-12-26 07:05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素质培育精准

刘 波

(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分校,云南普洱 666599)

1 云南普洱镇沅县发展情况概述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是全国重点扶持县之一,全县辖8镇1乡113个村(居)委会1 680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1.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36万人,农业人口占全县70.51%,集山区、农业、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山区面积占97.7%,人均耕地较少,全县国土面积4 136.81 km2,2018年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6 407万元,其中农业全年总产值328 127万元,占到了61.2%。在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高素质农民作为农业经营的重要组成,可以为农业产业的升级转型注入全新活力,满足农业的经济化发展需求。但是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镇沅的大多数农民仅仅拥有初中或者以下文化水平,要想摆脱贫困户的帽子,就要寻根觅源找准贫困户“素质贫困”的致贫症结,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脱贫攻坚理念。

镇沅县在全国率先成立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采取“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转变观念+考核发证+跟踪服务”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因人制宜,着力探索破解“素质贫困”难题,培训中心名副其实地成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新摇篮”,镇沅县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共举办培训47期,培训学员2 126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 460人次,结业学员转移就业率达90%以上。2019年7月镇沅县的“哀牢山”“无量山”两所农民技术学校和121所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已累计举办培训286期14 465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 283人次。相关部门已开通了就业直通车,把有意愿外出务工的学员输送到广东、上海等地就业。此外,为了有效破除素质贫困和精神贫困的瓶颈制约,切实激发特定人群的内生动力,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转移就业,或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托底安置就业,实现了“一人,一户,带动一片”的目的。但是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无法应用新型农业科学技术,最终导致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低下,三农事业发展遇到层层阻碍,达不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2 精准扶贫背景下对农民培训提出的要求

第一,正规性的培训要求。高素质农民只有经过专门的培训才能够参与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成为当地社会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素质农民培训要注重能够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来扶持和培育农民,并将青年农民的培育纳入到实用人才培养计划中,从而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高高素质的农民。第二,扩大农民培训规模。当前社会范围内的贫苦人口的文化素质和生产生活能力比较差,这个特点也是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通过对农民开展专业的培育能够引导其掌握更多技术形式,从而在本质上提升农业发展生产力。第三,开展公益性的培训。教育脱贫工作的开展要带领广大农民积极开展公益性的职业培训,并鼓励更多职业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知识、技能培训,在培训中帮助农民掌握更多的支持。

3 精准扶贫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培训面临的问题

3.1 培训方式落后

2019年开始,镇沅县针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三年提质增效行动,要求各地要全面转变理念、改进内容、创新方式、强化服务,提升教育培训的精准性、师资教学的开放性、跟踪服务的持续性以及线上培育的普及性,开展分类分层分模块培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打造农民教育培训精品工程。但是从具体的培训操作实施上来看,新型农民的培训方式比较僵硬,培训时间不合理,有超过九成的新型农民培训时间在五天到七天,培训时间十分短暂,且在具体培训中采用的是填鸭式培训方式,加上参与培训成员文化水平不高,在培训过程中无法在所规定的时间内来接收和消化所有的知识,最终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同时,在培训过程中培训的内向指向多为知识,很少涉及到实践操作的问题,实际应用性比较差。

3.2 培训需求不强烈

在精准扶贫战略的发展背景下政府部门加大力度开展了一系列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但是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工作流于形式,且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存在形式化的现象,最终导致这项工作的开展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不仅无法对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培育新型人才队伍,而且也不利于发展农村经济。而出现这类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在培训中的参与性比较低,加上地方培训内容现状和农民实际发展需求无法顺利衔接,直接降低了培训价值,更无法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3.3 培训缺乏保障

高素质农民的培训需要政府部门的拨款支持,即在政府部门下达命令和向地方培训机构拨款之后来开展一系列的培训工作。但是在农民参与培训积极性比较低下的情况下,培训机构为了招收更多的培训人员会采取分发礼品和考察的形式来获得农民的关注,这样的方式根本无法激发农民参与工作的积极性。

4 精准扶贫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训发展优化对策

4.1 扶贫与扶志相结合

在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推进中,镇沅县组织贫困群众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滴水穿石”“弱鸟先飞”“自力更生”等精神来加强思想、文化、道德、法律、感恩教育,从思想贫困开始抓、让贫困户树立主体意识。同时,还需要利用乡镇广播、微信、移动终端、远程教育等平台来对村级干部和各部门人员开展思想教育,全面提升扶贫教育工作的精准性、方便性、有效性。通过“扶志+扶智”的方法能够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立足自身实现脱贫的信心决心,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精神力量,从而更好的激发广大民众参与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4.2 完善培训体系,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

在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为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持续性经济力量的支持,为了能够更好的彰显出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效果,还需要在以往农民培育的基础上打造出一个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并调动各部门的力量来为这个体系的打造提供支持。

同时,还需要结合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实际,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重点实施高素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经理人)培养和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培训等四个计划,明确各类型高素质农民培育规模,加强需求调研和内容设置,提升培育针对性,加强过程管理和标准建设,突出培育规范性,加强政策扶持和延伸服务,提高培育有效性。

4.3 创新新型农民培训形式

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打破以往僵硬化的发展模式,根据地区发展对职业农民提出的要求来对农民进行培训。为了能够提升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在对其开展培训之前还需要对农民的需求进行调查,调查之后选择一种更为贴近实际的培训方式,结合各村产业发展,以“农民想学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为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并进行分类培训。依托各地龙头企业、合作社、扶贫车间建设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实训基地,把知识拓展和实地操作结合起来,把技能培训和精准扶贫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目标。

4.4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以全县各部门及乡(镇)的工作人员为对象,筛选出师资队伍,组建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师资库,确保每一期培训都有专业的师资队伍进行授课。成立理论宣讲队伍,积极使用新颖的讲课形式,丰富讲习内容,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到每一个角落,让党的十九大精神真正在基层落地生根。

4.5 为新型职业队伍的建设提供充足资金支持

在农民培训过程中要加快打造出以政府部门投资为主导的多元化培训管理机制,在农民队伍培训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企业、科研单位和各个高校的作用,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针对性,也为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充足资金的支持,在真正意义上做好精准扶贫。在开展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还需要为贫困家庭提供专门的资金支持,并在各项资金使用的过程中强化监督管理,杜绝出现培训机构滥用资金现象的发生。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精准扶贫战略背景下为了能够为农村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需要相关人员积极创新精准扶贫模式、注重采取措施提升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水平,并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来选择适合的培训方式,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共同富裕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高素质培育精准
2022年山西将培训高素质农民6.6万人
陕西2021年将培育高素质农民2万余人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精准的打铁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