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26 07:05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期
关键词:整治土地文明

周 聪

(华北地质勘查局第四地质大队,河北秦皇岛 066000)

0 引言

从我国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在土地整治工作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效果。尽管我国目前仍旧在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和污染,使得我国在生态环境建设上,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目标,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理念,那么在土地整治的过程中,就要加强对生态建设工作内容的高度重视,不断深化研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改善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我国生态建设的速度和成效能够有所保障,最终实现我国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1 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

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变化的同时人们对生存环境的需求和标准也更高;同时,随着我国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也在逐步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因此在人们对环境的高需求以及国家高重视的情况下,我国领导人针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就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要求。2007年,我国最先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这一新的概念,而在2015年国务院则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提出要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优先发展,充分地体现出了我国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当前,要想实现我国的全面发展,那么就不仅仅要重视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要对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加强重视,要将经济和生态环境能够和谐发展,确保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影响。因此,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前社会,有必要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特别要加强对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视,从而促进国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土地整治工作中的生态建设问题

2.1 土地整治生态建设意识不足

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在土地整治上起步较晚,在土地整治理论和实践经验上都还不够成熟,因此,虽然当前我国在土地整治中已经开始逐渐有了工作经验,但是仍然没有发达国家的土地整治体系。一方面,在我国土地整治工作中,由于发展较晚致使在整治的过程中,对土地整治的认知不够全面,缺乏相应的土地整治经验和修复经验,从而在整治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很多人认为土地整治就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和项目,没有对土地整治的重要性有高度的认识,这就会导致在土地整治工作时的核心目标把握不准,相应过程的实施机制不够完善;此外,由于我国土地整治的开展时间还相对较短,在开展整治工作的时候,并没有对土地整治中的生态建设进行良好的规划,这就会对整治的最终成效产生影响,导致土地整治工作的效率水平不高,尤其是在区域与国家土地之间的开垦计划有着整体性不足等相关问题。因此,土地整治领域不仅需要有关专家和研究人员共同进行讨论研究,还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生态建设体系,再结合我国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符合实际的土地整治工作规划,以促进土地整治工作有效地开展。

2.2 土地整治生态建设体系不完善

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居于世界第三,但是由于我国在土地整治方面的工作看展较晚,没有形成健全的土地整治生态建设体系和方案,就导致了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出现了不可控制的一些问题。同时,正是由于我国没有形成一套特有的、完整的和科学的土地整治方案,在土地整治的过程中经常性的去借鉴和模仿,还导致了在整治之后,出现了诸如城市生态环境污染以及农村特有的风貌破坏等各类不合理的现象。因此,我国当前土地整治中的生态建设体系急需完善。

2.3 土地整治工作中新型材料和技术的普及度不高

土地整治工作是一项工程复杂以及规模较大的项目。在土地整治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除了要将新材料和新技术引入进来以外,还要将各种技术结合起来形成多样化的综合技术。在我国传统的土地整治工作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农村地区的土地耕地面积进行整治增加,但是在当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下,土地整治的重点就不仅仅在于增加耕地面积,而是要全方位地对耕地、水和路等基础设施进行整治,同时还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全面的治理。为了有效地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那么在整治工作开展中,就要很多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支持,从而使土地整治的工作成果更有效。

2.4 土地整治工作实践性较弱

在开展土地整治和修复工作时,坚持生态环境和人类和谐发展的治理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一些地区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并没有一套完善的整治方案,也并没有坚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只是盲目地将高标准化和设计要求在土地整治的过程中进行应用,没有考虑到当地实际情况,这就会导致土地整治中生态建设成效不高,甚至会出现土地混凝土化地现象。同时,在土地整治工作期间,除了没有经过系统性地思考以外,还缺乏专业地实践经验,经验地缺乏就会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没有考虑到工作地方方面面,导致森林以及山区等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给土地整治工作带来了不利地影响。因此,土地整治工作开展缺乏充分地实践经验,对于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是非常不利的。

3 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对策

3.1 强化生态管理的意识

土地整治工作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所影响,具体可能会改变整治区域中的土壤、空气质量以及水源导致自然平衡被打破。因此,为了降低土地整治工作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进行土地整治时,一定要在生态环境和人类和谐发展的理念下,结合整治区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健全、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方案,并从整个生态系统完整性角度来考虑问题。例如,可以通过构建全国自然环境保护平台,首先通过其宏观自然环境进行规划,其次再按照城市和农村的不同要求进行整治,如果属于城市范围的区域,那么就可以针对城市的特点,保证城市规划合理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使景观多样性构建良好的生态空间;如果属于农村范围的区域,就要首先发挥土地集中管理的作用,加强土地的规模生产能力,再对生态环境的功能进行优化,从而实现土地治理的具体化操作,提高土地整治的针对性。

3.2 健全规划体系,提高生态建设操作性

要想确保土地整治过程中生态建设的顺利实现,就要对土地整治工作的相关规划体系不断地进行补充和完善。土地整治的专业人员要能够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目标的要求下,深入探讨土地整治工作的核心目标和技术,将生态建设作为土地整治工作的关键方向,在各个方面都尽可能地将生态建设地可操作性增强。同时,土地整治相关部门英高加强对生态体系网络的重视,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将城市、农村等结合起来,建立和规划出宏观、全面的生态系统网络,并在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严格地落实相关系统,从而使土地整治的规划和设计方案能够更加的科学合理,提高生态建设的操作性。

3.3 普及土地整治工作的新型材料和技术

在我国目前土地整治工作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生态技术的发展和推广,生态技术的良好发展和推广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在推广生态技术的时候,要确保规划分析和整合的科学合理性,要能够对土地整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生态建设问题的工程措施和技术进行有效地把控,尽量降低土地整治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要将先进的生态技术(比如防护林技术)引入到土地整治过程中去,用这些先进的生态技术来保障土地整治的成效,且在技术的层面上加强土地整治中生态建设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在土地整治的工作过程中,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士和工作人员都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持续学习相关的知识,保证自身地专业性,从而实现生态技术推广和土地整治总体规划以及专项规划的深入联系。

3.4 完善土地整治工作的新理论

除了可以采用新技术来加强土地的整治工作,还可以加强与新理论地结合,在进行土地整治工作时,可以吸收其他例如生态学、景观科学等来提高土地整治的科学意义。通过综合分析土壤以及土地复垦的模式,可以更加科学地从细节处进行规划,从而让整体的工作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在宏观水平上运用新理论多层次多方面控制土地修复工作的空间格局,还可以结合具体地细节处在景观设计中进行微观层次的规划。

4 结语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都在持续发展地背景下,土地政治工作中地生态建设已经受到了国家和人们地高度重视,成为了我国现在重点开展地一项工作。在土地整治的过程中,要想实现生态建设的顺利开展,就必须要强化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生态建设意识,通过积极引入新技术和新材料等方式来加强我国土地整治工作质量,在实践后发现我国土地整治中出现的生态建设问题,在通过完善的生态建设体系进行问题地分析并加以解决,做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我国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整治土地文明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我爱这土地
沁水县端氏镇『六乱』整治不松劲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福州市3年整治415个老旧小区 2020年计划再整治60个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对不文明说“不”
全国集中开展整治酒驾、醉驾行动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