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12-26 07:05杨占龙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期
关键词:标准化农产品监管

杨占龙

(松原市宁江区绿色食品开发中心,吉林松原 138000)

0 引言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督促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的安全性,但近年来频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极大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也成为了社会不安定、不和谐因素的存在。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人口大国,这也决定了对农产品的巨大需求量,农产品质量安全尤其显得重要,它是食品安全的基础,即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又关系到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舌尖上的安全”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和群众关注的焦点,也彰显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目的就是要监管好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各个环节,从源头上杜决、减少“毒生姜”、毒豇豆、“问题西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做到“产出来”、“管出来”,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进而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维护消费者健康和社会稳定,促进农业健康发展。我区一直很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也比较平稳,但日常监管工作当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监管工作的发展,为了夯实工作基础,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认真剖析监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水平,更好的支撑监管工作的开展。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1.1 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1.1.1 部门监管责任落实难,缺乏统一协调。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职能部门多,各部门管理权限比较分散,职责不够明确,由于缺乏协调的管理机制,各部门之间存在工作中相互推诿,责任落实不到位、沟通协作不够的情况,这就导致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出现缺位、重复监管、都管或都不管现象的发生,使本就监管任务点多、量大、面广、线长的监管力量明显不足,个别地方日常监管工作只重专项整治、轻日常监管,执法监管行动抓而不紧、紧一阵、松一阵,对农业投入品监管存在宽、松、软现象,甚至出现监管“盲区”,无法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1.1.2 安全监管力量不足,难以有效开展监管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源头在基层,重点也在基层,基层监管范围广、难度大、路线长,而基层监管人员偏少,监管工作经费紧张甚至是没有,监管力量明显不足,特别是乡镇缺乏技术力量支撑,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无法及时有效的展开,乡镇多数监管机构是挂牌机构,处于无岗无人或者有岗无人状态,人员流动性大,一些实际工作由于缺乏专业监管队伍,大多依托农技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站来开展,监管队伍的不稳定性严重制约着基层监管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也无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1.1.3 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增加。客观上,我国农产品种植种类繁多,种植面积巨大,生产经营分散,加之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各种先进技术,如农业激素、转基因技术、农产品保鲜期延长技术等,涉及农产品生产、运输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增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因素,传统的监管技术手段已无法满足监管工作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监管工作难度;主观上,基层监管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宣传、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标准化生产、市场准入等相关知识不够全面,使部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公共安全意识,只片面谋求利益最大化,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而忽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消极应付甚至抵触政府部门的监督、监管工作,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难于落实,造成监管工作推进困难。

1.2 质量安全检测手段单一,无法监管农产品深层次安全隐患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执法主要依靠检测提供技术支撑,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检测能力弱,检测的范围不广,检测项目单一、方法单一,基本以农残速测为主,且覆盖率低、误差大、速度慢,其它如药残、肉蛋奶质量检测、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中添加剂检测等无法进行快速定性检测,质量监管工作开展度普遍较低,大部分存在“没人检、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检得少”等问题,这很能说明问题:检测人员的技能和水平不高、人才缺乏和断档、农业生产单位缺乏检测的自律性、监管设施设备配备不足,究其原因,是监管资金匮乏造成检测支持保障能力弱,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乡镇监管站工作经费不在财政预算内,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难以引进高素质人才,难以更新监管设备,已成为影响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制约了监管工作的有序进行。

1.3 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程度低,影响农产品质量提升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小而分散,数量众多、农产品种植方式仍以传统种植为主,多数是个体经营,难以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普及率不高,即便是已有的农民专业组织合作社,由于质量安全意识不强、专业化生产水平和文化素质的限制,实行农业生产基地化、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也很难全面掌握和达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客观地妨碍了农产品生产标准水平提高,影响农产品质量提升,导致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推广进度较慢,也给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带来较大压力。

1.4 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不健全,质量追溯难以有效实施

初级农产品市场准入门槛不高,农产品销售比较自由,许多初级农产品没有产地证明或未没有检测农药残留便进入了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虽已建立,但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积主动性不强,使搜集、汇总农产品信息面临困难,农产品种类不能全覆盖,一旦发生质量安全问题便无法追踪查源,难以有效实施问题追溯。

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

2.1 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充分发挥监管作用

为了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上级政府部门应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分重视和完善监管体系建设,提升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使之将自身的监管作用贯穿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

2.1.1 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强化组织保障。不断完善责任机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以市、县、乡镇为单位分别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分级负责制、“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负总责,以县乡基层为重点,上到市级领导、下到县区、乡镇领导,明确分工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各环节,并细化部门职责,统筹建立安全监管衔接机制,从规划制定、目标考核、督查、执法、监管到安全技术推广、质量追溯管理、基地建设,农民培训,以及产地准出、宣传工作,确保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到人,不会出现监管盲区、重复监管和监管职责不清的现象。

2.1.2 抓好安全监管队伍建设,规范、健全监管体系。加强对监管人员法律法规和监管专业技能培训,并将检查和考核作为常态,从而提高监管人员的监管素质,使监管队伍更趋专业化,推进基层监管站建设,便于落实属地各项监管工作,质检工作顺利开展;市、县、乡、村应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动监管体系,通过健全的规章制度,负责各自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日常监管,形成层层有监管机构,有监管人员,有监管方案的规范监管体系,促进农业规范化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2 完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提升监管服务能力

为奠定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基础,应加强检测体系建设通过扩建和完善基层农产品检测机构,吸收专业检测人员,更新仪器设备,开展技术培训等措施强化检验检测能力,以保证基层农产品检验检测的日常需要;对部分基层监测技术人员少、检测能力弱的问题,可通过依托乡镇质量安全监管站和职业学校现有检验检测资源来完成检测,也鼓励引进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质量安全监管,扩大检测覆盖面,推进监管检测常态化,加强各部门协同配合和信息交流共享,建立快速反应联合执法机制,提升监管服务能力。

2.3 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的整体竞争力

农业标准化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保障,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积极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加快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和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通过示范和推广,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生产更多的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帮助他们进行有机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提高农产品的整体市场竞争力和生产者生产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全程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和优质化,也带动更多分散经营户实施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农产品规模、质量和品牌。

猜你喜欢
标准化农产品监管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数字监管 既能“看病”也能“开方”
标准化简述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