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

2021-12-26 07:05王建珍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管护水利

王建珍

(沂水县水利局道托水利服务中心,山东沂水 276410)

0 引言

沂水县位于鲁中南地区、沂蒙山腹地。居沂河、沭河上游。水资源丰富,素有“百库千塘”之称,全县有水资源8.16亿m3,人均占有量742 m3,其中山东省第一大河—沂河为过境最大河流,全长56 km,流域面积1 437.7 km2。境内有大中小型水库151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跋山水库为山东省第三大水库,总库容5.085亿m3。因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季风明显,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农业生产的区域性和地域性较强,基于国家政策导向和利好政策的支持,各地农田水利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1 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农田水利工程关乎整个农业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生活的水平,我国十分重视水利设施建设,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投入力度持续增加,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发展,工程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通过灌排渠系、排水、水窖、防洪道、小坑塘、塘坝、蓄水池等水利设施,在防汛抗旱、灌溉保障,农村人畜饮用水安全、水资源节约与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其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集蓄、引、提、排相配套并举,逐步形成了以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为核心,若干大中小型水利工程组成的工程体系,大大提高了农田质量,扩大了灌溉面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最大限度地防治旱、涝、盐、碱等灾害现象。

新时期下,应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小型河坝、工程养护与维修管理,以增强基层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快中小型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确保水利工程整体运行效率,实现农村布局规划,提高农作物增产、增收。

2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农田水利发展模式粗放,管护机制不建全,规范化管理水平低

2.1.1 重建轻管,管理意识不足,缺乏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些地区工程建后运行机制与管理无法协调统一,农村水利管理部门及其内部机构规划与设置不科学,造成工程型技术人才和监督管理人员短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滞后、设施受损普遍等现象。

2.1.2 管理权责不明确、监管不到位。水利工程责任不明确、产权归属不清,农民法律意识和集体观念淡薄,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工程质量定期监测制度,工程使用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监管工作和执法力度不到位,运营模式比较单一,未形成长期稳定的抗旱投入机制,旱情监测手段落后,预警体系与指挥调度系统建设不完善,影响抗旱工作。

2.2 工程老化失修,设施损害严重,技术性不强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综合工作,但由于一些地区灌溉泵站建设时间较长,因缺少灌溉与排涝配套设施,科学管理应用、养护维修、检查检测等基础设施较为脆弱,农村饮水困难,再加上设备维护不及时,损坏和老化程度严重,造成地下水资源浪费,抵御农业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抗旱抗灾管理体系和预警监测体系受限,增加了安全隐患,制约区域灌溉,长期效益也作用性得不到发挥,农田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2.3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资金投入不足,水价形成机制和投资回报机制不健全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缺乏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收益机制和奖励机制,绝大多数农村水利工程只重视前期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建设管理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渠道有受限,无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信贷困难,无法取得金融贷款支持。再加上后期维护经费无法做到规范化管理,无法做到专款专用,资金安全性与使用效率无法保障,导致农村水利工程项目无法正常运转。

2.4 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归属界定困难,产权制度不规范

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成时间较长,经历多次维修、扩建和改革,办理产权移交手续不正规、不及时,产权归属不明确,难以实现抵押变现,工程经营管理的投资回报率较低,利益驱动机制弱,产权评估等服务机构还未建立,无法完成对工程设施的价值评估,工程存在建、用脱节,用、管脱节。管护责任不清,管护不到位的现象。缺少相关法律程序的认可,对市场主体的吸引力不足,投资、使用、经营主体各自的利益保障不充分,导致新型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社会资本进入难。

3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对策

3.1 完善机制,推进改革,优化体系

3.1.1 水利工程管理与配套体系完善性、完整性,关系着水利工程各项效益的发挥,应设置职能部门,建立管理机构,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目标责任制,推进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工程质量监督、社会公示、建设监管保证体系,配备相关人员,组建管水队伍,明确专人管理,明确工程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组织技术员深入工地及灌区工作,普查水利工程,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的技术指导,从根本上改善农村水利用水体系,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得到改善。

3.1.2 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农田水利项目工程管护的积极性,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优化管理设施,建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体系,定期检查维护,对不合质量标准的工程组织返工重修,对尚未修复的设施进行改造和修复,增设水渠道防渗措施,建立抵御突发自然灾害的科学应急措施,做好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与防灾减灾建设之间的协调与配套工作,合理安排用水计划,确保灌、排试验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减少政府对农田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所要承担的压力和成本,为农田水利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合理规划与设计

3.2.1 农田水利工程区域性较强,不同区域设计方案和施工要求不同,应因地制宜,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情况和实际用水量进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结合当地山多地少,田块分散的地貌特征,合理规划与设计,以排水、蓄水的小型田间灌排工程、引水工程、小型灌区、中小型泵站、小山塘、小水窖、小坑塘、蓄水池、水井为主,科学调控分配、使用、蓄存、拦截、农业水资源,合理改土培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灌溉面积,促进农业高产稳产。

3.2.2 积极开展技术研究,加快现代化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与推广,加强农村水利信息化与自动化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农村水利系统化突发事件应急预警系统,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3 明确农田水利建设产权制度,促进农田水利设施的流转

3.3.1 对基层水利队伍进行改组、改造、改革,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构建和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推行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管理方式,落实产权主体,明确管理责任,评估指标,核定资产价值,强对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和维护资质,解决资产核定与价值评估问题。

3.3.2 按照工程类型,以村组、乡镇和县市区为单位,逐一登记造册,结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公益性、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用途,开展工程建设,逐一确权,确立受益范围和现行的产权归属,或将农田水利设施产权流转交易纳入县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中心,统一规范流转交易,取得农田水利设施流转经营权。加强经营项目及水利设施的日常监督管理,对设施资产重置估价,形成水利固定资产,纳入村集体资产统一管理,建立共同出资、共同受益、共同参与管理的自治机制,引领社会力量参与经营管理。

3.4 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

重视工程项目的管理,积极参与工程项目的建设,在移交给工程管理单位时,做好衔接,为防止工程建设与管理的脱节,应从施工单位入手,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对地质、地貌、施工环境等各项数据进行实地采集,最大限度防止渠道渗漏,做好工程管理设施维修与养护,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

3.5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管理意识

定期组织人员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通过网络化、智能化的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工程规范化管理,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管理能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人才,降低农田水利人为风险,满足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技术、监管、维护等各方面的需求,保证工程顺利运行。

4 结语

综上所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应用于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随着农田水利改革的不断深化,应完善机制,推进改革,优化体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农田水利项目工程管护的积极性,合理规划与设计明确农田水利建设产权制度,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管理意识,解决农田水利发展模式粗放,管护机制不建全,规范化管理水平低,工程老化失修,设施损害严重,技术性不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夯实现代农业的基础,发挥其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管护水利
安徽省进一步加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后期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低碳经济下水利行业的发展
信息技术对水利规划的作用研究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渗水原因及防渗技术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水利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分析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措施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促现代农业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