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及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研究

2021-12-26 07:05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期
关键词:除草技术推广农作物

魏 超

(保定市满城区白龙乡人民政府,河北保定 072150)

0 引言

农业生产中,需要结合作物特点以及种植环境,合理运用栽培技术,关注田间管理,高效利用各项资源,促使农业良性发展。与此同时,还需关注农业技术的推广,利用网络提高推广效率,通过政策提供扶持,激发农民对新型技术的应用热情,提高农业生产自动化水平,助力农业经济发展。因此,探索农作物的高产栽培以及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1 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几点因素

1.1 播种时间

适时播种能够促使种子迅速发芽和生长,提高其对病虫害以及环境的抵抗力。农业种植期间,过早或者过晚活动均可对作物产量造成影响。一方面,如果播种时间过早,外部环境温度、水分等难以达到种子发芽要求,作物发芽率相对较低,影响出苗率;另一方面,如果播种时间过晚,就会导致作物生长期间容易受到气候影响,降低产量。因此,需要结合作物类型对于播种时间合理控制。

1.2 种植密度

种植农作物期间,需要保证土壤当中养分充足。在此基础之上,合理控制种植密度,才能保证作物高产。种植期间,并非密度越大产量越高,因为密度过大可能影响植物接受光照、养分吸收等,反而不利于高产。如果种植密度过小,可在一定程度上浪费土地资源,难以提高作物产量。因此,合理密植才是保证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1]。

1.3 田间管理

作物出苗之后,需要展开田间管理,其中锄草、松土、灌溉和施肥、病虫害管理等为重要管理流程。及时松土和除草能够保证土壤疏松,通风性良好;及时施肥能够为作物提供充足养分,提高抗倒伏能力,施肥过度或不足都会影响作物生长;科学灌溉能够保证作物生长期间水分供应充足,但是过灌溉过度就会导致根茎腐烂,因此,需要高度关注田间管理,才能提高作物产量。

2 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因其营养丰富受到人们广泛喜爱,同时,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大,因此,本文选择玉米栽培为例,对高产栽培技术的实践应用展开深度分析。

2.1 选种和处理

选择高产、优质的杂交玉米品种,将出现霉变或者破碎的种子挑出,保证种子大小整齐,净度≥98%,播种之前晒种7天。将种子使用冷水浸泡6~12 h,若使用温水,需要控制水温在55~57℃之间,浸泡时间5 h,可将种子表面黑粉病孢子以及炭疽病孢子杀死。若种植地块存在严重虫害,可利用辛硫磷乳油,浓度50%进行闷种,时间3 h,或者使用锈宁拌种,浓度15%,可预防黑穗病。还可使用包衣剂预防地下黏虫。此外,为提高发芽率,还可利用硫酸铜溶液,浓度在0.01%~0.1%之间,浸泡24 h。

2.2 适时播种

春夏玉米种植需要适当早播,这样能够将玉米生育期延长,对于光热资源高效利用,不断积累干物质。种植春玉米,可在地下虫害发生之前进行播种,夏玉米在雨季之前播种。可使用点播或者条播的方式种植,控制播种深度在4~6 cm之间,播种的同时配合镇压,促使种子、土壤充分接触,利于出苗。

2.3 合理密植

结合玉米品种、水肥条件、地力条件、气候条件等,合理确认种植密度。通常而言,玉米的植株量在4 500~5 500株/667m2,若采取双行播种,可控制株距为25~30 cm。

2.4 合理施肥

玉米生长对于氮肥需求量最多,研究表明每100 kg玉米,生长期间需要氮肥2.5~4.0 kg,磷肥0.5~1.5 kg,钾肥1.5~3.5 kg,需要做好不同阶段的施肥工作。

首先,施足底肥,底肥用量占据肥料总量50%,可使用有机肥料和过磷酸钙,二者配合使用,有机肥用量在1 000~1 500 kg,还可使用硝酸铵,用量70~100 kg/hm2。其次,及时追肥,在玉米生长至4~5叶苗期时,要及时施肥,使用尿素,用量40 kg/667m2。在拔节,玉米的根部迅速生长,可使用40 kg/667m2尿素和10 kg/667m2钾肥,用量为总施肥量的10%~30%。最后,当玉米到大喇叭口期时,出穗之前10天,施加穗肥,优选速效肥料[2]。

2.5 中耕除草

玉米生长过程,需要除草2~3次,可在苗前进行1次浅耕,主要起到除草和松土的目的。在玉米长到拔节期之前,还需进行2次中耕,遵循“苗间浅,行间深”的原则,及时除草,为玉米的根系生长提供良好条件。

同时,还可在不同除草期采取化学除草措施。玉米播种到出苗之间,可在土壤的表面喷施除草剂,选择除草通乳油,浓度33%,每250 mL,需要兑水30~40 kg,在地面喷雾除草。玉米苗期,需要结合杂草种类差异,选择药剂。为预防禾本科类杂草,可使用玉农乐浓度4%,用量50~100 mL/667m2,并对40~50 kg。在玉米拔节期后,可利用丁酯,浓度72%,喷雾施加。

2.6 病害防治

玉米生长阶段,常发生大斑病、黑穗病、青枯病等病害。其中大斑病主要对于玉米叶片造成危害,可导致苞叶、叶鞘等被病害感染,造成玉米减产。大斑病主要由小斑病逐渐发展,严重时病斑长度可达30 cm左右,最终所有病斑连接成片。此类病害感染初期,玉米呈现水浸状,之后变成青灰色,再变为褐色。病斑之处出现黑色霉状物。对于此类病害,需要优先选择抗病品种,在种植期间及时消灭越冬菌源。发病初期可使用克瘟散乳剂,浓度40%,稀释500~1 000倍液;还可利用粉毒灵,浓度36%,用量70 mL/667m2,在玉米茎叶处喷雾用药。

2.7 虫害防治

玉米生长期间,常见的虫害有地老虎、玉米螟和红蜘蛛等。以地老虎为例,幼虫能够啃食玉米心叶,造成田间缺苗,玉米减产等。对此,可采取农业防治措施,利用黑光灯以及糖醋液对于地老虎幼虫进行诱杀,还可及时除草,保证田间环境良好。使用农药防治措施,利用种衣剂拌种,选择0.5 kg辛硫磷乳剂,用水30~50 L,拌种350 kg。针对地老虎幼虫,选择毒饵诱杀方式,将米糠、麦麸等炒香,利用浓度为90%的敌百虫,添加5 L清水,均匀搅拌,毒饵用量4~5 kg/667m2[3]。

3 农作物高产农业技术推广应用途径

3.1 利用网络技术

推广农作物的高产栽培相关技术,能够扩大技术应用范围,加速农业发展。当前,社会处于信息时代,技术推广人员需要利用时代优势,通过媒体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技术推广通道,有针对性地向种植户宣传各类先进技术。比如:地方农业部门可开通微信公众号,鼓励农民关注,结合玉米、冬小麦和草莓等主要农作物,适时推广栽培技术,让农民种植期间通过公众号,能够搜索到各类先进种植技术,并将其应用到实践生产当中。只有不断优化种植技术的使用,才能提高种植效率。

3.2 丰富推广方式

地方农业部需要高度重视技术推广工作,不断丰富推广手段。从农民需求角度出发,为其提供帮扶和指导。农民在使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时,有可能面临不同程度问题,此时,相关部门还可指派技术人员到田间给予农民技术指导,或者在当地打造示范种植区,带领农民参观,对比传统种植和高产栽培两种技术的应用差异,使其感受先进栽培技术应用优势,理解高产技术的应用能够为自身带来实惠,从而积极学习新技术。还可邀请专家举办讲座,向农民普及各类农业技术,及时解答其在生产过程面临的各项问题。使用丰富的技术推广方式,促使农民更好地应用技术。

3.3 使用扶持政策

技术推广阶段,政府部门为重要主体,因此,要展现出其职能作用。结合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制定出对应政策,并编制法规。同时,需要给予技术推广资金扶持,制定科学计划,保证资金使用高效。在推广过程,资金支持主要是农业机械方面,有助于农业的规模化发展。比如:政府机构可与农机生产企业展开合作,鼓励其开发先进技术,应用于农机生产,保证农机在农业生产当中应用的高效性。还可与软件公司展开合作,针对农业技术推广需求进行技术开发,提高推广工作实效。除此之外,还可为农民制定农机购置政策补贴,鼓励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在玉米种植过程,可购买播种机、喷药机、收割机、施肥机等,转变以往小农经济发展模式,使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4]。

4 结语

生产和种植农作物期间,需要从农作物品质、安全、产量等方面出发,结合地域种植环境,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做好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害防治相关工作,提高作物产量。与此同时,还需对先进的栽培技术展开宣传,创新推广形式,以政策辅助推广工作顺利开展,做好引导工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生产出更多高品质的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

猜你喜欢
除草技术推广农作物
20220508 水田除草机的研制及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玉米除草、追肥 记住这些“黄金时段”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十四五”规划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小麦播种后 除草最佳时间别错过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