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茶叶在种植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

2021-12-26 07:05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期
关键词:虫害茶树茶园

何 敏

(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湖北十堰 442700)

0 引言

中国是最大的茶生产国和消费国,每年茶产量和内销量都在上百万吨,种茶面积、茶叶消费均稳居世界第一。现阶段,随饮茶有益健康研究的持续深入,市场对高品质茶叶的消费量是持续攀升。国内生产的茶叶,总体质量较好,但是局部安全隐患较多。分析原因,与种植环节的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质量安全问题有很大的关系。

1 影响茶叶质量安全的因素

种植生产环节,降低茶产品质量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如下几方面。

1.1 重金属含量超标

茶叶中重金属含量超标,主要是指铅元素、稀土元素。铅元素含量超标,被人体饮用后,会阻挡氧气传导,影响人体发育,尤其对儿童的影响最大。稀土元素含量超标,会损害大脑机能、加重肾脏负担,破坏人体免疫系统,诱发急慢性的中毒症。铅元素的超标,主要是环境污染所致,与空气、土壤中铅含量增加有关,受此影响国内茶叶铅含量持续增加,已经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稀土元素超标,突出茶种在乌龙茶和黑茶上。这些年,围绕茶叶稀土超标的争论一直不断,主要源于国内对稀土风险的评估不足。

1.2 农药残留量超标

农药残留指茶叶中残留的微量农药污染,该问题造成的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占到80%以上。当前可知的,茶叶中农药残留浓度普遍较低。但是,长期饮用,对人体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由此,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对茶叶允许的农残种及限量均需严格规定。

近些年来,国内茶叶农药残留水平持续走低,2018年参照欧盟标准国内出口茶中氰戊菊酯含量降低到10%左右。但是,国际范围内极为严重的农残标准,使着农药残留始终为影响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1.3 氟含量严重超标

茶树为典型的聚氟植物,往往成熟度愈高,茶叶中氟含量越高。氟对人体有益,适量有利于防龋齿。但是,过量会造成骨密度高、骨质脆。由此,很多国家对氟摄入量限定明确的标准,每天允许摄入量为3 mg。茶品种中,黑茶尤其砖茶,氟含量可能超标,而危害到人体的健康。

2 种植环节影响茶叶质量安全的成因分析

2.1 茶园环境影响

茶园周边环境直接关系到茶叶的重金属污染情况,据调查证实:茶园距离公路近,受尾气、尘土等影响,会导致茶叶中铅含量超标。土壤中水溶性氟含量高,会导致茶叶中含氟量提高。此外,靠近化工厂、水泥厂、磷肥厂等等,也会导致茶叶中氟量提高。

2.2 农艺管理不合理

茶树农艺管理不当,比如:使用违禁农药、喷施农药浓度高、采摘未执行休药期等等,都将导致茶叶中农药残留超标。不合理的用肥,磷肥中氟含量超标、喷施稀土类叶面肥等等,会导致茶叶中重金属超标,而影响到茶叶的品质。

2.3 采摘技术标准不当

采摘原料过老,甚至夹入老叶和修剪枝叶,导致茶叶氟含量超标。据研究报道,嫩叶的氟含量为87~167 mg/kg,成熟叶为240~740 mg/kg,老叶为452~1 065 mg/kg。老茶叶中,氟的含量往往是成叶的1.4~2.7倍,是嫩叶的4~8倍,随叶龄的增加,茶叶氟含量显著增加。所以,采摘标准过低是导致砖茶等紧压茶氟超标的最重要原因。

3 茶叶种植环节质量安全管理对策

3.1 建设生态茶园,做好监测升级

建设生态茶园,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丰富生物多样性,营造适合茶树生长的地域小气候,进而促进叶质嫩软、持嫩性强,增进茶叶香气,改善茶叶品质。建设生态茶园,生态环境优越是前提。由此,应对茶区的山、水、林、路等做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尽量保护茶区原有的树林、植被,不宜植茶的陡坡、山顶、山脊、山脚、沟边及空隙地等大力植树造林;茶园四周,风口设置防护林带等,以不断改善宏观环境条件,创造一个适宜茶树生育的生态环境,同时促进农、林、牧、渔的平衡发展。做好规划的基础上,还需定期监测茶园土壤质量,留意重金属、农药残留、土壤理化性状等的变化,有的放矢地改良土壤。

3.2 推广绿色防控,限量化学药剂

控制化学药剂用量,是降低茶叶农药残留,确保产出茶叶品质的关键。由此,在优化茶园生态环境,恢复茶园生态平衡的基础上,一旦有病虫害出现时,务必要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多推广绿色综合控病技术。

第一,结合农业管理防治。选种耐抗品种,禁止大面积单一种植某一品种。重施有机肥,适量补充矿物质肥,增强树势。适时采摘、修剪,有机茶园分批重采,能破坏产卵环境、切断营养来源,对遏制茶丽纹象甲、茶白星病等虫害效果不错。轻剪病虫害枝条,能有效防治病害、钻蛀虫害。重疏郁茶园,能有效抑制粉虱、疥类虫害。中耕除草,能暴露虫害在地表,深埋多种病原菌。同时,保留非危害性杂草,对天敌栖息有益,为生物防治的主要辅助手段。其他的农业防治措施,灌溉、排水、清园、封园等等,综合运用起来,都将起到改善生态而兼治病虫害的作用。

第二,采取物理防治灭虫除害。可采用的物理防治种类较多,可利用虫害趋光性,茶园安装黑光灯、频振杀虫灯,以诱杀虫害,控制虫害基数。可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干扰虫害,目前推广较多的为茶毛虫性诱剂,驱虫效果显著。可利用色板诱杀,田间悬挂有色黏胶板,对驱杀假眼小绿叶蝉、茶蚜等效果不错。可利用食饵诱杀,最常见的有糖醋诱蛾法,对诱杀卷叶蛾、地老虎等成虫效果不错。

第三,采用生物调控方法灭虫除害。该种方法,利用寄生昆虫、捕食螨、病原微生物、有益天敌、生物代谢产物等等方法防控。具体措施:保护天敌,夏冬季茶园铺草,创造适宜天敌栖息的环境。利用微生物制剂,像是: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白僵菌制剂、苏云金杆菌等等,用于虫害防治效果不错。

第四,限制化学药剂使用。由于化学药剂的施用,会影响到茶叶的品质。由此,我们不建议用大剂量的化学药剂。必须要用时,应严格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原则,执行严格的安全隔离期。同时,禁止过量用,严格说明规定操作。此外,采收期,是禁止用化学药剂防控病虫害的。

3.3 科学施肥管理,提升用肥效益

肥料关系到茶树营养来源,影响着产出茶叶品质。不合理的施用化肥,会造成环境污染,带来安全隐患。科学合理地施肥,应注意:第一,用足基肥。基肥必须用好、用足,用基肥时,需配合土壤深翻进行。深翻能疏通土壤,增加通透性,提升树根对肥料的吸收,增强树体抗严寒能力。当前,可用的基肥种类多,主要有厩肥,粪肥,追肥,也可以采用菜籽饼肥。农家肥施用期间,必须要经过充分腐熟,严格无公害处理。第二,及时追肥。追肥对增强树势,生产高品质茶叶极为关键。追肥每年至少3次,个别夏秋采茶多时,可追肥到4次。首次追肥,在早春季节,茶树发芽前3~4周。多用速效氮肥,配用磷钾肥。或者,直接用茶树专用肥。必要时,配用一部分菜籽饼肥。二次追肥,一般在夏茶采收前。三次追肥,在暑茶采收前。秋茶采收量大时,9月份前可追施1次。第三,适量叶面肥。茶树盛长期,新梢嫩芽长出时,可用磷酸二氢钾适量兑水,配加微量元素肥,叶面喷施。喷施时,需兼顾茶叶背部。根据科学实验表明,茶树叶片背面,对于肥力的吸收能力是正面的5倍以上。喷洒叶面肥要均匀稀薄,不可肥力过足,导致灼伤叶面。

3.4 做好种植记录,完善追溯机制

为确保茶叶产出品质,茶树种植生产期间,应建立详细的归档记录,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做好茶园农事作业记录时,应详尽到施肥、驱虫、耕作、除草、修剪、采摘等各环节,详细的具体日期、操作人、作业内容、茶园编号等等。并单列影响茶叶品质的农艺生产,像是:施肥、用药、病虫害种类等等均需详尽。保留所用使用农资的购买凭证,比如:发票、收据、使用说明等,便于后期追溯查阅。

3.5 规范技术标准,增强安全意识

规范种茶技术标准,遵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无公害茶叶产地环境条件》《无公害茶生产技术规程》等相关要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生产技术细则、产品质量标准,并参照相关参数要求严格执行。相关行业部门加强宣传,增强种茶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确保能自觉按照标准种植生产,以确保茶品质量的绿色生态安全。

4 结语

市场供应茶的质量安全问题,追本溯源是“产”出来的,种植环节的管理不当直接降低茶叶品质的档次。为此,产好茶,必须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净化茶园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茶园是关键,只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科学的农药和肥料使用技术,标准的采摘技术,高效的宣传和监督管理,不断提高生产者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才能确保茶鲜叶质量安全,为茶叶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虫害茶树茶园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茶园飘香
平和白芽奇兰的修剪技术要点
茶树工厂化育苗的关键影响因子探析
幼年茶树如何定型修剪
周宁生态茶园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