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稻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分析

2021-12-26 07:05苗润香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期
关键词:磷肥氮肥常规

苗润香

(怀安县农业农村局,河北怀安 076150 )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且工业发展的模式也在快速完善,但是我国的农业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其主要挑战之一是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且这不仅是我国在农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他已经开始逐渐成为国内外日益关注的话题之一。在进行农业产品生产的过程当中,各种化肥的使用导致他们对环境造成污染问题,此外还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这些严重的污染问题对农业的发展将会造成较大的消极影响。据了解,从我国农业产品生产的过程当中所用的化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氮肥和磷肥的使用量相对较大,他已经成为各种粮食产品生产的主要基础,而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品,他对氮肥和磷肥也有巨大的需求,但是氮肥和磷肥在使用期间,除对水稻的产量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之外,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和水土流失问题。若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在不污染水土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前提下,提高我国农业资源的利用价值和利用效果。

1 水稻种植中氮元素和磷元素流失的原因

从水稻的种植过程进行分析,他从幼苗生长到可供人类使用的整个过程对磷元素和氮元素的需求量相对较大,而且他占到整体是肥总量的25%左右,其中氮肥的施肥量占到整体是肥量的50%左右。但是从水稻对氮肥和磷肥吸收的程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水稻只能吸收氮肥和磷肥当中50%左右的氮元素和磷元素,剩余50%的氮元素和磷元素会被土壤吸收,同时也会通过地表的方式流失,消失在整个地表层当中或者在空气当中蒸发。虽然刘是在土壤当中的氮肥和磷肥中蕴含的氮元素和磷元素,可以对土壤产生一定的滋养作用,并且使得水稻的生长过程更具有营养化,但是流失在地底下的氮肥和磷肥会逐渐流入到大气层中,从而造成非常严重的温室效应。为了避免氮肥和磷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种植人员必须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解决污染问题,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合理安排氮元素和磷元素的使用。

2 水稻种植的模式对氮元素和磷元素流失特征的影响

2.1 田面水中的水稻种植,氮元素和磷元素流失情况的特征

在田面水中进行水稻种植,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模式,分别为常规种植模式及机插常规栽培模式,以及抛摆秧精准栽培模式,通过对这三种类型的水稻种植模式进行对比和研究,可以发现不同的种植模式,在田面上的氮含量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机插常规栽培模式的氮含量最低,其次到抛摆秧精确栽培模式,最后到常规种植模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氮肥流失在田面上程度方面,机插常规栽培的程度最轻。因此,在进行水稻种植的过程当中,应该大力推广机插常规栽培模式。从磷肥的角度进行分析在田面上含能量的水稻栽植模式,分别为抛摆秧精确栽培,机插常规栽培以及常规种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田面上使用抛摆秧精确栽培的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磷肥的流失程度。

2.2 径流水中的水稻种植,氮元素和磷元素流失情况的特征

抛摆秧精确栽培,机插常规栽培以及常规种植。是在径流水中种植水稻的三种常规种植方法,通过对这三种类型的种植方法的具体种植情况进行对比和研究,可以发现氮元素和磷元素流失的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首先,从径流水中种植水稻的氮元素流失特征以及氮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影响氮元素含量的指标相对较多,而且非常复杂,常见的指标主要有含水量,容量,酸碱度以及有机质等。在对这些内容进行检测之后,可以发现氮肥流失的程度最明显为常规种植,其次到机插常规栽培,抛摆秧精确栽培。其次,从径流水中水稻种植磷元素流失情况的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含磷量残留最严重的情况为常规种植方法,而稍微轻微程度的为机插常规栽培方法,最后抛摆秧精确栽培的含磷量相对较高。

2.3 渗透水中的水稻种植,氮元素和磷元素流失情况的特征

从渗透水当中水稻种植模式的角度进行分析,氮元素和磷元素流失情况的特征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它的主要种植方法也可以分为常规种植方法,机插常规栽培方法以及抛摆秧精确栽培方法。通过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水稻种植方法进行对比和分析,可以发现与田面水中水稻种植的方法当中,氮元素和磷元素流失情况相比,渗透水稻种植的方法的氮元素、磷元素流失情况大概相似。

通过对以上三种不同类型的种植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避免恶劣天气以及自然灾害影响的情况下,常规种植方法,机插常规栽培方法,以及抛摆秧精确栽培方法对水稻的正常生长以及成熟的过程,并不会产生较大的差异。但是从整体的种植情况进行分析,常规种植的模式占据的优势比较突出,因为他的产量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种植方法,所以这也是一直以来,种植户不会舍弃常规种植模式的原因。当然,通过对氮元素和磷元素流失情况分析,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出使用抛摆秧精确代表的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氮元素和磷元素流失的问题进行有效控制。通过对氮元素和磷元素的流失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可发现他在水稻种植期间使用的肥料一般为绿色环保肥料,很少使用杀伤力较强的肥料,当然这也使得这种种植模式的抗病虫害能力不断下降。

3 不同种植模式下水道的发展状态

3.1 在不同种植模式下水稻产量的比较

通过对这三种不同类型的种植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恶劣的天气状态下,这三种类型的种植模式在产量和种植效果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为了更好地了解水稻的发展状态,种植人员必须避免因为恶劣天气的原因对研究结果产生的消极影响,并且针对三种不同类型的种植模式展开理性的分析操作。经研究可发现,只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模式进行,水稻种植在水稻的长度,水稻的重量等各项指标方面,并没有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常见的种植方法与有机种植方法相比,在实际的产量与籽粒产量等各项指标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从数据当中可以看出常规种植模式,虽然可导致土壤当中养分流失的问题,但是它的产量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种植模式,因为其他类型种植模式在进行水稻种植期间使用的是绿色环保肥料,这些肥料不具备强力的杀伤危害,所以导致水稻的成长,过程极易受到病虫的危害,最终导致产量不断下降。

3.2 水稻种植中氮元素和磷元素变化特征分析

从目前我国水稻种植的模式以及种植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氮元素和磷元素,在整体的水稻种植当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能很大程度上影响水稻的种植质量。但是不同类型的水稻种植模式在流失动态特征以及浓度变化等各项指标方面存在较大的一致性。在这三种类型的种植模式下,常规种植模式的流动负荷程度相对较高,其主要原因是这种类型的种植方法当中,磷元素被水稻吸收一部分之后,其他一部分的元素可以留在土壤当中,为植物的生长合理控制整个农田的磷元素含量,从而促进水稻的健康成长。

3.3 水稻种植中氮元素和磷元素的比重分析

在田面上的氮含量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机插常规栽培模式的氮含量最低,其次到抛摆秧精确栽培模式,最后到常规种植模式。在氮肥流失在田面上程度方面,机插常规栽培的程度最轻。从径流水中水稻种植磷元素流失情况的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含磷量残留最严重的情况为常规种植方法,而稍微轻微程度的为机插常规栽培方法,最后抛摆秧精确栽培的含磷量相对较高

4 针对性实验

本次研究的试验田在郊外的河边,该地区的温度常年保持在22℃左右,从年降水量的角度进行分析,每年的降水量可以达到1 600 mm。为了保证三种类型的水稻种植模式,在氮元素和磷元素流失程度的指标方面,不会受到种植过程以及种植地区的影响,需使用随机选取的方式,安排不同的试验田使用不同的种植方法,其中每种种植的种植模式的试验田宽度都一致。但是在进行农药和化肥选择时,常规种植模式,需使用无机化肥和常规农药,为水稻的成长提供营养以及控制病虫害。机插常规栽培模式也是使用这两种类型的农药和化肥。最后,抛摆秧精确栽培种植模式,需要在同时使用无机肥和有机肥的基础上加少量的农药。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基本了解到,在进行水稻种植的过程当中,氮肥和磷肥的使用概率相对较高,但是它们的利用率却不尽相同,但总体表现为利用率程度偏低的问题,这直接导致氮元素和磷元素的流失比例占总元素使用的很大比值。其中磷肥的氮元素流失程度基本在80%左右,也就是说使用磷肥进行水稻种质施肥的工作时,基本上存在氮元素全部流失的情况。从政治的角度进行分析,它的流失程度大概在50%~85%之间,而且他与磷肥相比,在水稻吸收的角度上也有50%左右的养分会全部流失掉,而流失掉的这些养分除了被土壤吸收之外,还有部分养分会渗入到农田周边,以及地下河当中直接造成温室效应问题。

5 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已经能够基本了解,无论使用哪种类型的种植模式,在水稻以及稻田本身素质水稻品种的基础之上,但元素和磷元素流失的情况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在进行水稻种植的过程当中,种植户必须对每一种不同类型的种植模式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在适当的条件和适度的情况下,按照相应的种植模式展开针对性的施肥方案,保证在施用的肥料中,氮元素和磷元素的含量必须形成一定的比例,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每种不同模式下,氮元素和磷元素的使用价值,都能发挥到最高的程度并保证施肥的程度,以及氮元素和磷元素利用率的提高。

猜你喜欢
磷肥氮肥常规
氮肥市场月度分析
氮肥市场月度分析
国际磷肥市场跌势不减
上半年磷肥行业运行呈现“两降三增”特点
预计今年氮肥消费或将增加
全力做好夏季氮肥生产供应工作
常规之外
花生增产巧喷磷肥
磷肥:国内屡遭“冷眼”国际利好频传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