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栽培技术的研究

2021-12-26 07:05柏新娣何香竹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期
关键词:补苗薯块种薯

柏新娣,何香竹

(1.盐源县农业农村局,四川凉山 615700;2.盐源县盐井镇农业服务中心,四川凉山 615700)

0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持续完善,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我国人口位居世界首位,并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农业生产不仅关乎到居民的正常生活,更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马铃薯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位居小麦、玉米和水稻之后的第四位,是当前居民日常餐桌的重要食品。在我国四川高寒地区,受到环境因素和气候特征的影响,对马铃薯种植产量具有一定影响,因此,基于高寒地区的特点,种植户要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进而提升马铃薯品质和产量,满足当地居民的食用需求。

1 高寒地区的主要特点

我国地域辽阔、地大物博,不同地区在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人文特点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高寒地区具有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日照充足、太阳辐射量大等特点,可以为农作物正常生长提供所需的养分和阳光。同时,由于气候温度较低,农作物主要集中在秋季和夏季生长,并且适合具有较强抗寒性的农作物生产种植。马铃薯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喜欢低温、性喜冷凉,要求土壤环境凉爽湿润、疏松透气,最适合其生长的环境温度为15~18℃,如果土壤温度高于26℃,块茎则会停止生长,对产量带来负面影响。高寒地区的环境特点符合马铃薯生长的条件要求,合理应用栽培技术,能够实现马铃薯的丰产丰收。

2 马铃薯栽培技术

2.1 选地整地

马铃薯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土壤环境具有一定的要求,在开展种植活动之前,种植户要做好选地整地工作,进而为丰收高产奠定基础。首先,在选择种植地块中,要根据马铃薯的特点,尽量选择土质疏松、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的地块,在完成地块选择后,可采取深耕的方式对地块进行处理,深耕深度需控制在20 cm左右,提升土壤的透气性和疏松性,确保其具有较强的保肥蓄水能力,实现根系的正常发育;其次,在高寒地区通常选择轮作的方式进行马铃薯种植,在春季种植前,种植户要对土壤进行浅耕,保证地块平坦、上实下虚、土层细致;最后,马铃薯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较多,包括氮元素、磷元素以及钾元素等,在完成深耕作业后,种植户要注重提升土壤肥力,将氮肥、磷肥和钾肥合理施加到土壤中,为了保证基肥的合理性,需对土壤肥力进行分析,确保施肥的针对性以及合理性。

2.2 种薯选择

想要提升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种植户需要合理选择种薯,保证其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适合在高寒地区生产种植。首先,种植户要基于高寒地区的特点以及种植方式,选择结薯集中、单薯重高、芽眼浅、早熟、丰产以及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当前在高寒地区主要采用的种薯为“渭薯2号”和“大西洋”均具有显著的栽培效果;其次,在选择种薯中,要挑选没有病害、形状完整以及色泽新鲜的薯快,并且对薯块进行科学处理,具体处理方式为:将选择好的薯块放在阳光下摊开晾晒,具体时间为2个效果左右,在播种前将薯块进行切割,保证切割后的薯块重量在50 g左右,在切割中要做好刀具的消毒工作,使用酒精或者高锰酸钾消毒处理,避免在栽培中感染病虫害;最后,在切割种薯中要对薯块的芽眼进行观察,如果发现薯块存在芽眼要将其挖去,去除弱芽和小芽后,使用草木灰搅拌处理,在预防病虫害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可以促进主芽的正常、健康发育。

2.3 合理催芽

由于高寒地区气温较低,农作物生长时间较短,为了促使马铃薯快速生长发育,在种植前要做好催芽工作,其具有丰产防病的作用。首先,在催芽中要助于薯块的生长情况,去除病烂薯块,起到壮苗全苗的作用;其次,将沙分层与薯块相间放置,在18℃左右的温度下,控制沙层的湿度,薯块经过8天左右的发育即可萌芽;最后,在整个催芽过程中,可加入一定浓度的硫脲或者高锰酸钾,不仅能够起到催生效果,还具有杀毒防病的功效。

2.4 早播密植

在选择播种时间中,种植户要根据高寒地区的特点,尽量在适合的时间内完成播种工作。通常情况下,采取早播栽培方式能够促使马铃薯的稳定成长,防止出现高温病害,具有提升产量的作用。在每年早春,气温在6℃左右,可组织开展播种工作。在播种薯块中,种植密度与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对于中熟品种和早熟品种,可以适当提升种植密度,控制在4 000~5 000株左右,采取单垄双行栽培方式,每株的间距控制在25 cm左右,每株的行间距控制在35 cm左右。对于晚熟品种,要降低其种植密度,在3 500株左右,株间距控制在28 cm左右、行间距控制在40 cm左右。

2.5 田间灌溉

高寒地区光照充足、环境干燥,由于马铃薯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作为支撑,因此,种植户要根据高寒地区的环境特点,做好田间灌溉工作,满足马铃薯生长所需的水分需求。首先,种植户要根据当地降雨情况做好灌溉工作,在苗期阶段,马铃薯对水分的需求较低,在灌溉中保持土壤湿润即可,不需要大量浇水;其次,现蕾期是茎叶生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马铃薯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种植户要增加灌溉量,土壤要保持湿润;最后,在开花期是灌溉最为关键的阶段,同时也是水分需求最大的时期,种植户要做好浇水工作,在结薯阶段要适当降低灌溉量,对浇水量和浇水次数进行科学控制。

2.6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属于马铃薯栽培的基础性工作,其关系到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种植户要给予田间管理以高度重视,根据环境特点和实际生产落实各项管理工作。

首先,垄苗补苗,在所有幼苗出齐后,种植户要开展查苗工作,如果发现存在缺苗情况要及时补苗,进而确保种植产量,具体补苗方法包括:将播种阶段剩余的薯块在地头密植,用于及时补苗,在查苗中如果发现缺苗情况或者病烂薯块,要将其清除后做好补苗工作;如果土壤环境较为干燥,需要先浇水才能补苗;如果备用薯块全部使用,可从其他垄行生长良好的薯块中掰下母薯块用于补苗。

其次,中耕培土,其具有疏松土壤的作用,可以促使土壤更具透气性和渗水性,促使根系快速发育,有利于提升种植产量。在出苗前期种植户可组织开展中耕培土工作,耕地深度在10 cm左右。二次中耕深度要浅于一次中耕,厚度要低于10 cm。同时,在中耕过程中,薯块不能外漏,进而影响其种植品质。

最后,追肥,马铃薯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养分,为了满足马铃薯生长对养分的需求,种植户要做好追肥工作。首先,受到高寒地区环境因素的影响,马铃薯出苗时间较长,在这一阶段可使用清粪水进行追肥,并且加入适量的氮肥,促使幼苗快速发育;其次,在现蕾期需要施加氮肥和钾肥,结合马铃薯长势确定施肥量;最后,在进入开花期后,马铃薯对养分的需求量降低,种植户不需要施加大量肥料,如果茎叶出现早衰情况,可适当施加微量元素或者磷肥钾肥。

2.7 防治病虫害

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病虫害是危害种植效益和产量品质的关键因素,在高寒地区马铃薯病虫害种类较多,需要种植户根据当地的环境情况落实各项病虫害防治工作,实现针对性防治。

第一,黑胫病。其是高寒地区最为常见的马铃薯病害,其防治措施包括:首先,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尽量采用小薯块播种方式;其次,在薯块切割中要使用高锰酸钾或者酒精进行消毒,具有预防病害的作用;最后,如果发现病株要及时挖除,避免病害在田间快速蔓延。

第二,晚疫病。其具体防治措施包括:首先,保证品种的抗病性和环境适应性良好,并且在播种前期做好消毒工作;其次,如果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最后,使用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或者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进行定期喷洒,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第三,环腐病。其具体防治措施包括:首先,使用硫酸铜溶液对种薯进行浸泡,具有显著的预防效果;其次,定期组织种植人员对田间薯块进行检查,如果发现病株要及时处理;最后,当地农业部门要加强杂交实验,培育出无病种薯。

第四,七星瓢虫。其具体防治措施包括:首先,使用敌百虫或者敌敌畏等药剂进行喷洒,具有显著的效果;其次,使用麦麸或者炒熟的菜籽搅拌到土壤中,起到一定的诱杀效果;最后,引入七星瓢虫的天敌,通过生态防治手段进行防控。

3 适时收获

在收获作业中,种植户要控制好收获时间,如果时间过早或者过晚都会影响其品质和产量,如果收获时间较早,马铃薯没有完全成熟,不仅产量低,同时也对其口味带来负面影响;如果收获时间较晚,马铃薯过度成熟,则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腐烂,难以实现其市场价值。因此,种植户要在茎叶叶片枯黄状态下即可组织开展收获工作。

4 结语

马铃薯是高寒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户要根据环境特点,采取科学的栽培手段和技术,提升种植产量和经济效益,推动行业的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的食用需求、保证我国粮食安全。

猜你喜欢
补苗薯块种薯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小麦归仓?秧苗翠长
温室种苗生产机械化补苗技术
温室种苗生产机械化补苗技术*
穴盘苗吹叶补苗机构设计与试验
红薯储藏期受害诊断技术及预防办法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应用及发展思考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脱毒马铃薯技术要领
介绍三种优良种子/甘薯良种“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