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简析

2021-12-26 07:05苏宏海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期
关键词:病虫大棚蔬菜

苏宏海

(廊坊市农业农村局,河北廊坊 065000)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迅猛,其得益于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大范围推广与百姓的积极响应,如今的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实现了百姓对反季蔬果的需求,还提高了国家整体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农业户的收益与抵抗不稳定因素的能力。但大棚种植也有着相应的不足之处,如对温度、湿度等棚内因素要求过高、病虫害风险增加、成本过高等问题。

1 大棚蔬菜种植现状简要概括

1.1 气体因素

在封闭区域内种植农作物是大棚蔬菜种植不同于其它种植形式的一大特点。大棚蔬菜的种植对于种植户的相关技术要求较高,对棚内硬件设施要求严苛。在大棚内种植蔬菜等农作物时,需要为其提供良好且合适的生长环境。因为大棚密闭性强,导致其对内部环境的要求较高,其中以内部气体因素的影响最为重要。由于大棚的密闭特点,棚内的空气很难得到良好的流通,如不及时改善这一问题势必会导致棚内蔬菜的大量腐烂与病虫害等问题的恶化。

1.2 天气因素

天气对大棚蔬菜造成的影响不亚于棚内环境,天气的冷热变换,昼夜轮转、反常及极端天气都将对蔬菜收成产生影响,尤其是遇到极端恶劣的天气如气温骤降、雨雪冰雹、飓风暴雨、高温等,都将对大棚造成相应的影响,从而降低蔬菜产量影响收成。恶劣天气直接破坏棚内设施与农作物,高温天气不但能大量蒸发棚内水分从而枯死幼苗,而且还将促使大棚内细菌的滋生与繁殖,生成大量的有害气体,进而严重影响蔬菜健康生长。

1.3 棚内温度因素

大棚蔬菜种植对棚内温度湿度要求十分严格,应当时刻将温度、湿度、气压等重要指标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促使蔬菜的正常生长[1]。但由于部分养殖户的资金不足或专业技术水平不够,往往达不到这一技术应有的要求,在面临极端天气时的应对经验或处理手段有限,对日常的棚内环境的维护也不足,对突发的人为因素估计不足或遇到停电、停水等问题,都会使其对大棚内的蔬菜作物造成严重影响。

2 大棚蔬菜的种植技术现状分析

2.1 选种育种及种子处理技术

选种育种技术对大棚蔬菜的种植而言十分重要,直接关系着蔬菜的产量,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种植人员需对该区域的水利特点、气候条件、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土壤结构特点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当地农业技术经验,选育出适合本地区生长的蔬菜作物。合理的选中、育种才能保障后期的良好成长,降低其患病风险与虫害几率。在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特殊处理与消毒工作,对所种植的区域进行全面杀菌消毒工作,对所种植的种子进行合理的杀菌消毒,使其断绝细菌的传播路径,根本上降低患病风险,提升种子抗病抗虫能力,降低发病几率,进而保证种子的质量和粮食的生产,为种植人员节省大量时间。

2.2 选择合适的种植地

选择合适的种植地对蔬菜种植至关重要,土壤的优劣程度与营养结构决定了蔬菜的种植质量,可见选择合适的地区作为大棚的建立地尤为重要,在进行种植地的选择上应当认真调研深入挖掘内在问题才能事半功倍。在进行种植地的选择上应对地势、土壤内动植物种类与数量、当地气候特点、土壤中所包含的物质成分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筛选条件适宜的种植地建立大棚[2]。应保证大棚拥有良好的采光能力与恒温能力,以提高蔬菜产量。种植人员还需对大棚周围进行密切的监控与防护,根据外部条件对大棚周围设施进行相对应的改造与建立,把潜在风险降至最低,做到未雨绸缪。

2.3 播种前的相应准备

播种前的充分准备是种植过程简单化与高收益的重要保障,播种前的准备在大棚种植整体过程中占比重大,如种植蔬菜前需要对土壤进行相应的处理,目的是提升蔬菜的产量与质量,同时将土壤中现存的虫卵杀死以降低蔬菜患病遭灾的风险。日光消毒法是十分常见的消毒杀菌过程之一,先对土壤进行除草后再大量深挖土壤以达到养分均匀、受照射时长相当,在烈日下暴晒一周可以做到有效的杀死病菌或害虫卵,此类方法成本低、效率高,更为广大农户喜欢。也可利用杀虫药剂进行消毒杀虫,如各种农药和杀虫剂,如甲醛、氯化苦、代森氨、辛硫磷等化学药剂其都具备相应的杀虫灭菌功效,但还需注意的是不要使用过量或频率过多,这会影响到种植蔬菜与农作物的健康情况,影响土壤结构,导致不利于长期的种植。

2.4 合理管控棚内温度及湿度

因为大棚种植的密闭性,对棚内温度与湿度这些关键指标要求严苛,精准的温度和湿度控制更有利于蔬菜的生长,因此控制大棚环境十分重要,棚内环境的密闭使得引入先进的温室智能监控系统成为首选方案。2019年河北廊坊就大量鼓励当地农业人员引入温室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可以在远距离对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以及外部条件、棚内水分温度、二氧化碳含量、光照强度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通过获取的数据智能化调节大棚内部参数指标,通过大数据模型控制自动控温系统、灌溉系统、内外遮阳系统、报警系统来对实时问题进行处理。通过高效便捷的智能化系统对大棚进行合理化管控从而提高蔬菜产量与收益,真正意义上为种植人员节约了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

2.5 科学施肥技术

科学的施肥技术促进了蔬菜的营养平衡加快了蔬菜的生长速度,是大棚种植蔬菜的一项重要环节之一。化肥的种类繁多且相对应的说明也纷繁复杂,大体上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及复合肥这四大类型肥料。氮肥的安全问题较少,使用难度与成本不大,包括了氮酸氢铵、尿素、硝铵、氨水、氯化铵等。磷肥即以磷元素为主要成分的肥料,磷化钙与钙镁磷肥都是其所包含的重要成分,磷肥具有效率高、应用范围广的特点,深受农业工作者的广泛信赖。复合肥则是以上四种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肥料,复合肥中包含的营养结构均匀丰富,是目前我国推广最快的肥料之一,以其适用范围广,成本低的特点深受大棚种植人员的喜爱。

2.6 灌溉技术

大棚灌溉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蔬菜的长势与收成,灌溉技术十分重要,是从事大棚养殖人员的必修科目。种植人员应及时观察蔬菜生长情况,根据周围土壤的环境迅速做出判断,并给予相应措施。有关人员应进行灌溉技术的全面培训,做到根据苗情能准确判断土壤水分的能力。以黄瓜举例说明,育苗期黄瓜叶发黄,说明地表温度低且水分过多,需要及时控制水分的摄入情况,黄瓜叶子为绿色,其根部呈现白色,则说明温度及湿度都适宜。黄瓜的成长期,瓜秧苗呈现深绿色,叶片有光泽且根部发白,秧苗的顶端舒展蜷曲适度,这种情况也是水分正常,生长平稳的一种表现。

3 大棚种植蔬菜病虫害防治方法分析

3.1 生态防治技术

遭遇病虫危害是大棚种植问题中经常发生的情况,这一问题严重影响蔬菜收成与生长,降低了产品质量导致种植户经济财产损失,在应对病虫危害时,应优先考虑预防工作,从源头应对病虫危害。应严格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这一原则,采取自然生态防治这一项技术,无污染与高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例如每隔一段时间,应打开大棚使其土壤与作物充足的暴露在阳光下,以保证杀菌除湿的效果,相对温暖干燥的环境不利于害虫的繁殖与生长并大幅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生物防治技术是生态防治技术中一大分支,生物防治技术具备应用范围广,适用性强,副作用少的特点,许多大棚针对当地特有的病虫害引入相应的天敌,在不破坏大棚环境的同时,降低了成本,避免了蔬菜作物的污染,是生态防治技术的一项重要措施。

3.2 物理防治法

物理防治是大棚蔬菜病虫防治方法中最为常见的方式,在播种前应放置在阳光下暴晒3~4天时间,以杀死种子表面有害病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对于药水浸泡,时间应为11~17 min,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3]。除此利用太阳紫外线的办法也可以预防病虫滋生与杀菌。定期撤去大棚蒙皮,翻土晾晒,通过大约一周的晾晒时间,能更为有效地消灭大棚内土壤的细菌和病虫从而降低大棚蔬菜患病风险。大棚外部建立防虫网也可避免害虫进入大棚内,设立有粘性的物质隔离带或粘油也会降低蔬菜遭虫灾的风险。

3.3 农业防治法

农业防治法是大棚蔬菜病虫防治方法中相对高效的方式。其特点是从根源杜绝患病风险,真正意义上从根源杜绝害虫隐患,将害虫消杀与萌芽阶段。采用轮作的种植方式是农业防治技术的核心,选用抗病能力强的蔬菜种类,筛选出这类蔬菜的优质种子,在种植过程中对土壤进行深翻处理,充分暴晒。定期对大棚内部进行严格监管,精准把控。通过晾晒与浸泡等方式加强蔬菜作物日后生长的抗病抗虫能力。在播种时进行加药物混合入土的方式,进一步加强抗虫力度,减少病虫的滋生与成长,同时配合相应的管控对策添加、改良硬件措施,加强农业防治措施,进而完善大棚种植蔬菜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4 结语

综上所述大棚蔬菜的种植已经成为我国当下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及反季蔬菜需求的同时,更提升了蔬菜的产量与质量,加强了对于特殊天气及不确定情况的抵抗能力,因此更应加强大棚种植技术的深入探究与思考,整合现有科技水平与抗病抗虫经验以改良大棚种植技术,进而有效保证大棚蔬菜的质量,进一步提升国民生活质量促使我国农业稳定向前。

猜你喜欢
病虫大棚蔬菜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玉米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山西省果树中后期病虫预报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奇怪的蔬菜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