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春播马铃薯种植技术及病害防治探究

2021-12-26 07:05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期
关键词:春播块茎技术人员

张 丹

(沈阳农业大学附属实验场,辽宁沈阳 110161)

0 引言

马铃薯具有适应北方春播环境的特性,对于北方春季特有的土壤状态以及温度气候条件表现为较好的作物适应性。在目前的情况下,种植马铃薯作物的田间种植技术手段正在逐步得到完善与创新,种植马铃薯的关键技术要点包含作物田间播种、防治病害、作物水肥管理以及防控虫害等。因此,农业种植人员对于马铃薯的整个种植实施过程必须要实时关注马铃薯感染作物病害的安全威胁,运用合理措施来防控马铃薯病害后果的产生。

1 北方春播马铃薯种植技术

1.1 深耕整地

通常情况下,用于播种春季马铃薯的田间区域必须达到肥沃的种植土壤条件,因此需要通过全面实施深耕整地的做法来实现区域土壤肥力提升的目标,有效保证经过种植处理后的马铃薯根部能接触到更深部位的土壤营养成分。现阶段的北方春播种植地区对于深耕整地环节已经做到全面施行机械化整地,依靠专门进行整地处理的农业机械设施来完成整地过程,深度翻耕作物种植土壤[1]。

1.2 肥料准备

全面实施作物追肥以及作物施肥的技术手段有助于马铃薯的良好作物生长状态得以维持,对于春播马铃薯最好施加人畜粪肥,或者选择包含充足钾元素与氮元素的优质有机肥。技术人员针对春播马铃薯品种在进行田间施肥操作时,禁止将化学肥料大量施加在马铃薯的种植区域,并且应当侧重进行春播马铃薯有机肥的选择。

除此以外,种植技术人员对于马铃薯后期生长环节中的土壤追肥频率可以进行适当的增加,但是不要超出最大限度的土壤追肥比例,避免马铃薯的根系受到过度的土壤肥料成分影响。田间水肥管理的侧重点应当包含春播马铃薯的种植施肥管理以及灌溉管理。具体对于种植春播马铃薯的全过程来讲,完善田间水肥管理的做法具有明显的必要性。

1.3 催芽

马铃薯的旺盛生长状态如果要得到全面的维持,则必须要充分依赖于植株催芽处理环节。技术人员对于春播马铃薯经过成功的作物催芽操作以后,可以确保马铃薯在较长的田间生长周期中不会感染病害,有效节约了田间种植成本。具体对于催芽处理环节在全面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选择健壮与饱满的植物块茎,确保经过筛选后的马铃薯块茎部位具有光滑的表皮与完整的形态。

为了确保最佳的植株催芽效果得到全面展现,那么种植户对于田间播种马铃薯的全过程应当施加催化性的化学成分,从而达到促进植物块茎发芽的效果。并且,种植技术人员针对外界气温应当实时进行监测,通过实施土壤覆膜或者其他的土壤保温技术手段来避免突然产生霜降而造成植物块茎无法正常发育的后果,尤其应当注意防控暴雨或者气温骤降造成的不良植株生长影响[2]。

1.4 播种

马铃薯作物具有喜好沙质土壤的习性特征,因此应当优先选择肥沃的沙壤土用于播种春季马铃薯。这是由于,具备良好透气性与抗旱性的沙质土壤有助于马铃薯的根茎部位吸收氧,维持作物根部的顺畅呼吸状态[3]。具体在进行播种选地的环节中,必须要优先选择疏松性良好的作物种植区域,为植物块茎提供有效的生长空间,避免作物块茎受到狭窄的土壤体积空间局限。

农业种植户对于春播马铃薯在全面实施作物播种操作之前,首先对于所选择的春播马铃薯种子应当全面进行核查,经过筛选剔除干瘪的作物种子,保留性能良好的马铃薯种子。近年来,经过田间杂交处理以及其他的种植技术处理,现阶段的很多春播马铃薯品种已经具备了相对更强的植株抗病性,因此种植户有必要优先考虑选择带有良好抗病性能的优质春播马铃薯品种。

1.5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的总体实施思路就是全面防控田间病害,并且对于田间施肥与田间灌溉的频率进行科学的掌握。具体来讲,用于栽培春播马铃薯的区域土壤必须含有较高比例的土壤有机质以及其他营养成分,保证马铃薯作物的充足营养成分。春播马铃薯如果要保持作物的旺盛田间生长状态,则必须要建立在土壤肥力良好以及光照条件充足的基础上。

春播马铃薯本身具有特定的田间生长习性,因此决定了种植技术人员务必需要结合作物习性特征来开展田间种植管理。种植技术人员首先应当保证即将进行马铃薯种植的区域满足土壤性能、光照性能及水源条件等基本生态标准,防止由于种植土壤本身带有某些污染性成分,进而导致污染成分传递至马铃薯的根茎部位,影响到春播马铃薯的正常生长。

2 北方春播马铃薯病害防治措施

早春季节完成播种的马铃薯品种如果遭遇田间冻害或者其他的生态条件改变,则很容易对于马铃薯的正常生长造成威胁[4]。在严重的情况下,大范围感染田间病害的春播马铃薯还会出现作物死亡的后果,影响到春播马铃薯的种植经济效益。因此,农业种植人员必须要全面关注马铃薯出现作物病害的早期现象,及时查找马铃薯病害的产生根源,进而展开全面的作物病害防治。具体针对北方春播马铃薯在实施防治作物病害的举措中,必须要关注以下的病害防治要点。

2.1 病害防治措施

防治马铃薯感染各种常见作物病害的根本前提就是要及早发现作物病害,因此在全面实施防治马铃薯病害的过程中,农业种植人员有必要仔细查看马铃薯的田间生长植株,对于植株的外表形状与颜色予以仔细的观察。如果能够判断马铃薯的某些植株部分已经感染了病害,那么必须立即根除或者隔离染病的马铃薯植株,避免植株病害风险扩散并且传染给健康的马铃薯植株。

在多数的情况下,马铃薯的植株块茎部位具有较高的病害感染风险,因为田间害虫可以将植株块茎部位产生的液体分泌物作为侵入媒介,进而通过马铃薯的植株表层侵入植株体内。为了有效阻隔外界的害虫与菌类侵入马铃薯植株,那么对于植株表面的块茎及叶片部位必须要经常进行查看。种植技术人员对于杀灭田间害虫的化学药剂应当慎重加以利用,这是由于杀虫化学药剂不仅可以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同时还会显著影响到田间生态环境的平衡性。因此在综合考虑的前提下,目前针对春播马铃薯可以适当结合生物手段来阻止作物虫害的蔓延后果,有效维持马铃薯种植区的田间生态系统平衡。

2.2 早疫病防治措施

植物早疫病的重要产生根源就是土壤营养缺失,那么将会导致生长期的马铃薯逐渐表现为病斑浮现的情况,多数病斑主要为褐色或者黑色的圆形点状病斑,大部分存在于作物叶片部位。此外,早疫病的产生根源还包含过高的田间环境湿度以及缺乏作物根部营养,以上因素都会增大早疫病的产生概率。

具体在全面防控早疫病的实践过程中,种植技术人员必须要实时记录并且定期测试田间空气的湿润程度,对于杀菌性的化学药剂应当全面喷洒于存在较高湿度的马铃薯栽种区域,进而达到抑制潮湿环境中虫害传播的目的。同时,技术人员还要全面掌控作物追肥的频率与周期,有效确保马铃薯的作物种植区域能够达到特定的田间肥料营养比例。

2.3 晚疫病防治措施

作物晚疫病的重要诱发因素就是外界气候突然改变,其中主要涉及田间气温骤降以及连续降雨等。马铃薯如果产生了面积较大的晚疫病感染情况,那么圆形的深绿色斑纹将会逐渐蔓延至表面叶片部位,并且导致白色的细小绒毛附着于作物叶片表面。作物晚疫病经过田间蔓延后,大范围感染的马铃薯作物将会逐渐转变成褐色的植株外观颜色,进而导致作物死亡后果。

对于晚疫病在全面实施田间防治的前提下,种植户必须要全面关注容易产生突发变化的外界气候状态,做到实时预测田间降水以及环境温度的总体改变趋势,运用覆膜栽培或者其他的作物保护手段来阻止晚疫病的传播。

2.4 适时收获

农业种植人员必须要合理把握收获马铃薯的时间节点,避免过晚或者过早收割春播马铃薯。这是由于,过晚收割春播马铃薯将会导致植物块茎产生腐蚀的后果,不利于保持马铃薯的最佳口感与品质。反之,过早收割田间种植的马铃薯作物将会造成某些未能达到完全成熟状态的马铃薯被迫终止生长,导致马铃薯无法吸收田间土壤中的充足营养元素。因此在收割春播马铃薯的过程中,对于收割马铃薯的时间节点必须要进行合理的控制。

3 结语

经过分析可见,北方春播马铃薯的良好种植效果必须要建立在防治马铃薯病害的前提下,及时查找马铃薯出现作物生长病害的根源,避免由于感染病害而造成马铃薯作物呈现出田间减产的情况。具体在北方春播马铃薯的田间种植技术实践中,保证马铃薯良好生长状态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及早发现并且全面防治马铃薯病害与虫害,有效促进春播马铃薯的作物种植产量增长。

猜你喜欢
春播块茎技术人员
全国春播面积9.4亿亩左右
遮阴处理对白及块茎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影响
环境与植物激素对马铃薯块茎休眠与萌发的影响研究
体育人类学研究中的块茎范式新尝试——《作为文化块茎的传统武术:南部侗族黑虎拳的民族志研究》序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晋城科协:开展“春耕春播专家行”活动
抢种暮春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