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技术的运用分析

2021-12-26 07:05杨文娟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期
关键词:营林栽种树苗

杨文娟

(卓尼县林业技术综合服务站,甘肃卓尼 747600)

0 引言

森林对于国家和人类社会都是不可或缺的资源,由于生态破坏不断加重,病虫害问题也在日趋恶化,很多地方的森林因为病虫害得不到较好的治理,因此在森林的茂盛程度上不断下降,新栽种的树苗也在不断的被侵蚀、破坏,区域性森林覆盖率降低后,导致防风沙能力不断减弱,森林当中的各类有机物也不断减少。此时,针对营林技术的运用必须做出有效的转变。

1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现状、问题

1.1 防治意识薄弱

病虫害问题在森林产业的规划以及生态重塑方面造成了较大的挑战,部分区域的防治意识比较薄弱,因此造成森林的覆盖率迟迟不能上涨,在新栽种的树苗成活率方面不断下降,对森林的生态保障造成了较大的威胁。病虫害防治工作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必须站在不同区域的特点和要求上来应对,而且在防治过程中需要长期的积累经验、收集资料,否则单纯凭借一种技术很难做到根治的效果。防治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没有对区域性的病虫害做出大量的调研,病虫害的发生机制、病虫害的季节性变化、病虫害的抗药性等都缺少实质性的研究结果,所以每年即便在杀虫剂的药量上不断增加,但是依然没有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反而由此导致土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且杀虫剂会通过土壤的渗透因素造成地下水的严重污染,被污染的水资源又通过蒸发因素的影响,导致空气当中的污染问题不断加重。防治意识薄弱已经不仅仅是工作态度的问题,更加影响到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正常开展,对于生态环境的阶段性保护目标、重塑目标都造成严重的阻碍。

1.2 防治方案不健全

森林的病虫害发生不是偶然的情况,一定有着深入的原因。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往往是对浅层的原因进行解决,在深层次的问题上没有开展科学的应对,这对于病虫害的未来处理势必会造成更多的隐患。防治工作的表层问题在于药剂配比不够优秀,投放天敌的数量较少,人工捕虫方面比较懈怠,这些问题的发生均导致森林病虫害防治没有办法在防治效率、防治质量上更好的提升。但是,即便是对多项举措共同升级,会明显发现有些地方的森林病虫害防治还是保持在老样子,没有任何的创新变化。所以,防治方案不健全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考虑到森林生态循环和环境保护,无形之中对病虫害创造出较多的生机,导致病虫害虽然在短期内被杀死,但是虫卵的保存较高,在季节性爆发的时候也是一次比一次严重。由于生态的破坏较为严重,再加上病虫害的自我进化机制研究不够透彻,所以始终没有办法对病虫害彻底的杀死,很多病虫害的“假死”现象非常明显。

2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原则

伴随着防治工作的问题不断加重,社会各界对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建议和干预力度不断增加,为了确保将来的防治工作取得更好的突破,不仅要在思维上做出转变,同时对于防治技术和防治方法也要不断的优化。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方案设计层面上,一定要掌握好区域病虫害的变化特点、变化趋势,任何病虫害的出现都可以看作是生态环境变化的侧面体现,优良的生态环境下虽然也有病虫害,但是病虫害始终保持在非常小的范围内。所以,针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后,可以加深对病虫害的了解,按照侧面治理的方式来解决病虫害,一方面对虫卵大量的杀死,杜绝繁殖能力超强的病虫害影响;另一方面在生态环境的重塑上不断加强,确保病虫害想要重生的时候,不具备足够的繁殖条件和生长条件,这对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创新具有较好的效果。防治员工必须加强培训、指导,坚持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遵从防治技术的准则,禁止出现擅自修改的现象,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连续性。

3 森林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技术的运用策略

3.1 提高防治意识,加强技术普及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问题不断加重,在营林技术的运用方面需对防治意识进一步提升,并且在各个区域的技术普及力度上进一步加强,这样操作的好处在于对区域性的森林病虫害防治从根源上进行控制,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更好的应对。树苗栽种之前要做出有效的筛选,尽量对抗病虫害能力优良的树苗选择栽种,以易成活作为栽种的标准,对各类华而不实的树苗筛选出来。营林技术的运用注重对树苗的生长环境进行优化,选择土地肥沃的地区进行栽种,并且对树苗栽种的温度、湿度、年降雨量等进行调查和统计,确保能够满足树苗在最初几年内的生长要求,由此能够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基础保障进一步加强,而且在病虫害的出现概率上大幅度的降低。对营林技术的运用要懂得因势利导的开展,尤其是在优良树种的培育模式上进行更好的创新,不同树种的杂交、创新能够适应不同区域的栽种要求,而且在各类特殊病虫害的预防效果上可进一步提升。

3.2 封山育林,完善防治方案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解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营林技术的运用必须具备优良的环境,如果病虫害的生长环境优良,则对森林病虫害防治造成不利的局面;如果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环境优良,则病虫害的解决事半功倍。建议在营林技术的实施方面加强封山育林的操作,对防治方案进一步的完善。病虫害的影响与人类的涉足存在很大的关联,封山育林以后能够杜绝人类踏足,并且在生态防护屏障的恢复速度上不断加快,促使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水平进一步改善。封山育林实现以后,要加强林区的有效改造,尤其是在虫害发生以后必须及时的控制蔓延情况,坚持对病虫害的区域设置隔离带,即便是有些病虫害无法控制,依然要将森林的损失降到最小的范围内。加强混交林的建设,不同的树苗在混合栽种时,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效果,相互之间的生态平衡不断提升,对病虫害的预防效果进一步的巩固。

3.3 改善林区卫生条件

随着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基础工作不断进步,营林技术的操作还需要在林区的卫生条件上不断的加强,这是最重要的防护手段。树木在生长的过程中必须对树木的距离做出有效的控制,由此能够在树木根系的营养需求上不断的增加。在林区的卫生条件优化方面,有必要在砍伐措施上适当的运用,由此不仅可以在树木的正常生长上获得保障,还可以对病虫害的扩散问题进行更好的解决。当树木生长到一定的阶段,需要定期的进行清理工作,并且进行松土处理。病虫害的发生在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卫生条件较差,因此病菌的滋生概率非常高。此时对于树木的杂草清理程度要进一步的提升,杜绝各类病虫害可能滋生的条件,从而在病虫害的概率上进一步降低。松土工作的开展需结合树木的生长状态来决定,目的在于保证树木各个区域的营养保持在均衡的状态,避免造成病虫害的大量繁殖情况。林区卫生条件的改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残留的药物进行清洗,通过人工降雨的方式促进药物残留得到解决,避免因为药物的性质变化给病虫害的发生创造条件。

3.4 加强多元防治

所有地方的森林病虫害防治都不可能按照单一的策略、措施来完成,而是要在防治过程中按照多元化的方法来完成。多元防治的目的在于各项举措并行的情况下,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可靠性、可行性更好的提升。在树木培育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小病虫害问题对森林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基于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思考,笔者认为应当多使用物理防护,也就是要关注对害虫天敌的培养,使害虫数量得到控制,使防治工作变得更加及时有效。既实现了自然控制,又帮助人工林稳定整体的生态环境,保证食物链的循环。工作人员应当多关注病虫害的检测工作,从专业的角度入手,对营林技术进行应用和优化,保证高质量地完成检验防疫工作,并通过及时掌握森林的受害程度来展开治理。病虫害的天敌防治是比较不错的选择,但是在天敌的类型选择、数量把控上需进一步提升。任何一种昆虫在数量过于庞大的情况下,都会演变成新型的病虫害,届时因为缺少对病虫害的研究,将会在森林管理上造成更多的漏洞。病虫害的多元防治理念要结合地方的生态环境、气候环境来完成,禁止在防治病虫害的时候造成环境的破坏,一定要按照边防治、边治理环境的模式来创新。

4 结语

我国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视程度较高,在营林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可以不断的创新,促使病虫害的长期解决效果得到了更好的提升。除此之外,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体系已经全面改变,在多元防治的效果下,能够对各类病虫害的解决保持在妥善的标准上,杜绝了病虫害一次比一次严重的情况,而是能够在季节性病虫害的减轻程度上不断提升,实现了病虫害解决水平的进步。未来,针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设备、药剂、物理手段要进一步优化,按照各项防治技术相互搭配的方式来落实,促使营林技术的内涵更好的增加。

猜你喜欢
营林栽种树苗
移栽树苗
关于提高造林质量及营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的研究
“凭空”栽种的绿色宠儿
关于营林前期准备及栽培技术研究
有 时
合影
三棵桃树苗
营林绿化的重要性及营林绿化规划探讨
栽种了一个长在心尖尖上的花园
试论营林绿化的重要性及营林绿化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