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苗木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2021-12-26 07:05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期
关键词:蝼蛄毒剂蟋蟀

詹 麒

(卓尼县林业技术综合服务站,甘肃卓尼 747600)

0 引言

我国在环保产业优化、森林覆盖率提升的过程中苗木栽种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因为地下害虫的影响导致很多地方的苗木工作遭遇到严重的打击。害虫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情况,而是地区特殊自然环境塑造的结果,所以针对害虫的处理不能破坏生态结构、自然环境,要加强害虫的绿色防治,禁止对水土造成新的污染问题。

1 苗木产业的发展现状

国内的环保措施正不断的增加,目的在于对各类污染的区域更好的治理。苗木产业对环保进步、城市发展、生态优化能够产生更好的影响。但是苗木产业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有很多的挑战、很多的问题都需要拓展的处理。苗木产业的规划方案不健全,对于常见的病虫害解决没有站在长期工作角度上来探究,很多地方的苗木病虫害处置都采用高浓度的药物来解决,但是没有考虑到病虫害的解决源头,这就直接促使苗木产业的病虫害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同时会反复的出现,不仅造成苗木死亡率不断提升,而且在苗木的生态体系上造成严重的破坏,造成的恶劣影响非常严重。苗木产业的保障措施比较少,很多企业在参与苗木种植的时候,仅仅是参与了最开始的种植,但是在苗木的后续维护上没有给予高度的关注,这对于苗木产业的综合改良和最终的覆盖率提升目标是难以实现的。苗木产业的很多问题都有待解决,在未来的种植任务、维护任务上还是比较繁重的。

2 苗木常见地下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2.1 地老虎的综合防治技术

2.1.1 危害。地老虎是苗木常见的害虫之一,同时也是重点防治的害虫,地老虎的幼虫在出现以后会针对苗木的嫩叶、嫩芽造成严重的破坏,已经成型的地老虎则会对幼苗的根部造成严重的破坏。

2.1.2 综合防治方法。由于苗木的栽种难度非常高,因此在各类地下害虫的防治措施、防治手段上应保持高度的针对性,这样才能在长期的种植工作、养护工作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春季的苗木种植与管理工作必须在杂草的清除程度上进一步的提升,针对地老虎的繁殖场所做出更好的减少,缺少繁殖空间以后,地老虎的规模会自然而然的降低。针对成型的地老虎进行诱杀处理,大规模的诱杀可以促使地老虎的成虫繁殖得到有效的控制,这对于成虫的数量可以大幅度的降低。诱杀过程中可以通过黑光灯进行诱杀处理,也可以通过糖醋液加上敌百虫粉剂进行诱杀,这两种方法都是常见的手段,同时在诱杀的效果上非常理想。坚持在苗木种植范围开展有效的巡查工作,对于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如果苗木存在断苗的问题,则需要在幼虫的捕捉力度上进一步提升,建议通过人工捕捉的方法来完成,避免对苗木造成严重的伤害。

2.2 金龟子综合防治技术

2.2.1 危害。金龟子作为常见的病虫害问题,幼虫的出现会对苗木的根系造成严重的影响;成虫的出现则会对苗木的叶子造成严重的危害;蛴螬的出现还会造成苗木大量死亡的现象。因此,金龟子在苗木的病虫害防治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2.2.2 综合防治方法。金龟子对苗木造成的伤害是非常多样化的,因此在防治工作的开展上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坚持按照多元化的策略来防治,这样不仅能够在防治的有效性方面进一步提升,同时能够在防治的综合效用上进一步的改善。通过翻耕苗地的方法,寻找隐藏在地下的成虫和幼虫,并且要采取合理的方法消灭害虫;苗木施肥时,堆肥必须腐熟;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和假死性进行诱杀,比如说通过喷烟或者施用拟除虫菊酯;采用敌百虫晶体和敌敌畏乳油1:1倍喷施苗木,防止幼虫对苗木的危害;利用金龟子的天敌青蛙、步行虫等进行捕杀。金龟子的防治措施进一步增加后,能够促使苗木的生长、苗木的规模保护取得更好的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苗木的大量死亡现象。

2.3 蝼蛄综合防治技术

2.3.1 危害。蝼蛄的出现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病虫害,其最主要的危害是因为该病虫能够在土中挖掘隧道,导致土壤当中的苗木根系和土壤表现出分离的现象,苗木的根系因此失去水分的养护,最终造成严重的死亡现象。蝼蛄的问题还会对幼苗的嫩茎造成严重的破坏,对苗木的正常生长造成非常严重的阻碍,而且危害难以在短期内彻底的解决。

2.3.2 综合防治方法。蝼蛄的病虫害解决需要从病虫害的特点角度来出发,蝼蛄的成虫在趋光性方面表现的较为明显,可以通过灯光诱杀的方法来完成,季节性的灯光诱杀是不错的手段,能够对蝼蛄的成虫数量大规模的减少,促使成虫的繁殖能力减弱,在每一年的防治压力上不断的降低。毒饵诱杀的方法应用,主要是将10份麦麸搅拌均匀以后,按照一定的用量来均匀的分部在苗床上,这对于蝼蛄的诱杀效果可以进一步的提升。毒土处理方法的应用也是不错的选择,通过敌百虫粉联合100 kg的稀土进行均匀的拌和处理,按照一定的用量来喷洒在苗床之上,这样不仅可以在蝼蛄的成虫诱杀方面取得不错的效果,同时在幼虫的诱杀方面进一步加强,在蝼蛄的规模上不断降低。

2.4 蟋蟀综合防治技术

2.4.1 危害。蟋蟀的危害在很多人看来是比较小的,但实际上因为观念的错误导致蟋蟀的繁殖数量不断增加,对苗木造成的破坏规模也不断的增加。蟋蟀的成虫会直接对幼苗、嫩芽、嫩梢造成严重的破坏,这对于苗木的最基础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很多苗木因此出现了大量的死亡现象。

2.4.2 综合防治方法。蟋蟀的处理难度并不高,但关键在于处理的效率、处理的质量要进一步加强。如果在苗木的栽种、管理过程中发现新鲜的松土表现出成堆出现的特点,必须在松土方面扒开处理,将煤油滴入到松土当中,然后进行灌水处理。蟋蟀的诱杀方式也是比较常见的处理手段,可以先制成不同类型的毒剂,然后均匀的分部在苗床上,这样能够在蟋蟀的杀虫效果上进一步的提升。

3 苗木常见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要点

3.1 加强自然勘察

害虫的出现绝对不是偶然情况,不同类型的害虫对苗木造成的破坏越来越大,而且在苗木的正常生长方面难以按照科学、合理的方式来调整,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断提升。自然勘察对于苗木常见地下害虫的防治可以提供更多的数据和信息。苗木栽种区域的地理环境、自然环境、气候环境要采用普查的方式来完成,采集不同的害虫样本、植被样本来分析,掌握好害虫的分布情况和植被的生长情况,尤其要对害虫的自然天敌进行大量的了解,尽量采用天敌防治的措施来完成,这样防治的好处在于能够减少对苗木造成的破坏,同时减少了对生态造成的影响。苗木种植区域的勘察方案需加强长时间的观察,在苗木最开始种植的6个月内进行密切监督,对土壤情况、水质情况、苗木的嫩芽嫩梢情况进行分析,及时的发现病虫害并解决。对病虫害的勘察过程中采取数字化的方式来表达,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来掌握好病虫害的爆发概率和发展走向,确保在防治的方法上进一步的改善。

3.2 完善诱杀体系

苗木常见地下害虫的防治难度非常高,尤其是很多地方的病虫害已经是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诱杀工作上不能表现出任何的放松,要不断增加害虫的诱杀措施。关于毒剂诱杀方面要对毒剂的制作水平不断的提升,尤其是很多毒剂的应用虽然在杀虫效果上显著,但是残留问题也非常的突出,毒剂会渗透到土壤当中,对土壤、对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水土污染以后也会对苗木造成污染。因此,毒剂诱杀的短期效果特别显著,但是在长期诱杀方面必须在毒剂的具体用量、构成部分方面做出更好的改善,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污染和破坏,不能对苗木的生长环境造成影响。设备的诱杀手段在目前的运用是比较有效的,各类诱杀设备能够对病虫害的处理效率进一步提升,但是设备的造价比较高,并且需要定期的清理诱杀的病虫害,设备需长期处于自然环境当中,这对于设备自身的防水、防潮性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在设备诱杀的技术上、设备诱杀的功能上不断增加。人工捕杀工作虽然在速度上比较慢,但是却是最好的方式,不仅能够更好的识别捕杀对象,同时减少了对苗木的破坏。所以,人工捕杀往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来完成。诱杀体系的完善需在毒剂应用、设备应用、人工应用3个方面不断的协调,结合区域性的病虫害规模、病虫害类型、病虫害特点进行掌握,这样才能在综合性的诱杀水平上不断的提升,对于苗木的种植和养护能够产生更多的保障。

4 结语

我国在苗木栽种的重视程度上非常高,地下害虫的防治体系日趋健全,对苗木的正常生长提供了较多的帮助。但是,苗木栽种的各项规范、标准还是要进一步调整,对苗木体系的规划从区域性的特点来完成,在苗木类型的选择上尽量保持高度的防虫特点,能够快速的适应区域性的自然条件、生态条件。关于病虫害的预防措施要进一步的创新,对现代化的防治设备有效运用,加强天敌诱杀技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不断研究,促使病虫害的解决能够在根源上快速的完善。

猜你喜欢
蝼蛄毒剂蟋蟀
蟋蟀的决心
捉蟋蟀
一只蝼蛄里的尊重
不靠谱的蝼蛄
蟋蟀的小屋
俄指特工中毒案毒剂产自英美
一只蝼蛄里的尊重
地球有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