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大小井”风景区案例分析

2021-12-27 01:55王御帆田野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25期
关键词:罗甸天坑景区

文/王御帆 田野(昆明理工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

一、大小井景区开发条件分析

(一)区位概况

罗甸大小井省级风景名胜区属云贵高原南缘,位于贵州省罗甸县董当乡境内,是罗甸县的三个重要旅游景区之一。距县城23 公里、乡政府8 公里,距离省城贵阳192.8公里,银百高速贵州段贯通,交通十分方便。

(二)人文状态以及自然地理状况

(1)人文条件。风景区内布依族人口占人口总数 85 %,不过布依族人依山而建的“干栏”式建筑已经式微,不多见了,周围仍种满了甘蔗、芭蕉、火龙果等作物,甘蔗与火龙果非常受欢迎;当地仍保持着“祭柱”的民俗文化活动;传统服装仍然有老一辈的族人在制作、穿着与继承。(2)地质条件。罗甸县地处贵州高原南缘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质构造复杂,以挤压型的北东向构造为主,发育少量近东西向的小构造,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下降,地貌类型复杂,地形起伏较大,切割强烈,地质环境条件脆弱,县境北、北西、北东和南东边缘地带群山环绕,以低山和中山地貌类型为主,丘陵、盆地相间分布,其间过渡不明显。大小井自然风景区,地处东经106°47'至106°55′,北纬 25°30′至25°35′。(3)地形地貌。该地区地貌类型分为:溶蚀地貌、溶蚀构造地貌、溶蚀—侵蚀地貌、侵蚀地貌、构造侵蚀地貌。大小井自然风景区位于董当附近,海拔多在800-1200 米之间,由于河流切割,使岩层破碎,沟谷多而较长,山坡坡度较陡,相对高差为200-500 米之间。总面积38.3 平方公里,呈组团状分布,由90 多个溶洞、约1.2平方公里的坡贡石林、数个大小天坑以及大小井河流组成。(4)气候。罗甸县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景区所在的县东北部是县内的低温区,最热的7 月平均温度为25~26 摄氏度,最冷1 月为8~9摄氏度。全年平均温度19.5 摄氏度,是一处天然温室。(5)水资源。罗甸全县河流均属珠江流域红水河系。地表水资源产生年径流量为17.03 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年径流量为0.77 亿立方米,水资源丰富。大小井流域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总体特征表现为北高南低。流域上游海拔高程在1350~1450m 之间,最高点位于惠水县宁旺乡以东的龙塘山,海拔1690m,向南逐渐降至900~1 000m,接近大小井地下河总出口附近降低为 750~850m,最低点为大小井地下河出口处,海拔 430m,最大相对高差 1260m。区内除惠水摆金一带地形较为平缓外,其余大部起伏较大,尤其是流域中下游以及摆郎河两岸,地形切割强烈,峰顶与低洼相对高差在 250~400m 之间。

(三)旅游业发展背景

1996 年10 月,到此考察的中外岩溶洞专家对洞中的奇观异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们考察的专题报告和著作中将其誉为“天下奇洞”“东方洞穴博物馆”,称其“可与世界户著名旅游胜地法国南部的伏克留兹泉相媲美”等。这些科学的见解及赞誉,受到很多国际专家的重视,在1988 年参加法国评选的十一本岩溶洞穴著作中,获得最高荣誉,夺得了法国洞穴联盟“马泰尔德若里”1988 年度奖。随着交通完善,景区从2018 年开始营业,是一个新兴且小众的旅游地点。

(四)景区与周边旅游景区的竞合关系

大小井风景区附近主要有3 个景点:红水河景区(高原千岛湖)、“三叠纪”大贵州滩景区、罗甸天坑博物馆。一共四个景区均为罗甸县重要旅游项目,四个景区地质地貌均有不同,因此开发侧重也不同。红水河景区于2016 年认定为AAA 级景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功能齐全,但是距离县城62 公里较远;“三叠纪”大贵州滩为喀斯特地貌中古代环境的沉积造成,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但是开发不够完善,影响力弱;罗甸天坑博物馆距离大小井景区较近,天坑资源、水资源丰富,但也同大贵州滩一样,开发不完善、影响力弱。离罗甸县成最近景点便是大小井景区,大小井拥有布依村落以及自然风光,但是相对狭长的地理空间始终无法有更大的承载量,应该与附近的罗甸天坑博物馆以及大贵州滩景区形成更大的发展空间,由道路方便且距县城较近的大小井景区为入口,谋求景区开发的更大承载空间和体验。

二、罗甸大小井景区规划SWOT 分析

(一)优势分析

(1)政府政策支持。黔南州人民政府网公布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旅游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图(如图2)。

图2 图源:黔南州人民政府网

黔南州在 2015-2030 这十五年的规划中将共建27 个重点旅游项目,其中罗甸县便有三个:罗甸大小井旅游景区、罗甸高原千岛湖休闲度假园区(红水河)、罗甸大贵州滩地质公园。在“生态之州,幸福黔南”政策的推动下,对于景区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2)景区旅游资源多样化。景区总面积38.3 平方公里,呈组团状分布,由90 多个溶洞、约1.2 平方公里的坡贡石林、数个大小天坑以及大小井河流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景观有响水洞、狮子洞、月亮洞、天德洞、芭蕉洞、焉家洞等地质景观,各种颜色、纹路的奇石,以及大井布依寨、古屯堡等历史人文景观。暗河伏流的两岸,植满了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风光格外原始。(3)科研资源丰富。贵州省大小井地下河系统是贵州境内最大的两条地下河,流域面积1943.2 平弧里,出口位于贵州黔南地区罗甸县懂当乡大小井村。景区内东北部以天坑、喀斯特溶洞为主要景观,西部以原生态植物、悬棺、石林为代表,在研究天坑成因、水文河流、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科普教育意义。(4)旅游产品丰富。罗甸县人民政府官网中对于大小井景区旅游建设中规划道:旅游购物街、风情美食街、滨河带景观打造及河道治理、大井小井布依族风情村,打造一个民宿度假村、一个民俗风情体验村、低空基地直升机平台、自驾车房车营地、天坑热气球基地、可控速溜索、天生桥蹦极桥、景区游步道标示系统、游憩设施绝壁观景平台栈道、地心旅游综合体(天坑酒店,地心之旅四季娱乐综合体)、帐篷酒店、地心极限运动基地、山水洞天夜间演绎场(洞天剧场或者演出舞台)等。产品种类丰富繁多。(5)市场竞争小。大小井景区距离县城较近,而红水河景区到罗甸县城距离62 公里;大小井已经从2018 年开始开发,大贵州滩虽距离县城只有大约9 公里,但是拟建设成为地质公园,旅游市场竞争仍是大小井景区占优。

(二)劣势分析

(1)地形限制,承载量小。大小井景区由于地形关系,整个景区地表规模较小,道路拥挤,游客承载量相应不大。(2)旅游产品规模小,开发不成熟。景区虽有规划诸多丰富的旅游产品,但是实际情况是,除了坐竹筏等的人文产品外,大部分仍局限为自然景观,很多旅游产品尚未完全开发,且食宿不便。(3)管理服务水平弱。景区目前仍然是开放式,停车场等没有管理人员,道路清洁仍主要以本地居民为主,山中步道垃圾较多,徒步路线中厕所以及补给点几乎没有,非常不方便。

(三)机遇分析

(1)政策支持。黔南州州政府在未来十五年计划中(2015-2030)将大力发展旅游业,推动龙头旅游项目,发展旅游经济带,其中罗甸大小井风景区项目为27 个重点旅游开发项目之一,开发将逐渐完善。(2)市场空白度高。距离罗甸县城最近的两个景区中,只有大小井景区是开发了一定程度的,且服务设施也相对完善,游玩方式以民宿、探洞、坐竹筏、远足等为主,也符合当下旅游的“沉浸式”体验。(3)待开发空间大。大小井景区开发时间较短,仍有极大的开发空间,对于旅游线路、旅游配置和旅游产品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威胁分析

(1)文化开发。不再具有民族气息的民族建筑,以及便宜的不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产品”将会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具有不良的影响,也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和保护。(2)自然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冲突。探洞路线的开发,会对洞内千万年的钟乳石以及栖息洞穴的动物造成影响;人流量的增大、垃圾的随手一丢,对于无法清理的天坑洞穴将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可能会随着游客的增多,水质受到一定的污染。(3)旅游产品的安全问题。在县政府的开发规划中,将开发热气球、探洞等具有一定危险系数的旅游产品,此类产品如何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充分保证游客人身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三、景区规划分析

(一)景区交通功能分析

大小井景区规划中提到景区将拟建设大小井旅游公路景观大道、入口服务区基础设施、游客集散中心、生态停车场。根据笔者实地考察来看,其旅游公路景观大道由于地形地貌的原因仍然是只能两辆车通过,且两边为大井河与小山,路况一般,并且到达停车场的路段短暂,修成景观大道或许不是最佳方案的选择;前期大小井的旅游产品不多,同时也是开放式景点,加之其知名度不是很高,所以游客数量并不是很多,游客集散中心等所有设施线路逐渐规划完善以后,再根据人流量的大小进行规划建设。整个景区的交通仅限于从外到内的方便快捷,但是深入景区内部的道路却更加狭窄,私家车基本无法通行。

(二)景区总体布局与规划分析

“旅游购物街、风情美食街、滨河带景观打造及河道治理、大井小井布依族风情村,打造一个民宿度假村、一个民俗风情体验村……”大小井景区建设旅游购物街和风情美食街可以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推广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同理,打造大井小井布依族风情村以及民宿度假村不仅紧紧贴合现今旅游的热点趋势,也可以以此推广布依族文化,不过规划中万万不可千篇一律地照搬其他成熟旅游景区的模式,否则容易让游客造成“商业化”“空洞”的体验。

“低空基地直升机平台、自驾车房车营地、天坑热气球基地、可控速溜索、天生桥蹦极桥、景区游步道标示系统、游憩设施绝壁观景平台栈道、地心旅游综合体(天坑酒店,地心之旅四季娱乐综合体)、帐篷酒店、地心极限运动基地、山水洞天夜间演绎场(洞天剧场或者演出舞台…”直升机平台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维护,且是否有足够的游客消费来维持运营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自驾车房车营地在贵州各旅游区的规划中已经是一项非常普遍的设置,特别是鉴于贵州旅游所倡导的“沉浸式”体验概念,自驾车房车营地可以吸引很多游客前来旅游、驻扎;天坑热气球基地同直升机基地一样,也需要足够成熟的观光线路以及足够的游客消费来维持运转;可控速溜索道和天生桥蹦极桥维护成本低于直升机,体验价格也相对平实,同样是建设在高空中,可以欣赏到壮观的景色之余也增添了旅游丰富的体验;景区游步道标示系统可以有助于旅客路线的自助选择;休憩设施绝壁观景平台栈道同样也是贵州省近年来自然景观规划的“统一标准”,自然景点当然需要大量的栈道和观景平台,休憩的同时也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地心旅游综合体的概念如若建成,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噱头,对游客来说充满了吸引力,因为天坑酒店和地心之旅的概念是科幻电影的实现,那么景区中心自然会向着地心旅游综合体靠近;帐篷酒店同自驾车房车营地概念相似,可以吸引许多露营爱好者,也符合当下的旅游方式潮流;地心极限运动基地建设、山水洞天夜间演绎场同地心综合体一起规划,可以打造成大小井景区的另一大重点项目,因为国内目前地下综合体旅游项目不多,市场机遇比较大。大小井风景区的各景点为组团式分布,需将各个组团景点打造成各自的特色,例如,大小井河流域注重竹筏体验、少数民族风情体验;以响水洞天坑、打黛河天坑等99 个天坑作为探洞冒险体验项目;天生桥蹦极等。可以吸引更多旅客前来体验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得“沉浸式”体验更加深刻,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溶洞、古建筑遗址以及植物动物均是宝贵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必须坚持适度开发的原则,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合理建设旅游项目,以及加强对于环境破坏行为的监督。笔者实地考察时,由于本是开放式景区,游客量也很稀疏,上到响水洞天坑观景台时发现不少垃圾无人清理,不少小天中均出现了不少塑料瓶坑塑料袋等现代生活垃圾,这无疑对环境造成不好的影响,因而景区工作人员的监督与打扫也应该受到重视,固体垃圾应有专人管理,集中堆放与处理。

五、大小井景区规划设计建议

(一)景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建议

2017 年有关大小井景区规划的文章中写道:“……贵州也不例外,几乎所有景区建筑都是清一色的灰暗色调,风格过度雷同,难免产生视觉疲劳……通过独具匠心的彩绘、喷绘、涂鸦等方式,重构有别于其他同类景区的视觉印象,打造更具有视觉冲击力、更有特色、更美的新形象景区。”笔者认为,民族文化需要的是原汁原味以及趣味性的提炼,单单是通过涂鸦喷绘的方式进行装饰,难免进入了“矫揉造作”的过度设计中去,对于文化的传播也会带来偏见,如何复原传统民居房屋以及民俗文化才是文化推广的本质,不然一切都是空壳。

(二)景区自然资源开发建议

民居民宿、徒步、探洞、露营以及野餐等越来越为大众所感兴趣的旅游方式不妨作为整个景区的开发重点,紧扣“沉浸式”体验的主题,开发更多充满探索意味的线路以及同少数民族的深入交流等民俗活动,而不仅仅局限于坐竹筏等项目。

六、总结

大小井景区作为罗甸的重要旅游项目,在不破坏自然的情况下合理开发,不仅可以将其作为罗甸旅游的名片,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此进行“沉浸式”旅游体验,也可以为当地带动旅游经济,对推广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罗甸天坑景区
罗甸玉“悬案”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墨西哥神秘“天坑”面积迅速扩大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相约红水河
罗甸县委离退局开展“党员在身边·暖冬行动”
广西境内现420米深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