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英)》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与评价*

2021-12-27 01:55王舰辉吉林外国语大学
品牌研究 2021年25期
关键词:章节指标体系线下

文/王舰辉(吉林外国语大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普及,各类线上教学软件和平台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在2019 年新冠疫情暴发后,教育、教学实践对于线上教学软件、平台、资源需求激增。在此背景下,本科院校积极从教学实际出发,组织教师大力建设优质线上课程资源,进一步加大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投入和力度。杨歌谣[1]认为,混合式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进行理论教学界限,与教育部各类文件提出的教学方式相符合。混合式教学可以广泛促进教学模式的互动化、个性化以及移动化发展。《国际贸易(英)》课程组也积极响应号召,为了不断提升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积极投入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教学资源的建设以及应用中。

一、课程教学现状

在全面推进“线上教学资源建设”和“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下,现阶段吉林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国际贸易(英)》课程组在开发混合式教学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工作中,主要结合超星平台的应用对课程教学进行开发,也逐步促进了课程教学活动的改革与创新。

《国际贸易(英)》课程是国际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分析研究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与国际要素流动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介绍从古典到当代的自由贸易理论,了解国际分工原理、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H—O 定理的拓展、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介绍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及其政策工具,分析国际贸易政策手段的经济效应,关税的保护程度和关税结构,非关税壁垒的种类及其经济效应;分析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力及其经济效应,介绍欧盟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状况及问题;分析当代国际贸易出现的新特点、新趋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等。考虑到课程内容多、课时紧张等问题,课程组进行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通过线下教师的讲解了解知识、理解知识,又能通过线上难点讲解视频、重点知识练习进一步消化、吸收、运用知识,以提升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2007 年左右,混合式教学进入技术整合阶段,其教学定义逐渐清晰化,斯隆联盟更新了其对于混合式教学的定义,明确只有“在线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中占比达到,30%~79%的教学”才能被称为混合式教学。参考这一要求,本课程纳入考核部分的教学内容中,约30%采用在线教学,约70%采用线下教学。其中线上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涉及课前预习内容、教师制作的重点和难点讲解视频、优秀学生制作的重点、难点讲解视频、各章节配套的线上练习题和测试题以及线上讨论;线下部分主要涉及各章节内容的系统教学及针对性的答疑讲解、讨论等。

二、基于SPOC 的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SPOC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随着信息技术和教学方式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是环境因子、学习因子、教学因子等多方面因素互相影响互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刘志勇[2]的相关研究表明,线上网络教学平台是混合式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环境因子。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在混合式教学中,学习者对网络资源学习、互动讨论的主观能动性直接影响知识学习效果,结合线上学习的这一特点,他们认为可以从学习者适应性、学习态度、效果反应三个方面对学习因子进行评价。除此之外,教师作为混合式教学中课程的设计者和主导者,在混合式教学中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投入、参与程度同样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构成了教学因子评价的主体对象。本文对于课程教学实践的评价以基于SPOC 的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为基础,具体三个方面的指标体系如表1、表2、表3 所示。

表1 环境因子

表2 学习因子

表3 教学因子评价指标体系

三、调研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用于分析各评价指标的数据。并结合超星学习通在线教学平台上的相关教学与学习数据对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进行评价。调查问卷中的问题设计以基于SPOC 的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一级、二级指标为基础,共计包含环境因子、学习因子和教学因子3 大类别共计34 个单项选择题以及两个开放性题目。调研对象为英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2019 级122 名学生。根据本课程的前期课程《综合商务英语》和《经济学导论(英)》的成绩来看,课程及格率分别约为97%和88%。该年级学生中大部分已经具备学习本课程的英语能力和相关前期专业基础知识,小部分学生英语能力较差,前期经济学理论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极个别学生不具备学习该课程的基础语言及专业知识能力。

四、数据分析

(一)环境因子

在调查问卷中,调研环境因子相关数据的问题共计12 个,主要涉及评价指标体系中的12 个二级指标展开。调查发现,平台运行情况中的4 个二级指标中只有移动教学支持程度不尽如人意,15%的学生反馈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登录平台基本稳定,1.67%的学生反馈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登录平台不稳定,主要原因是校园范围内无线信号不够稳定,有时会遇到难以一次性完成登录或无法登录到平台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

(二)学习因子

在调查问卷中,调研学习因子相关数据的问题共计11 个,主要涉及评价指标体系中的11 个二级指标展开。调查结果显示,线上资源学习的完成度和作业测验的完成度均约为98%。混合式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网络学习技能的掌握程度、获取网络学习资源的水平三方面反馈很好,虽然线上学习时长因学生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线上学习并完成学习任务,其中有51.67%的学生反馈经常进行线上学习,并且线上学习有助于进行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约15%的学生网络学习的意愿程度与课堂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程度不高,目标知识掌握的满意度、互动交流的参与度仍有待提升。有关学习因子,调研中还设计了两个开放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果你对目标知识掌握满意度不高,学习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约8%的学生反馈主要困难是自身英语能力弱,对于教材中的英文专业知识内容和教师的英文讲解理解困难大;约10%的学生反馈主要困难是经济学理论基础薄弱,对于专业知识理解困难大。第二个问题是“本学期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对你来说学习难度最大的章节是什么,学习难度最大的知识点是什么?”约90%的学生反馈学习难度最大的章节是“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两个有关贸易政策应用分析的重要章节。约40%的学生反馈学习难度最大的知识点是对于“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因子

在调查问卷中,调研教学因子相关数据的问题共计11 个,主要涉及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前11 个二级指标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教学方法方面,学生对混合式教学设计与课程内容的适应度、网上学习与课堂教学内容衔接程度满意度较高;对于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的引导鼓励方法,尤其是学习者学习方法及思维培养的引导程度评价较低。教学态度方面,学生对学习资源更新的及时程度、交互的参与积极与及时程度、教学资源组织的合理与准确程度三方面满意度较高。教学效果方面,学习者对课程学习兴趣的激发程度一般。整个学期中的教学内容分为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两个大方面,具体教学活动从10 个章节展开,共设计两次章节作业、10 次章节测验和期末考试1 次。其中两次章节作业和10 次章节测验均在线上进行。从课程的章节作业、章节测验以及期末考试的整体完成度和最终成绩来看,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对课程相关问题分析的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对获取课程相关资源的信息技术能力也有所提升。

五、研究发现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不难发现,结合基于SPOC 的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三个大方面、11 个一级指标和38 个二级指标来看,目前《国际贸易(英)》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课程已经有了稳定运行的“超星线上教学平台”的有力支撑,超星技术人员的服务水平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课程线上教学资源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基础性建设,目前能够较好地满足达成教学目标的要求。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并愿意接受混合式教学方法,已经掌握了良好的网络学习技能,具备了获取网络学习资源的能力。学生线上资源学习、作业测验完成度高。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得到了学生较为广泛的肯定,教学效果较好。然而,目前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学习态度,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是达成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目前学生线上、线下学习态度仍然有待提高。学生学习态度的好坏一般由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决定,教师应该加强混合式教学设计思维能力,针对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设计更为合理的线上、线下教学活动,进一步改进配套的帮助、鼓励与评价机制,以提升学习者积极学习的主动性。

六、结语

论文研究表明,《国际贸易(英)》课程初步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对线上、线下教学活动进行了设计,积累了重点、难点讲解的教学视频,拥有了稳定可靠的线上教学平台,教师和学生都具备了较好的线上学习软件、硬件的操作能力,许多学生在线上学习中通过反复观看视频讲解提高了学习效果,期末及格率有所上升。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课程组将继续加强学习和研究,在未来的混合式教学活动设计中予以完善,期望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章节指标体系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式体操教学的应用研究
2022年4月部分家电线下市场简评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健康管理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COZMINE线下集合店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利用“骨架突破法”,提高复习效率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