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党的理论创新及其历史贡献

2021-12-27 02:07靳莉琼李昕羽
理论观察 2021年9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

靳莉琼,李昕羽

(云南大学,昆明 650000)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以来,始终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逐渐探索出适合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党要是不加强理论创新,就不会出现具有历史性的三次伟大飞跃,在2021年2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1〕理论创新始终贯穿着党的整个发展历程,没有党的理论创新就不会有现在辉煌的中国,也不会出现中国共产党这样先进的党派。

一、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性

(一)理论创新是党的鲜明风格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发展性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创新是其焕发出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枢纽。马克思创立的理论学说并不是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经历了从继承到批判,然后一步步超越前人理论的过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问世是基于理论和现实的结合,马克思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尖锐地驳斥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最终形成科学社会主义。十月革命后,列宁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他结合俄国的实际状况,在推翻沙皇的封建统治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的成立证明了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是可行的,同时列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指出社会主义可以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产生,进而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理论创新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是马克思主义内在的鲜明品质。

我们党从成立以来,一直秉承着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创新品格,从民主革命到社会建设都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国家的实际状况相结合,“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2〕理论创新和理论实践是我们党的本质要求,也是保证党应具有的鲜明品格。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理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也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才能使理论得到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代表着社会主义发展的前进力量,必须时刻保持着创新的头脑,才能加快社会主义发展的前进步伐。

(二)理论创新是党保持先进性的基石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因而保持党的先进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一个政党不能保证自身的先进性,何谈国家和人民的先进性,而保持自身先进性的根本在于加强理论创新。“没有理论上的不断创新,就没有党的事业的发展进步,就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3〕理论和实践对党来说都必不可少,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源头活水。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代表的不仅仅是过往,而是更长远的未来,马克思主义者持续为马克思主义注入新的灵魂,使其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以确保党的先进性。如果能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发展结合起来,创新出适合本国发展的理论,那就能推动国家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相反,如果一直把自己禁锢在书本里,把理论局限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里,不去实践和创新,结果必然会导致社会停滞不前,也无法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依据时代发展进步而做出相应的变革,不适合社会发展的理论是会被新的理论所代替。理论创新和理论实践是保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作风上保持先进性和时代性的重要基石,要求党注重社会调研和考察,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到了中国,我国开始尝试走社会主义道路。1921年建党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先后经历了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失败的原因大多数都是没有考虑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面对革命的困境,毛泽东认识到中国的国情与苏联有所不同,要从中国的现实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批判了照搬书本理论的本本主义,摸索出一条不同于苏联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又面临着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基本情况,提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在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但任何国家的共产党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4〕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还是社会主义建设中,毛泽东都十分注重遵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但也强调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与我党的实践创新是密切联系的,没有经历过多次的实践,就没有办法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道路,也不会想要跳出固有的书本概念或现有的模式,建立一种新的社会主义国家。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秉承着实践出真知的原理,带领党和人民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时刻警醒自己要加强理论实践和理论创新,最后形成毛泽东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结晶。

(二)改革开放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在思想上强烈地批判了教条主义和个人主义,重新强调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政治上要求重点关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对党和国家工作的各方面进行改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邓小平还认识到固步自封、闭门造车的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需要,因此,他结合国内外两个市场发展情况,创造性地提出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改革开放试点,建立贸易区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5〕邓小平在提出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前,曾多次到南方进行深入考察,经过亲自实践作出了改革开放重大决定,是对马克思主义市场理论的升华和创新。

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根据国内实际情况和全球化趋势,创造性的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改革开放,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以邓小平为中心的党中央在实践中一步步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的邓小平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第二个重要理论成果。

(三)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低潮期

面对深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把人民放在首位,建立人民满意的党,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价值导向,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思想。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开展理论创新,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强大的理论生命力,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创新。”〔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全面总结历史经验的结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下,我国经济突飞猛进,以胡锦涛为中心的党中央认真总结发展经验,意识到把握住发展的规律才能改善生产力落后的面貌,因此科学发展观便应运而生。既然是要搞发展,那么首先就必须清楚我们发展的价值归宿、发展的方向和核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发展朝着正确的航线前进。科学发展观系统地回答了这一系列问题,发展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的价值归宿是提高生产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科学发展观中重点突出了“人本思想”,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致力于打造为人民谋幸福的党。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已经由解决温饱进入总体小康的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变为如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处在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全球化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但在高速的全球化中,中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种贸易摩擦、贸易壁垒、贸易战等使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屡屡碰壁。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习近平强调在新时代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发展目标,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进一步升华。同时,为适应时代的新变化和实践的新发展,十九大报告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现代化强国。为确保能在建国一百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十四五”规划建设中重点强调科技创新,为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多次到全国各地进行工作考察,在理论实践过程中推陈出新,并孕育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涵盖了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其中强军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思想的继承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是开启了国际关系变化的新纪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7〕在百年历程中,我们党总结了许多经验教训,在不同的时代回答了不同的历史性问题,解决了许多历史性难题,始终发挥着总揽全局的作用。

二、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贡献

(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一百年的奋斗中,党经历了一些挫折,但这些挫折最后都成为党成长的养料,促使党茁壮成长,并取得如今的伟大成就。同时,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党时刻警醒自己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源源不绝的为马克思主义输入新鲜血液,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开创新天地,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代同行。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党始终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依据,又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在实践中赋予科学社会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价值。毛泽东在新民主革命期间,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略思想,打破了马克思设想的在城市首先开始革命的理论,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邓小平坚持改革开放,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这一基本原则”〔8〕,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政治经济学。纵观一百年发展,党总是强调要增强对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理论的精髓和本质,但更重视加强个人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学会到基层中去与群众多交流和参与基层工作,在实践中应用理论和丰富理论。群众路线、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等思想理论无一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并且人民是马克思十分重视的历史主体,而这一思想也始终贯穿在党的理论创新中。

(二)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可行途径

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低谷阶段,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和学者开始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使得社会主义的发展显得萎靡不振。而中国共产党一直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优势,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顺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我国大踏步赶上大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使世界社会又重新焕发出生机活力,为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

科学社会主义既不是虚无缥缈的空想社会主义,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教条主义,而是在实践中被证明具有真理性的理论。虽然世界社会主义经历了发展的低迷期,在发展中不尽人意,社会制度还不完善,但总体上比具有霸权思想的资本主义制度更有优势。中国作为世界社会主义大国,在党和人民的不懈努力下,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启了21世纪社会主义历史的新纪元,给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党持之以恒的理论创新中获得的辉煌成就一直激励着社会前进,并在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希望,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借鉴价值。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